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熱】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熱】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學會整體感知課文,領會文章主旨的閱讀方式;

2、能力目標:理解“我很重要”的內涵;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珍愛自己,熱愛生活,樹立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理解“我很重要”的內涵;

2.學會“感知與領會”的閱讀方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愛自己,熱愛生活,樹立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意識。

教法設計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中靈活地採用恰當的教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於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主要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和情感體驗法。同時,還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生動的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聲,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的教育。

 學法指導

爲了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究,本節課確定的學法指導爲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學生獨立閱讀,獲取文本信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走出文本後通過合作學習法充分發揮小組協作的能力,激勵誘導學生討論、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

我是一顆星,璀璨的星空不會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會因我而乾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羣不會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離不開一顆顆星的裝扮;浩瀚的海洋離不開一滴滴水的匯聚;人類社會的文明離不開一個個人的勤勞創造。雖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們將一起走近畢淑敏的心靈吶喊:《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過對作者的介紹,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對自我的關注和愛護的意識。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及註冊心理諮詢師。 1952年生於新疆。半歲隨母進京。16歲赴西藏阿里,11年軍醫生涯。1980年轉業回京。從醫20年後開始職業寫作生涯。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代表作衆多,《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但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生命、死亡,近年逐漸關注心理學。

三、整體感知

(一)默讀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觀點。

思路:開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確:作者從“我不重要”說,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觀點: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在奮鬥着,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據,爲什麼“我很重要”。

1.“我”是由無數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華匯聚而成的萬物之靈。

2.“我”是人類歷史當中不可取代的“精緻一環”。

3.“我”是機遇的產物。

4.“我”是父母濃濃慈愛與希望承載。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

6.“我”是替子女遮風擋雨的大傘。

7.“我”是朋友肝膽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業的主宰。

(三)歸納小結:人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啊!作爲每一個個體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遺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潤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縷陽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作者從擔心別人的批判到響亮地向世界宣佈“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1.對自己小聲說——不習慣(但是我說了)

2.聲音放大一點說——激動(我這樣說了)

3.大聲對世界宣佈——勇敢(我終於說了)

4.昂頭響亮地宣佈——驕傲(我坦然說了)

五、拓展延伸

(一)我真的重要嗎?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異常寒冷。大約下午4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因爲英語四級未過,從5樓跳下,結束了讓他魂牽夢繞4年的大學生活。

思考:讀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如果天堂的兒子讀了母親的這封信,他會對母親說點什麼呢?

明確:每個人的生命,不僅爲自己,也爲別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還有責任的承載與愛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難與挫折面前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那麼還有一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們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是怎樣選擇的呢?

2、播放《千手觀音》的視頻。

播放視頻後教師總結說: 21位舞者是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人,她們平均年齡17歲,最小的只有13歲,身爲聾啞人,她們優雅曼妙的舞姿強烈震撼了觀衆的心靈,她們對生命的熱愛詮釋了“我很重要”的內涵。與以上特殊人羣比較,我們是身體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們也同樣熱愛生活,他們尚且能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呢?我們能否認識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覺得自己重要嗎?爲什麼?作爲中職生,我們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呢?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的精神都振奮了,我也要大聲的說出“我很重要”,我是年邁父母牽掛的女兒;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諧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工作中,我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用愛溫暖我的學生。我們都很平凡,但我們都很重要,讓我們一起對着生命大聲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親情的紐帶;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有目標、有前途!我要奮鬥!我要拼搏!我要創造自己輝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學總結】

《我很重要》一文,該文新穎獨特的立意、層層推進的思路結構、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爲:1、領悟作品獨特的立意。2、學習和體味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將本課教學難點定爲:品味充滿哲理和情愫的語句。

教學中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研讀:設計了“導讀-速讀-品讀-研讀-拓展-體悟-練習”這樣的教學流程,層層深入地引領學生領悟作者的觀點:“我很重要”,領悟畢淑敏作爲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爲醫生的關懷心——她教誨我們熱愛生命,熱愛自己,關注每一個“我”的意義與價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個個體的人。由淺入深的引導使學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偉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對生命的珍視、對他人的關愛爲出發點的,而 “我最重要”則完全是以個人的利害得失爲出發點,這些人只關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從不關心別人。我們應時刻努力,不懈奮鬥,讓有限的生命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學生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的同時,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價值觀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帶領學生研讀課文、質疑探究的過程中還急躁了些,有的環節給予學生的思考時間還不夠充分。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厚實自己的教學功底,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2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複習教學設計示例。

2.瞭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瞭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捱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衝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裏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係,刑夫人的僕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裏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複雜的矛盾衝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徵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於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爲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範。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於同情心,不虛僞,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着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捱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爲曲折矛盾複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複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爲什麼?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鑑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爲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爲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爲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徵。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爲一種惜別的象徵之後,“折柳”便成爲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後,“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爲美好事物的象徵。總是重複某種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着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裏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託,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徵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徵,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着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後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託着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爲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鑑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爲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鑑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並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3

本課教學目標

1.瞭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瞭解本文句法上駢散並行而以散爲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爲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瞭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範讀,領會句法上駢散並行,以散爲主的特徵,朗讀課文,結合註釋,把握文意,瞭解本文作爲宴遊詩的特徵。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着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於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註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聖”,行草《蘭亭集序》被後世書法家譽爲“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遊雲,矯如驚龍”“天機流佈,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並行,以散爲主的特徵。

五、品讀課文。

結合註釋,熟悉文意,並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麼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爲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羣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後之覽者,亦將有敢於斯文”)。

本文由宴遊活動談到生死觀,善於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佈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自讀註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探究,瞭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文章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說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到今日,也有“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讚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引導學生談談“尊師重道”的例子呢?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着,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繫當時的社會實際,以衆人的“恥學於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爲師的道理。最後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於附記性質,但作者讚揚李蟠“不拘於時學於餘”。“能行古道(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

3.試摘錄作者關於老師的職能、從師學習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闢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明確:關於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把教師的職責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受業解惑”,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並意味着不僅“童子”要從師學習,所有志於學問的'成年人都要從師學習。

關於從師學習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感也,終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確“學而後知”,嚴正批駁了上層“士大夫之族”宣揚的血統論和先驗論,具有積極意義。

關於擇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擇師觀念。

(三)深入研讀

1.找出你認爲最精彩的段落,並說明原因。

明確: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爲精彩,這和恰當地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係。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聖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衆人”才智低,反而“恥學於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2.閱讀“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討論下列問題:

(1)本段有哪幾個對比?每個對比中,正確的態度與錯誤的態度各是什麼?由於採取錯誤態度,帶來什麼嚴重後果?

