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煙臺的海》是六年制蘇教版小語課本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幅海景圖: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文中字裏行間雖無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爲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本文處於本冊書的第二單元,而本單元的課文都側重於寫景,寫作特點也大致相同,都採用優美準確、具體可感的語言來描繪,爲讀者展示一幅幅立體的畫面,創設一種種各具特色的意境,從而打動讀者,感染讀者。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學時,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同時感悟課文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感受煙臺的海綺麗壯觀,煙臺的人勤勞、能幹,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據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口述介紹某一季節煙臺的海。能聯繫課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並能模仿造句。。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瞭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這樣確定教學要求,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觀這部分,因爲這部分既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海景讚美之情,又突出了課文的中心;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借海景抒發自己的喜悅心情,做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因爲孩子們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譴詞造句,在行文中抒發自己的情感的,作爲本篇課文要解決的難點。

  二、說教法:

《煙臺的海》是一篇講讀課文,應該以講讀爲主,憑藉講讀訓練學生的閱讀基本功。因此,在講讀中,我準備採用感情朗讀法來教學本課。

爲什麼呢?因爲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文中並沒有直露地抒發,全部寄於字裏行間,那麼,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疊四地講解,同時還起到了訓練朗讀能力的作用。

另外,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準備改變以往的平鋪直敘,採用變序教學法,在學生理清了文章層次後,抓住文中描寫最美的兩段來講,使學生興趣高漲。不僅如此,教學過程中,我還鋪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我的教法,以及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裏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步:運用錄象,導入新課。

根據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從整體入手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請觀看錄象,出現怎樣的景象?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總結出:大海是優美的,是洶涌的,是變化多端的,你看過海嗎?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一同觀賞煙臺的海的別樣景象。這樣的設計,不但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且明確了學習任務。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裏的思想感情,必須先抓住文章的重點。所以,接下來一步我是這樣設計的:上節課大家已初讀課文,瞭解了課文大意,那麼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按時間來分,文章可以分爲幾段?在四季部分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季節內容?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趨向選擇出相應的部分,而這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爲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點,所以這樣以來,我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了文章要點!

  第三步:精講細讀,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四季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四季的海各是什麼樣的?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1、指名讀了解內容;2、思:這一段寫出了海怎麼樣?文中哪一句話突出海的特點,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海景的?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4、讀: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海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後我指導總結,在讀中怎樣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現出來?哪些字應重讀!而後再讀,要求讀出海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在此,我不忘強調:文中爲什麼要強調巨浪?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即時總結:可見作者在描寫中注意處處抓特點。教學這一部分,我依然讓學生朗讀並要從中體會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輕盈,夏日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文章的特色,而後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你在寫作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從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還讓學生動手勾畫出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藉以複習舊知。最後總結: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麼手法?你有什麼收穫?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最後再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爲了表達喜悅之情。這樣,老師講述不多,學生已從反覆朗讀中體會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這樣的方法教學,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的優越性,不但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是對全文的總結,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點,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但這一部分內容淺顯,情感易體會,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引導學生來理解畫、背景、舞臺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說什麼意思?爲什麼?到此我再總結:此時此刻,作者看着煙臺的海不同的景象,激發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爲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學重點。

  第四步: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讓我們帶着無比喜悅的心情再來朗讀一次全文!此時此刻,學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讀技巧,領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學生一定能讀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讀過程中,試着背誦四季部分。因爲,教學中已反覆朗讀,所以背的任務也不難解決。

第步: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根據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原則,我指導學生學習本課借景抒情的寫法,以《南京的》爲題,寫一篇小作文,學以致用,以提高寫作能力。

到此全文結束。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20、煙臺的海(借景抒情)

冬:凝重

不畏寒風巨浪

春:輕盈

播下希望和新苗

夏:浪漫

如癡如醉

秋:高遠

充實與忙碌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初中第四冊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聯繫生活,着重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能力。第一單元是說明文教學的的起始單元,教材選編的五篇課文內容有別,形式各異,但都從具體事物寫起,或說明事物的外在特徵,或揭示事物的內在原理,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一個新奇的世界。教學本單元,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一方面要着力幫助學生領悟文中說明對象的特徵,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次序、運用怎樣的方法和語言來說明事物特徵的。

2.教材簡析:《蘇州園林》是一篇帶有文藝性的說明文。說明了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即“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說明文、什麼是說明的對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學習本文層次分明、表達靈活、語言簡潔的特點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快速閱讀,感知形象

