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望月》一課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組中的一篇散文,課文以生動的筆調寫了“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閱讀,感悟作者,詩人和小外甥眼裏的月亮,知道景隨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語言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說教法、學法

(1)採用營造情景,激發興趣。即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一個詩情畫意環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3)知識拓展,自主學習。

(4)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力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多感官的全面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學習第一段)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望月(齊讀)

2.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麼?

3.交流:(同學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段,用心細細品味,想想讀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寫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讀來表達出來嗎?

3.指名讀,齊讀。

4.小結過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萬物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美景使我陶醉了。當“我”偶爾回頭時,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們之間交談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5—13節,體會其中的意思。

三、綜合性學習,體會小外甥望月: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可同桌讀,學習小組讀。然後討論討論,再作交流。

2.他們交談了些什麼?交流(比背詩句)

(1)出示詩句

(2)原來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詩句爲交談方式,的確讓我感到愉快,那麼同學們知道這些詩句意思及出處、作者嗎?

(3)學生再作交流,並相機出示圖。

(4)分角色讀第5—13節。

3.學到這裏,你想對小外甥說些什麼呢?(板書:聰明好學)

4.拓展延伸:小外甥會背的我們也會背了,說明我們班學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師真的很高興,那麼,老師相信你們平時也一定積累不少詩句,那麼你還知道有關月亮、山、水的詩句嗎?背給大家聽聽好嗎?(學生交流,看來,同學們知道得也不少。)

5.總結:同學們,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個題來,月亮像什麼?(出示)請同學們讀讀14—20節,邊讀邊圈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同桌可討論。

(1)學生讀,圈劃。

(2)交流,出示:“……像……”

(3)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麼樣?

(4)小結: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裏充滿了童真,充滿了幻想,他真是一位愛幻想的小男孩(板書:愛幻想)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段。

7.小外甥愛幻想,我知道我們班的每位學生也像小外甥那樣富於幻想,那麼老師也爲準備一組圖片,讓我們也展開想象的翅膀。

8.出示圖,(學生說說)看來,同學們的想象也很豐富奇特。

四、總結:

今天,我們也望了一次月,我們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麗,而且通過望月有了許多新的收穫,認識了一位愛幻想,愛學習的小男孩,相信同學們以後一定會書中的小男孩一樣認真對待每件事。

五、齊讀課文:

作業:

1.把你喜歡的描寫月光的句子抄寫下來。

2.準備舉行一次小型賽詩會。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的第二課《自選商場》第一課時。首先進行的第一個環節

  一、說教材

自選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學生在逛超市的時候通過認標誌、讀標籤、看實物可以認識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學生通過看圖認識事物,把認字(詞)和認識事物、觀察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特點,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和“女字旁”。

2、觀察自選商場,瞭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初步體會它給購物的人帶來的方便;

3、通過遊戲提高識字興趣。

教學的重點:認識14個字和“女字旁”。

教學難點:認識14個字。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教材設計恰好體現了這個思想;另外,它建議我們“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我在本課將採用“生活識字”“比較字形”等方法;它還要我們“力求識用結合”,我將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給學生認讀;此外,它建議我們“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我設計了一個動畫人物貫穿課的始終,讓他和學生對話,並設計了有趣的識字遊戲。

三、說學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師的“教”,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雖然孩子們年紀小,但我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採取“學習小組”的形式識字並彙報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我佈置孩子們跟家長到自選商場購物,觀察商場裏的商品及顧客購物的方式,還讓他們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裝,認讀商品名稱。

課堂教學程序如下:

1、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我引進了一個孩子們十分喜愛的動畫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給孩子們提出學習要求、誇獎他們、鼓勵他們學會更多的字。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皮卡丘是一個和學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們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們說話,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學習積極性也更高。

接着,我借動畫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課題:自選商場,並重點拼讀“商場”二字的音節,提醒學生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這兩個字是本課最難記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出示,給他們強烈的印象。

2、巧設問題、學習詞語。

皮皮講述了他和媽媽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的情景,孩子們也瞭解了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之後,皮卡丘給孩子們提出了問題:

(1)、皮皮和媽媽挑選了哪些商品?