明確:本段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古之聖人“從師而問”與今之衆人“恥學於師”的對比,致使“聖益聖,愚益愚”;第二個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與“於其身,則恥師焉”的對比,致使“小學而大遺”,“未見其明”;第三個是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對從師者“羣聚而笑之”的對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幾個對比相互之間有什麼關係?它們在段落中的先後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明確:幾個對比之間有縱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實相比、橫比的關係,先後順序不能調換,因爲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個對比的順序與之相應。

(3)每個對比之後,作者都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有關句子的語調相同嗎?有什麼意義?

明確:語調不同,“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這是疑問語調:“……小學而大疑,吾未見其明也。”這是陳述語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是感嘆語調,語調富於變化,不僅文氣很順,而且也增強了文章論辯的邏輯力量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鑑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可由學生討論)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爲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後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的內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五)小結作業

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清課文層次結構,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還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點。

二、過程和方法

1.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2.注意將科學與生活聯繫起來,增加科普文學習的樂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勤於探索、勇於鑽研的科學精神。

2.領悟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點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難點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手段討論法、點撥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談話引入,建構話題

黑板上書寫“遊戲”。同學們,兒時你玩的遊戲有哪些呢?你從中收穫了什麼呢?大家喜歡遊戲嗎?爲什麼那麼喜歡遊戲呢?(學生齊聲回答)

看來,遊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那麼,動物呢?他們會遊戲嗎,它們的童年又是怎樣度過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的王國,去探尋動物遊戲的祕密。

二、介紹文體特徵及科普文的閱讀方法

學生回憶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說明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說明文結構: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

科普說明文:介紹科學領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語言準確、全面。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注重激發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人們的科學探索精神。

閱讀步驟

1.略讀課文,整體把握:

瞭解信息:從語句,語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徵;明確說明順序,簡析課文結構。

2.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篩選、概括信息:分析文章重點內容,從文章中概括,提煉出事物的特徵,掌握說明文所介紹的知識。分析說明方法,體會語言特徵等。

3.深入探究、拓展視野

運用、組合信息:探究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感受科學思維,培養我們追求真理的思想。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怎樣一個問題,從文本中找出。

【明確】動物爲什麼遊戲。

2.通過閱讀,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呢?圍繞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①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動物遊戲的事例?

②科學家認爲,動物的遊戲有幾種類型?

③科學家對動物遊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後對動物遊戲之謎是什麼下了結論嗎?

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①文章先寫了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然後再寫各種假說,最後再總結。

②文章按照總-分-總,先說動物遊戲,再說動物爲什麼遊戲,最後得出結論。

3.簡析結構

課文遵循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結構。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後分項述說,最後再總結歸納;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引發讀者的思考:動物爲什麼要進行遊戲?然後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對比思考,最後總結。

科學思維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形式:總→分→總

演習說

內容:動物爲什麼遊戲自娛說還有待更深入研究

學習說

鍛鍊說

4.那麼這些內容遵循什麼順序?邏輯順序。

四、品讀文章,深入探究

1.在回答動物爲什麼遊戲之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動物遊戲的方式,請同學們結合我們身邊的動物找出動物遊戲的幾種方式。

【明確】動物遊戲的方式有單獨遊戲、戰鬥遊戲、操縱遊戲。

2.文章的題目就是《動物遊戲之謎》,主要內容就應該是解說“謎”在哪裏。所以,文章列舉了各種假說。那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找出關鍵句,篩選出“假說”的根據和結論。

第一小組:演習說根據:黑猩猩掌中戲水的遊戲

結論:遊戲是生活的演習

第二小組:自娛說根據:河馬玩浮葉渡鴉滑雪梯

結論:通過自得其樂的遊戲,使動物的緊張

生活得到調劑和補償,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和自我保護。

第三小組:學習說根據:黑猩猩玩棍子,動物捉迷藏和追逐遊

結論:遊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爲。

第四小組:鍛鍊說根據:羱羊奔跑跳躍、北極熊夏季進行的遊戲。

結論:動物通過遊戲來鍛鍊自己的身體和生存能力。

3.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說呢?爲什麼?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①我同意自娛說,因爲,遊戲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動物也應該有一種自己的娛樂方式來放鬆自己。

②生物的思維方式較簡單,他們遊戲就象吃東西一樣純屬一種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說。

③認爲應該是“鍛鍊說”和“學習說”的結合,因爲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動物們爲了生存當然要鍛鍊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領。

4.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說真是一個謎,既然是研究動物遊戲之謎,爲什麼說仍然是一個謎呢?課文爲什麼沒有確定的結論?

①生物的遊戲行爲是很複雜的,不同的動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時人類對動物的研究還不夠,所以仍是一個謎。

②科學就應該注重實事求是,假說永遠是假說,不能貿然下結論。

③就應該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來引起爭鳴,真理總是越辨越明。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看法都很寶貴,對啊,科學要實事求是同時注重爭鳴,希望同學們也參與到爭鳴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視野,合作討論

作者說“動物在遊戲行爲中”,表現出超出估計的“智力潛能、自我剋制能力、創造性、想像力、狡猾、計謀、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例證嗎?

智力潛能:動物們的遊戲,“與人類兒童的遊戲行爲有着相似特徵”,這說明動物在遊戲中蘊含着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遊戲,等等。

自我剋制能力:戰鬥遊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遊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鬥。”

創造性和想像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

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羣體的遊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遊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遊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說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並不是說一種遊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六、挖掘內涵,引發思考

①人類是如何看待動物的這些遊戲行爲的?

【明確】'遊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爲:1、娛樂活動,如捉迷藏、猜燈謎。某些非正式比賽項目的體育活動如康樂球等也叫遊戲。2、玩耍,幾個孩子正在大樹底下游戲。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曾認爲,只有人類纔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於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纔會思考、纔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爲。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遊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遊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係,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②如何對待與我們同處在一片藍天下的生靈?

【明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③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緻,3.簡潔明瞭。

例示:①“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②“動物和人類共有一個家”③“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④“爲了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⑤“動物也有靈魂”

七、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動物,審視自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類獨有的,動物一樣是地球的主人。“讓我們和動物和諧相處,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

八、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寫一篇短文談談我們應該怎樣與身邊的動物和諧相處?

教後記: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二、過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重點1.瞭解解說詞的特點,品味語言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難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手段自讀學習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恆星嗎?

你知道最遠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嗎?

你知道恆星爲什麼會散發出不同的光芒嗎?

你知道彗星爲什麼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奧祕等待我們人類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讓我們隨卡爾薩根一起去領略宇宙的魅力。(激發疑惑導入課文,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三、作者及解說詞特點簡介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爲“大衆天文學家”和“公衆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遊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麼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髮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四、理清思路,整體感知

1.師:作者卡爾薩根如同一位導遊,帶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遨遊。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宇宙的?

