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篇)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篇)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芝、獐、獼、禽、瞑、竅”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猴王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是第三組的第五篇課文,是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課文敘述了石猴的一段經歷。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

2、教學重點、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你們知道,在最初時,他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爲花果山美猴王的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學習《西遊記》第一回中的一個片段──《猴王出世》。

二、“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放課文錄,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1、組織交流。

2、小組內交流:猴王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可充分的說,相互補充。

(全班交流。)

3、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互相啓發,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4、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和老師聽。

先說說爲什麼喜歡,再讀,讀後師生評議。

5、學生讀時,引導學生讀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讀出猴子的頑劣和石猴的膽大,敢做敢說。

6、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7、抄寫喜歡的句子或詞語。

三、課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學得一身本領、怎麼會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西遊記》,語文活動課中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讀得認真,誰讀後收穫大。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2、蒐集有關孫悟空的資料。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況

山澗源頭:發現水簾洞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稱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動畫片《西遊記》第一集猴王出世的短片和原著《西遊記》一本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師生談話,引入新課。

1、師問:同學們,喜歡看《西遊記》嗎?其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喜歡他?

2、《西遊記》中這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是怎麼出世的?又是如何成爲猴王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一番。

3、生說完後,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猴王出世的短片。

4、導語:一直以來,我們是在看〈西遊記〉,今天我們要來讀〈西遊記〉。看到的是別人對《西遊記》的理解,讀完之後,你一定會對《西遊記》,對孫悟空有自己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原著《西遊記》中猴王出世的片段。(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看《西遊記》可謂無數次,讀《西遊記》倒是第一回,抓住這一點,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期待,爲自主讀文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大聲讀課文兩遍,將課文讀通讀順。(師指導讀得吃力的學生)

2、師生交流課文中難讀難懂的詞語,主要有以下詞語:

滾瓜涌濺、拖男挈女、瞑目蹲身、石碣、鐫刻、天造地設、

力倦神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拱伏無違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參考:課文主要講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的故事。

(設計意圖:雖然語言優美但是難懂的白話文更應該大聲地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將課文讀通讀順。整體感知課文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方法之一,我認爲每篇課文都應該有這一項訓練。同時也檢測學生是否大體讀懂課文,爲如何進行下一步教學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讀懂課文。

1、導語:本文語言精煉,有韻律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並聯系你的生活積累,大膽推想這些句子的意思。(教師指導個別吃力的學生讀好句子,鼓勵學生們大膽去推想句子的意思。)

2、組織交流,引導品悟語言。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a、自由讀,指名讀,讀正確。

b、這個句子在寫法上很有特色,你發現了嗎?請再讀一讀。

(語言簡練,工整,採用排比的手法)

c、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

a、讀句子,圈出動詞。結合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

b、採用對比的寫法。

c、朗讀句子。

d、模仿寫話。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a、石猴跳是怎樣跳進水簾洞?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b、朗讀體會。

3、將自己喜歡的句子下課後抄到積累本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突破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本文是白話文,不要求字字知其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積累大膽去推想能使學生快速讀懂課文。再者,推想是新課標提出的第三學段所要達到的一項閱讀目標,這一課,正好訓練了這一能力。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品悟本文的語言美,培養閱讀白話文的語感,積累優美的語言。)

二、分析石猴形象,交流原著和動畫片的不一樣。

1、我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相信大家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用四字詞語說說。

(活潑可愛、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2、課文和我們看到的動畫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如:石猴救小猴子這一情節課文中沒有,羣猴跳進水簾洞後佔竈爭牀這一情節動畫片中沒有,石猴稱王這一情節動畫片和課文不一樣……)

3、動畫片是導演根據原著,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拍攝的。那麼,假如要你來拍猴王出世,你會怎麼拍,側重點在哪?(學生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拿出一個方案)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有了大量的讀作鋪墊,體會猴王形象可謂是水到渠成。讓學生用上四字詞語概括,既檢測了學生的詞語積累,又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原著和動畫片進行比較,使學生得出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再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理解去拍猴王出世,進一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推薦讀《西遊記》原著,激發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

出示《西遊記》原著:同學們,這就是《西遊記》原著,作者吳承恩,課餘時間一定得好好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你對《西遊記》,對孫悟空、唐僧等人都會有新的感受和理解的。讀的過程中,別忘了把喜歡的詞句積累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引領學生走進原著《西遊記》,去閱讀,去感悟,去理解,纔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14、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

勇敢無畏

仙石迸裂——

毛遂自薦

聰明伶俐

——尋源稱王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聰明、勇敢的特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201版)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而《西遊記》作爲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我國文化史上一燦爛的瑰寶,是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教學中,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2、通過指導學生回顧、歸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爲本節課的重點。讀懂課文,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作爲學習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談話引入。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課題。)你們

知道猴王是誰嗎?(孫悟空)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

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你們是從哪裏瞭解到這麼多的?(電視劇《西遊記》)那你們讀過吳承恩先生的名著《西遊記》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猴王並不陌生,直接引入課題簡潔、省時,能更快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語: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你覺得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語言上不同,難讀,不好懂)

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再次學習課文。老師相信這點困難一定難不倒你們,你們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學要求)

1、出示自學要求: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找出自己讀不懂得詞語、句子,用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方法解決。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本來讀通課文及理解生詞,都是可以在預習時完成的。但基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首次接觸古代的白話文,難度過大,所以課上在讀通、讀懂課文上要多花一些時間,多下一些功夫。

2、小組內檢查自學情況。

導語:剛纔,同學們學習得都特別認真!下面讓我們在小組內檢查一下自學的效果吧!

以小組爲單位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然後組內交流不懂的詞語和句子,並由組長把發現的問題整理出來。我們要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得最認真,學習的效果最好?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比較長,如果把讀課文及檢查生字詞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決,會大大降低檢查的覆蓋面,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這些內容都放在小學組內完成,由小組長負責。這樣,才能使全班學生一齊動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權的過程中,使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得到了鍛鍊提高。

3、組長彙報自學情況。

下面,我們請小組長彙報一下,你們剛纔檢查自學的情況。注意說時要

有條理,把出現的問題說清楚。(爲節省時間,只請一兩名說即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既可以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理清課文的順序,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圍繞這個問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於使學生整體瞭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精讀分析、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默讀課文並思考:石猴是隻怎樣的猴子?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可簡單寫上自己的批註。

【設計意圖】語文課文的學習不在於問題提得多,概括面廣,而應簡化課堂的教學步驟,給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思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因此在“精讀分析”環節,我只設定了一個問題,而用這一個問題帶動起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學習。

導語: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讓我們再來看看小說。

出示問題:默讀課文並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從文中找出依據並說明,可適當寫批註、圈點,留下讀書的痕跡。

(學生自學後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1、結合第一自然段,說說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語言:讀第一自然段,從第一自然段語言描寫中體會石猴出世的神奇。

2、結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樂,也從中感悟出石猴很愛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