在簡要的導入之後,立即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3—4分鐘內讀完全文(本文共1551字,每分鐘約讀400—500字),並思考,這篇課文說明的對象是什麼。

注意:這篇課文所要說明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特色,而是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2.定向閱讀,提取信息

(1)文章1、2段總體說明了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和總的特徵。從文中提取出可以概括這個特徵的一個句子。——“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特徵又體現在哪四個方面?——“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這是全文的綱)

(2)下面請同學們提取3—9段的中心句,並抓住這四句話理解課文內容:先從佈局(第三段)、配合(第四段)、映襯(第五段)、層次(第六段)這四個角度具體說明了蘇州園林的主要特徵。接着又從園林的細部着眼,介紹角落的佈置(第七段)、門窗的雕琢(第八段)、油漆彩繪的調配(第九)所體現出的圖畫美。

第十段欲言又止,結束全文,引人回味。

3.可視閱讀,學會鑑賞

準備一些宮殿式建築、西方園林中的行道樹、北京的宮廷園林和蘇州園林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同學們比較鑑賞,感覺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提高同學們鑑賞造型藝術的能力。

4.句段品讀,學習語言

(1)文章用語典範,簡潔精美,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例加以品析。如:

①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典範、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蘇州園林繼承了古代園林藝術傳統,濃縮了中國園林藝術精華,具有典範性)

②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技術僅僅是長期重複勞動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③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儘管花牆和廊子作爲一個隔界把景緻分爲幾個部分,但是好像並沒有真的把景緻分開。)

④如果開窗正對着白色牆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體現了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善於注重圖畫美,使單調變爲多彩)

(2)文章段式規範,結構嚴謹,教師選擇一兩個有代表性的語段設計練習,指導閱讀(這個環節要特別注意說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爲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將分三大塊來展開我的說課:

1、說教材;

2、說設計理念;

3、說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部分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是一首詩歌,共四句話。第一、二句採用數數歌的形式,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的可喜變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寬敞,房前屋後還有花草樹木。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其中疊詞和數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奏感,整首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

鑑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橫撇”、“彎鉤”兩個筆畫和“廣字頭”、“穴字頭”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村的新變化。

其中第1、2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第3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在這堂課中,我想着力體現:以讀爲本,培養語言這一教學理念。語感訓練是語文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中,把“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形成良好的語感”等納入了“語文素養”的範疇,並且有計劃地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中。語文是母語課程,重在實踐與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對語言有一種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能根據漢語言的特點,準確把握語言的形象、意蘊、情趣,這樣才能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一總體目標。培養和發展語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閱讀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閱讀實踐中,感觸、感受語言材料,準確地理解和體味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說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將通過“啓讀引趣——初讀入境——品讀感悟——熟讀積累——借讀促寫”這五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與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環節:啓讀引趣

第一步:讓學生看關於駱駝風景的短片

第二步:讓學生自由說說你看到的家鄉是個什麼樣

第三步:適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我這樣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小詩,讓我們去看看詩中的小朋友的家鄉有什麼新變化,好不好?出示課題。

第四步:讀課題。指導讀準字音“哪、座、房”,以及輕聲詞“漂亮”

【意圖】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使閱讀成爲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單純的任務。這樣有助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藉助生活經驗來理解、領悟課文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入境

第一步: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1、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藉助拼音讀通課文。2、讀完以後想一想,你從課文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第二步:請學生把自己認爲讀得最好的詞語,句子讀給大家聽,請小朋友來評一評。相機指導讀準拼音。其中三拼音節:9個,輕聲音節:4個。

第三步:生字檢查。步驟一,開火車讀帶拼音的詞語。步驟二,以小組擂臺的方式讀去拼音的詞語。步驟三,課件出示“我爲家鄉添美麗”的遊戲,檢查生字的讀音,讀正確的可以爲家鄉加上一處美麗的風景。步驟四,交流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並用比較法等方法記住新認識的偏旁。

第四步:請學生說說剛纔你在讀課文時候的發現。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發現,讓學生相互描述、補充,從而進入文章的情景中。

【意圖】初讀重在感知,重在入境。在這一環節中,我想把閱讀體驗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自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地進入語言情境,獲得初步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爲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品讀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細讀自悟”和“品讀體情”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細讀自悟。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還應考察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由此可見,對內容的理解和探究也是“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因此,這一層次我打算主要解決學生對語言是否能夠準確理解的問題,提高學生對詞語的準確理解和體悟能力。

第一步:請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小詩中的房子都有什麼特點?

