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把8和9的認識放在同一節課中完成,編排與前面6和7的認識基本上一樣,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給學生數數的資源雖不如6和7明顯,卻更豐富。提供給學生數數的對象是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爲主題的生動畫面,其內容有人、花、樹、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畫面除數數外,還體現了環保教育的主題。8和9的序數意義仍是採取6和7的編排方法,不同的是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幾和第幾的意義的不同。

學生分析

班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敢問,思維活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渴望動手參與的願望強烈,爲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學習6和7的認識時,我就嘗試讓學生課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並製成剪貼圖。沒想到學生的信息量還挺大,製成的剪貼圖也很生動、活潑。但在認識6和7的序數意義時,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學生對幾和第幾的概念還有些模糊。

教學目標

1.體會8和9的基數的含義。

2.瞭解8和9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數含義。

3.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4.結合8和9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和勞動教

教學流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創建花園城市這一人人皆知的事實,配合書上的主題圖,引入8和9的認識,激發學生愛美、愛家鄉的感情。

【從南昌創建花園城市這個話題切入,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情感和培養學生對城市環保的責任感。】

二、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

1.教學主題畫。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上有什麼,它們的數量各是多少?主題圖爲師生提供了數量8和9的物體有:

(1)校園兩旁有8棵樹。

(2)花壇裏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個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4)黑板下襬放着9盆花。

(5)有8個同學和一位老師在花壇旁勞動。

(6)有9只蝴蝶在花壇上飛舞。

學生數以上“8”和“9”的物體時,開始是凌亂的、無序的,教師小結時,應引導他們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順序來數,如從上到下,從外到裏,從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數難數一些,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數一數,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如從上到下)數一遍,每數一隻,就做一個記號。

2.展示課前每人收集的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作業。

拿出課前收集的關於8和9的數據,先在小組內向同伴們交流;然後每組推選出一份在全班展評。最後全班同學都把自己收集的數據張貼在教室四周並自由交流、評議。

【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數的意義,形成良好的數感,同時培養了實踐操作能力。】

3.擺學具。

從學具中數出8個圓、9個三角形擺兩個圖形,喜歡擺什麼圖形就擺什麼圖形。

三、教學8和9的順序。

1.課件出示計數器,教師逐一撥珠,讓學生數。當撥到第8顆、第9顆算珠時,算珠閃動變顏色。並問學生:7顆算珠再撥一顆是幾顆?8顆算珠再撥一顆是幾顆?

2.課件出示直尺圖:

教師將教材中直尺圖裏的括號作了一些調整,讓學生通過填空,熟記0~9各數的順序。

填好後再讓學生順着數一遍,倒着數一遍。

最後可以讓小組內的學生看着直尺上的數,提幾個問題,讓學生互問互答。

四、教學比較7、8、9的大小。

1.出示點子圖:

先讓學生數出這三幅點子圖的點子數,然後讓學生說說快速數出點子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每幅點子圖左邊都有5個點子,只要看右邊的點子數就能很快地數出每幅圖的點子數。】

2.比較7、8、9的大小。

請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學生的答案有以下6種:

7<88<97<98>79>89>7

3.用“>”、“<”號寫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讓學生在書上填空,注意提醒學生書寫要整潔、美觀。

【在比較7、8、9這3個數大小時,沒有像教材中那樣直接呈現,而是讓學生任意選擇兩個數來比較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

五、教學8和9的序數含義。

1.做改編題(給每個學生髮一張練習紙)。

左數第8盆開了()朵花。

開了8朵花的是第()盆。

給左邊的8個花盆塗上紅色。

給從左數的第9個花盆塗上綠色。

【教材提供的這部分內容過於簡單,而在認識6和7的序數意義時,有一部分學生對幾和第幾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將這部分內容作了些調整,設計了將8和9的基數、序數含義揉合在一起的練習,學生通過練習,弄清8和9的序數含義,又將它與基數含義區分開來,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2.把做好了的練習放到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講評。對完成好作業的學生,教師給予鼓勵。

