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教學設計【熱】

語文教學設計【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設計【熱】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登高》教學設計。

二、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三、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點

鑑賞關鍵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創造性想象,再現秋江廣闊圖景。設計畫面,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一、美讀法。通過美讀以品味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音韻美。

二、對比閱讀法。把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進行比較賞析。培養學生判斷、歸納推理的能力。

三、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顯示寫杜甫的對聯: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羣毆野老心。

1、提問:同學們知道這幅對聯是寫誰的嗎?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他的那些作品?能背誦一首我們共同欣賞嗎?(學生背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歌《登高》(板書)

(解說:運用對聯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詩歌,能將以前所學詩歌與現在所學的聯繫起來,便於銜接、比較。)

2、提問:請大家思考,你以前是怎樣學習詩歌的?

(解說: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3、放古琴彈奏的《平沙落雁》音樂,老師在深沉的音樂中滿懷深情的朗讀《登高》全詩。

二、鑑賞詩歌、體會意境。

1、學生讀首聯,思考:首聯寫了哪些景物,各用什麼詞來描寫的?(多媒體顯示:"急風"、"高天"、"鳴猿"、"清渚"、"白沙"、"飛鳥")這六種景物各給你什麼感覺,能結合杜甫實際談談嗎?

2、頷聯寫了哪些景物?(多媒體顯示:"落木"、"長江")由"落木""長江"會引起詩人怎樣的思考?

(解說:以上問題重在培養學生抓住關鍵字詞鑑賞詩歌的能力,抓住景物特徵,結合時代背景,體會通過寫景來表達作者的複雜感情,突破重點。)

3、男生齊讀前兩聯,激發學生想象。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在"大腦的熒屏上"播放畫面。教師描述:首先在腦海中浮現出:急風、高天、猿鳴、飛鳥、落木、長江這些畫面,然後讓這些畫面動起來,詩人登上高處,感到獵獵秋風,聆聽空谷猿鳴,再移動畫面,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着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仰望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落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教案《《登高》教學設計》。

(解說:將前兩聯詩句轉換成描述性語言,有利於激活學生思維,在頭腦中再造想象,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4、學生思考:詩歌的前兩聯寫的什麼?(多媒體顯示:寫景)寫景的目的是什麼?(多媒體顯示:抒情)抒發了什麼情,能否用詩中的詞語來概括?(多媒體顯示:悲秋)師生共同朗讀後面兩聯,體會悲秋之情,然後提問:詩人爲什麼會悲秋呢?

(解說:秋不一定可悲,但杜甫爲什麼會"悲秋"呢,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意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總結:正因爲常年作客異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獨之感,以及戰爭帶來的困難家愁和日見白髮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才使詩人產生了深深的悲秋情結。(多媒體顯示:"作客"、"多病"、"艱難"、"潦倒")

三、構思畫面,配解說詞

學生齊背全詩,然後給每一聯設計一幅圖畫,再給設計的畫面配上解說詞。

(解說:這個環節的設計不但實現了由讀到寫的遷移,而且更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此問難度較大,教師先提供用多媒體展示的範例,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教師對學生設計中的創新點應給予表揚,以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

四、深化鑑賞,學會運用

學生思考:你最喜歡《登高》一詩的哪一聯,爲什麼?現在我們該怎樣運用?(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重在提示學生注意頷聯,這一聯現在用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舊事物要必然衰敗、沒落和死亡,新生力量一定會成長、壯大和勝利。

(解說:學習詩歌的目的最終還在於學以致用,推陳出新,讓學生明確古詩文中的很多名句,由於時代的演變,現在都賦予了它新意,提醒學生在作文中應自覺加以運用。)

五、比較閱讀,對比賞析

學生齊背初中學過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多媒體顯示全詩)後叫學生與《登高》詩比較兩首詩歌在選景、抒情方面的異同?

討論明確相同點:兩首詩都借葉落、風急、枯藤、老樹等深秋的衰象,抒發詩人的愁苦悲涼之情,抒發的感情是與羈旅行役或遊子思鄉有關;另外還有對時光流逝,人生無所作爲的哀怨和無可奈何之感。不同點是《登高》除表達羈旅之愁外還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感情;《登高》選景上動靜結合,尤善描寫景物的動態美。《天淨沙·秋思》寫景上沒有《登高》詩氣勢恢宏、雄渾。

(解說: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思維和理解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事物的一切的。"利用比較法設計課堂教學,易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六、總結全詩:

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杜甫的《登高》,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我們學習這首詩,深深地震撼於他的憂國憂民和自身的坎坷遭遇。爲此,我寫了一首詩來歌頌他,我相信同學們會比老師寫得更好!

(多媒體顯示詩歌,在《二泉映月》的樂曲聲中,師生共同朗誦)

詩人杜甫

在《月夜》的清輝中/嗒嗒的拄拐聲/伴着你孤獨的深吟//

天地一沙鷗/是你《登高》《春望》時/表訴的遊子的衷腸/朱門肉臭/路有凍骨/是你爲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哀嘆/國破山河在/是你憂憤家國的慷慨悲歌/

你用滿鬢繁霜/閱盡世間風絮/你用佝僂的脊背/柱起了民族的詩魂/歌吟總帶憂民淚/顛沛仍懷愛國心/這一切只因你是那樣/愛得深沉//

七、佈置作業

同學們,假如杜甫生活在當代,面對這欣欣向榮的秋景他還會悲秋嗎,這首詩是不是應該改爲頌秋了呢?請同學們下去改一改,我們看誰改得最好?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熟悉“棗、淺、禿、忍、唄、雖、乘、思”8個生字,會寫怎、思、穿、彎、比、服、淺、漂、啦、啊“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⑵師:現在我出示字卡,同學們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

⑶師:指導學生看清聲母讀:棗、雖、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詞中讀輕聲,看清韻母讀:忍。

⑷師:現在聽老師範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注意老師的口型。

二、識記生字:

⑴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認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黑板上這8個生字,現在同桌之間說說在老師教之前你認識了哪幾個字,告訴同桌你是怎樣記住的?