第二步:請學生自由交流。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兩處:

A處: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此處先請學生自己說說對瓦、牆、門、窗的理解,我趁機演示課件讓詞組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與事物相聯繫,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再換詞讀詩句,請學生通過讀來體味,青的和青青的,白的和白白的等的區別通過比較初步體會疊詞的用法。(如果不重疊,你讀了有什麼感覺?)。最後指導朗讀,我這樣引導:這麼美麗寬敞的房子,誰能用朗讀來誇誇他?指導顏色的詞讀得美,形狀的詞讀得大、讀得寬。

B處:房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

此處我先請學生在插圖上指出房前、屋後的位置。再請學生說說房子周圍的環境美嗎?美在哪裏?,學生可以課文裏的話說,也可以將課文裏的話化成自己的語言說,我趁機用課件將花果香、樹成行圖詞對應連線。接着請學生想象一年四季這“房前、屋後”會有什麼美麗的變化。最後師生結合想象進行朗讀。

第三步:請學生理解在小朋友的眼中是哪座房子最漂亮呢?我這樣引導:那麼你覺得在小朋友的眼裏哪座房子最漂亮呢?能說說爲什麼嗎?

第四步:指導朗讀第三四句。通過指名分別讀三四句,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領悟問句和答句的讀法。

第二個層次:品讀體情。語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讀”才能準確體味和把握。因此,在這個層次,我打算進一步讓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欣賞,在讀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第一步:播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情境演示,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新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二步:我提出問題:看了畫面,你最想說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第三步:我引導:是啊,新農村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它變得這麼的美麗,這麼的具有生命力,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小詩吧,表達我們對它的讚美之情。學生聲情並茂地讀課文。

第四步:我進一步啓發:你覺得那些話寫得特別美?誰用你的表情,你的動作來告訴我們?讓學生運用體態語言表達情感,閱讀與表演結合,生動地表現語言的情趣和美感。

【意圖】相信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一定能紮實有效地完成第2.3兩個教學目標。

第四環節:熟讀積累

第一步:用填空的方式,請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試着背背課文

第二步:在學生能夠背下來之後,可以請學生伴着歌曲《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旋律,把自己當作是寫這首小詩的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一段。

【意圖】在這一環節,我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把語言的習得和積累落實在了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爲學生語感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五環節:借讀促寫

第一步:轉換學生的思維,從讀過渡到寫。我這樣引導:我們已經會讀而且讀懂了這首小詩,要是會寫小詩裏面的字就更好了,那就是既能吟又能寫的小小文學家了,你們想試試寫這幾個字嗎?

第二步:認讀生字“了、子、門、月”請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生字?

第三步:分析字形,記住新筆畫:“橫鉤、豎鉤”,並用比較法區別“了、子”;用說筆順法記憶“門、月”。

第四步:指導書寫。先請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我範寫,接着請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練寫,最後採用師評、生生互評、自評等方式展評。

【意圖】寫字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希望能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中靜下心來認真書寫,感受到不但讀書很快樂,寫字也是一種樂趣,努力爲以後的寫字打下紮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 年級上冊第 單元第 課。單元內容及單元知識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_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目標: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難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前佈置預習; 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農村中學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課堂學習做準備。)

教學資源:多媒體、網絡、圖書館資料查找

二、教法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爲,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爲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B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勾畫圈點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爲,教學中要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於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三、教學程序:

從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學反饋”等教學環節。其中,導入新課估計需要3—5分鐘;整體感知需要10—13分鐘;合作探究15—20分鐘;拓展延伸3—5分鐘。至於教學反饋這一環節是否安排在課堂上進行,要視學生對本課學習重點、難點掌握情況而定。

(一)、導入新課(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情景導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爲激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本環節主要採用誦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啓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三)、精讀感悟(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緊扣“提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爲他寫得好在哪裏?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四)、拓展延伸(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這個環節的設計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複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複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麼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係,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麼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②(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要提?

③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麼?“隱伏着的禍患”又分別是什麼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麼?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麼“虛”?其他諸候國乘什麼“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麼“不堪設想”的後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對4-12節,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想想看什麼問題要提?

像剛纔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麼?)