六、小結。

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你對自己在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要求學生把調查實踐作業和課堂上得到的獎勵,課後收錄到成長記錄袋裏。)

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沿着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這條思路展示的縱線結構是:聯繫生活,談話引入→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教學主題畫,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作業,用8或9個學具擺圖形)→教學8和9的順序(利用計數教具教學8和9的順序,利用直尺圖整體認識0~9的順序)→教學比較7、8、9的大小(利用點子圖比大小,看數比大小,用關係符號寫出兩個數的大小關係)→教學8和9的含義(做改編題,評價學生練習)。

這樣的教學思路比較好地保證了學生對8和9的認識沿着一條由淺入深的通道緩緩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如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時,學生通過收集生活中的數“8”和“9”的實踐活動,對8和9的基數含義就有了一個難以忘卻的記憶,它將久久地儲存在大腦中。

二、注意創設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情境,讓學生有成功感。

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課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是8和9的?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了課外,使每一位學生在收集有關8和9的信息活動中,真真切切地領會了8和9的基數含義,感知了8和9的符號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又將學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三、注意提出推理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課堂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教師能否提出探索性、創新性的問題密切相關。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提出了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如,當學生數出3張點子圖上的點子數是7、8、9時,教師馬上提問:“怎樣數,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點子數?”又如,比較7、8、9中任何兩個數大小時,教師提問:“從這3個數中選出兩個,你能比出它們的大小嗎?你能選出幾組?”這樣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推理。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1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首先說說教材分析。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7單元中的一首詩歌,本單元以自然風光爲主題,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水鄉歌》作爲本單元的開篇,歌頌了水鄉秀麗風光和水鄉人發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三小節:第一小節寫水多;第二小節寫船多;第三小節寫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水鄉歌》以優美的語言文字,以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展現了水鄉的興旺景象,歌頌了水鄉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詩的內容、形式比較獨特引領學生去感悟生活的意義。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爲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對教材的初步分析與理解,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本課十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隨文認識“渠、駁”。認識兩個新部首。重點寫好“蕩”、“船”、“飄”、“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感悟水鄉的“水多、船多和歌多”,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水鄉生活的快樂和幸福。試着仿寫詩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下面說說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

《新課標》對低學段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教學活動要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使其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去領悟,去享受閱讀的樂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自主學習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寫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再說說教學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欣賞水鄉的美景入手,根據年段特點,採用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昇華。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平實課堂,是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由此我設計了“創設情境,領略水鄉情韻”、“進入課文意境,品味水鄉魅力”、“創編讚歌,抒發對水鄉的熱愛”、“整體感知,啓動思維”、“遷移運用,綜合提高”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領略水鄉情韻

本環節我設計分兩步進行導學:首先充分利用班班通創設水鄉的情境,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水鄉。上課後,教師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水鄉風光圖,並相機指導學生觀察,然後讓學生討論,說說看到了什麼。由此得出水鄉的概念,即像這樣有水,有船,有橋,還有人打魚的地方就是水鄉。隨後,再進一步指導學生欣賞水鄉風光,激發學生對水鄉的喜愛之情。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其次,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水鄉。這裏我設計分四個步驟進行閱讀指導。

第一,大屏幕出示問題:水鄉歌裏唱了些什麼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探究。在學生讀書的時候,教師相機指導學生選取喜歡的方式來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第二,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並啓發學生對照自己的朗讀,感受一下詩該怎樣讀。聽完之後讓學生再讀,找出差距,同時佈置學生邊讀邊自學生字詞。教師同時課件出示詞語。

第三,在學生通過對照錄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水鄉什麼多?(課件出示)

第四,有了上面的基礎,此時教師順勢過渡,帶學生一起走進水鄉,欣賞美景。

二、進入課文意境,品味水鄉魅力

這一環節,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細讀課文,感情朗讀。

學習第一小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創設水多、船多、歌多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自主感悟,進行交流。理解水鄉水多的特點。

具體的指導方法我想分三步,第一步,出示課件,圖文結合學習課文第一小節,讓學生自由讀,然後合作探究,讀了這一小節知道了什麼?並引導學生想象:彷彿看到什麼?