⑵師: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爲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在組詞說話中識記生字。

⑶師:現在呢我們來開火車認讀生字。讀之前,先以小組爲單位做準備,特別是要幫助不會認的學生想辦法認字。

三、鞏固生字:

⑴鞏固會認的'字: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的字,現在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已經認識的生字,看誰說得多。

遊戲1:聽音出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遊戲2:組字。

禾+幾=(禿)口+貝=(唄)口+蟲=(雖)田+心=(思)

⑵鞏固會寫的字:

師:本課要寫的字較多,其中,左右結構的有六個,上下結構的有四個。因前幾課要求寫的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所以,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就不再詳細指導了,重點教一下上下結構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重點指導“心字底”的寫法。左點不能寫成撇,中間一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點要寫在臥鉤的外邊,臥鉤一定要“臥倒”,不能寫成“豎彎鉤”。“穿”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上短下長。“彎”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長一些。教師在示範書寫時,要提示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後再仿寫。

師:現在同學們可以嘗試着抄寫課後“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四、佈置作業

課後抄寫今天學的所有生字,一個寫一行。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幸福”這個詞。

2、你覺得什麼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一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麼?智慧姐姐怎呀說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並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並通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彙。】

3、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說——第三個孩子說——(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你怎麼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着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註。生彙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一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裏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並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於下面的閱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說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生,你有不同的經歷嗎?(請其他孩子說)說完讀句子。

8、你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麼的?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麼,編一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說。彙報。

9、你是怎麼理解的?(生說)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裏,“義務”“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一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並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後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現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一起讀。

對於老師來說,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你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佈置作業。

任選一題:

1、以幸福爲主題寫一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2、把課文改編爲課文劇,找幾個夥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通過這節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後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成爲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麼

勞動

幸福靠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語文教學設計4

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朱德是什麼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幹什麼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7、齊讀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士們爲什麼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之後,戰士們爲什麼又不藏了?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士一齊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幹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疑,此刻解決:

(1)朱德爲什麼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爲什麼要挑糧?

(3)朱德同志爲什麼要帶領隊伍會師?

三、總結課文

生齊讀課文,師總結朱德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

四、佈置作業

回家把朱德的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板書: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

同甘共苦。

聽課反思:

符老師教態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透過老師設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簡單活躍。教學的各個環節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十分好。設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並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忙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潛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理念。

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運用程序說明順序,使用簡明、平實、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爲”、“就”、“火”、“印”、“之”、“以”、“則”等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初步認識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瞭解把單音節詞變爲雙音節詞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

自學文言文字詞,找出說明的要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文字比較淺易,文章也較簡短,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加以歸納,並輔導學生掌握文言中單音節詞的翻譯方法。

2.學習按工作程序說明的順序,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可以結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後再強調分析。行文的簡潔,語言的準確也應作適當講解。

3.準備《辭海》一部和若干鉛字印模,備用。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連上最好。

1.介紹畢昇和他的活板印刷術,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意,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開始盛行,並先後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爲方便。之後,又陸續出現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製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製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爲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於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了現代印刷術的先河。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板書:活板(科技說明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的有關介紹。板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二、範讀全文,要求同學參照註釋,注意字音。

板書下列漢字(或出示卡片),提問學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學生連同詞一起讀。

昇shēng、 薄báo、 脣chún、 和huò、 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韻yùn、 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三、學習課文第1段。

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裏義爲“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XX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模的;爲,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爲“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後,以後;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爲,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共5頁,當前第1頁12345

總結:(一)專用名詞:朝代、書名、人名、地名、官職等不譯。(二)文言文省略較多,譯爲現代漢語時,要疏通上下文意,補上。(三)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爲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爲主,譯時有很多單音節詞要補上一字變成雙音節詞。採用這種方法要注意:(1)照顧上下文,準確搭配,(2)不可只拘泥於這一種方法。

請同學譯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代的人還沒有廣泛的使用它,從五代的時候開始(用雕板)印刷五經,以後(各種)經典書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紹活板,先說雕板,既說明了活板淵源又提出了比較對象。“尚未盛爲”,並非絕無,用詞考究。“尚未……始印……皆爲”,乾淨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發展過程,自然的引向說明中心——活板。

提問:課文這一段介紹了什麼?

歸納:簡述我國雕板印刷發展狀況。(加黑字板書)

學生齊讀。

四、疏通第2段文意。

這一段是全文主體,具體說明了活板的發明、製作、印刷及有關事項。

(加黑字板書)

1.學習第一層。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動詞,發明。慶曆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發明了活板(印刷)。

提問: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爲之”的.“爲”譯爲“使用”,這裏的“爲”譯爲“發明”,根據什麼?

歸納:根據上下文意。前一處賓語“之”指“板印書籍”的方法,“爲”譯爲“使用”;這一處賓語是“活板”,所以“爲”譯爲“發明、創造”。

提問:這一句十二個字,介紹了什麼?