從說明順序上看,採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羣、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於: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爲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局部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祕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恆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理清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五、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1.【提問】課文題目《宇宙的邊疆》,宇宙是無窮的,文題是否矛盾?

【明確】目前所探測到的最遠的世界是總星系,總星系的半徑爲100億光年,也是目前我們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億光年以外還可能有數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它的邊緣在哪裏,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題的以宇宙的邊疆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範圍,文題不矛盾。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爲什麼作者的解說,不沿着人類認識發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恆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於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後局部便於把握,而先局部後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調。

3.【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麼作用?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爲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可見天體是多麼寶貴”等。

【明確】作爲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衆瞭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衆,激發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4.【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祕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爲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於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5.【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出宇宙般的偉大。

6.舉例說明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⒈列數字。一束光在一年之內穿過10萬億公里(相當於6萬億英里)的空間,這個長度單位——光在一年裏所通過的距離——稱爲1光年。

⒉下定義。星系是由氣體、塵埃和恆星羣(上千億個恆星)組成的,每個恆星對某人來說都可能是一個太陽。

⒊打比方、作比較。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恆星即使在兩個旋臂之間,也像流水一樣漂浮在我們的四周——氣勢磅礴的自身發光的星球,有些雖然象肥皂泡一樣脆弱,卻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萬個太陽或1萬億個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卻比鉛大100萬億倍。

六、品讀語句,體味特點

本文屬科普小品,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品味語句中體會其語言特色。

1.海水纔剛剛淹沒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還鄉心切。

(人類現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的陸地上來的,人類對大海的探索初具規模,但也僅僅是開始。海洋做爲可利用資源還有許多仍待人類的開發、利用。“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並且闡述了人與海洋的密切關係:海洋是生命的誕生之地。)

2.有些恆星穩重端莊地轉動着,有些恆星狂熱地旋轉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

(有的恆星旋轉平穩均衡,有些恆星是因快速旋轉而變了形。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彷彿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恆星的性情:有的穩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世界,沒有想象,我們就處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是需要懷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學的翅膀,敢於想象,並不斷地探索驗證,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否定舊知,產生新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想象和懷疑看似矛盾的兩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作者不囿於介紹宇宙知識,還發表自己的見解。)

4.我認爲宇宙裏很可能到處都充滿着生命,只是我們人類尚未發現而已。我們的探索纔剛剛開始。

(雖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豐碩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起步。更何況宇宙間可能到處存在着生命,而我們依據目前的科技,仍沒有發現怎樣才能探測他們的存在,這將是人類宇宙探索史上歷史性的一步。作者語言嚴謹,“可能”表達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剛剛”用詞準確,有尺度,足見人類宇宙探索之長路漫漫。)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揣摩作品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技巧,體味語言特點,培養審美能力。)

七、拓展延伸,培養情感

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同學互相交流。參考:

(1)宇宙對於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祕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2)人類是幸運的,因爲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並在這裏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造着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危機全面爆發,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結合課文,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家園的情感及必要的憂患意識。)

八、佈置作業

作者領我們遨遊宇宙之後說:“人類返回家園的長途旅行已經開始。”那麼,請你做解說員,向大家介紹一下地球的情況。

教後記: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二、過程和方法

讓學生概括教育家的教育歷程,把握文章基本內容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精神。

重點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難點“教育歷程”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在材料處理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手段自讀學習法、問題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成爲一位科學家是無數有志青年的夢想,對物理的探究更是許多年輕的學子孜孜以求的,我們來看一下加來道雄的成長道路,或許能得到一些啓發。(板書)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三、走近作者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四、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走上成爲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爲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結構如圖:

童年青年(成年)

鯉魚世界的幻想(想像)

實驗(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故事(理論)

2.概括基本內容

①人人都對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尋求自然的“謎底”,但是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並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

②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祕密刨根問底”,也表現了他有毅力有恆心的性格,這是成爲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③高中時代,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

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五、質疑探究,解讀課文

1.【提問】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本文佈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並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爲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並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一場理論方面的書,並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啓發、引導他研究的,這裏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製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敘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爲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2.【提問】本文體現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明確】本文三個主要部分,並不是簡單地敘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爲優秀科學家最爲重要。

(1)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侷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造,體現了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祕,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於捉迷藏的“遊戲”,也是人生的“境界”。“遊戲”使他們樂此不疲,充滿激情,不受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3)實驗精神:丁肇中說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樂趣,那只是成爲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3.【提問】“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2)“它們爲睡蓮自己能夠運動而困惑不解”——它們以神祕的“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3)“鯉魚科學家”的“消失”和“重現”——它們認爲是“奇蹟”,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鯉魚科學”的“傳奇故事”,真實地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它們卻認爲“胡說八道”,荒謬絕倫,違背它們的“自然規律”。

4.【提問】作者想通過“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說明什麼?

【明確】說明“自以爲是”的人類和“鯉魚科學家”有相似之處。(1)人類“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裏度過”,只要“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們就“拒絕承認”。

(2)“科學家發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是因爲他們只願意承認“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

(3)“不能在實驗室裏便利地驗證”的理論,他們就加以“鄙視”,表現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執。

5.【提問】課文中閱讀多維空間歷險故事和統一場理論書籍兩小段內容,對“教育歷程”的敘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的重點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實驗室,這三個事例已經把“教育歷程”完整地勾畫出來。而夾雜在其中的兩個小事例,主要起補充和銜接的作用。歷險故事加深作者對高維空間的想像,激發興趣;而閱讀統一場理論書籍,既表現高中階段作者求知的熱情,也銜接起由理論到實驗的探究過程。

6.【提問】作者說“我決定要對這一問題刨根問底,縱然爲此而必須成爲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在作者心中“理論物理學家”應該是怎樣的人?

【明確】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實驗條件的限制,自己的學說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這樣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必須有奉獻精神。“在所不辭”意味着“理論物理學家”道路的艱辛。

7.【提問】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科學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實驗不是簡單的操作,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實驗的設計,要有策劃組織能力,要有耐力和恆心等等,實驗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綜合能力。而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重視理論,輕視基礎實驗,表現爲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對教育而言,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很普遍。這些都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重視實驗給我們現實生活的啓迪。

六、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教後記:

棟棟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 o 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 o 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a o 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e的發音及發a o 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 o e,試着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羣孩子,他們就是a o 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 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 的口型

老師也學着她的樣來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學生跟唱

我們念a 的時候,也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口型保持不變。看我先來念:張大嘴巴 a a a.小女孩練唱a a a, a a a 阿姨的阿。醫生檢查口腔的時候,要我發a a a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藉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 提升對生活的認識, 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於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於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 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爲主,以動態的語文活動爲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於“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於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於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閱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爲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 討論的意義

2) 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 履行職責——體現素養

3)作爲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歸納:事先準備,善於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麼?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發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充分” 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麼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出怎樣的素養?