第二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感受水多,讓學生畫出相關詞語,教師相機課件出示:(千、萬、一個連一個、處處)

第三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段,可以設計問題:除了水多,你還讀懂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水美)

水鄉究竟有多美,此時教師適時出示圖畫,並深情地課件出示的句子:是呀,湖水清澈盪漾,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美極了。

第四步,指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想象,如果現在自己就站在水鄉的渠邊、河邊、池塘邊,最想去做什麼呢?學生可能會說去游泳、坐船去遊覽、欣賞美景等等,教師相機給與鼓勵。

上面的四步完成後,指導學生再讀課文,並要求讀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點。理解水鄉水美的特點。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畫面,用手勢幫助學生理解“蕩”字;讀好“處處綠水蕩清波”,感受水鄉的水美。最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讀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學習第二小節、第三小節時,可以採取同第一小節相同或相近的方法。第二小節主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合作探究,理解水鄉船多的特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設疑,這麼美的水,可老師覺得還缺點什麼,你們說缺什麼?引導學生閱讀並解疑:答案是船,教師提示:有水的地方就會有船,並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圖思考,這幅圖讓你想起課文中的哪句話。學生回答後指導學生讀“千隻船,萬隻駁,白帆片片像雲朵,飄滿湖面飄滿河。”讀後討論,讀了這一段 你除了讀懂船多,你又能感受到什麼?(湖面美)並指導學生把船多的這一小節美美地讀出來,想象船上的漁民都在幹什麼,體會漁民的勤勞。

第三小節主要引領學生理解水鄉歌多的特點。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暢想下面的情境:水鄉水多,船多,水美、船美。風光如此美麗,那裏人們也很幸福,看水鄉的孩子划着小船在荷花叢中穿行,聽他們還唱着歌呢?然後播放預設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讓學生欣賞,讓學生透過歌曲所描述的美景來享受水鄉之美。欣賞完歌曲後,趁着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情境之中,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最後一節讀給同桌聽。並指導學生隨文解字“籮”,合作探究:水鄉人用籮筐來裝什麼?聯繫上文,想象水鄉人民過上了怎樣的新生活?最後讓學生選擇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小節,理解“歌”在文中意思,再讀課題。

三、創編讚歌,抒發對水鄉的熱愛

這篇課文學到這裏,已近尾聲,因此,教師要通過合理過渡進入本環節教學:由問題“水鄉不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導入。

第一,出示三幅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水鄉還有什麼多?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是啊,水鄉魚多,蝦多,橋也多。

第二,啓發學生像小作家一樣把它編成像課文一樣的小詩,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彷彿可以劃爲4人一小組,進行討論,比比哪一組編的最美,給予肯定和鼓勵。

可出示下列句式給學生作爲牀邊的參考:

水鄉什麼多?

________________多。

千_________,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學生分組討論,編詩(師巡迴指導)

第四,展示交流,教師適時點評。學生可能會以“魚多、橋多、蝦多”等爲題創編,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及時給予激勵和點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以魚多爲題的,教師講評:打魚的人叫什麼?漁民們打到魚時心情怎麼樣?可以用哪個詞?那最後一句我們可以用“樂的漁民……

四、整體感知,啓動思維,

本環節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適當點撥爲負。

首先,教師出示水鄉的全景圖投影,擴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水鄉橋多、樹多、花多、鳥多,水鄉的水是一首歌,水鄉的船是一首歌,唱也唱不完,水鄉歌裏還會唱什麼歌呢?讓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其次, 讓學生完整朗讀全文,獲得整體的情感體驗與審美體驗,啓發學生思考:你們覺得水鄉美不美?水鄉的水靜靜地流着,水鄉的船輕輕地飄在水上,水鄉的歌令人陶醉,啓發學生一起來誇誇水鄉吧。

