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下《早》教學反思彙編

蘇教版五下《早》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早》教學反思1

蘇教版五下《早》教學反思彙編

《早》這課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後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讚揚了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該課先讓學生通過一個“早”字質疑,達到了三個目的:既回顧了課文,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又爲下邊的教學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肯地評價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是怎樣寫梅花‘早’的”、“課文又是怎樣寫魯迅‘早’的”兩個問題直奔重點段深入朗讀課文,在讀文中解疑。最後水到渠成地解決了“早”、“梅花”、“魯迅”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對話中,感悟了魯迅這一人物品質。

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張慶先生說,:“堵不住繁鎖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閱讀訓練以語言訓練爲主,把“讀”貫穿全過程。爲確保“讀”不走過場,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讀”得有目的、有層次、有方法。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認真地讀,充分地讀,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悟。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梳理爲臘梅花的樣子和“早”字的來歷上。有的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爲什麼寫臘梅花,與“早”字的來歷有什麼聯繫?看來,學生越來越會提問了。在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爲人上了,我恰當運用多媒體展示臘梅花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白裏透黃、黃裏透綠、潤澤透明”等詞語。由此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想到臘梅的早,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在課上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課文,效果也不錯。

不過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設計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不夠自然,讀還不夠充分,有時爲了完成預先的教學設計而忽略了課堂生成的及時處理,使課上顯得有些拘束。這些都是需要我不斷改進的。同時更

欠缺的是我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寫出了梅花的美,學生只是說出了梅花顏色的美,由於我在預設了梅花的“形狀美”,所以當學生說不到點子上的時候,我不知怎麼辦?我想還是讓學生再讀句子,再次品味,不要急着只管自己“教”。還有,爲了讓學生明白魯迅的確是奮鬥了一生,老師需提供資料性資源,這個資料應該提供哪些內容,什麼時候出示,這些還需斟酌!

  《早》教學反思2

《早》一文以“清香”爲暗線,以作者的腳步爲明線,看似遊記卻又緊緊圍繞一箇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書屋的陳設,想起魯迅文中的臘梅,恍悟臘梅花是清香的來源,突出臘梅花最爲顯著的特點: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開得最早,由這個“早”過渡到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感受到魯迅只有一次遲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讓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學生心靈。

初讀時,我首先考慮到,既是“以物喻人”,那麼只有讓學生體悟到“物(梅花)”與“人(魯迅)”之間的相同之處,纔可能真正讀懂課文。如何讓學生自發的去挖掘這兩者的間的內在聯繫呢?(記得當時還很着急地詢問老師呢!)

一、揭題《早》,問1:由這個“早”字你想到了哪些句子?(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讓學生的積累顯示作用。]問2:讀讀課文中哪些句子是關於“早”的?(不要求讀好,理解,能找春來琅琅而讀就好!)

(由以上句子轉承)對魯迅有哪些瞭解?

二、初讀,理清脈絡。

默讀,想想課文寫了什麼?按照作者所在的地點的轉換分清課文段落。

三、三味書屋:(1)初聞清香,看到陳設。描寫了哪些陳設?是怎樣描寫的?注意方位詞。看到屋內陳設,作者想到了什麼?遷移拓展訓練:可以根據圖上的“三味書屋”的擺設讓學生按方位順序說說,練習用這樣的方法說說我們的教室。

細看臘梅,想起魯迅:(1)認識過渡:“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蠟梅花。”承上啓下又前後呼應(“是什麼香呢?”)。(2)欣賞蠟梅的美:花開得多、色澤美、香、早。(3)以花喻人:作者先是寫梅,後又筆鋒一轉談及魯迅,這兩者有聯繫嗎?作者又是怎樣將這兩者聯繫起來的呢?在兩段落中“早哇!”一句爲過渡,上承梅花之早,下啓魯迅之早。(梅花的品格之高潔,魯迅的品德之高尚,是需要我們聯繫一些魯迅的生平實際和文學作品的)(4)感悟“早”,積累有關珍惜時光的成語、古詩、名人名言等。

反思:在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講故事一樣去介紹《少年閏土》《祝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講解魯迅這個人,我認爲讓學生留下魯迅錚錚鐵骨的形象很重要。

在教學“書屋”時,讓學生圖文對照,在圖上找出魯迅的桌子位置,學生的爭議很大,有的說是左,有得說是右,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一是根據書上的文字介紹,一是根據圖上“左西右東”)後來,我告訴他們應該以書本介紹爲依據,一步一步爲書屋中的各物品確定位置,最後統一意見,都認定了左邊是魯迅的書桌。這個部分的教學很好操作,讓學生圖文對照,通過文字對三味書屋的陳設搞清楚就行了。然而學生在做課後作業“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手法介紹一處處所”時卻完成得並不理想.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方位詞用的不夠準確,文章條理雜亂,不清晰。這可能和孩子自身的基礎有關係,他們對方位的描述很不在行,也弄不清楚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

對“花早”一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花的地方好好讀讀,然後指名讀,發現他們的不足,再讓他們讀好。有了幾遍的朗讀,就問他們說說這花有什麼特點。最後交流出有以下特點:香-盛-冰清玉潔-早。通過這四個特點,就比較好引着他們深入地讀,特別是“盛”,當我問學生這花是怎樣地盛時,他們說“滿樹都是花”,再讓他們再具體說,一時猶豫了,後來終於有同學不由自主地用上了上一課的寫花場面,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教學時,我感覺多給學生以立體的學習空間,凡是能產生共鳴的東西,我們儘可以拿來,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更多一些快樂與充實。

教學《早》時,我把重點放在了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爲人上,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臘梅的圖片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臘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關句子,在指導學生體會詞語“潤澤透明”時,我也是運用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學生受啓發,朗讀起來就更認真,體會更深刻。這樣通過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想到臘梅的早,由此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

教學課文的最後環節,我讓學生補充名言,這一環節挺受學生歡迎的,能幫助學生積累不少名言,豐富學生知識,對他們也是很有益的,我會在以後的課上類似的延伸多做一些。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優點,但也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