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篇

四年級語文《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四年級語文《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篇,歡迎閱讀!

四年級語文《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篇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1

《蘋果裏的五角星》有兩個對應的詞,即“魅力(創造力)”與“循規蹈矩”。學習這一課,我個人認爲,應該在反覆閱讀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這兩個詞的內涵。這兩個詞如果不能夠走進學生的頭腦,這是此課的最大失敗。因爲這兩個詞非常關鍵,引導學生反覆想,他們就能夠感覺這兩個詞代表的東西太多了。課文中的“魅力”,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一種解釋,課文是怎麼講魅力的?最後自然段的三個“傳”字就是最好的解釋,課文中具體講述那個幼兒園的小男孩也願意、主動“傳”,這其實是對“魅力”一詞最“神”詮釋。這說明任何一個創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們都願意傳的,也是人們都願意擁有的。

至於“循規蹈矩”,我個人認爲,那是一種理性,那是一種反思。也就是說,這一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爲什麼我們不能夠發現蘋果裏的五角星?那是因爲循規蹈矩,那是因爲人們已經習慣了!沿着一條路走,肯定發現不到新大陸。

因爲不小心,幾千年來人們不知道摔碎過多少東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淪爲垃圾。後來,有位有心人就把這些碎片拿起來,一片片地稱重量,從中卻發現了神奇的東西。經過幾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稱量,結果發現了轟動世界的重要理論,現在的文物修復都用上了這一理論。我想蘋果裏的五角星的發現與稱量這些碎片都是一樣的。“循規蹈矩”的人太多了,減少這種人,從小懂得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擁有魅力。

讓學生手中擁有一個攔腰切着的蘋果,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研究,並且用自己的雙手去閱讀、研究。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2

一、圍繞教學設計進行的反思

在上課前,我熟讀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確定教學目標,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的重點;分析學情,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和實物蘋果,現場演示切蘋果。 不足之處:沒能研究課文內容與相鄰課文之間的聯繫,缺乏整體把握小學語文教材和單元課文備課的意識。沒能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並作出解決的預案。**通過這次遠程培訓,我才知道作爲語文老師,一定要整體熟悉、把握小學語文教材體系,樹立單元備課的觀念,使語文教學具有整體性、聯繫性。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我今後一定努力這樣做的。

二、圍繞課堂教學進行的反思

1、創設教學情境。

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兩種不同的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不同切法得到的不同圖案。然後我又拿兩個蘋果進行現場演示兩種不同的切法,把切好的蘋果展示給學生看,真切感受。再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慾。

不足之處:我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切蘋果,親自來感受,獲得親身體驗。我給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時間也不夠,過於緊湊。

2、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擯棄連篇累問的形式,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課文,提出疑問,創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有學生問:是誰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爲什麼這種切法會廣泛流傳?我讓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說得有道理的給予表揚。

不足之處:課堂秩序有些亂,有些學生不按要求去做。說明我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還不夠,以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3、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感悟。

不足之處:在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方面做得不好,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不高,老師帶領學生解讀時比較膚淺,學生的心靈深處沒有得到深刻的感悟。這說明我在解讀文本時也是比較膚淺的。

三、圍繞教學效果進行的反思。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去點燃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想我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學習課文的活動中。可以說,教育目的實現了,教學目標也基本達到了不知之處:對於本課的教學重點“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主要是他們不明白什麼是“常規思維方式”。這說明我在解釋“常規思維方式”時不夠深入淺出,沒有多舉幾個例子。還有就是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學生沒有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閱讀知識、閱讀能力也沒能得到提高,沒能體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理念。反思,是爲了今後更好地發展,我會努力的。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實上就是在切蘋果時攔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橫切面看到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爲了加深學生對創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時,我拿出蘋果用準備好的小刀,攔腰切下,把切下的半個蘋果讓學生一個個傳遞觀察,學生們不得不信服,蘋果核果然像一個五角星。通過自身的實際觀察,學生們對接下來的教學都興趣十足。特別是在教學“這鮮爲人知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兩句的時候通過讓學生感悟,讓其明白,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通過進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導朗讀全文,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堂內容教學完之後,我佈置了作業。看到學生各個都在埋頭做作業時,看着我剛纔給學生演示攔腰腰切下的蘋果時,我似乎有了點啓發。換一種獎勵學生作業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蘋果裏的五角星獎給他們。我宣佈,說:“今天作業前兩名的同學,將會分別獲得老師手裏的蘋果五角星。”話一說完,學生似乎做的更認真了。下課鈴聲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批閱着回家作業。

不一會兒,平時作業表現最好的同學來了,寫的很好,得到了獎賞興奮不已。王曉明也來了,做的很好得到了獎賞。班長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當的好,我給予了鼓勵。正當我要繼續批閱回作的時候,突然平時喜歡拖欠作業的王蕭毅同學出現在我的面前。咦?他怎麼來了?正當我在思考的時候,他已經把本子遞到了我的面前。我幫他批閱了,有兩處需要訂正。不一會兒,訂正好了,批閱過關。當他發現自己是第四個批閱的時候,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說:“哎呀,慢了一點,哎呀,慢了一點,蘋果沒了蘋果沒了”。我及時的鼓勵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厲,爭取下次能夠取得成功。當他走後我在想,原來他可從來沒有這麼早交過作業。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業,對於訂正作業也是丟三拉四的,非要到組長查本子時,他的作業纔會姍姍來遲。難道以前的獎勵措施對他作用不大?

通過對課文的教學,發現正如文中所說的“人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裏還隱藏着“五角星”!”。同樣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大可不必運用相同的方法來教育學生。爭對不同的學生,需採用不同教育方法。運用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現有知識水平,就需要及時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