3)作爲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瞭解——

3)討論的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爲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彙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餘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典,用現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於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譁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言者基本一致怎麼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麼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彙報者發現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彙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彙報者發現本組彙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彙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彙報者該怎麼辦?

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並說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8

文本推究:

《金嶽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金嶽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採取了一種輕鬆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於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嶽霖。在初步瞭解了些許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之後,爲了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動手和思考能力,本文設計的重點擬在作文的點——細節描寫上,以期能以點帶面,訓練學生在記敘文中用細節來出彩。

教學理念:

汪曾祺先生的語言平淡衝遠,故而本文在理解語句上並無難處,但那種生動的細節描寫卻是學生非學會不可的。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老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引導學生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同時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基於這個理念,本堂課由《金嶽霖先生》作爲引子,由老師作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摸索細節描寫的奧妙,並付之於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朱自清先生父親那臃腫的背影,曾經讓我們的心靈爲之怦然一動,那個站着喝酒卻又始終不肯脫下長衫的孔乙己帶給我們笑聲的同時,卻讓我們深深體悟到了世態炎涼;說到楊二嫂,我們會想起她那圓規般的伶仃細腳;至於變色龍奧楚蔑洛夫,他那件隨着狗主人身份的變化而一會兒脫下一會兒又穿上的軍大衣我們想必也不會忘。背影、長衫、細腳,大衣是他們各自的特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位作家描寫的是哪個人?

(PPT展示)

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左手裏捏着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魯迅)

明確:同學們說的真好,對,是魯迅,那你們是根據那些特徵他是魯迅的呢?或者說魯迅的標誌性外貌是什麼?

生:頭髮直豎,鬍子。

這是崇拜魯迅的一位青年讀者阿累眼中的魯迅,而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唐韜也有一段關於先生的外貌描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PPT展示)

他留着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彷彿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

明確:有沒有發現,唐韜先生與阿累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抓住了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髮和濃黑的鬍子這一典型的外貌細節特徵。所以,要寫活一個人,把人物不同於他人的地方展現出來。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邏輯學大師(板書:金嶽霖先生)

二、學生快速自讀全文。

1、請從文中找出金嶽霖先生的與衆不同的細節——

樣子有點怪——讓人莞爾

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着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他的眼睛有什麼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陽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着。他後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隻的鏡片是白的,一隻是黑的。

他就這樣穿着黃夾克,微仰着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希奇古怪的問題回答希奇古怪的提問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講座時停下來捉跳蚤把玩——不拘小節大有六朝名士捫蝨而談的遺風。

他和雲南鬥雞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試水果的大小——孩子氣十足,有一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金先生什麼特點?

小結:汪曾祺先生用一系列肖像、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的細節,漫畫式地刻畫了這個學術上聰明過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個讓人發笑的有趣的金先生,他率真可愛,不拘小節,自由隨意,孩子氣十足,又有一顆赤子之心。有趣包含了金先生的工作態度,學識修養,性格特點,處世方法等等。

4、這些細節有何作用?

這些細節感染力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使學生真切而直觀的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

5、我們要寫活一個人,也一定要勾其肖像,擇其特點,從細處着筆,用細節描寫進行勾勒。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金先生一樣與衆不同的老師,他們或詼諧幽默,或天真率直,或嚴肅端方,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動作,神態或口頭禪。請大家在我們現在的任課老師中任選一位,用細節描寫寫一篇百來字的人物片段,寫出他的特點來。注意:不能出現他的名字和所任科目。

擇二三位同學上臺朗讀自己的文章,請在座的同學猜猜他寫的到底是哪位老師?(簡要評點,學生互評)

6、成功的細節描寫不僅能夠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徵,還能夠最真切、細緻、生動、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質的部分捧給我們,給讀者留下無限的聯想、回味空間。就象在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髮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剛直不阿的鬥士。從金先生戴的鴛鴦眼鏡的白鏡片中,他率真有趣的外在特點我們一目瞭然,但還應該有一種不爲人知的情感隱藏在他那黑鏡片之下,這纔是金先生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一)重情

(1)給逝去的人林徽因過生日——重於情深於情。其情也特別的深特別的純粹特別的真摯特別的偉大。第十段中說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於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

(2)在第五段中林國達溺水而亡後,一向有趣的金嶽霖先生在嘆惋林國達死了很不幸之餘,竟然一節課都沒有笑容。

(二)熱愛生活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爲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6、跟着汪先生,我們也一點一點地認識了金嶽霖先生。先是他的樣子——大家一起回憶一下——“腦袋總是微微地仰着,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眼鏡一隻的鏡片是白的,一隻是黑的”,有點怪;再瞭解他的性格——不拘小節,自由隨意,真是有趣;最後我們挖掘出深埋在他骨子裏的性情——重情,更熱愛生活。作者由外而內,由形入神,刻畫了一位活生生的、立體的金嶽霖先生。

剛纔的片段練習中,同學們用細節勾勒了老師的形象,外在形象肯定不是我們深記老師的全部內容,他那深埋於心底的情感纔是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下面,請大家再深入挖掘一下你們老師的內在情感,爲剛纔的'片段練習作一個補充。

學生當堂補充。

三、小結

感謝汪曾祺先生,他不僅用平淡雋永的筆讓我們瞭解了一位邏輯學泰斗金嶽霖先生,更教會了我們運用細節描寫由外而內、由形入神的勾勒人物的方法。任何方法學會之後,必須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纔能有恆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在今後的作文中能學以致用。

《金嶽霖先生》教學反思

從細節中感受人物的魅力。早年自己讀到有關金先生的文章時,總會驚歎名家的獨特個性,爲他們的魅力所折服。但在語文課堂,不能脫離語文的基本任務,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最終的目的。整個環節中,感覺自己處理不好的地方有很多:

1、少了細節的詳細解讀,在文本探究過程中有點倉促,只讓學生讀了兩個段落,然後大致的講解,並沒有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去感受。

2、課堂沒有深入地拓展開,在文章中閒筆處點到了聞一多和朱自清,我只點到有學問的人都很有個性。沒有點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爲什麼會有那樣的情況。

3、文章的梳理很亂,寫人肯定是從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到工作入手,板書上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做,效果會更好。