歸納:活板發明時間、發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書)“布衣”二字,表現了人民的創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進步態度。“又”字呼應第一段,說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礎上的新創造。

2.疏通第二層文意。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層(“其法……瞬息可就”),教師指導,看註釋,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畢昇;膠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個)印模,省略量詞;火,名詞,在這裏是“用火”義。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膠質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銅錢的邊緣,每個文字製作一個印模,用火燒烤使(它)堅硬。——這句介紹製作活字的工序。同學們注意單音節詞譯成雙音節詞的方法。

同學齊讀這一句(“其法……火燒令堅”)。

(2)其,那,代鐵板;以,介詞,用;兩個“之”用法不同,前一個,助詞,可省去,後一個,代詞,指鐵板,可譯爲“它”。

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以下各句同)

譯文;預先設置一塊鐵板,那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一類東西蒙蓋它。

同學齊讀這一句(“先設……冒之”)。

(3)“置”後省略介詞“於”(在)”;乃,於是;滿,用作動詞,排滿;三個“則”字,都是順承關係連詞,可譯作“就”。 共5頁,當前第2頁12345

譯文:想要印刷時,就拿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面,於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滿鐵框子就算作一塊活板,拿着(它)靠近火邊燒烤它;等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張平板按壓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樣了。——以上兩句介紹製作活板的工序。

同學齊讀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爲,認爲,算做;神速,極快、快得驚人。

譯文: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作簡單方便;如果印刷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卻快得驚人了。——這句介紹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單印。

同學齊讀這一句(“若止印……極爲神速”)。

(5)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

譯文:經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鐵板印刷,一塊鐵板另外排布字模,這一塊印刷的剛剛印完,那第二塊板已經備好,交替輪流使用它們,轉眼間就能夠完成。——這句介紹兩板交替。

同學齊讀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說明重點。

3.疏通第三層文意。

這一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事項。共四句話,分別請四位同學朗讀、翻譯。

(1)第一句譯文:每一個文字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個文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一塊板面內有重複出現(這些字的時候用)

(2)第二句譯文:(活字)不使用時,就用紙條標記它們,每個韻部標上一個標籤,用木格(分別)貯藏它們。

(3)第三句譯文:有生僻文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隨即雕刻它,用草火燒烤,轉眼間就能夠製成。

(4)第四句譯文: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爲(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浸溼後就會高低不平,並且(字模)和藥物粘結在一起,(拆板)時不能夠取下;不好燒烤泥模,用完後再用火燒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摸擦它們,那些印模就自動脫落,一點也不會沾藥弄髒。

同學齊讀第三層。

五、學習第3段。

指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介詞,被;予,我。

學生翻譯。譯文:畢昇死後,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妥善的)保存收藏着。——這段介紹了畢昇活字模的下落,證明自己所介紹的活字印刷術是確切無疑的。這段說明是必要的。

六、朗讀、背誦。

同學齊讀全文。背誦第二段,教師可將每句起首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作爲提示。

佈置作業

1.根據第2段第二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完成練習

2.根據第2段第三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的具體事項是什麼,用四個短語歸納概括這一層的四句話,參照完成練習一。

3.反覆朗讀全文,爭取能夠背誦。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

3、培養學生通過咀嚼詩歌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會詩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情感基調,通過誦讀揣摩逐步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首三分鐘說話訓練

一、導入

二、研讀《金色花》

1、介紹作者、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個劇本,一千五百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金黃色花。

2、初讀感知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的孩子。

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___的媽媽。

3、品讀詩歌

仔細品讀課文再結合語句與小組同學談一談。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4、寫法研討

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是本文一個巧妙的手法。即是託物寄情的寫法

5、小結

三、共同學習《荷葉母親》

1、導入

2、作者介紹、文體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我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她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聖潔的母愛爲主,影響很大。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力。

3、檢測字詞

4、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後的直接感受是什麼?

5、合作研討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6、品讀文章

找出詩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語段,分析體會其中的情感!

7、拓展練習

發揮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語言寫一段獻給母親的詩句。

例如:母親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結

四、作業

藉助一種形象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計: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三次嬉戲----------母子情

荷葉母親

冰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讀和鑑賞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中藉助一種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金色花》)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爲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並蒂(bìngdì):指兩朵花並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傾斜、歪斜。

慈憐(cílián):愛憐。

廕庇(yīnbì):(蔭今讀yīn)遮蔽、隱蔽;庇廕。

2、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1、導語設計: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散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簡介:

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等。1913年憑藉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

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爲“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的兩位巨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着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爲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3、思考:

(1)這首詩寫了什麼事?表現了什麼?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爲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

(2)爲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因爲孩子沐浴着母愛)(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戲具體指什麼?

(三個場景: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3、孩子爲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4、爲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五、體驗反思:

1、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2、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我們要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進行朗誦比賽。

2、抄寫課文詞語。

3、選作基礎訓練作業。

第二課時(《荷葉母親》)

一、複習檢查:

背誦課文。

二、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詩,道盡了天下兒女回報母恩的真切心聲,可以說是古人對母愛讚美的千古絕唱了。從古至今,歌詠母愛的作品實在太多,因爲我們都生活在母親用“愛”作支架撐起的翅膀下。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荷葉母親》,是又一曲兒女發自肺腑的心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作家冰心對母親的深情傾訴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爲謝婉瑩,筆名爲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爲意,被稱爲“世紀老人”。現代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詩集),《超人》(小說、散文集),《寄小讀者》(散文集)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重音等。)

3、思考: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幅圖畫中包含了哪些內容?由此你聯想到了什麼?

(風雨中荷葉爲紅蓮遮擋風雨的圖畫——荷葉護蓮圖;圖畫中包含了蓮花、荷葉;聯想到了爲我們遮風擋雨的母親,聯想到了母愛。因此,要讀出感情,語速要稍慢,讀出溫馨和深情。)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課文圍繞“紅蓮”作者描寫了哪幾個情景?體會一下瀰漫在這首詩中的情緒的變化。

(三看紅蓮: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雨打紅蓮——荷葉覆蓋的紅蓮;三種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用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對母愛的`讚美之情:荷葉因有保護紅蓮這一偉大的舉動,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葉一樣的母親。這樣文章由景生出對母親的讚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紅蓮是作者描寫的重點,作者又爲什麼要寫九年前與祖父在一起賞蓮的情景呢?請說說自己讀後的理解。

(把花與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爲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心中的雨點”指什麼?體會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的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

五、體驗反思:

在大自然的風雨中,那一朵白蓮早早凋謝了,而這一朵紅蓮因有了荷葉的廕庇必將開得愈加燦爛。同學們,聯繫你們的生活實踐,說說這場暴風雨讓你們聯想到了什麼?