五 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繫,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在教學的最後,我設計利用多媒體播放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青島什麼多?”並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爲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樑,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六:總結

教師小結談話,啓發學生朗讀全文,出示全文課件,全班齊讀。要求把對水鄉的喜愛表達出來。

這樣設計與導入環節前後呼應,指導了學生感悟音樂的方法,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了旋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實現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最後說板書設計:

主要板書設計:

水多

水鄉歌 船多 美

歌多

這樣設計簡單明瞭緊扣主題,這既是是的精萃過程,也是學生聆聽感悟表達的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思路,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珍珠鳥》。

我認爲,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看法。

  一、說教材

《學會看病》是一篇記敘性散文,記敘了作者收到朋友送給自己幾隻珍珠鳥之後,對它們細心呵護,最終成爲朋友的溫馨故事。珍珠鳥原本是一種膽小怕人的鳥,雖然外形可愛,但較少與人親近,而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它們的孩子——小珍珠鳥,和人類成爲了朋友,讀來妙趣橫生,情意盎然。學習這篇課文時,一方面要帶領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體會他對珍珠鳥的刻畫,另一方面要讀懂文末語句的深刻含義,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二、說學情

僅僅對於教材的分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合理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過一些描寫動植物的文章,但以往這類題材的文本多以說明文的形式出現,語言並不優美,說理也不夠生動,而馮驥才的這篇散文則將“人”與“物”有機地結合起來,文末的說理自然生動並且深刻,我們在教學上要注重“讀”與“悟”的結合,細細品讀作者細膩的筆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瞭解珍珠鳥的形象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讀文章的語言,理解文末“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境界”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和珍珠鳥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美好境界,領悟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末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讀體會法。

下面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一個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將運用圖片導入的方式,讓同學們先觀察珍珠鳥的外形,對珍珠鳥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感受它們可愛的氣質,在此基礎上切入文章的主題。圖片導入的方式生動、直觀,有助於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先熟悉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將生字詞圈畫出來,並先通過同桌之間的交流解決一部分。讀完之後我會利用PPT將本課的生字詞播放出來,省時省力,一目瞭然,通過我的範讀,爲同學們正音。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從作者對珍珠鳥的描寫出發,先感知珍珠鳥內在和外在的特點,對珍珠鳥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繼而把文章開頭對珍珠鳥個性的強調摘錄出來,以此詢問同學們作者的設計用意,讓學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主題。

(三)深入研讀

在深入研讀這個部分,我會通過問題的引導、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瞭解,體悟作者想闡明的道理和精心營造的氛圍。

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生對珍珠鳥已經有了瞭解,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提煉和總結了。我讓學生讀完文章後進行歸納:珍珠鳥在“我”的照料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屬於比較基本的信息概括,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學生們在進行信息概括時,往往會發生遺漏,但只要多做這樣的練習,以後學生們在文本細讀方面會有長足的進步。

其次,歸納總結只是細緻分析文本的一部分,文章中到處都是作者的巧思,而學生們往往難以察覺,需要老師進行相關的提點。本文寫到這樣一個細節:小珍珠鳥在啄書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這細節看似不起眼,其實都是在圍繞文章的主題鋪排。珍珠鳥之“小”和文豪之“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珍珠鳥無意褻瀆文豪,只是在表示自己的俏皮、親暱,在這種小細節的描繪之下,人與自然的和諧氣氛躍然紙上,小鳥的形象也變得親切可感。體會這個細節描寫的用意,對理解文本的意蘊,同樣起了幫助的作用。

最後,在對文章已經有了全面瞭解的基礎上,引出文章最關鍵的末尾部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理解也是本次教學的核心所在。通過這句話,作者卒章顯志,點明瞭要闡述的道理,並以“信賴”一次概括。讓學生體會到“信賴”所包含的意義,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本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延伸作業