4、學生沒有完全地投入到課本中,怎麼都感覺他們是敷衍的態度。想起陶行知的那句“課堂是一個情境,它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它是爲學生課後的理解提供一個範例”,在課堂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讓學生說,描述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由於很多原因,效果不是很好。語文課堂的最終目的應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能有情感的提升。今後尤其要注意這些方面的把握。

值得改進的地方有:

1、不能脫離文本,始終注意細節美。即使在後半部分的學生實踐過程中,應在文本的基礎之上進行表達。如“‘林國達死了,很不幸。’這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可以抓住這其中用了句號,而爲什麼沒有用歎號,這就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2、“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本文有兩處提到“有趣”,開始的“西南聯大有許多有娶的教授,金嶽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到結尾的“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從實寫到虛寫,體現了作者在寫法上的技巧。

3、“有趣”和“怪”都是展現給人的性格特點。但我認爲“怪”更能體現金嶽霖的特點。“怪”更是“有趣”的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教無定法,只要本着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角度去深入文本,肯定會有收穫的。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提高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同類詩歌語言藝術現象。

3.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喚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教學難點

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詩中“木葉”的藝術特徵,實質則是談中國詩歌語言藝術具有暗示性的重要特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設想:

課前學生要充分自主預習,能借助段落的中心句,把握主要自然段的大意。使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生一起欣賞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屏幕顯示):廣闊的蒼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絕世的舞蹈。然後,一個“雁字”,接着一個“雁字”。我呆在那裏,無法動彈,直到夜幕徐降,蘆葦蕩的盡頭響起了母親的呼喚聲。

年少的我,並不知這裏邊有一種民族文化哀愁。後來,我在古代名篇中,讀到了“雁陣驚寒”,頓時感到了一種徹骨的詩意。於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尋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們越來越少,“雁陣驚寒”般的.名篇也很少問世……

是誰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誰,荒蕪了文化的天空,扼殺了我的詩意?……

(20xx年高考江蘇卷《懷想天空》)

一種美好事物的消亡,代表着一種生活情景的消逝,這位敏感的作者對此充滿了嘆惋和悵惘。請大家找一找古詩文中包含大雁這一美好意象句子。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通過本文的學習,瞭解莊子及莊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學習其精華,學會在現代社會樂觀地生活。

教學方法:

重視誦讀和背誦,並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瞭解莊子、《莊子》及莊子思想,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步驟:

1、說出你知道的幾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別。

儒家:孔子(孔丘)——————《論語》

孟子(孟軻)——————《孟子》

荀子(荀況)——————《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經》)

莊子(莊周)——————《莊子》(〈南華經〉)

法家:韓非子(韓非)—————〈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武)——————〈孫子兵法〉

2、爲何以“子”稱之?(“子”是古代對有道德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

3、按思想的不同劃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麼?(老莊哲學)

5、核心思想是什麼?(崇尚自然,主張相對論,認爲萬物一體,主張清淨無爲,無爲而治。)

6、同是道家,莊子與老子有何區別?

老子以箴言表達憑直覺感受微笑待人說給心聽教人

莊子以散文描述靠聰慧領悟狂笑處世直指心靈嘲人

“思之無涯,言之滑稽,心靈無羈絆”

—————————————————————林語堂《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

7、《莊子》有何特點?

“著書十餘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

想象豐富,構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今存33篇,分爲內篇(7)外篇(15)雜篇(11))

8、導入課文:“開宗不了《逍遙遊》,空讀《南華》三十篇。”

9、解題: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逍遙遊————悠然自得,適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動。

10、範讀課文後讓學生試讀一遍並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謂“逍遙遊”。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無所待(憑藉)。

“此則與造化者遊而逍遙之極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點出,爲全書之綱。”(陸樹芝《莊子雪》)

11、目的何在?

————————做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神人聖人。

12、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麼,此前寫了什麼?

——————有所待(憑藉)者。

13、具體寫了什麼?它們各有什麼憑藉?

鵬:海運扶搖羊角六月息風

霧,塵埃:息相吹

大舟:水

適莽蒼,百里千里者:三餐糧

宋榮子:內外之分,榮辱之境

列子:御風而行

14、文中運用最多的手法是什麼?

————對比。

15、具體怎樣對比的?

鯤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大知)

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笑——小知)

結論——————————————————“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小年)

冥靈:以五百歲爲春,以五百歲爲秋(大年)

大椿:以八千歲爲春,以八千歲爲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聞(大年)

衆人:(七十古來稀——悲)(小年)

結論———————“小年不及大年”

鯤鵬: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大志)

斥: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小志)

結論——————————(—小志不如大志。)

16、再三對比說明了什麼?

————暗示人們要拋棄小知小志,圖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遠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逍遙遊”。

17、本文的`思路是什麼?

先反後正,先破後立。

18、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1)意隨筆至,隨文揮灑。

“篇中忽而敘事,忽而議論,以爲斷而未斷,以爲續而非續,以爲復而非復,只見雲氣空朦,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奇觀。”(清林雲銘)

這種意隨筆至隨文揮灑的筆法,是莊子絕對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與諸子散文大相徑庭。

(2)借用寓言說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莊子能突破時間和空間、自然和社會、神話和現實的種種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氣魄和千姿百態的形象,奇幻莫測的構思和汪洋恣肆的語言,形成一種獨特的個性化的敘述風格。

莊子的寓言“皆無端崖之辭”,差不多完全是主觀臆想的產物,其目的,不過是將自己獨特的理念塞進寓言的軀殼中。

19、再讀課文

20、佈置作業:利用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瞭解莊子,寫篇介紹莊子的文章。

附板書設計

先秦諸子:

儒家:孔子(孔丘)——————《論語》

孟子(孟軻)——————《孟子》

荀子(荀況)——————《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經》)

莊子(莊周)——————《莊子》(〈南華經〉)

法家:韓非子(韓非)—————〈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武)——————〈孫子兵法〉

老子以箴言表達憑直覺感受微笑待人說給心聽教人

莊子以散文描述靠聰慧領悟狂笑處世直指心靈嘲人

“思之無涯,言之滑稽,心靈無羈絆”(林語堂)

“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

“開宗不了《逍遙遊》,空讀《南華》三十篇。”

逍遙遊————悠然自得,適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動。

“逍遙遊”——————“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無所待。

有所待者:

鵬:海運扶搖羊角六月息風

霧:

塵埃:息相吹

大舟:水

適莽蒼或百里千里者:三餐糧

宋榮子: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

對比說明其大小之辯(“辨”):

鯤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大知)

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小知)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

冥靈:以五百歲爲春,以五百歲爲秋

大椿:以八千歲爲春,以八千歲爲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聞(大年)

衆人:(七十古來稀)(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鯤鵬: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大志)

斥鼴: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小志)

———————(小志不如大志。)

