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夏》教學反思彙編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夏》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夏》教學反思【一】

《夏》是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如何讓剛進初中的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夏天的特點、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如何讓學生學得廣些、深些,使他們在閱讀中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逐步培養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熟悉,學生也還沒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多彩四季”單元的其他課文,對散文優美精闢的語言,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寫中的感情體會不深,但是我想,只要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緊扣文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熱情,一定還是能在教學中落實相關的教學目標。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夏》教學反思彙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確定了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爲教學重點。設計了認一認、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聽一聽五個教學環節,意在抓牢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夏天的特點、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結束後,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做得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氛圍,拉近距離。

師生和諧一致,是語文教學活動中教與學相互影響與作用規律的反映,由於是借班上課,師生間有一定的距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就很重要。我在課開始的時候,通過問好,問同學們:怎麼不說爲人民服務,一下緩和了課堂緊張的氣氛。接着調動同學過去的生活積累,把他們對夏天的感受說出來,背誦寫夏天的詩句,同學暢所欲言,課堂順利導入。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用已有知識經驗去體驗、回味對夏日的感受,銜接起教材生活與學生現實生活,初步激活思維,也奠定了同學後來踊躍發言的基礎。

二、抓牢基礎,注重學法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隨着近幾年部分學生雙基能力的下降,教學中抓牢抓實基礎知識,教會基本方法顯得尤爲重要。本着這樣的考慮,認一認的環節,從初一學生的實際出發,對讀音和認字進行強化,同時讓同學知道註釋的作用,強調學會利用註釋幫助學習。

三、整體把握,強調習慣。

在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給他們一個自由的閱讀環境,大聲朗讀,同時給他們提出要求:動筆勾畫圈點生字詞及難以理解的句,意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幫助部分學生糾正了不動筆的習慣,解決了部分學生的一些疑問。

四、積極思考、主動參與。

課堂應該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和思考的主人。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暢所欲言,紛紛說出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概括和理解,除了老師的引導外,學生佔有大量的課堂時間。在本文中,作者獨特的夏感,是他自己所發現、所體認、所慧識的,他的視角從夏的景觀繼而對準了真正的主宰——人,是人撥響了夏緊張的旋律,作者對夏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讚美溢於言表,學生不難把握。而讓學生品讀自己最愛的語句,對用得好、用得傳神、用得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段作一點賞析,雖是隻言片語,甚至膚淺,但是他們自己的感悟,是與作者激起的共鳴。如學生對“沸騰”、“凝成”、“火紅”等詞語的分析都表現了學生的智慧和語言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的學習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有小組討論交流的地方,還有全班的交流,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有成功之處,但也有遺憾在心。

一、存在讀書欠缺的遺憾。在“議一議”的環節中,雖然我要求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內容,但學生在讀的時候並沒有做到“有感情”,由於時間的關係,我也沒有在朗讀上給予進一步的引導。此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三分文章七分讀”,只賞析詞與句,而忽略讀中品,這也是不可取的。這個讀既可以在析之前讀,亦可在品之後再讀,但讀是必須的,尤其是在散文的學習中。

二、課堂語言也是我的一大軟肋。具體表現在提問和評說缺乏一針見血的穿透力,語言的趣味性和美感不足。特別是在文章的美點分析時,急於求多,忽略了分析的深度和學生的體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上的腦力活動效率。”對語文教師來說,只有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才能把教學搞得生動活潑,情趣橫生。今後,在課堂教學時,我需要多多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當然,錘鍊語言應該從日常會話開始,我會在教學時精心準備每一節課,並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語言表達,便於以後改進。

三、課堂節奏調控不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髮展水平及課堂的具體情況實施調控,使教學活動出現張弛相間、高低參差、快慢有度的現象。教學中,在分析文章語言的美時,顯得倉促,使得部分分析略顯膚淺,結尾本應讓學生從“熱烈”“急促”的旋律中回到“寧靜”的夏中,體會到“夏”不止一面,但隨着課堂的結束,這樣的體驗不很強烈。

四、教學機智尚待加強。課堂中,多媒體設備突然出現了不會顯示的情況,使得自己有些心慌,提問時語言有些不夠簡潔,應變處理的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市區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較積極樂觀,能想到農民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但生活條件及環境的差異會引起對生活的感悟的差異。因此在執教本文時,當學生對夏日過多的埋怨時,教師應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

當然,課堂教學中的成功或是失敗不一而足,如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但是缺乏創新性,學生的有效引導、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展示等等,都是值得我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總之,上完《夏》後,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影響,使自己對過去的教學活動有了一種新的認識,無論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師生關係的構建、教材的把握分析還是教師的基本功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會直接影響着我們的教學效果。於漪曾說:“要讓學生置身於文化氛圍濃郁的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教無定法”我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使得自己教育教學的水平能夠更上一層樓。

  《夏》教學反思【二】

當代作家樑衡的《夏》,是一篇語言生動形象而內涵豐富的優美散文。我將這篇散文的教學大致思路定爲:整體感知——細讀探究——精讀品味——拓展提高,並將教學重點放在品味語言和朗讀上,這也是散文教學的兩大重點。只有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或者語段做深入細緻的研讀,纔會領悟作者用詞造句的匠心獨運及表情達意的淋漓盡致。

總的來說,課堂是成功的,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和設想,新課改的精神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在賽課前,我在本校試上了兩次,得到了校領導及廣大同仁的大力幫助。因此,課堂設計合理流暢,教學得心應手,目標達成水到渠成。

1.精心設計導入語。我接受王校長的建議,引用雷鋒同志的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火熱。“有火一樣的熱情,這就是夏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樑衡的《夏》,去感受夏的熱情吧!”導語獨樹一幟,一鳴驚人,有很好地切入了文章主題。

2.教態親切自然,學生自主探究。這節課,我所追求的就是把“教”的過程變爲“學”的過程,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正確的角色定位,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雖是借班上課,但課堂氣氛活躍,能在課堂上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侃侃而談,毫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學習的熱情充分被激活。整節課,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同桌、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呈現出合作探究的濃濃學習氛圍。

3.本堂課的**和亮點部分是在語言的品味和朗讀上。寫景抒情散文的授課重點一般在於語言的品味積累。呂淑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而朗讀是培養語感,感受語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寫景抒情散文正是訓練朗讀能力的非常適合的文本材料。本節課,我採用多種朗讀讀方式。先教師範讀,提出朗讀注意點(停頓、重讀、語速、情感);再學生自由讀,整體感知;然後學生品讀,品味完語言再齊讀優美語段。

4.拓展提高的設計也有一定的意義,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仿寫能力。我讓學生仿照原文中寫春的句式來寫一年四季,表現四季之美。學生興趣盎然,各顯神通。

5.最後寄語,既重申了主題,又激勵了同學的學習熱情。我是這樣祝福的: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夏》,感受到了下的熱烈、緊張、急促。夏是四季中的黃金季節。中學階段也是我們人生中的黃金階段。願同學們能把握今天,激情飛揚,創造輝煌的明天!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教室裏立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課堂有成功之處,但也有遺憾在心。

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具體表現在提問評說缺乏一針見血的穿透力,語言隨意,語言的美感不足。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上的腦力活動效率。”對語文教師來說,只有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才能把教學搞得生動活潑,情趣橫生。今後,在課堂教學時,我需要多多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我會在教學時精心準備每一節課,並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語言表達,便於以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