延伸和作業的內容我都以靈活生動的形式進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帶領學生回憶自己和“信賴”有關的經歷,並加以表述。這種方式可以喚起學生心底溫暖的回憶,拼接素材,還可以鍛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好處。在作業方面,我進行了寫作部分的拓展小練習,讓學生以珍珠鳥的口吻寫下自己的心裏話。通過拓展和作業兩方面的結合,正好多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能力,可以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標題是走進青春。

一、說教材

該框由“青春悄悄來”和“成長不煩惱”兩組內容組成,教材先從生理變化入手,貼近學生的實際狀況,讓學生從容面對生理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變化有基本的認識,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心理。

二、說學情。

初中階段,學生陸續進入青春期。這時期,一方面,學生充滿青春的朝氣與活力。另一方面,隨着學生身體發育的加速,學生也相應產生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煩惱,是他們度過青春期的關鍵。

三、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和利用教材的引言而導入新課。這樣做的理由: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我注重講清講透教材的重、難點。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採用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

3鞏固新課:

教師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知識。

4佈置作業:

針對初一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我很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

  五、教學反思

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運用多媒體和討論法教學,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說課稿 篇5

這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內容《千以內數的認識》。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本節課。

一、教材和學情。

蘇教版教材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編就編排了認識10以內、20以內、百以內的數。這是第四次認識千以內的數,本單元第5課時將認識萬以內的數。

今天我說的是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小學階段數的認識教學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之一,如果這部分內容掌握好,爲本單元學習萬以內的數、多位數的認識做了很好的鋪墊。舊教材是把這段內容安排在上學期,新教材就行這樣的編排也爲學生學習降低了難度,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對數的生活經驗也隨之豐富,接受力也更強。並且在一年級已經認識了100以內數,掌握了百以內數的計數單位、數位順序,以及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對十進制計數法形成了正確的認識,以及百以內數的組成、讀寫和大小比較方法。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通過前測,我對本節課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

教學目標:

1、藉助計數單位的直觀模型、計數器模型,在一次次建模的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千”,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以及千以內的數位順序;理解並掌握千以內數的組成,能按要求正確地數數,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

2、通過計數器直觀演示,精心設計的數數活動,掌握整百、整千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方法,體會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3、使學生在認識計數單位“千”、千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獲得新知的過程,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和類比等思維能力。初步體會千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千以內數的實際大小,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感受位值制思想,從而理解數的意義。通過豐富活動,培養學生數感。

教學難點:接近整百、整千拐彎處的數如何數,體會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三、教學設計。

一、藉助直觀、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

二、藉助模型,經歷數數,感受位值,深刻體會計數單位的產生。

三、通過多種方式,感受“千”的大小,發展數感。

一、藉助直觀、初步感受“千”。

1、複習10個一是多少。

2、複習10個十是多少。

3、再一板一板出示,讓學生跟着一百一百地數,數到900時提問,9個百添上一個百是多少?從而揭示“10個一百是一千”,以後只要看到這樣的一個大正方體就是一千。

二、藉助模型,經歷數數,突破“拐彎數”難點。

1、回憶十進關係、位值,爲數數埋下伏筆。

學生回憶在計數器上撥“9”、“99”,添一粒珠是多少的過程。

2、撥珠練習,形成拐彎數數方法。

(1)讓學生從五百開始一個一個地數到五百二十。

(2)讓學生從四百八十九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五百零二。

(3)從七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八百一十。

三、進一步認識、理解計數單位“千”,感受千的位值。

出示999,促使學生對三個九分別表示的位值的思考。並引入九百九十九再添1個是多少。讓學生試着通過撥珠,發現999已經是最大的三位數了,比它還要大1,此時學過的數位不夠用了,需要引入更大的計數單位。從而新的計數單位產生:從右邊起,第四位是千位

再追問學生:這裏只有一粒珠,怎麼會反而不及這麼多粒珠?

四、通過多種方式,感受“千”的大小,發展數感。

1、估一估一千張紙的厚度。

2、估一估一千個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