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節選自中國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敘事小說《呼蘭河傳》。而蕭紅被魯迅先生稱爲“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這篇課文可謂是名家名篇。作者通過平淡、質樸的語言,回憶了童年時期在祖父種菜的園子裏的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蘇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蕭紅的文字通俗易懂,簡如直白,語言平實、質樸、自然,富有獨特的藝術個性,既爲我們展現了衣服農家園子的風景圖,又勾畫了一個天真、活潑、頑皮的農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茅盾所說的,蕭紅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風圖畫”。

在備課過程中,我遵從我校的校本教研“讀寫結合”爲基點,以“簡約、務實”爲教學理念,以文本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作者質樸、歡愉、反覆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從而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

剛選定《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自己思緒比較亂,不知該如何下手,於是就到網上收集相關資料,發現好多名師都上過這一課,覺得每位名師都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名師就是名師,我克隆不起來,也沒有大師的那種風采,而且也不利於我的教學,再加上本來這課的容量就大,又要讀寫結合,只有30分鐘的上課時間,所以我覺得上課不能面面俱到,我只能抓住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來教。所以在本課時,我用心讀課文,先讀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確定這篇課文應該如何教。於是,我靜下心來,捧起課本細細地讀,反覆地品、用心地悟,再從網上查找蕭紅和《呼蘭河傳》的相關資料,瞭解到蕭紅的身世,再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文字深深感動。在教材研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自由、快樂。接着讀,逐字逐句細細地讀,讀着讀着,漸漸地主題清晰起來:因爲有了祖父的愛,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樂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作者首先描寫了祖父的園子是個五彩繽紛的昆蟲的世界;接着寫自己在祖父身邊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種白菜,除草,灑水,到處瘋玩;結尾處借景抒情,昇華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園子是個自由的園子、更是個充滿愛的園子。而從整篇課文來看,這種快樂自由和愛,不僅洋溢於作者各個生活場景片段裏,更多的滲透在作者那平淡、質樸的特色語言裏,更多的是流淌於作者那一次次反覆句式裏,有了這樣的頓悟,教學重點也就明確了:引導學生在作者質樸、歡愉、反覆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課堂流程也就清晰起來,所以,最終我確定課堂主要分爲兩大板塊:先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我童年生活的“樂趣”,再感悟祖父對我的“愛”。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有三處細節感覺處理得比較好,值得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加以運用。

一是:關注細節悟體悟自由、快樂。

蕭紅是祖父的“跟屁蟲”,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對這一點,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我與學生之間來了一段“我說你接”:祖父戴一頂大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祖父鏟地,____________,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充分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一開始也體會到了“我”的自由、快樂。

在13自然段中,我運用了多形式的朗讀和口語表達,讓學生對蕭紅的自由、快樂、和祖父對她的愛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着重體會關聯詞、排比句的運用,體會作者把“鳥飛蟲鳴”寫得有聲有色,植物也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體會詩一般的語言。在品讀賞讀中,抓關鍵詞語,如“活”“自由”“要……就……”“願意……就……” “謊花”,切身體會蕭紅語言的優美整齊、文筆的活潑流暢。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語文課堂不能僅僅限於讀懂內容、讀出情感,還要學習作者是爲何在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景物,這其實是借景抒情,不僅表達出作者的自由、快樂,更體會祖父對她的愛。

二是:字裏行間品析課文,體會作者的自由、快樂和祖父對她的愛。在這部分,我並沒有逐段地講解,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默讀3-12小節,把你認爲最有趣的詞句用橫線畫出來,並寫下你的感受。”這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進行師生相互交流。這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讓學生從他人的回答中,學習學生如何品析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這就使這堂課不僅是師生、書生的對話,也成爲生生之間的對話。

學生也自然而然地通過這一個字,這一處細節描寫,感受到了祖父對蕭紅的那一份寬容,使教學的重點有所突破。美中不足的是,對學生書寫的指導少了些,沒有認真引導學生讀帖,只是範寫了一篇,處理得有些草率了,在今後的教學中需加以改進。

三是:課堂練筆重指導。課堂上老師經常會安排一些小練筆之類的活動,但往往重形式,輕指導。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安排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也來嘗試着仿寫,內容是她悄悄地睡着了,她還做了個美夢呢……在夢中,她會夢見什麼呢?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練習生活實際寫一寫。(可以是園子裏的美景,可以是她和祖父在幹活的情景,也可以是她玩耍的情景……)。其實,也就是仿寫課文的片段,這樣的仿寫聯繫到了課文,是學生不覺得生硬,而且我還配上了《童年》這首歌,讓學生寫起來也有一定的思路。但是在這個環節中,也有一些小缺陷,就是如果把“她”改爲“我”,更能是學生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是那頑皮、可愛、淘氣的蕭紅。

“擬人手法好,幽默俗語妙,豐富想象奇,文字也會笑。”這是臨時所想,備課時並沒有考慮到,指導時有些倉促。但是我想,學生還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一點寫作的技巧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每節課都能學到一點,那怕只是一點點,語文味也就有了。

課已經上完了,當然也有遺憾之處。當初設想的教學線索,最後一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對學生的續寫沒有能夠進行詳細地的評價。只是粗略地點評。還有在品析課文時,我知道要抓住關鍵的句子、詞語進行品析,但沒有深入下去,這是一大缺陷,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深入的。在第13小節,“接句:___願意______就______,願意______就______。”太長了,沒有考慮到,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大部分小孩只能說一半,所以這一環節,課上也只讓學生說了一半,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

得意與遺憾,每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都會有,只有及時把它記錄下來,得意纔會形成自己的風格,遺憾也纔會促進自己的提高。因此,也就有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