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於是我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製作了第二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課上下來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一、善於捕捉細節,用心體會字詞知冷暖。

1、細節悟真愛。父母之間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愛,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寫特別感人的細節,並寫寫批註。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研讀文本、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教師的點撥引領,明白了字詞的意義與功能,知道了細節對於一篇文章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愛如茉莉”。

2、字詞促理解。語文教學有時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詞的感悟中,有助於學生讀懂文字的內涵,體驗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對“奔”字的教學中,我從語音入手,讓學生獲得語義的理解,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心情。把語文學習的真諦隱含在這個字的處理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感覺到文字的溫度。課堂教學永遠存在遺憾,感覺不足的是在對“掏”“鑽”等動作的領會上還沒有到位,文中還有許多愛的細節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

也許,在“品字”中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讀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溫度。這樣的教學,或許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

二、設計開場白,體現語文味。

1、從“愛”入手,感悟文字的冷暖。

師:(教師板書“愛”)一起讀——愛。

師:愛,是一個溫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風,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讓我們一起輕聲地讀——愛。

師:愛,是一個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飛瀑。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讀——愛。

師:愛,是一個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蘊涵着心與心彼此的感動。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愛。

師:每個人對“愛”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一起來學習這篇關於“愛”的文章,題目就是——愛如茉莉。

2、抓重點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出示詞語: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嫋嫋清香 瀰漫詩意

師:這些詞語哪些同學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這些詞語都和茉莉有關,茉莉是什麼樣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麼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無奇,開出的花縷縷幽香。

師:開出的花—散發出縷縷幽香,要不別人聽不懂,再說一遍。

(一學生描述,用了三個詞)

師:詞語在運用中才能會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還能說嗎?

(生用上了平淡無奇、潔白純淨、詩意)

師: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更豐富一些。

(生用上了四個詞語,師表揚)

師:能說兩句話嗎?

(學生反應不積極,沉默了一會)

師:只要開口說話,老師就高興。

生:潔白純淨的茉莉,平淡無奇,但散發出縷縷幽香……

師:說的好,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很多詞語,我們不但會記,還要會用,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反思:

一是讓學生會讀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這兩種目的都隱含在具體的要求之中,體現着濃濃的語文味。嘗試了知道,學生現場反應和自己的預想是相同的。一是因爲學生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對課文有一定的瞭解;更主要是我平時經常給學生這樣的訓練,所以他們才能很好理解這次的意圖。難怪有人說,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程度。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並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三、適時進行學法指導。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朗讀、寫批註、讀中感悟等,讓學生逐步

感受語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象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教學《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時,我既有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又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同時引入“於細微處見真情”等詞句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麼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我在上課時就給學生留下空間,既是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是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在修改和揣摩中昇華。

從知道要上評優課開始,我就醞釀着,準備着,想着該怎樣設計出新穎的流程,怎樣把握教材學習的重點,怎樣寫出富有詩意的引導語言。我在不斷地研究教材,不斷地搜索別人先進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尤其是結合我們身邊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覺得“感受語言”不必和“關注細節”割裂開來。最後教學設計中定下這樣一個學習目標:關注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愛。因爲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關注細節”就是在“感受語言”。

閱讀原文,解讀教學參考書,欣賞教學配套課件,動筆撰寫教案等的一系列工作;到上第一課時時,我再讀教案,感覺一直關注的是自己的思路,沒有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考慮,說白了,就是預設不夠充分。

接下來的時間,一邊在心中模擬着學生可能會說的話,一邊播放着自己設計的.課件。漸漸的,對每個環節學生的交流情況逐漸心中有數起來;對兩處景物描寫的內容,在《茉莉花》優美的旋律中盡情朗讀的過程中,我被課文優美的語言所感動。我豁然開朗,像這樣抒情性的景物描寫,不必讓學生拘泥在一個字或一個詞中,就讓學生像我一樣,在音樂的渲染下盡情地讀。語言的分量,真愛的魅力自然而然就會進入學生的心裏。語言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多了會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

實踐證明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圍之中,時時被真愛打動着。“教學相長”,說的不錯,學生的發言有許多閃光之處,激發出我的激情和靈感。比如對於“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一句的理解,有個女生說:“爸爸非常緊張媽媽,連聽我的解釋也來不及了,說明爸爸愛媽媽!”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我採用句子比較法,引導學生髮散開去,很好地理解了這句話。

在課堂教學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師對教材的鑽研特別重要,要學生體會到的內容,教師必須能夠感悟到,然後纔有可能讓大多數學生也感悟到。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着不少問題。如關照了文本中的詞句,對於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就顯得稍弱;還可以在課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覺得愛如什麼?”等等,都有利於學生鞏固對課文中心的理解。學生讀書的感情還要加強指導,我想,在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如果我能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互相讀一讀,採用多種形式的讀等。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爲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後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與問題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