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精選6篇)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精選6篇)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作品。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它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驚採絕豔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豔麗。

衆所周知,古詩詞是中華文學史上的奇葩,它們都有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涵,深遠的意境,所以我們讀古詩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表層上,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根據這一理解,我爲這首詩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說詩——讀詩——解詩——讀中品,品中讀——活學活用——信手拈來。

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有一望無際的荷塘,荷塘上層層疊疊的,有田田的葉子,有嫋娜的荷花。欣賞過後,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從訓練學生根據畫面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的古詩語言的品味與欣賞的學習。

接下來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教師導語:同學們,你們都用自己的個性語言描述了這幅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的。這時教師出示古詩全文。接着說:讓我們來讀一讀吧!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充分地誦讀,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想象,還可爲學生領會詩意、詩境打下基礎。

有了上面充分的誦讀,再加上詩意比較簡單,理解意思不是難事,我重點抓住“曉”“畢竟”“四時”“映日”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懂詩意。完成教學的第三個流程:解詩。從而進入第四個流程:讀中品,品中讀。

教師導語:畫面多麼明麗,多麼歡快,這麼熱烈奔放的畫面作者卻只用了14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衆多人的稱讚,你能讀出來嗎?教師指名讀,相機引導,你讀出了什麼?

(如學生會說:我讀出了荷葉的綠,教師相機引導,請你讀得再綠一些,再綠一些,在朗讀中突出了“無窮碧”。同樣,在朗讀中,還可以品味“接天”“映日”“別樣紅”。)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後才能知道,水果的營養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學古詩要讓學生咬文嚼字,反覆吟誦,在體悟情味中賞析語言,在推敲語言中領悟意境。詩意、詩味、詩情存在於詩的言語中,但如果我們只是反覆地摳着某字某句,詩意、詩味、詩情也就索然無味了。而在學生的品讀結合中詩歌的語言已經帶着她的靈魂潛移默化於學生頭腦之中了。)

品讀完寫景的兩句,教師以一二句、三四句點顛倒的形式出示詩歌,讓學生再讀,對比兩種形式的不同。再引導學生讀詩題,與詩的內容對照,比較與以往送別詩的不同。幫助學生體會出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由議論到寫景這種謀篇上的轉化,詩的題目與內容的錯位,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相反,卻讓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西湖六月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學生充分地品讀過詩歌后,教師談話導入第五個流程:活學活用。教師出示:暑假裏的一天早上,我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園晨練,一進公園就看見一大池的荷花對着朝陽開的正豔,這真是xxx啊!

(我們現在學古詩,一是爲了瞭解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這樣創設情境,化消極積累爲積極運用,實現活學活用。)

最後,到了信手拈來階段。教師導語:同學們,讀過這首詩,你能想到其他的詩嗎?這時可以引導學生讀楊萬里的其他的詩、讀描寫夏天的詩、讀寫西湖的詩、讀寫荷花的詩等等。在課前或者課後佈置讓學生蒐集資料,開拓課程資源,真正實現把教材當成工具的目標

總之,我想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還要使學生明白讀詩的方法,當然,能夠在走進文本的同時,激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甚至對文學的熱愛也是我在盡力追求的。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十二課《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①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②能夠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描寫的景色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

③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爲了達到即定的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小學生來說,課前的組織熱身活動非常關鍵,積極的熱身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的興奮狀態轉入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實踐證明,飽滿的情緒和良好的開端能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練習實踐。在學新課之前,我通過複習前一首古詩,引導學生走入西湖美景,優美的西湖十景圖片把學生帶入了美的享受,然後藉助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的新古詩的學習上來,學生興味盎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爲了充分體現這一嶄新的科學教學理念,我安排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本課的生字生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習活動的探索性,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積極參與,相互尊重。然後,再讓學生把不理解的詞在班上提出來,有師生共同解決。

三、精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現代教學觀念認爲,教學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傳授與給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要一環,教學的重點、難點都要通過這一環節得到解決。由於古詩詞的教學,忌逐句講解。所以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交流來解決。同時教給學生抓住字詞進行讀議 的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學生饒有興趣的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與傳統的教育相比都有了變化,教師由教授者轉變成爲學習的合作者,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爲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爲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爲自己動手、動腦,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鍛鍊與發展。

在解決難點的時候,我適當的出示教學課件,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時有了感性認識作爲基礎,這是符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由直觀到抽象的規律的;在學生充分掌握了古詩的內容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默寫。教學目標一步步實現。

四、總結

教師用簡單精闢富有啓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增強了教學效果。最後所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

五、作業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爲了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訓練,我設計了抄寫古詩和積累描寫夏季古詩這兩項課外作業,這樣既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注重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全課秉承以人爲本的先進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情感,既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即強調學生基本技能的學習,也強調學生美好感情的培養。師生在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共同學習和享受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3課的一首古詩。它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該作品無比生動的描繪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時的荷塘美景,是歌詠該景緻的經典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六月美景的讚美之情,同時從“別樣紅”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歡快的心態送友。

二、說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抓詞語

——理解關鍵詞語意思

2、想畫面

——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

詩歌描寫的意境;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

誦古詩。

四、說教法:

1.創設情景法

2.自讀自悟法

3.情感誦讀法

4.想象理解法

五、說學法

1.自讀自悟

2.合作探究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興趣,導新課

2.知詩人、解詩題

3.讀詩句、識新詞

4.抓字眼,明詩意

5.想畫面、入詩境

(一)激興趣,導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願意背幾首嗎?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