(人生的風雨——挫折、困難;紅蓮——因爲有母親的時刻關懷和安慰。)

六、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所描給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十分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的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的確,母愛是純潔的,總在你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你慰藉和力童;母愛是無私的,她將永遠保護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過對荷花的細膩觀察,得出人生感悟,這正是我們學習寫作的藍本。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請以具體的形象作喻,來完成下列句子。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課文寫法(藉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寫一篇隨筆。

4、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瞭解冰心對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頌,同時也體會寄情於物寫法的妙處。

板書設計:

《金色花》

泰戈爾

在媽媽身邊幸福、快樂

孩子的純潔、可愛

母愛的光輝

對母親的愛

溫馨、快樂

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

讀書投影書頁

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荷葉母親》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煩悶

雨打紅蓮不適意

荷葉遮蔽紅蓮不寧的心緒散盡

聯想

母親無私愛護子女

語文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知道什麼是“花臉”。

二、資料交流:瞭解作者馮驥才。

三、範讀課文,相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學生自由談讀文後的體會(“我的視角”。)

五、作業:

1、默讀課文,勾畫描寫生動形象的段落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讀,將體會批註於

書上。

2、抄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交流描寫精彩的部分,相機指導朗讀。

三、看丁丁的視角,找出描寫花臉的'句子,朗讀,討論:這樣的描寫有必要嗎

四、提問:我悟到的“祖傳的經驗”是什麼?生活中,你悟出過什麼經驗?

五、作業:

1、作文:將生活中的經驗寫下來。(注意事情發展過程中的細節描寫)

2、朗讀課文,完成自主作業反面。

3、預習。

語文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木蘭辭》又叫《木蘭詩》,選自宋朝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課文記敘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一般學生可以藉助課後註釋和詞典瞭解課文的大意。所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設計理念】

打破傳統的“串講”式古詩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讚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積累文言詞語,力爭熟讀成誦。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古代勞動人民保家衛國的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雲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勳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學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爲什麼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教學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爲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學法引導】

本詩詩韻婉轉,琅琅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採用以下三步法:

①利用課文註釋,藉助工具書,粗讀課文,瞭解大意;

②分段細讀,抓住敘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磁帶,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製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近木蘭

她,一個雲鬢花黃的青春美少女;她,一名金戈鐵馬的沙場勇士;她,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她是誰?(花木蘭)對,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木蘭詩》,去認識這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設計意圖: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先聲奪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爲新課的展開預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所以,導入時我從不同側面概括木蘭的特點,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木蘭詩》)

二、初讀感知——瞭解木蘭

1、輕鬆聽一聽:

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離不開琅琅書聲。“讀”既是最根本的教學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個學習板塊中,老師以身示範,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震撼以及營造出來的氛圍,讓學生迅速進入美的意境中。這就是以誦讀來蘊情、造勢、營造氛圍,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文本。此外,老師提出了聽讀要求,讓學生圈點勾畫生字詞,爲整體感知掃除障礙。)

2、大膽讀一讀:

下面,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正確、流暢、放聲地自由朗讀課文。(在同學們自由朗讀時,老師把同學們讀錯的生字詞標註在黑板上,集體糾錯。)來,哪位同學大膽地站起來讀一讀全文?

(設計意圖:老師在朗讀要求中提到:正確、流暢地朗讀,通過找學生單獨讀這個環節,可以檢驗學習目標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實。)

三、細讀品析——感受木蘭

1、勇敢試一試:同學們,要想把課文讀的更順暢,更明白,我們還得掌握一些字詞句的含義,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邊讀邊口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哪兒有疑問,做上標記。(小組合作交流,邊讀邊譯)同學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樂府詩,其中有不少難懂的.字、詞、句。雖然不能像教文言文那樣逐句翻譯,但也應讓學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詞、句的含義,爲後面的品讀做鋪墊。本環節可以讓學生互問互答,也可以由學生問老師答,還可以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採用不同的形式落實教學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翻譯時可以藉助課下注釋,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理解了字詞句的含義,同學們應該知道本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來,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設計意圖:本文是一篇敘事詩,理清故事情節可以爲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2、細細品一品:

這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麼一位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分析木蘭的性格特點,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中語言的賞析往往顯得過於孤立,學生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品評,因缺乏系統性而成爲一現的曇花,不能與文本形成有效的聯繫。基於這種情況,讓學生圍繞人物主動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來讀,來品,來議。盧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本環節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採用示範讀、齊讀、學生領讀、自由讀、男女生分組讀等多種方式,用“找例句——抓關鍵詞——抓修辭”的方法去欣賞木蘭的形象。在誦讀、品味、細細咀嚼文中精妙語言、慢慢體味獨特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鳴,課堂教學也在這裏達到高潮。)

3、快樂背一背:

作者用民歌體裁,整齊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勤勞孝順、愛國愛家、不慕榮利、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這首詩歌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積累的優美詩句,現在,請大家自由背誦喜歡的句段,比一比,看誰背的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背誦,當堂能背,而且背的準確無誤,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主要標誌。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賽背喜歡的句段,從而確保學生將凝聚着我們民族文化精華的古詩詞當“飯”吃,當“茶”喝。這樣,何愁他們再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呢!)

四、課堂小結——理解木蘭。

五、穿越時空——回望木蘭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假設前不久,花木蘭當選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央視欄目組特邀你爲木蘭寫一段頒獎詞。課後請你動手寫一寫,力爭妙筆生花。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設計此環節,既提升了學生寫的能力,也可以再次突顯木蘭的形象,學以致用。)

六、結束語:

同學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有花木蘭臨危受命,代父從軍。那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去做呢?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真正把愛國之志向變成報國之行動,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貢獻力量!