(2)、請同學們猜三個謎語。

(3)、你能讀出這些商品的名稱嗎?答案就是本課要學的詞語。孩子們答對了會得到他的誇獎。這些詞語都帶拼音,孩子們看文字、拼音節、認事物,可以比較準確地掌握詞語。在學到“牛奶”這個詞語時,“女字旁”畫上了紅圈,我告訴孩子們它叫“女字旁”,並提示學生:我們還認識哪些帶“女字旁”的字?詞語共有9個,分爲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皮卡丘用三種不同的方式提問,尤其是猜謎語,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了牙膏、毛巾、洗衣粉的特點。這是一種綜合的識字。

3、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自選商場裏的東西還有很多,孩子們以四人學習小組爲單位,每人出示自己準備好的商品包裝,帶領小組同學認讀商品名稱,並用一、兩句話介紹這種商品,還可以交換商品包裝袋,嘗試認讀生字,看誰認得快,學得多。小組活動之後,向全班彙報,彙報採取自願的形式。

4、開展遊戲、鞏固識字。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識字教學也是一樣,今天的識字教學不應該僅僅只是枯燥的識記。識字教學追求情趣,從教學的操作層面來看,情趣來自靈活多樣、獨具匠心的教學形式。這樣,不僅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而且也是學生觸摸漢字、感受語文的絕好機會,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所認識的漢字,給孩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應該是更親切,更有生命力吧!

有句話說得好: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的知識是有限的,生活的課堂卻寬廣無垠。我鼓勵孩子們在課外隨時隨地主動識字,現在,我讓他們把課外認識的字在課堂裏進行交流就是對這種做法的肯定,必將引導他們在課外認識更多的字。實驗教材的識字量比較大,識字速度比較快,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堅持課堂向生活開放,將孩子的生活經驗帶進課堂是走出困境的好辦法。

這節課我將緊扣課程標準要求、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力求上一堂綜合的、開放的識字課。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講述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終於學會了說話,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裏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爲積極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繫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五、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教師還不是太瞭解,對她們的生活體會得還不是太深,所以爲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瞭解得更多,以有效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書籍,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一定會更大。

說課稿 篇4

我校是一所農村高中學校,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發散性思維還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因此,一直以來,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力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我本次授課的內容是《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整個課題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概需要3個課時來完成,我提交的是第一個課時的教案.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對數函數是函數的重要分支,對數函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數函數這部分教學內容,蘊含了函數與方程及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後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因此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對數函數的興趣是這節課的首要任務.爲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我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目標,並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如何準確把握對數函數的圖象與特徵上.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說明我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把握得當

(一)概念引入自然.我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了考古學家是如何估算古遺址的年代,然後讓學生動手計算當碳14的含量P取不同數值時相對應的生物死亡年數t,最後再引導學生共同觀察t與p之間的關係,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概念.

(二)透徹講解定義.在引入對數函數的概念後,許多學生可能未能及時地意識到它只是一個形式定義,因此我通過材料1來幫助學生消化與掌握概念.

(三)堅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自己畫圖,使得他們對圖象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印象更加深刻.這樣處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方式.

(四)巧妙地突破難點.我採取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形式,由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相互補充的方法得出對數函數的性質.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圖象的認識.

另外,學生討論完畢後,我先讓一個小組選派代表上講臺跟全班同學交流他們所得到對數函數的一般圖象和性質,然後再請其它小組選派代表提出補充意見,再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做不但使學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突出雙邊活動,開啓了學生的思維,也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五)靈活處理例題與練習題.我是通過兩則材料(材料2、4)來加深學生對對數函數性質的理解與運用.材料2是作爲例題來體現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來解決,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其中材料2的第1、2小題是以具體數字爲底數的對數值大小的比較,第3小題則是以字母爲底數的對數值大小的比較,這樣子設計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而材料4是以練習題的形式出現的,它是材料2的再現,以口答的形式解決,目的主要是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至於材料3是爲了提高學生如何求對數型函數定義域的認識而設置的.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一方面爲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平臺:(一)鼓勵學生在得到具體的對數函數圖象並且經過充分的討論後敢於上臺把觀察得出的結論與其他同學交流;(二)爲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各自解答的練習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講解對數函數的性質時,多媒體演示的直觀性、生動性躍然於紙上.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課堂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既有教師的講解,又有小組的合作討論,還有師生的互動交流.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做到了寓學於樂.

小結側重於再次講解對數函數的圖象特徵及其性質,以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與教學目的相呼應.

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和探究,我所設計的這節課就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然後觀察、探究新知的過程,但由於缺乏經驗,難免有不足之處,真誠地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使我能夠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學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隱含的規律,掌握了一些找規律的方法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數量關係,爲下節課學習全長、段長和段數的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三、說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爲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瞭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規律。

五、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我在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爲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動手操作、引探、遊戲法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圓片,讓學生猜下一個顏色。

(二)展示生活中的一一間隔排列。

(三)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排列。

多媒體課件展示主情景圖中的三列物體,讓學生認真觀察,並說說從圖上找到了哪些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

讓學生再觀察,小組說說每行物體的排列有什麼特點,引導出“兩端物體”“中間物體”。

2.比較發現。

請同桌兩人一起,分別數出每一組物體的個數,填寫在表格裏;然後再比較

3.排隊遊戲

第一個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

第二個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每2名男生之間必須有一名女生。

第三個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每2名女生之間必須有一名男生。

(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柳樹桃樹一一間隔排列。

多媒體課件展示情景圖,並要求學生運用今天發現的規律解決教材提出的問題。

提示: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畫圖幫助分析。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交流,探索柳樹桃樹的數量關係。

2.廣告牌。

多媒體課件展示電線杆與廣告牌,請學生觀察,這裏的排列有什麼特點?這跟我們前面看到的排列是不是一個規律?