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

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

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

他工於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小組理解詞語的意思後集體反饋: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在教學時,我先安排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本詩中的詞語,然後,再讓學生把不理解的詞在班上提出來,由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註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情況,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着鮮豔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要一環,教學的重點、難點都要通過這一環節得到解決。由於古詩詞的教學,忌逐句講解。所以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交流來解決。同時教給學生抓住字詞進行讀議的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學生饒有興趣的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與傳統的教育相比都有了變化,教師由教授者轉變成爲學習的合作者,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成爲課堂上的主人。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隻遊船上,來欣賞優美的景象。

本環節我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在學生充分掌握了古詩的內容之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默寫。從而使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步步得到實現。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中的後一首。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後兩句寫景,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整首詩口語成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句,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二、學情分析

因爲學生在課外閱讀和積累中已經背誦過大量的古詩,課文中出現的古詩學生早就能背誦了,而且學過了葉聖陶的《荷花》這一課,對描寫荷花的這句詩應該比較熟悉了。五年級學生了,他們能夠也有了一定的學習力了,能夠把詩句的意思大概地連起來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結合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爲了落實課堂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落實在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②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設計意圖

根據學程導航堂教學六大基本模塊,即“目標導向、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導學、檢測反思”等課堂基本環節。在教學中需要重點突出自學、展示、小組合作環節,因此,我把課堂設計

1、設計清單,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如何整理學生對古詩的先期經驗,明確本次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爲學生設計一份預習清單顯得尤爲重要。所以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請寫出描寫大自然美景的古詩(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

(2)瞭解作者楊萬里,(從其人、其作品、其風格方面)。

(3)能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畢竟”、“四時”、“接天”、“無窮碧”、“別樣紅”等詞,爲了考慮到不同程度的同學,我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選一個不理解的詞查出來。

(4)讓學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這些設計任務明確,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完成。

2、背詩導入,揭題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會背的詩歌很多,從學生的原來基礎入手,導入新課,既能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也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從相同類別的詩歌入手,這樣學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帶領下受到感染和薰陶。

3、初讀古詩,把握韻律

即使學生能背誦,那也是一時的強記而已,所以初讀古詩的環節也要做實。由於本詩的課題也較長,涵蓋的信息較多,學生的正確朗讀也是理解課題的基礎,而課題中的“曉”字,也是學生該重點掌握的。

本首詩在節奏方面不是太難,因此就簡化成讓學生根據老師給的句中停頓來讀出古詩的節奏,這樣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體會到古詩的節奏美。讓每一個學生反覆地讀幾遍,在指名讀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怎樣讀纔是準確的。

4、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經過前期的積累和預習,理解詩歌的意思環節就簡單多了。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對“畢竟”、“無窮碧”、“別樣紅”這些詞語的追問,讓學生明白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詩意時,教師預設好哪些重點詞語是必須明確和牢記的,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在解意時要力求字字到位,語句通順。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

2.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的意境。

3. 通過朗讀,感受西湖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受、欣賞西湖美景,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欣賞西湖四時美景,導入新課。

1.南宋詩人楊萬里也曾到過西湖,並寫下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看老師把這首詩寫下來。(板書這首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如詩如畫的西湖,感受西湖的迷人風光。

二、讀古詩,知詩意,想詩境。

1.看到同學們自信的神情,我知道同學們肯定會讀會背這首詩了,誰想展示一下?

2.指名學生說詩意。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大家輕輕打開課本,讀一讀詩文,選擇一個話題,與同桌交流。

我知道了——哪一句詩能讀出這個意思?

我看到了——從哪一句詩看到的?

我想到了——哪句詩讓你想到了?(評價語:你能真會讀書,你真會思考,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感受很獨特)

3.蘇軾曾這樣讚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論是明媚的早晨,還是絢麗的黃昏,不論是晴雨霧雪,還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麼迷人。詩人楊萬里眼中,西湖什麼時候最美?(六月中)

4.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這讚歎:啊!

5.詩人用哪一個詞表達了對西湖的獨愛?(畢竟)。(打出原詩)(讀)

6.我們理解古詩,有時需要按現在的語言習慣調整詞語的順序。想一想,可以怎樣調整呢?

讀一讀,哪一種表達方式更好?

你對古詩真有研究,是呀,詩人這樣寫正是爲了和仄押韻和更好地表達感情。你能讀出作者對六月西湖的特別喜愛嗎?

7.在詩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請同學們讀讀後兩句詩,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兒呢?

8.同學們想一想,無窮碧的蓮葉,青翠欲滴的蓮葉,一個挨着一個,一片連着一片,鋪滿了西湖,我們想到了哪些詞?詩中哪一個詞體現了這一特點?(接天)

接天的蓮葉中點綴着怎樣的荷花?爲什麼會別樣紅呢?(陽光映照和綠葉襯托)

9.蓮葉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們相互映襯,融爲一體,從眼前一直鋪到天邊,是多麼壯觀呀!讓我們再讀一讀,去想象這樣的畫面,去感受這樣的美。(指板書)

三、悟詩情。

學習了詩句,我們再關注詩的題目。從題目中我們讀懂了什麼?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而從內容看,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是不是詩人楊萬里沉醉於美景而忘卻了朋友?

四、古詩講究和仄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唱起來也別有一番情趣,現在我們來唱一唱吧!

五、拓展延伸。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課文情境圖;蒐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

一、激趣導入。

1、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平時迥然不同。看哪!清波盪漾,浩淼無際,蓮葉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陽,紅得那麼鮮亮,那麼水靈!

2、 說說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3、今天我們學習的宋代詩人楊萬里寫《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繪這副畫面的詩。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爲祕書監。工詩。爲“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 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古詩。

[註釋]

1、曉:早晨。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

2、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裏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三、指導自學

1、出示古詩。範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過認真的練 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麼流暢,真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帶着欣賞、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能讀懂什麼,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穫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穫,以及想和夥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看到了什麼。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的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四、鞏固誦讀。

1、 配樂背誦古詩。

2、 試着誦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