(設計意圖:以鏗鏘有力的話語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反思】(課後撰寫)

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1、圍繞本組的專題,安排了“我們能做點什麼”爲話題的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始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效遷移,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穫、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2、本次習作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可以寫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後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3、“我的發現”列舉了存在不同差異的兩組句子。意在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試着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

4、“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語,既可以讓學生複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生字,又可以藉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反義詞語。

5、“讀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6、“展示臺”安排學生圍繞“環境保護”這個專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

【學生分析】

1、有前面綜合性學習作爲基礎,學生在口語交際時,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踊躍地交流自己的收穫、體會。

2、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鑑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句子的差異後,要運用這些規律,試着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4、學生要積累幾組反義詞及優美的詩句。

5、關於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全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成果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分組討論確定。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增樣才能把句子寫具體。

4、積累反義詞,會認7個生字。

5、背誦描寫景物的優美古詩句,培養對古詩的領悟力。

6、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穫、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導入

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瞭解到了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內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情況。

2、把了解到的情況根據內容整理成幾個方面,推舉代表,準備在班上彙報。

三、各小組參加班級交流

1、各小組代表發言。

2、隨時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發言:與其他組重複的,要一帶而過;比其他組詳細的要進行補充。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彙報交流,從幾個方面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

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能作寫什麼呢?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並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寫出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或者幾年後家鄉情況的變化,或者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同學們,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纔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願意把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後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根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學生自主習作之前,可以讓他們說說想寫些什麼,提示學生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者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

三、自主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的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四、指名讀習作,師生評議修改

1、選擇不同習作內容,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⑴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讀句子,我會有所發現。

2、我能認識生字。

3、我能讀背詩句。

一、我的發現

1、出示兩組句子,自讀,思考:

⑴你發現了什麼?

⑵你還發現了什麼?

2、交流自己的發現:

⑴說一說讀兩組句子的發現。

⑵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①找一找、畫一畫學過的課文中的這類句子。

②說一說,在課外讀物中發現的這類句子。

二、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齊讀。

3、同桌或小組比賽:離開了拼音,看誰生字認得準,並說說用什麼辦法認識的。

4、出示生字卡片,說說還在哪裏見過它們。

三、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熟讀詩句。

2、指名讀,注意指導讀準字音,讀出韻律。

3、邊讀邊想:五組詩句有什麼特點?你發現了什麼?

點撥學生體會到:詩句都是寫景色的,並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4、再讀,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意思。

5、背誦詩句:

⑴引導背誦:

抓住詩句的對子特點,會背誦的更快。

⑵練習背誦。

⑶男女生合作背。

6、拓展:

有興趣的可以蒐集與詩句有關的詩讀一讀。

四、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夥伴的話,瞭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⑴小組裏進行展示。

⑵在全班展示:

開擴思路:不僅可以展示關於環境的有關資料,如照片、手抄報、建議書、廣告、調查報告等,還可以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和新鮮的想法。

⑶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難點: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並通過想象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1.猜謎引入:上課之前我們先猜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生回答。出示謎底:風箏。

2.引出課題:是啊,春天來了,天氣暖洋洋的,如果這個時候能到田野裏去放風箏,那真是一件太開心的事啦!古時候,有一位詩人叫做高鼎,他居住在農村,他在田野裏散步的時候,看到了非常美麗的春色,還看到了一羣正在放風箏的孩子,於是他便寫了一首詩,詩題就是:村居。(板書課題)

3.學生朗讀課題,並說說“村居”的意思。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自讀古詩,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指導認讀生字。

三、詩畫結合,讀中感悟(詩之美,畫中悟)

1.師: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這首詩裏藏着一幅畫,細心的小朋友只要認真讀詩就能發現它,大家可以邊找邊畫。

2.找生回答,師和學生在黑板上共同把畫完成。

四、品味詩句,朗讀悟情(詩之韻,讀中品)

1.師:(觀察黑板上的畫)你們看,在我們的認真觀察、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了這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看着這幅畫,再讀讀古詩,看一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2.學習前兩句詩。

(一)生回答詩中描繪的景物:草、鶯、柳(教師板書)

(二)通過播放課件圖片,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

(三)師指導學生朗讀前兩句,突出重點詞,指導讀法。

3.學習後兩句詩。

(一)(出示課件)師:你們瞧,圖中的孩子在幹什麼?(板書:兒童)

(二)你們放過風箏嗎?

(三)哪個字最能看出孩子們特別着急放風箏呢?看着鄉村的孩子們快樂的.放起了風箏,此時此刻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學生交流並回答。

(四)指導朗讀,體會孩子們快樂的心情。

(五)總結並板書:愛春天贊春天

五、品讀全詩。

出示風箏動畫,跟隨着音樂,邊做動作邊吟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一)師:除了《村居》,還有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說一說。

(二)課件出示詠春的詩句,學生朗讀。

(三)佈置作業:請大家課下再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並畫一畫。

七、板書設計

村居

景:草 鶯 柳

當場作畫

}愛春天

人:兒童

語文教學設計11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按時間順序來組織結構的寫法。

2、能夠提取最主要的信息。過程與方法:

學會刪繁取簡,提煉關鍵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始終補語的愛國情操、獻身科學的追求精神。

教學重難點:

瞭解傳主其人其事,學習華羅庚分離拼搏、自學成材的精神和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知道華羅庚在數學領域裏的傑出成就。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有關華羅庚的人物傳記,作者是顧邁南。他是新華社記者,著有大量科學家傳記作品,象《華羅庚傳》、《丁肇中:故國情深》、《李政道》等。衆所周知,華羅庚是舉世聞名的數學家,除此之外,同學們對華羅庚的瞭解還有哪些呢?(學生回答)比如,將統籌方法運用於工農業生產就是他的一項重要成就。什麼叫統籌方法呢?比如,煮飯、燒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這幾件事情,並且把保證高效性呢?(煮飯的同時燒水,在煮飯、燒水的時候洗菜、炒菜,這就是統籌方法。)這只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同學們預習過這篇課文,那麼熊慶來、華羅庚、陳景潤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回答)華羅庚的成名與熊慶來密不可分,熊慶來對華羅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華羅庚。這種知遇之恩,華羅庚從未忘懷。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獨具,爲中國的數學事業選拔培養了一批青年學者,陳景潤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陳景潤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數論方面卓有建樹。那麼,華羅庚有什麼樣曲折的人生經歷,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呢?

