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一篇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作品。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它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驚採絕豔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豔麗。

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說課稿一篇

衆所周知,古詩詞是中華文學史上的奇葩,它們都有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涵,深遠的意境,所以我們讀古詩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表層上,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根據這一理解,我爲這首詩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說詩——讀詩——解詩——讀中品,品中讀——活學活用——信手拈來。

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有一望無際的荷塘,荷塘上層層疊疊的,有田田的葉子,有嫋娜的荷花。欣賞過後,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從訓練學生根據畫面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的古詩語言的品味與欣賞的學習。

接下來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教師導語:同學們,你們都用自己的個性語言描述了這幅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的'。這時教師出示古詩全文。接着說:讓我們來讀一讀吧!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充分地誦讀,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想象,還可爲學生領會詩意、詩境打下基礎。

有了上面充分的誦讀,再加上詩意比較簡單,理解意思不是難事,我重點抓住“曉”“畢竟”“四時”“映日”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懂詩意。完成教學的第三個流程:解詩。從而進入第四個流程:讀中品,品中讀。

教師導語:畫面多麼明麗,多麼歡快,這麼熱烈奔放的畫面作者卻只用了14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衆多人的稱讚,你能讀出來嗎?教師指名讀,相機引導,你讀出了什麼?

(如學生會說:我讀出了荷葉的綠,教師相機引導,請你讀得再綠一些,再綠一些,在朗讀中突出了“無窮碧”。同樣,在朗讀中,還可以品味“接天”“映日”“別樣紅”。)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後才能知道,水果的營養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學古詩要讓學生咬文嚼字,反覆吟誦,在體悟情味中賞析語言,在推敲語言中領悟意境。詩意、詩味、詩情存在於詩的言語中,但如果我們只是反覆地摳着某字某句,詩意、詩味、詩情也就索然無味了。而在學生的品讀結合中詩歌的語言已經帶着她的靈魂潛移默化於學生頭腦之中了。)

品讀完寫景的兩句,教師以一二句、三四句點顛倒的形式出示詩歌,讓學生再讀,對比兩種形式的不同。再引導學生讀詩題,與詩的內容對照,比較與以往送別詩的不同。幫助學生體會出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由議論到寫景這種謀篇上的轉化,詩的題目與內容的錯位,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相反,卻讓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西湖六月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學生充分地品讀過詩歌后,教師談話導入第五個流程:活學活用。教師出示:暑假裏的一天早上,我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園晨練,一進公園就看見一大池的荷花對着朝陽開的正豔,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啊!

(我們現在學古詩,一是爲了瞭解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這樣創設情境,化消極積累爲積極運用,實現活學活用。)

最後,到了信手拈來階段。教師導語:同學們,讀過這首詩,你能想到其他的詩嗎?這時可以引導學生讀楊萬里的其他的詩、讀描寫夏天的詩、讀寫西湖的詩、讀寫荷花的詩等等。在課前或者課後佈置讓學生蒐集資料,開拓課程資源,真正實現把教材當成工具的目標

總之,我想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還要使學生明白讀詩的方法,當然,能夠在走進文本的同時,激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甚至對文學的熱愛也是我在盡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