暗示:人們要拋棄小知小志,圖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遠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逍遙遊”。

本文的思路————先反後正,先破後立

寫作特點:

(1)意隨筆至,隨文揮灑。

(2)借用寓言對比說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掌握字詞和特殊句式。

教學方法:

以練習爲主

教學內容和步驟:

1、誦讀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而——耐辯——辨有——又辯——變

3、單音節詞

怒志摶也膠培決槍控適久窮絕勸惡焉

3、雙音節詞並進行古今意義對比(見書上):

生物——與今義同。

野馬——借喻,代“遊動的霧氣”

果然——飽滿的樣子;食飽之狀。

衆人——一般人

羊角——借喻,代“盤旋而上的旋風”

然後——這樣以後。

不過——不超過

雖然——即使這樣

3、特殊句式

《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覆杯水於坳塘之上———狀語後置或介賓短語作補語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之二蟲又何知?——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彼且惡乎待哉——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4、虛詞用法:

其:不知其幾千裏也——句中語氣助詞,舒緩語氣。

其翼若垂天之雲——代詞,代“”鯤“譯做“它”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在選擇句中用以加強揣測語氣的語氣副詞。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代“水”,譯做“它”

其廣數千裏——代詞,代“魚”,譯做“它”

彼其於世——代詞,代“宋榮子”,譯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詞,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觀點。

而:化而爲鳥——表順承關係的連詞

怒而飛——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表順承關係的連詞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表因果關係的連詞,“因而”

水淺而舟大也——表並列關係的連詞

而後乃今將圖南——表順承關係的連詞

我決起而飛——表順承關係的連詞

我騰躍而上——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而彼且奚適也——表並列關係的連詞

而徵一國者——通假字,通“耐”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夫列子御風而行——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而御六氣之辯——表遞進關係的連詞“並且”

之: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鵬之徙於南冥也——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水之積也不厚——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結構助詞“的”

則芥爲之舟——代詞,代“水”

而莫之夭閼者——代詞,代“鵬”

蜩與學鳩笑之曰——代詞,代“鵬”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動詞,“到”“往”

之二蟲又何知——指示代詞,“此”“這”

衆人匹之——代詞,代“彭祖”

湯之問棘也是已——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窮髮之北——結構助詞,“的”

翼若垂天之雲——結構助詞,“的”

翱翔蓬蒿之間——結構助詞,“的”

此大小之辯——結構助詞,“的”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代詞,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沮——代詞,代“宋榮子”

辯乎榮辱之境——結構助詞,“的”。

5、佈置作業:將本文譯成現代文並背誦文中第一段。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鑑賞邊城風景美、民俗美、人性美

2.理解小說的主題及其現實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重點賞析邊城風景美、民俗美、人性美。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及探究的主題,把握學習邊城對當今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課之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前一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問一問同學們,如果有機會,你想去哪兒看看?看的出來。同學們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問我的話,我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邊城”在哪兒呢?我們先通過幾張圖片瞭解一下邊城風光,這節課,我們跟隨沈從文先生一起走進邊城,領略邊城之美。

二、作者介紹檢查同學預習情況,請一位同學介紹作者沈從文。師:首先,請一位同學通過大屏幕爲我們簡介作者。教師補充: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京派小說代表人物。沈從文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是以湘西生活爲題材,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如《邊城》;一是以都市生活爲題材,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如《紳士的太太》《都市一婦人》等。《邊城》充滿濃郁的湘西鄉土氣息,寄託了沈從文“美”與“愛”的理想,是他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是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巔峯之作,文學地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居於第二;曾於1987年、1988年兩度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沈從文的文字是中國文學最美的象徵。邊城到底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師:沈先生曾這樣爲我們介紹《邊城》的思想內容: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樣的人生形式是通過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展現的呢?請同學結合預習以及我們觀看的電影概述一下故事情節。

三、細讀文本

1.故事情節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小兒子儺送並喜歡上了他。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儺送,情願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想娶翠翠爲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之後,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對哥哥的死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師:戲如人生,有美好有殘缺,讓我們先拋下這讓人惋嘆的結局,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結合已觀電影用心品味小說中純樸的自然風物和邊城人事。

2.請給“邊城”加上一個恰當的定語,要求概括出小說所寫的主要內容。示例:風景秀麗的邊城;民風淳樸的邊城;至真至善的邊城......用一個字概括文章帶給你的感受。生:美

3.邊城的美可以概括爲風景美、民俗美、人性美。

四.邊城之美

1.找出文中體現邊城自然景物之美的語句,體會其自然景物的特點。(風景美)豆綠色的水、天氣明朗、溪面的薄霧、大岩石與雲等→純淨、自然、古樸“豆綠色”—象徵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青天碧水,落日白雲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邊城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聯繫現實:我們現實中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大都市,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什麼?學生思考、交流、展示。補充:鋼筋水泥,噪音尾氣、高樓大廈,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每天都疲於奔命,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放鬆休息,更不用說親近自然,我們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追求城市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對自然更加嚮往,這也是人們讀了《邊城》之後嚮往鳳凰風景美的一個原因。

2.哪些描寫展現了邊城獨特的地域風俗,感受湘西的風俗特點和節日氛圍。(民俗美)

端午節:龍船賽會、全城出動、搶鴨遊戲、軍民同樂中秋節:男女對歌,傾訴愛慕新年十五:舞龍耍獅、鑼鼓喧天、炮仗煙火→軍民同樂、和諧安定舉城歡慶、熱鬧非凡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保留着古樸獨特的地域節日特色小結:這是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和風俗美。這些美麗的風俗畫卷,散發着泥土的清香,顯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令人神往,引起無限遐思。

3.合作探究——人性美人物分析

師:什麼是小說?小說就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的文學體裁。那麼在這青山綠水的邊城中,生活了一羣怎樣的人呢?他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生:翠翠與儺送;翠翠與爺爺;爺爺與過渡人;爺爺與老熟人;順順與兒子......