二、總體感知,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一、二組負責梳理華羅庚的生活經歷,

三、四組負責梳理華羅庚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經歷: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

1925年,進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後因貧困而失學;18歲時,與吳筱元結婚,後染病而導致終身殘疾;

1932年秋季,到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助理員,並研究數論;

1936年夏天,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資助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37年夏天,由英國回國擔任西南聯合大學的數學教授;1945年下半年,應蘇聯科學院的邀請,到蘇聯旅行;1946年秋天,應邀訪問美國;

1950年2月,從美國動身回國,同年3月16日到達北京,回到北京清華大學擔任教授;1979年,再次訪問英國;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學》雜誌第二期刊登華羅庚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後得出著名的“華氏定理”,其間他寫了18篇論文,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壘素數論》的手稿;

1946年4月,蘇聯科學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壘素數論》一書;

1946年秋天,訪問美國,其間研究範圍擴大到多復變數函數論、自守函數和矩陣幾何;1955年國家建立科學獎勵制度,1957年1月華羅庚獲得一等獎,得獎的論文題目是《多複變函數論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

1953年,《堆壘素數論》中文版出版;1957年,《數論導引》出版;

1958年以後,開始研究把優選法和統籌法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後出版《優選法平話》和《統籌法平話》;

1963年,華羅庚與萬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羣》一書。

三、局部分析:問題一:“伯樂識馬”是人所共知的經典故事,作者在一開頭就寫這個故事,用意何在?明確:一方面表明19歲的.華羅庚具有非同尋常的數學才能以及他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突出了傳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爲下文埋下伏筆。華羅庚的才華被熊慶來發現,命運發生轉變。後來他自己成爲“伯樂”,發現和扶持了陳景潤等青年學者。此外,在時間敘述上,從華羅庚“出名”時起筆,是一個倒敘,並由此引出“他已經走過了一段相當坎坷的生活道路”這樣的開頭,避免了平鋪直敘和波瀾不興。

問題二:在運用倒敘手法插入一個小故事以後,就進入了對華羅庚艱難曲折的求學、治學經歷的追憶之中。請看第一部分“艱苦自學的青年時代”,這一部分講述了華羅庚的哪些經歷?是由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明確:這個部分講述了華羅庚的三個小故事:“物不知其數”的算題(卓越的數學天分)、“羅呆子”的綽號(刻苦自學的情形)、可怕的傷寒症(選擇數學作爲人生目標的過程)。問題三:回顧一下,華羅庚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確:解放前:堆壘素數論、多復變數函數論、自守函數、矩陣幾何;解放後:《數論導引》、優選法、統籌法、培養數學人才。

問題四:除了在數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之外,華羅庚的身上還具有新舊交替時代科學家所特有的愛國情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國難當頭,悲憤至極;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數學下鄉,造福於民;光榮入黨,歡欣鼓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問題四:文章有幾處嵌入了華羅庚的詩詞?這些詩詞對錶達華羅庚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受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些詩詞突顯出華羅庚勤奮努力、拼搏進取、獻身科學、愛國愛黨的一面。

四、總結:

這篇傳記在寫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時間流變爲線索,勾勒傳主的基本生命歷程,概括性地描繪出較爲完整的華羅庚形象。 ②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華羅庚的詩詞,使得這篇科學家的傳記,顯現出一種古樸文雅的風格。 ③作者有意識地講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潑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五、作業:

1、完成《創新思維訓練》中《華羅庚》這一課的練習。

2、整理生字詞,收集成語

3、預習《羅曼·羅蘭》,掃清字詞障礙。

①思考並完成課後練習。

②《羅曼·羅蘭》在寫法前面兩篇人物傳記有什麼異同點?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願。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着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並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麼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髮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裏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後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語文教學設計13

一、義教科目:小學趣味語文知識

二、教案適用年級:小學二三四年級

三、教學目的:介紹語文知識上一些比較有趣的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探索

的熱情。讓他們領悟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着關於語文的相關內容,

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語文,培養獨特的

情操。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準確理解語文的意義,在生活中發現趣味語文。在課堂上

配合老師,跟上老師的節奏。

五、教學注意點:

1、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儘量把課文解釋得淺顯易懂。

2、注意課堂氣氛的活躍,使課堂生動有趣,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六、教學過程:

1、 自我介紹: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來自XX學院的哥哥姐姐,(四個人特色的介紹自己)今天呢和你一起上這節課。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學生:歡迎!

2、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好乖哦,老師講一個故事送給你們。好不好啊?

學生:好!

老師:你們知不知道年的來歷啊??年,就是我們過年的年。

出示故事:

過年的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着收拾東西逃往深山。

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

衆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衆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會盡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可以適時加一些表情和動作,以便同學們能理解)

3、搶答: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可將全班分組搶答,哪個組織回答最積極,

最多,最活躍,就加以加分,哪個組分數最多獎勵學習用品。(用時:10分鐘)

老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

學生:喜歡。

老師:那好,那現在呢,我們出幾個謎語給你們猜好不好啊?你們呢,要分組回答,哪個組最積極就可以得到我們的獎品。

1) 出示謎語:

A.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 【謎底】:眼睛

B. 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嘗,幫你改錯字,紙上來回忙【謎底】:橡皮

C. 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其。【謎底】:手指

D. 什麼東西只能加,不能減 。 【謎底】:年齡 E. 什麼東西經常會來,但卻從沒真正來過? 【謎底】:明天 F. 有一匹馬,它向南走5步,向北走3步,又向西跑了10步,請問最

後它的尾巴朝什麼地方 【謎底】:朝地

G)有時候,圓又圓,有時候,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謎底】月亮

老師:好,同學們都回答得不錯哦,沒有回答的同學別灰心,下面還有幾道題目呢,看看你們誰積極啊,積極就有分加哦。

2) 根據下列題意,選填詞語。

苦哭 暗笑 假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只能用一次)

A、開懷縱情的笑( )

B、藏在心裏不公開笑( )

C、捂住肚子開心地笑( )

D、不愉快而勉強的笑( )

E、故意做出的,不真實的笑()

3) 同學們,請你將下邊的十條成語補充完整,然後再將補充的字豎着連成

四句數學上用的術語,好嗎?

