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設計兩篇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設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K 次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設計(1)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設計兩篇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學情分析:

課文故事發生在生活中,但學生平時可能缺少這方面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因此,學習本文,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這種打破習慣思維的舉措。從而認識到創造力來源於打破習慣思維方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爲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本文教學重在讀中感悟,受到啓迪,明白打破習慣思維方式的重要。

 教學要求:

情義目標: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樹立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潛能。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學習字詞。

第二課時:從小男孩的舉措中體會什麼叫創造,受到感染,啓迪。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想給大家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什麼故事呢?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2、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麼賣報紙的嗎?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衆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爲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3、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什麼?(老師爲什麼先講這個故事?)

4、揭示課題,解題激趣。

板書課題。

課題中的五角星爲什麼要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生自由閱讀課文)

2、請說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如:一般人爲什麼不攔腰切蘋果?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作者爲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爲什麼說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

能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出了問題,才促使我們去解決問題。)

3、問題暫時留到下節討論。先說說你讀後知道了什麼?(能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一次來我家玩時,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他的切法是攔腰切蘋果。)

4、這件事爲什麼給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說一說原因。

  三、作業:

1、練習朗讀課文。

2、思考提出的問題。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蘋果,看看能發現些什麼。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詞。

2、通過聯繫上下文和實踐操作理解、運用文中詞句。

3、感悟創造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

2、準備每人一隻蘋果,一把小刀。

3、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想請大家認識兩樣東西。

1、看五角星

你覺得這些五角星怎麼樣?在哪兒見過?板書:五角星

2、拿蘋果交流:吃過嗎?感覺如何?知道蘋果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嗎?預習了課文的同學都知道,在蘋果裏還有什麼?書:蘋果裏的

3、過渡:看樣子,課文大家都已經預習好了,能說說通過預習你學會了什麼嗎?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映示生字:練讀

2、映示新詞:練讀

3、通過預習,你認爲這些生字新詞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詞的預習能力很強,課文朗讀預習的怎麼樣呢?

指定五位同學,並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

如果誰能聽出他們朗讀中的錯誤,那就說明你的水平更高。請每位同學手中拿一支筆,準備記下他們讀錯的地方,等一位同學讀完了再指出他讀錯的地方。

5、通過預習,和剛纔聽讀課文,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麼?

點撥:

(1)常客。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2)蘋果有兩種切法。

(3)……

6、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纔的學習,你現在最想幹什麼?

引出切蘋果,看蘋果裏的五角星。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引導討論: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學生比劃動作,理解“攔腰”和“切下去”,映示圖片。

2、我們平時一般是怎麼切的?映示圖片。大家都是這樣一種切法,那麼這種切法就可以說成是什麼樣的切法?(通常)我們每個人都按照這種通常的方法來切,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來切,這種切法還可以說成是什麼樣的切法?(循規蹈矩的切法),這種切法我們都很熟悉,那麼這種切法又可以說成是什麼樣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說成是一種什麼樣的切法?

4、我們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樣,誰能用連貫的話來描述一下這種情況?如果能用上“卻”這個字就更好了。

指導不同的說法,如:通常、循規蹈矩等

5、弄清楚了這兩種不同的切法,現在我們請同座位的兩位同學合作,一隻蘋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隻蘋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後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6、交流: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用上“……卻……”、“橫切面”、“清晰”……,並在觀察中理解“橫切面”“清晰”等詞。指導造句:你平時清晰地看到過哪些東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讀後比較: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

聯繫上下文理解“果然”。

7、剛纔我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我們從未見過“攔腰”切的方法,所以也從未見過蘋果裏的五角星。不同常規的方法帶來了不同常規的結果。對於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說說我們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

引導不同的說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話,讀。

8、小結:剛纔,我們用兩種不同的切法切開了蘋果,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情況,也描述了我們親自體驗後的感受,並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詞。現在能不能把這個過程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要注意說清楚怎麼切的,說清楚看到了什麼,說清楚自己的感想,儘量學用上文中的詞句。先請大家在小組裏說說。

小組內練習,推選代表。

指名代表發言。

9、討論:你喜歡哪種切法?爲什麼喜歡這種切法?自讀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詞句來回答:我喜歡小男孩的切法,是因爲。

(1)自讀思考

(2)交流:指導用上“魅力”“創造力”

a隨機指導理解“魅力”:

你爲什麼要用上“魅力”這個詞來表達你對小男孩切法的喜歡?板書:魅力

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

引導:句中的“魅力”說得是什麼東西?理解“圖案”和“鮮爲人知”。

五角星有這麼大的魅力,以前有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個意思,這句話中有一個字表明瞭,是哪個字?(竟)指導朗讀這句話。

第五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說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來是哪一句話嗎?

指導造句:平時見過哪些有魅力的東西?

小結:這樣有魅力的五角星,誰不喜歡呢?

b隨機指導理解“創造力”:

你爲什麼要用上“創造力”這個詞來表達你的喜歡?板書:創造力

聯繫課文內容點撥:創造力——創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書: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映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聯繫平時的生活經驗,“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還可以說成換一種幹什麼事的方法?

映示: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的方法。

討論:文中哪一種做法是沒有創造力的做法?哪些詞語不能說明有創造力?

小結:有了這種創造力,就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五角星”,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有魅力的東西來源於創造力。完成板書:


1.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2.四年級語文下冊《釣魚》教案

3.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4.四年級語文下冊《人類的老師》教案

5.湘教版四年級下冊《小城鳳凰》優秀教案

6.四年級下冊語文《真情無價》教案(推薦)

7.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

8.四年級下冊語文《紀念日》教案

9.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