練讀第3節。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後(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佈置作業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 ← 蟑螂 ← 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語文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金色花》,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金色花》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書寫親情的美文,訓練重點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金色花》是正好能夠體現本單元訓練重點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它篇幅短小但意蘊豐贍,寫法獨特,用充滿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入文,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和母子深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在感悟內容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積累精美的語言,鑑賞獨特的寫法,訓練朗讀能力,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感知詩歌人物形象、體會詩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激發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根據單元目標及本課教學目標,本課的難易程度,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品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定爲:探究獨特寫法,理解詩歌主旨。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爲了完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設計理念,採用以“導”爲起點、 “讀”爲主線、“品”爲關鍵、“悟”爲終旨的教學流程,力求在簡單紮實中體現亮點、特色。

三、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還說過:“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掌握新知識,纔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新課標同樣也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可見,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已經成爲現在教學的.重要目標。爲此,具體採用圈點勾畫批註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實施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六個板塊進行本課的教學。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傾聽音樂《媽媽的吻》,音樂結束後,老師深情獨白:雖然這是一首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但30多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動人,那是因爲這首歌唱出了母子深情。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期待一次更美的親情洗禮。

(設計意圖:以音樂導入,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便於學生進入詩歌角色。)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具體操作分爲以下二步:

①讀——以問題:“文中的我變成金色花後做了哪些事?”引導學生讀詩,邊讀邊思,運用圈點勾劃的學習方法在書上做好批註。老師在學生自讀時,深入學生當中,進行個別指導。)

②說——引導學生運用 “當母親……,我……”的句式概括詩歌內容並板書:當母親工作時,我開放花瓣;當母親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母親看書時,我投影書頁;當母親四處尋我時,我變回孩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把握詩歌內容)

3、品讀詩歌,感知人物。(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體現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的重要段落,引導學生分析詩中的孩子形象和媽媽形象。重點抓住詩歌結尾母子之間的對話描寫“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按照由淺入深的步驟,採用學生自讀、老師範讀、師生研讀、學生演讀等多種形式的品讀,引導生真切體會孩子的調皮、可愛、懂事和媽媽的慈祥、善良,愛子之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貫穿,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落實教學重點。)

4、悟讀詩歌,領會主旨。(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領會主旨:以問題“作者爲什麼要變成金色花爲媽媽做這些事?爲什麼又不讓媽媽知道?”引導學生先獨自思考,再合作討論,最後歸納總結:孩子變成金色花做這些事是爲了默默地回報母愛,以此來折射出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從而體會詩歌主旨。

其次,探究寫法:引導學生髮現詩歌大量筆墨都是在寫孩子,通過刻畫一個懂事的孩子默默的爲母親做了很多事,來讚美母親,並和其它寫母愛的文章進行比較,體會詩歌獨特的寫法——借寫孩子回報母親來反襯無私偉大的母愛

5、拓展延伸,書寫親情

①說親情。找自己與母親感人瞬間傾訴給大家聽。

②寫小詩。運用 “假如我變成了……,我會……”的句式創編一首小詩。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說親情、寫小詩”,激發學生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6、小結

在音樂《媽媽的吻》中,誦讀全詩,再次感受母子深情,結束本課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分爲三塊,黑板中間主板書,體現詩歌內容、主旨、寫作特色、;黑板左右都爲副板書,體現教學過程、學法指導。

語文說課稿 篇7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雷雨課文的語文說課稿,我們來看看。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雷雨》。我將從以下 8個方面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和必然走向毀滅的故事,從而批判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班級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和戲劇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1、 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2、 分析人物語言

情感目標:

關注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難點:分析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的矛盾

三、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 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班級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班級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班級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3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4、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班級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班級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採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二) 教學手段

爲了使我根據教材特點而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爲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三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展示平臺”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四、說學法

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爲重要。

1、我運用討論法,讓班級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戲劇之門的金鑰匙。

2、注意班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

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班級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爲了進一步增強班級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導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爲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一聲嘆息。一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雷雨》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簡介被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

(三)表演擂臺,班級學生表演後請演員代表和觀衆代表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節,班級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討論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

1、劇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了這一問題,旨在讓班級學生通過對人物對話及潛臺詞的分析認識人物。教師在班級學生髮言時適時板書總結:

周樸園:殘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資本家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的下層婦女

2、你如何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它是真實的嗎?