( 五)花( 八 )門 ( 五 )湖( 四 )海

( 七 )上( 八 )下 (七 )擒( 七) 縱

( 三 )頭( 六)臂 ( 三)心( 二 )意

( 十 )全( 十 )美( 十 )全( 十 )美

( 五)湖( 四 )海 ( 五 )行( 八)作

4、出示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用時:10分鐘)

老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啊?

學生:想。

老師:那你們在聽的過程中要留意故事究竟說了什麼哦。

學生:好。

你知道自己屬什麼嗎?

有屬小白兔的,有屬大老虎的???有屬貓的嗎?沒有,怎麼有屬老鼠的,沒有屬貓的呢?這裏有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爲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麼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爲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麼辦呢?”老鼠說:“彆着急,彆着急,你儘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爲睡懶覺,起牀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後,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怎麼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裏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纔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裏想:路還遠着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麼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麼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裏,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好了,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十二生肖的來歷了嗎?都知道十二生肖爲什麼是老鼠第一了嗎?

提問:十二生肖有哪些呢?(鞏固知識)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5、聯繫學生的實際(用時:10分鐘)

老師:同學們,聽完了老師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說一下你們對語文的看法啊?語文也可以很趣味的啊。

學生說出自己對趣味語文的看法及感受。我們在聽的過程中要儘量看着學生,給他鼓勵。

6、總結(用時:10分鐘)

表揚同學們配合得很好,希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更喜歡語文,在生活中去發現那些趣味的小知識和小知識,謝謝同學們的配合,這節課我們相處得很愉快??

備註:如果時間多出,就講小故事三則並與同學們交流。

1、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裏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着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

(注: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2、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爲甚麼走得這麼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掃除障礙,熟讀課文。

2.瞭解魏明倫及《變臉》的劇情。

3.瞭解川劇的一般特點。揣摩語言,找出戲劇衝突,理解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把握戲劇情節,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

2.瞭解戲曲唱詞和說白的語言特色,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的戲曲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傳統社會底層人民極其艱難的求生經歷,感受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破除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與時代同步。

教學重點:

1.把握劇情,理解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衝突。

2.悉心體會劇中的細節刻畫、心理刻畫,理解它們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水上漂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教學方法: 1.文獻法 2.演讀法(課本情景劇)3.討論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朗讀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

“我背靠傳統,面向未來,身後是川,劇眼前是未來。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頭青!背靠着看不慣後代的倔老太!……”同學們!剛纔我朗讀的是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散文《川劇戀》總的片段,從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對川劇的赤誠之心。到底川劇的魅力如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魏明倫的《變臉》,體會來自巴蜀的戲曲之美吧!

二、資料助讀

1、作者魏明倫(1941年-)四川內江人。9歲唱戲,14歲即開始發表習作,中國當代著名的劇作家,被譽爲"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變臉》等。

川劇劇本《變臉》是作者於1997年,根據他先前創作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而成的。全劇共六場,本文節選的是第二場。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我國上世紀20年代,人物活動的地點是當時的川江沿岸一帶。劇本寫的是:流孩狗娃被人販子裝扮成男孩,被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水上漂買下,收爲自己的孫子,二人之間,就此發生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命運糾葛。

全劇共六場,本文節選的是第二場。劇情着重描寫了一個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時也刻畫了心地善良而命運不幸的老藝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間藝人的苦難命運,以及官場的、軍閥橫行、匪盜爲患、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舊社會的人民的生存狀態。

三、初入情境 把握情節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劇情。

學生自行積累詞語。多媒體顯示:

餈粑(cī bā) 打鼾(hān) 陰霾(mài) 鷺鷥(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悅的樣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剛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躡手躡腳(niè):輕手輕腳。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劇情。

示例:

(1)本科描寫的是老藝人水上漂與女孩狗娃之間的命運衝突。

(2)這部戲曲描寫了水上漂買來狗娃、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而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提問:矛盾衝突的關鍵是什麼?(所謂衝突,就是在同一件事上雙方持不同態度,有不同看法)

示例:(1)水上漂重男輕女 的思想 。(2)水上漂想要個男娃接續變臉絕活,可狗娃是女孩。

4.比較閱讀找出特點 (與《威尼斯商人》比較試找出戲曲劇本的特點。)

示例:

(1)本課既有臺詞又有唱詞,這是與話劇的不同之處。

(2)本課出現了一個幫腔人,是川劇的特色。

(全班交流,互相評價、補充,老師適當總結)

教師總結:我國的傳統戲劇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稱爲“戲曲 .在戲曲劇本中.曲詞是戲曲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語言包括說白.唱詞和舞臺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其中說白和唱詞.構成劇中的人物語言.而曲詞又有其獨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詞是一種用韻文寫成的歌詞.要與一定的唱腔.曲潛相配合.具有和諧的音韻美,並常用反覆.排比.疊詞.比喻.誇張等修辭方法.使得語言生動形象.聲情並茂.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曲詞的主要作用是抒發人物的感情.渲染環境氛圍.