師:下面我們分三大組一起來探究邊城的人情美。一、二組探究翠翠與儺送的感情;四、五組探究翠翠與爺爺的感情;六、七組探究爺爺與鄉鄰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現人情美的那些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有關語句。示例: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過不久祖父總會找來的”。但過了許久,祖父還不來,翠翠便稍稍有點兒着慌了。

心理描寫。表明翠翠對爺爺的信任和依戀,彷彿一離開了爺爺便不知何去何從,寫出了一個嬌羞可愛的小女孩形象。

展示大擂臺小組討論後展示,教師點撥。

(一)翠翠與爺爺:(親情)(二)爺爺與鄉鄰:(友情)1、爺爺與“老熟人”;2、爺爺與過渡人;3、爺爺與順順。

師:請分別用四個四字詞語概括爺爺和鄉鄰的性格特徵。

生:爺爺——善良淳樸、工作盡職、慈善仁厚、重義輕利;鄉鄰——淳樸厚道、慷慨大方、樂於助人、至真至純。

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裏山美水甜,這裏的鄉鄰至善至美。

(三)翠翠與儺送:

(愛情)

師:先請是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第12自然段至25自然段翠翠與儺送的對話,結合電影情節,分析儺送的性格特徵。請用六個四字短語概括。

生:古道熱腸、心底寬厚、淳樸善良、健壯俊美、幽默風趣、重義多情。

師:一個是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個是寬厚熱情的帥哥。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在邊城的`青山綠水中,兩位拌嘴的年輕人卻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蒙朧的純潔的初戀之情是怎樣通過翠翠表現出來的呢?

師:邊城爲我們展現了天真純潔的少女純樸厚道的老人真摯善良的少年友愛互助的鄉民這些人物恰恰展示了邊城人民之間的人性美。翠翠與攤送朦朧單純的愛情翠翠與爺爺相依爲命的親情爺爺與鄉鄰真誠互助的友情師: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說還爲我們展示了邊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生:爺爺與鄉鄰間的同鄉情;軍民同樂;順順與兒子之間的父子情;天保與儺送的兄弟情。

師:這裏有一組未寫完整的對聯,請大家動用手中的筆,補寫在書本上。風聲,水聲,歌聲,嗩吶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xx情,xx情,xx情,xx情,xx情,情情亂癡心。

五:探究主題合作再探究師: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描繪這樣一個理想世界,意圖何在?通過寫作背景和創作動機,引導學生總結主題。聯繫寫作背景:1934年,沈從文回到闊別十多年的湘西故鄉,看慣了大都市爾虞我詐、世態炎涼的作家,重新感受到故鄉人身上保留的那種質樸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於現代文明的侵入,這種人性美行將消失的情景,於是創作了中篇小說《邊城》。

創作動機:我的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個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爲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明確:作者描寫的邊城,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裏民風淳樸,人民重義輕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大城市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因此,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讚美、批判、呼籲,來概括這篇小說的主題:讚美邊城生活的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批判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呼籲重建民族的品德與人格。

六:延伸探究——邊城啓示沈從文: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爲我們展示的這種”人生的形式“在今天看來有着怎樣的時代意義?(處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中,如何守住自己內心的精神家園?)

任務要求:寫在筆記本上,同學展示分享成果。師:《邊城》是湘西土地中成長起來的一粒瑰寶,值得人們永久回味。今天人與人的空間距離縮小了,但心靈距離相對遙遠。無疑,邊城那種樸素的人情美,成了當今多少善良人們羨慕而又遙不可及的奢望。

齊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極力地表現了湘西邊城的環境的美、親情的美、人情的美、愛情的美,描寫的是美好的人性,展現得是人性的光輝。這曲人性美的讚歌應該成爲我們現代人重新審視、認識人性的善與惡的參照作品。讀《邊城》,以美好的人性淨化人的心靈,促使人性迴歸自然、善良、健康!

七、作業

1.推薦閱讀《邊城》全文

2.完成本課課時達標訓練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瞭解消息的深層內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消息的結構特點, 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消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 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分通訊與消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消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一) 導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容,思考一下, 何爲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信息,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爲什麼新聞姓“新”而不信 “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量體現,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 真實(本質) 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消息這種文體。

好,現在我們詳細瞭解一下關於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後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在開始。

師:提問: 新聞消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 完整的消息標題包括什麼?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麼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麼?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覆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鑑賞和創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着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展也是一樣,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在這發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爲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爲“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

2.《涉江採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容大多表現遊子矢志無成和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爲“五言之冠”;鍾嶸《詩品》說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鑑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爲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聖潔之風範;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採之慾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爲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淒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嘆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採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纔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還是爲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爲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後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憂。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說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遊子;“涉江”者可能爲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遊子一定是望鄉時而感嘆長途;窮困潦倒的遊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遊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裏會碰着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採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於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爲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閱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說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爲婉曲含蘊。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上的作品,位於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中。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高二階段,雖有一定的詩歌學習經驗,但對古代詩歌的鑑賞尚處模糊階段,課外遷移不夠,閱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詩所寫戰爭的四個階段

2.分析戰爭失敗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

3.學會橫向比較邊塞詩.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環境

五、教學流程(一課時)

導入:說起詩歌,人們就會想到唐代。唐代國力強盛,海納百川;唐詩也因此百花齊放,流派紛呈。其中,邊塞詩派氣質浪漫、一往無前,就連送別也別具一格。比如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掃送別的陰霾,帶來萬丈豪情。就是這樣一位大詩人,卻並沒有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人一樣,被新舊唐書收錄到《文苑傳》裏,爲什麼在《文苑傳》中沒有高適呢?我們今天通過欣賞他的《燕歌行》,解答這個問題。

(一)初讀感知,走進文本

1.明確“燕歌行”體例特徵:是樂府古題,始於曹丕,主要寫思婦的閨怨之情。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種詩體,句數及字數不定,格律比較自由,篇幅較長。我們學過哪些歌行體詩歌?琵琶行、長歌行、長恨歌等。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學習)目標

1.學習介紹科學發現過程和成果、展現科學研究艱辛與樂趣的知識性讀物,感受不同領域學者們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2.掌握知識性讀物如複雜的說明文、科普讀物、社會科學類通俗讀物等的閱讀方法,學會在閱讀時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4.學習多角度觀察社會生活,掌握當代社會常用的實用文本,善於學習並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學習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介紹比較複雜的事物,說明比較複雜的事理。

本單元是一個戲劇單元,屬於“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羣,人文主題是“探索與創新”。

本單元所選的四篇文章介紹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領域中的探索和發現,屬於知識性讀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實用性閱讀和交流”這一任務羣中對“知識性讀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選擇一部介紹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會科學通俗作品閱讀研習。”

教材單元導語:“主要學習知識性讀物的閱讀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閱讀時要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間接”

教材中明確給出的四個“單元學習任務”。

二、教學(學習)重點

1.通過多篇精讀,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艱辛經歷。

2.能發現、探究學習生活中的現象,用簡明、準確的語言清晰地說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說明文。

3.能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語言、知識、事件闡釋見解,初步建構用以輸出創造性思維的語言形式。

同教學(學習)目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本單元的語文素養爲:

1.學習知識性讀物的閱讀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2.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解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

4.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間接,學寫事理說明文。

本單元的寫作任務爲“如何清晰地說明事理”

三、教學(學習)難點

1.領悟語文知識與科技知識的有機銜接機制,進而形成語文素養。

2.落實本單元“人文主題”的目標與任務;把人文主題貫穿於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

