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新編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新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之一

  一、教材分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新編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中的後一首。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爲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後兩句寫景,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整首詩口語成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句,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二、學情分析

因爲學生在課外閱讀和積累中已經背誦過大量的古詩,課文中出現的古詩學生早就能背誦了,而且學過了葉聖陶的《荷花》這一課,對描寫荷花的這句詩應該比較熟悉了。五年級學生了,他們能夠也有了一定的學習力了,能夠把詩句的意思大概地連起來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結合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爲了落實課堂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落實在①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②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設計意圖

根據學程導航堂教學六大基本模塊,即“目標導向、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導學、檢測反思”等課堂基本環節。在教學中需要重點突出自學、展示、小組合作環節,因此,我把課堂設計

1、設計清單,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如何整理學生對古詩的先期經驗,明確本次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爲學生設計一份預習清單顯得尤爲重要。所以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請寫出描寫大自然美景的古詩(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2、瞭解作者楊萬里,(從其人、其作品、其風格方面)。3、能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畢竟”、“四時”、“接天”、“無窮碧”、“別樣紅”等詞,爲了考慮到不同程度的同學,我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選一個不理解的詞查出來。4、讓學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這些設計任務明確,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完成。

2、背詩導入,揭題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會背的詩歌很多,從學生的原來基礎入手,導入新課,既能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也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從相同類別的詩歌入手,這樣學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帶領下受到感染和薰陶。

3、初讀古詩,把握韻律

即使學生能背誦,那也是一時的強記而已,所以初讀古詩的環節也要做實。由於本詩的課題也較長,涵蓋的信息較多,學生的正確朗讀也是理解課題的基礎,而課題中的“曉”字,也是學生該重點掌握的。

本首詩在節奏方面不是太難,因此就簡化成讓學生根據老師給的句中停頓來讀出古詩的節奏,這樣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體會到古詩的節奏美。讓每一個學生反覆地讀幾遍,在指名讀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怎樣讀纔是準確的。

4、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經過前期的積累和預習,理解詩歌的意思環節就簡單多了。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對“畢竟”、“無窮碧”、“別樣紅”這些詞語的追問,讓學生明白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詩意時,教師預設好哪些重點詞語是必須明確和牢記的,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在解意時要力求字字到位,語句通順。

5、再讀古詩,進入詩境。

本首詩所描寫的情境優美,古詩中存在的留白內容,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寫話的語文基本能力。爲了突出這一點,我讓學生欣賞圖片,回憶好詞,這樣爲學生的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能夠顧及時一部分寫話能力較差的同學,同學讓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讓寫得好的同學展示,學習他們寫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也頗有收穫,有法可依。

6、品評賞析,領悟中心

文章絕非無情物,古詩更是如此。在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詩歌的中心就能夠浮出水面,同時引領學生在古詩的題目上找到“送”和內容上表現“美”這樣進行辨析,讓學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斷地深化中心,真正扣擊到學生的心靈中去。

7、檢測反思,總結方法

“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漁”方法比學習的內容更有效,因此最後這個環節似乎是課堂教學必要總結。其實,這個環節也是古詩教學的一種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體現本堂課教學的價值,我想“知作者”、“解詩意”、“入詩境”、“品詩情”這樣的方法學生在學生腦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業設計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爲了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綜合訓練,我設計了.完成《一課一練》中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相關的內容。2.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描述的景象。這樣的基礎題,同時還設計了積累一些描寫荷花、蓮葉的詩句這樣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注重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最後針對層次較高的'同學,我設計找一些送別詩,研究一下送別詩的特點,(比如結構,所寫的內容或者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寫一篇《關於送別詩的比較研究》;我想這樣能夠照顧到不同方面的學生需求。

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我試着按學程導航的模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教師引導指點爲輔,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提高。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結合本課第一首古詩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意思。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古詩異同,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描寫西湖的古詩和送別詩。

 一、回顧舊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4課《古詩兩首》[板書]

1、課件出示:

A、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B、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作者描寫的是(六月)【時間】(西湖)【地點】(疾雨)【事物】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表現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譽爲“人間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僅於此,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西湖奇景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詩人楊萬里。[板題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我們先來了解詩人[課件出示:楊萬里(1127-1206年)南宋詩人。字廷秀,學者稱誠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紹興進士,曾任祕書監。主張抗金。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爲“誠齋體”。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亦能文,對理學亦頗注意。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2、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聰明的孩子,誰來說說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3、交流:曉,晴好的天氣;淨慈寺,西湖旁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詩人的朋友。

4、小結:題目告訴我們,這首詩是詩人楊萬里在一個晴好的天氣裏在西湖邊送別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時所作。看來它不僅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三、正確、流利朗讀古詩

1、這首古詩詩句很簡單,如果你能一遍讀正確,我們就送給你掌聲。

個別誦讀。

2、如果你能流利誦讀,讀出節奏感,我們會送給你更熱烈的掌聲。

個別誦讀

3、課件出示,劃出節奏線齊讀。

 四、明詩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請同學們藉助工具書理解詩句意思,自己學習完後先在小組內交流。

2、集體交流,請同學到臺前依次板書詩句並講解意思。

A、畢竟,到底。四時,指四季。無窮碧,一片碧綠,無邊無際,寫蓮葉之多,望不到頭。映日,與太陽相映。別樣紅,與往日不一樣的紅,因爲荷花在陽光映照下,顯得特別紅豔。

B、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與四季相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葉與天相接,無邊無際,碧綠碧綠,荷花與日相映,誰曾見過這樣的鮮紅。)

C、找找藏在詩中的小奧妙。倒裝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西湖六月中風光,畢竟不與四時同。誇張:接天蓮葉無窮碧。對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理解了詩意,相信你會讀出更深的韻味。

個別誦讀——集體誦讀——嘗試背誦

  五、感情誦讀,想象奇景

1、這麼美的詩句,如果配上音樂,會給你以獨特的享受,請閉上眼睛,在你腦海中描繪出這幅美景吧。師配樂誦讀。

2、把你腦海中的奇景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六、比較異同,體會詩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華的時刻了,看看誰的思維敏捷吧。

課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寫的是(六月)【時間】(西湖)【地點】(疾雨)【事物】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表現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描寫的是(六月)【時間】(西湖)【地點】(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麗美景。

B、你能說說兩首詩的異同嗎?

交流:相同點:都描寫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點:第一首描寫的是風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寫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寫的景物多,重點描寫的是西湖之水,後一首景物少,重點寫“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

對比讀,讀出不同的感覺。

C、詩人送別友人不訴離別之情,爲何寫景?

交流:借景抒情,這麼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們的友誼就像蓮葉與荷花,就像蓮葉連接着碧空,就像紅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襯,難捨難分。這也是兩首詩的不同點之一。

2、就請你把楊萬里對友人的眷戀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讀中,讓我們感受到。

 七、課後作業

1、拿起畫筆,把這首詩描繪的美景畫下來。

2、把這首詩變成一篇寫景的文章。

 板書設計:

寫景詩 送別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