四、品味情境體會人物 1、小組合作組揣摩人物表情、語氣、心理。

2、組內分角色朗讀 相互糾錯、點評、完善。(老師適時指導:臺詞可生活化一點,唱詞要讀出節奏感)

重點研讀:

1、“船上晚飯”一幕,水上漂一臉慈祥,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有孫足矣,心滿意足,在他苦難的生活中,這是多麼難得的一瞬間幸福啊!狗娃也興高采烈,與爺爺應和,對這個苦難的孩子來說,這也是難得的一瞬間幸福。

2、“真相暴露”一幕,水上漂怒氣衝衝,痛苦萬分,狠心拋棄又心存不忍。狗娃驚恐不已,苦苦哀求。

五、佈置作業 1.把劇中的幾段唱詞找出來,體會一下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在劇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2、小組排練課本劇,力求做到脫稿表演。

3、將排練中對人物的揣摩、理解、賞析寫到書上相應的句子旁邊。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本劇表演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表演難度很大,我們表演不要求過高,我們排練的目的是瞭解戲曲劇本的特點,把自己對劇中人物的認識表現出來,下面請各組一展風采吧!

二、體會人物 再現情境

小組表演師生點評:

1、每組表演完後,大家說說最欣賞誰的表演,爲什麼;誰的表演需要改進,爲什麼。

教師指導:

(1)對人物形象是否把握準確。

(2)是否體現出了“變臉”----水上漂和狗娃的面部表情的變化、語氣、語調的變化。

(3)象徵性的舞臺動作是否能讓大家看明白。

(4)能否區別說白與唱詞。

三、挖掘內涵 與作者對話

精讀課文,自由發言,探討以下問題:

1、“變臉”表現的只是表面的變化嗎?人物內心情感有怎樣的變化?

(緊緊抓住“變”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由表及裏認識劇本內涵)

示例:唱詞、動作、表情的變化,都是爲了表現人物內心思想感情變化服務的。也可以說,人物內心的變化,反應在表面上,就是“變臉”。

2、怎樣看待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

(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學作品,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水上漂的生活年代、環境、他自己的悲慘遭遇使得他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我們理解但不贊同。狗娃擔心女孩身份被發現的大段唱詞、水上漂最後在危急之中救起狗娃,都表現了作者否定“重男輕女”世俗思想的立場。

四、課堂拓展

1媒體展示本地戲曲,欣賞了解當地戲曲特點。

2、課堂小結

《變臉》是非常有名的川劇作品,情節美、形象美、語言美、手法美,美不勝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建議同學們課餘時間觀看戲曲,閱讀戲曲劇本,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成爲一個準戲迷了。

五、佈置作業

1、完整閱讀《變臉》全劇劇本。

2、寫一篇學習體會:“淺談我對川劇的認識”

【板書設計】 變臉(節選)

船上晚飯,其樂融融—真相暴露,震驚絕望—危急救難,無奈收留

喜 (變) 怒 (變) 哀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詞句,感受洪水的肆虐與可怕,體會災難面前的村支書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

2、通過比較瞭解“橋”一課小小說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 《淚光中的感動》

齊讀—師生讀---男女生合作讀—互換角色讀—挑戰背誦

二、導課,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橋》這篇小小說。齊讀課題

三、研讀細節,感受洪水的兇猛。

1、接下來請欣賞一個視頻。

師:兇猛的洪水,能摧毀村莊,吞沒農田和人們的生命,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發生在《橋》這篇課文,請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樣描寫洪水來臨時的景象。

出示課件

句子一: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句子五:水漸漸地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2、出示課件對比讀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經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老舍《駱駝祥子》

3、《橋》的作者爲什麼選擇這樣的寫法——單詞成句,單句成段?讓我們串起來讀讀看,邊讀邊感受。(急迫、緊張)你看,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樣寫下雨,可以寫的具體,也可以寫得簡潔;可以用長句,也可以用短句。

4、出示課件(這就是本文寫作特點之一:

1、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2、運用簡短的句、段渲染緊張的氣氛。)

2、運用簡短的句、段渲染緊張的氣氛。

四、品讀人物

1、師: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村民們慌不擇途尋找逃生之路,是誰給了他們一線生機?男生:老支書是誰指引他們從死亡谷邁向生命橋呢?女生老支書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

2、出示自學提示,請用“——”劃出描寫老漢的句子,用曲線劃出描寫鄉民們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生彙報、評價老漢根據彙報指名讀句子)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4、分享彙報。

5、師:這位老漢,這位老支書,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們記憶裏的只是他清瘦的臉龐,還有他在這場洪水當中的語言、動作,那就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

6、出示課件: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是一位鎮定自若的好黨員,讀——生讀“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7、出示課件:師生承接讀:

師:在那樣的情況下老漢鎮定自若地說: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師:在那樣的情況下老漢斬釘截鐵地說: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師:在那樣的情況下老漢不容商量地喊: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師:在那樣的情況下老漢沙啞地喊話: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8、出示課件:情景對讀

9、出示課件:重點詞強調讀

10、出示課件:男女生讀

11、出示課件:昇華讀

師:普天下哪個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兒女?請你用朗讀把小夥子推上橋讀請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橋,讀——請竭盡全力把小夥子推上橋,讀----

12、師:一切都晚了,兒子被洪水無情地衝走了,如果時間就此定格,老漢會對兒子喊什麼?

13、出示課件:觀看照片

14、師:(音樂響起)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出示課件:

總結寫作特點二

巧設懸念,結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說的又一特點。

五、讀寫聯動

小練筆:

1、如果你就是這位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老太太,你會對逝去的親人說些什麼呢?

提示:“老伴啊,我來看你來了,同時捎來了鄉親們對你說的話__________,你聽到了嗎?”

“兒子啊,雖然你走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 ”

2、20xx年中央電視臺要舉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請爲老支書寫一份申報材料。

六、拓展小詩

《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