啓發:如果馬路邊有25根電線杆,你知道有多少個廣告牌嗎?如果有30個廣告牌,那又會有多少根電線杆呢?

大家能不能用式子來表示兩端物體與中間物體之間的關係?

3.動手操作

正方形與圓片一一間隔排列,擺10個正方形,最少需要幾個圓片?最多呢?

4. 拓展訓練。

1、2、3、4、5、6??200、201

單數有多少個?

雙數有多少個?

說課稿 篇6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爲今後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爲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二、教學重點: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爲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啓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啓發式教學。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

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五、課時: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教學內容及步驟: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爲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並範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餘段落起什麼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說說每一段都寫了什麼?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通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裏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餘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爲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爲後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並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繫?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四、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麼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那些景色體現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五、簡介寫作背景。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麼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爲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裏。

說課稿 篇7

我說的課的題目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食物》中的第2課《食物中的營養》。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過程:

首先談話導入新課,先提問學生吃過什麼食物,食物中有哪些營養,各個營養成分的鑑定,隨後是幾個拓展活動:

(1)做個遊戲,淘米水和牛奶的區分。

(2)查資料,標籤,就少去了。

二、課前準備:

買許多食品,也到菜攤買了許多菜,才發現雖然同樣是鍋巴,卻有三種不同的營養成分不同。

三、未預料到的:

(1)先操作沒有脂肪的食物,再操作含有脂肪的食物,就不會把手弄污。

(2)紙上纖維質的,居然也會變色。

(3)學生對碘酒的興起趣更濃,而對脂肪檢驗沒興趣。

(4)不要認爲糖類都變藍,所以,我就用蔗糖做了一次,讓學生明白僅僅澱粉遇到碘酒變藍。

四、講課中嚴重錯誤:

在演示澱粉實驗時,要着重強調變藍含有澱粉,不變藍的不含有澱粉;演示脂肪實驗時,也犯同樣的錯誤。

五、活到老學到老:

我在備課時,在資料中查到香蕉和蓮藕都含有澱粉,我就專門買了些香蕉和蓮藕,而在實驗中,香蕉有微弱的變藍,而蓮藕沒有任何反應。

學生的興奮度太高了,課前武老師也來制止學生不要過激,下課時停都停不下來。雖然是預料中的事,但由於學生的過度配合而造成課的進行困難。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

析學生:

因民族差異,學生對潑水節瞭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檢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學生全面熱情參入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四、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於文,與文產生情感共鳴

說教學: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教學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本對話爲主。

1、激發情感,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導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導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lt;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gt;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爲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學生讀的慾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裏,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讀出體驗

D.看課件,(傣家人過潑水節的錄像)

E.體驗後,觀看後,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於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溼淋淋,爲什麼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麼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着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生讀3—4句。

(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理

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

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後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迴歸全文

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全文。

5、生字教學

學寫“吉”、

“祥”二字,引導學生觀察、描紅,提醒寫好這兩字要注意的地方。來指導學生寫好兩字。

說效果:

此課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師生都能融情於文。特別讓我感動的是:

1、請他們自讀二自然段後,我問他們有什麼想說的嗎?學生有那麼多讀後的感受跟我說,比我預想的“潑水節很好玩”,“人們好高興呀”這些話要豐富的多。他們有的說了心中的小問號,有的說了當時的情景,有的說了自己的感受,當時,學生的回答激勵了我,我感覺他們真可愛,真會讀書,更愛思考。

2、學生是最真實的,比如弱處理的第三段,禮炮的轟鳴,五彩繽紛的火花,象腳鼓點聲中賽龍舟的場面,給了學生巨大的震憾,讓他們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然而在唱起歌來,跳起舞來時,我放的是音樂課曾學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輕輕跳》我班學生都會跳,在元旦聯歡會上還表演過,然而課堂上只聽見唱,沒有幾個人跳,課後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帶,由聽到唱到跳,於學生着想,是必有一個熟悉過程,因此不能達到伴奏帶一響,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爲畢竟是二上學的一首歌,也許在這裏我放有歌詞的歌帶,效果會好些。二,我要學會他們音樂課上那樣跳就好了,能刺激他們的回憶。因此此處爲學生着想不夠。

此外,我希望我評價學生的語言更精煉些,不要重複學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