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棗核》教學反思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棗核》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珍視體驗,喚起學生的情感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一文是蕭乾先生通過寫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生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表現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民族情感的民族。全文篇幅不長,情節簡單,在一個班級的試教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講讀式,幫助學生從內容上理解主題,從形式上學習本文以小見大、設置懸念的寫作方法,教學的任務順利完成了,學生的體會和理解似乎都是我精心設計好的,同學們很順利地得出和我一樣的答案,但學生是否真的認識到了文章的主題了嗎?還是他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知識接受這一層面上?在準備另一個班級的公開課教學時,我重新審視學習了新課標,深入理解新課標關於“一切以學生爲本”這一課程改革核心精神,認識到 “以生爲本”需要教師從根本上轉換角色,從重視教的追求到重視學生學的探究,從重視自我展示到重視學生的發展。於是我尋找新的切入點,設計新的教學方法,試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究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

因爲《棗核》一課比較淺顯,學生閱讀難度不大,所以結合上述設計思想,從語言探究和思維訓練兩方面入手,力求淺文深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思維意識。

爲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沉入文本的閱讀中,我首先播放了音樂《月之故鄉》,讓學生在深情悽婉的歌聲中感受到那種思念家鄉的感情,良好情境的創設很快地喚起了學生的共鳴:

在品讀文章語言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文章,把自己的認識完整地表達出來,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朗讀來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落實教學中的情感目標,應該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朗讀是通過讀出詞語和句子的聲音,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爲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把儲存信息的文字符號載體變成帶有朗讀者情感色彩的抑揚頓挫的語音,往往會還原出作者本身所要傳達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使學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所有的這一切都寫得那麼真切,那麼精巧,無一句華麗的辭藻,卻把這位友人依戀故土之心寫得那麼細緻,那麼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選材獨具慧眼,裁剪精當,表現了深邃感人的主題:“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文章教學到這兒,似乎已經把全文的內容和主題思想都已經講解學習得比較到位全面了,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是很不錯的了。可學生究竟有沒有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海外遊子殷切的思鄉之情呢?這麼一個又大又比較抽象的情感在基本沒有離開父母家庭經歷的初二學生身上真能得以落實,實現情感目標的內化嗎?

韓愈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我們的語文課不能只是知識的傳授課,它應該有多個目標,是複合型的,教育專家們稱之爲“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這三個目標,都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

教育家呂型偉先生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教育教學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識從這個頭腦搬運向那個頭腦,教育教學如果沒有情感的濡染,是有缺憾的!一切生成都應指向於人,都應飽含着生命的氣息,人的整個生命的.和諧發展是教育教學及課堂生活的最高目的!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活動中首先要熟悉教材內容,不但要弄清教材中的字、詞、句、段落、層次、中心思想等,還要細心體驗和品味教材表現出的情感。從文學理論的角度看來,這是一個鑑賞的過程。這就是說,教師在備課時,自己應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品反映出的情緒和情景,並把這種最初的感覺和衝動保持下來,這會成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潛在力量。

其次,在組織安排教學程序時,要機智地利用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情況,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弄清一篇教材特別是文學作品中情感的源頭、趨向、起伏、強弱,這樣對教材的領會才能更透,講解時才能更活。同時要注重糾正學生閱讀時出現的一些弱點缺陷,如囫圇吞棗、不注重細節、不聯繫背景等等。

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都德筆下的《最後一課》,顯然是一節十分成功的語文課,連班上最不用功的調皮蛋小弗郎士也安靜地坐在課堂上認真地聽講,而且他還覺得:“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其原因之一,就是韓麥爾老師在這一節語文課上傾吐的真情,造成了一種特殊的課堂氣氛,影響了每一個學生的情緒。這個例子當然有些特殊,但我們仍可以從中體會到,老師的情感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着多麼巨大的作用。

成功的教學、教師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應該象高明的琴師一樣,在學生的心絃上彈撥出動人的樂章。

讓語文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體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喚起學生內心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