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優秀教學設計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教材分析: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優秀教學設計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個小節,分兩部分: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二、發出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們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學情分析:

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裏我感覺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充滿血腥的戰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體驗到了罪惡的戰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於是帶着對戰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2、瞭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課前準備: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於戰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情導入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同學們喜歡春天嗎?(大屏幕分別出示四幅春天的畫面。大海、沙漠、夜空、草發)

師:生活在這樣美麗平和的環境中,能夠享受這春天,是多麼的幸福啊!可是,還有不少地區,卻瀰漫着戰爭的硝煙,那裏的人們飽受着戰爭之苦。

(播放四幅相反的畫面)學生觀察後,教師引導:孩子們,從你們的眼中,老師看出你們很難過。是啊,在戰爭地區,“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老師順勢範讀全文。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6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強調“享受”的享讀音“xiǎng”讀第三聲。

 二、自由讀詩,展示朗讀

1、學生帶着要求自由讀。要求讀得流利;讀準字音;並思考:課文分幾個小節,每小節寫了什麼?

2、檢查識字情況,出示:蔚藍 巡弋 祈盼 頻頻 蜥蜴 綠茵茵 不速之客

3、找同學回答:課文有幾個小節?5個。哪幾個小節有相同的地方?哪兒相同?從學生的發現中提練出共同點:前4個小節都以問話“這究竟是爲什麼?”結尾;都運用了“本來――可是――”這個表示轉折意思的關聯詞。

4、訓練朗讀。

①讀第一節。指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讀得怎麼樣,強調:朗讀詩歌要有感情。再找同學讀,強調“不速之客”的讀法,要讀出討厭的情感。充分地訓練學生朗讀第一小節的感情基調,爲下三個小節的朗讀做鋪墊。

②下面三個小節,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部分來讀,指名讀後師生繼續給以評價,並強調: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讀中。學生反覆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這樣讀了有什麼感受?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看到戰爭,心裏難過,特別憎恨、討厭戰爭,同情戰爭中的人們。

5、小節內容,提練板書

問:這四個小節都寫了什麼呀?教師板書: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師:是啊,這一切本來多麼美好,可是卻被戰爭破壞了,變得不一樣,很不安寧。補充板書:戰爭。

6、發散思維,仿寫詩歌

師:戰爭中的孩子,飽受着戰火的煎熬,陽光般的年齡卻要承受那麼多的不幸,成千上萬的兒童因爲戰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和歡樂。就因爲這樣,人們萬分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爲什麼?同學們,讓我們通過讀,來責問那些發動戰爭的人們吧!(學生齊讀前四小節)

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追問:這究竟是爲什麼?這樣四次追問,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呢?引導學生理解:這不僅僅是責問了,更是對戰爭的一種控訴,一種抗議,充分表達出作者對戰爭的憎恨、討厭之情。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想象:戰爭除了破壞這些以外,還會破壞什麼呢?引導學生將想像的內容運用

“――――――――――

本來是――――――――

可是―――――――――

――――――――――”

這樣的格式說話,並寫下來。然後請個別學生讀讀自己寫的話。教師適當給以評價,以表揚爲主。

7、昇華情感,祈盼和平

的確,戰爭帶走了孩子琅琅的讀書聲,帶走了孩子的笑聲,有的只是災難和死亡。面對如此殘酷的戰爭,(教師引讀)我們希望――,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師:我們希望的僅僅是一張課桌,一間教室,可是戰爭使孩子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請看戰爭中的孩子們(播放幾張戰爭中的孩子的圖片。)看後再讓學生說感受,教師總結:我們都希望這些孩子吃飽、穿暖、住好,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生活,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所有美好的希望只有兩個字才能實現,那就是“和平”,補充板書。

8、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教師介紹: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不僅是我們的希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希望。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在這一年的9月25日,世界各國的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法拉興草坪公園,分別代表本國兒童共同簽訂了《兒童和平條約》,表達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願。請同學們齊讀課後“鏈接語”《兒童和平條約》。

  三、總結全文,抒發情感

短暫的40分鐘的課堂道不盡我們心中的期盼,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我們的呼喚會讓全世界的人都聽到。我想:有了我們的關注與祝願,處於戰火中的孩子,總會有一天能擺脫戰爭,會有蔚藍的大海,會有金黃的沙漠,會有美麗的夜空,會有綠茵茵的草地,會有平穩的課桌,也會有所有美好的東西,到那時他們會和我們一樣(教師手指課題)學生齊讀:享受春天。今天,我們能擁有美好的生活,能享受和平,是多幸福的事,要好好珍惜,好好生活,我們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

(出示文字)學生齊讀:

和我們一樣 享受春天,

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

和我們一樣享受和平!

板書:

16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大海

(維護)和平 沙漠 (制止)戰爭

夜空

草地

課桌

附:學生優秀課堂練習片斷五篇

(一)

明亮的教室

本來是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可是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把學習的樂園攪得很不安寧

這就是爲什麼?

(二)

湛藍色的天空

本來是雲兒歡樂的天堂

可是頻頻發射的炮彈

把如今的天空搞得烏煙瘴氣

這究竟是爲什麼?

(三)

茂密的樹林

本該是小鳥歡樂的家園

可是熊熊燃燒的火焰

把小鳥的家園給燒燬

這究竟是爲什麼?

(四)

美麗的公園

本來是人們休閒的好去處

可是雷鳴般的炮火聲

阻擋着人們悠閒的腳步

這究竟是爲什麼?

(五)

綠茵茵的草地,

本來是花兒的樂園,

可是如今頻頻發射的導彈

弄得花兒妻離子散,

這究竟是爲什麼?

 教學反思:

由於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展開想象和拓展補寫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爲什麼?”。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脣齒相依的關係。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沙漠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瞭解了戰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

針對這節課,我還安排了拓展補寫的練習。基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戰爭給世界帶來災難,以及文章語言的欣賞感悟,我抓住了這個“讀寫結合”點,激起了孩子對戰爭的控訴和斥責,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鑑到了作者的表達手法。在拓展補寫時,教師的作用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撥規範學生的語言,而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