同教學(學習)目標。但要着重考慮高一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情況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異的特點。

四、教法與學法

1.任務單導讀法。

2.自主閱讀、創作法。

3.小組合作探究法。

4.比較閱讀法。

具體建議:

1.本單元所選的四篇文章介紹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中的探索和發現,或是介紹性較強的科普文章,或是淺顯的學術論文屬於知識性讀物,屬於必修課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羣。本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包括實用性文本的獨立閱讀與理解,日常社會生活需要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交流。豐富自己人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提高閱讀與表達交流的水平,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2.《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或敘述科學研究的艱辛過程,展現創新意識在科學發現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或敘述自己的教育歷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經過,都表現了科學家探求真知的執着精神和奉獻精神。學習這兩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學事實與科學道理,透過平實而嚴謹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學精神,激發爲人類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

3.《中國建築的特徵》是一篇關於中國建築的論文,有比較濃厚的學術色彩。文章條分縷析地介紹了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以及表現出這些特徵的原因,展示了中國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的獨特地位和重大價值,語言平實,表達準確,邏輯清晰。學習時,注意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深化對中國建築的認識,從而自覺地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4.《說“木葉”》是一篇關於中國古典詩歌的論文。文章分析細密,舉證豐富,充滿了濃厚的詩意,是一篇優美的文學論文。學習時,理清文章結構,把握作者的觀點,感受作者獨特的學術風格。另外,本文有較明顯的個人色彩,對此文的結論學術界也有一定的異議。

5.學習知識性讀物,要了解其內容,還要學以致用,利用閱讀所得探究一些具體問題。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追尋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調查民間文化的各種形態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說明事理”也是本單元重要的學習任務,在日常生活中要對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認識、深入的研究,才能對其加以準確清晰的說明。

《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學習要求”的有關要求和“實施建議”中“教學建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於“教學”部分的相關闡述。

五、教學(學習)課時數

共9課時

落實立足文本,以“學習任務羣”學習的學習方式,緊扣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遵循閱讀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開展系列教學(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環節(一):課前任務設計,1課時

第1課時

一、瞭解和閱讀相關資料

1.教材中的單元導語和單元學習任務

2.請查找什麼叫概念、術語,並瞭解其在學術性文章中的作用。

二、結合相關資料,閱讀本單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

任務單一(作者信息任務單):

任務單二(思辨性閱讀任務單):

讓學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導、誘發學生可能對科學產生的興趣和關注。瞭解本單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爲本單元學習做好知識、認知、心理和思考的準備。

環節(二):讀書交流分享會(分小組完成)(2課時)

第1課時

初讀文章,釐清思路與結構。

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結構(行文思路思維導圖)。

2.小組間展示評比。

1.閱讀文章,調動積累,把握知識性讀物的特點。

2.概括內容,理出知識性讀物的行文思路。

第2課時

精讀文章,探究特色。

1.探究知識性說明文章的寫作特色,完成下表:

2.結合任一文章的寫作特色,總結成100字的評論,小組間交流分享。

環節(三):研讀與揣摩(2課時)

第4-5課時

研讀文章,揣摩概念與邏輯。

任務:閱讀《中國建築的特徵》和《說“木葉”》兩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並思考概念間的關係。

小組活動一:理解概念的含義

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並以舉例的方式講解概念的含義。

小組活動二:概念間的邏輯關係

小組討論,任選一篇用思維導圖揭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說說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些概念進行闡說的。

小組活動三:深化學習

1.“木葉”意象在古典詩歌中廣泛應用關鍵在於一個“木”字,“木”字有哪些藝術特徵呢?(請同學們關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結合4、6段相關信息概括)

2.閱讀《說“木葉”》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完成表格。

小組活動二:概念間的邏輯關係

小組討論,任選一篇用思維導圖揭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說說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些概念進行闡說的。

小組活動三:深化學習

1.“木葉”意象在古典詩歌中廣泛應用關鍵在於一個“木”字,“木”字有哪些藝術特徵呢?(請同學們關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結合4、6段相關信息概括)

2.閱讀《說“木葉”》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完成表格。

1.研讀文本,理解“文法”“詞彙”“木葉”“落木”“暗示性”“顏色性”等概念的內涵。

2.藉助思維導圖,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

環節(四):分析與總結,探究語言與思維(1課時)

第6課時

活動一:感受文本語言

1.閱讀下面的文字,說說知識性讀物的語言特點。

在第一階段,我搜集了20xx個藥方,挑選出可能具有抗瘧作用的640個,從其中的200個藥方中提取了380餘種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測試抗瘧效果,然而進展甚微。

研究的轉折點出現在青蒿上,其提取物顯示有一定的抗瘧效果,然而,實驗結果很難重複,而且似乎與文獻記錄相悖。

2.以《中國建築的特徵》第一段爲例,分析知識性讀物的語言特點。請從文中再舉一例。

活動二:比較閱讀感受文本特點

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國建築的特徵》既是學術性作品,又是極平易的科普作品,作爲科普文,這兩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什麼共同和不同的特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2.同爲偏重人文學科的學術性作品,《中國建築的'特徵》《說“木葉”》這兩篇文章在語言表達上有各自的特點。請閱讀兩篇文章,加以比較。

活動三:概括與交流:這些學者的思維有何特點?

1.從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斷在青蒿素“發現、提純、推廣、發展”的過程中,哪一步最爲關鍵。

2.研讀“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團隊突破科研瓶頸的關鍵因素。

3.完成下列表格。

1.品讀語句,在比較中領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

2.感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

環節(五):啓發與思考,思考價值與自我發現(1課時)

第7課時

結合第四環節的人物與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組交流:

1.本單元的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可貴素質。

2.結合本單元的課文,談談你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感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感受不同領域學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

2.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際經驗,借鑑課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結論。

環節(六):寫作與交流清晰地說明事理(2課時)

第8-9課時

一、提前佈置任務:

“說得清,道得明”是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從下列寫作任務中任選一項完成,並交流修改。交流時,要注意瞭解同學能否明瞭你要說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與誤解,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交流後,可適當修改自己的習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追尋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調查民間文化的各種形態,觀察人們不同的勞動方式,在實驗室中做科學實驗,凡此種種,都可以讓我們有所發現,增進我們對某些道理、規律的認識。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說明你所發現的某一事理。

(2)常識對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很重要。它們有些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有些與文化相關,如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多采用對稱佈局;有的則凝結着人生的某些經驗,如“幫助別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徑”。這些常識的背後其實都存在某些事理,試以“常識中的‘理’”爲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說明文,題目自擬。

二、交流、展示與點評

三、班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