教師要引導班級學生在思考時聯繫周樸園的家庭婚姻生活。從而認識到周樸園在拋棄了侍萍後,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對曾經的初戀保持懷念是真實的,因爲那一段時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他懷念的是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魯侍萍。所以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害怕侍萍對他的名譽、家庭構成威脅,他露出了自己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對侍萍態度的轉變恰恰是由他的階級地位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通過這一問題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說矯正反饋

假設周樸園重新接受了侍萍,他們會幸福嗎?這一環節我讓班級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

我想讓班級學生意識到,因爲兩人的性格及階級地位他們並不會幸福。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悲劇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期歷史的苦難,它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製造的,而應該是民族悲哀的時代顯現。《雷雨》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封建民族的悲劇。劇作者借周樸園的一家將一個完整而有一定長度的行動展示給讀者,讓他們去感受這個充滿罪惡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發泄被壓抑的憤懣,抨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七.說作業佈置

劇本在周樸園去精神病院探望兩個瘋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結束,你能爲劇本寫一個不同的結局嗎?

八.說課堂小結

對於這篇傳統的戲劇教學篇目,我重點總結了了本課教學中的創新點

傳統的戲劇鑑賞,習慣於按劇本語言逐句分析,鬍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關鍵是班級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雷雨》這一課,我向傳統說“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臺”“自由**”“表演點點評”等活動,讓班級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

以上就是我本課的教學設想,謝謝。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瞭解這一單元的設計意圖:與第一單元相比,理性的成分更多;應該在第一單元基礎上繼續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我的信念》是瑪麗·居里通過寫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和情操,表現了她作爲科學家的性格特點和人格力量。她用切身的體會告訴我們: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集中目標,勤奮工作纔能有所成就。本文語言質樸、真誠,就像一位老人向我們講她一生所走過的艱辛、坎坷而又充滿幸福、滿足的成功之路,使人受到強烈感染。

本文是對瑪麗·居里一生的回顧,內容簡單。爲了更好地瞭解這一偉大的科學家作鋪墊。由於大部分學生的不太具備網上查閱資料的條件。於是我讓學生一小組爲單位利用好他們手頭的《語文英才教程》、《語文完全解讀》等課外讀物採取兵教兵的方式提前學習。這樣我在課堂上的語文教學只起到深入點撥的作用,並且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說學生

1、 初一年級學生在完成某一項事務時,已懂得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們也特別注重獲取等價的回報,因此讓他們感受居里夫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 、學生具有了初步蒐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3 、小組合作學習還剛剛起步,學生還不是很適應,需要多加引導。在分組進行口語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三、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居里夫人高貴的品質和人格魅力。

2、學習本文平實、質樸而富於哲理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二)能力目標

1、學習從不同層面梳理、把握主要內容,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

2、積累語言,學習語言特點並加以運用。

(三)情感目標

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並聯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練意志,學會生活,熱愛科學。

(四)實踐目標

1、學會蒐集、篩選和交流資料。

2、學會合作,學會質疑,鍛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策略

本課設計的基本理念:通過教師的引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利用小組合作,積極探究。

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講授法、演示法、分組討論法。策略實施過程中要關注:

1、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時注意採用視聽新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

2、實施講授法時要注意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打動學生;

3、實施演示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思維,不要使學生只注意五彩繽紛的圖片;

4、實施分組討論法時要儘量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追求實效。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1、按學號說近來的見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介紹居里夫人生平事蹟的錄相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flash動畫出示課文朗讀。

2、全班齊讀課文。

3、檢查預習。投影顯示:給生字注音和解釋詞語。

(四)引導學生梳理與把握。

1、學生閱讀課文,完成投影所示思考題。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美,瞭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在學生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通過搶答回答問題,其他小組對回答的情況予以評價。

3、分組進行口語練習。主題圍繞“理想、信念”等話題展開。

4、學生自由朗讀,品味本文語言的質樸、真誠。

5、學生自由談談對文章語言的看法。設置這一開放性題目,適於學生自由發揮,教師相機點撥。

6、佈置作業。

六、說學生能力培養

我們學習課本當中現代文的目的是什麼?從大的方向說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小的方面說就是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而我這堂課根據中考的方向和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對語文教學,尤其是現代文教學做大刀闊斧的改革:注意能力的提升和緊隨中考的方向,本課是第二課時,很多內容已經在第一課時掌握,本課由“偉大的平凡”到“平凡的偉大”設計教學思路,主題嚴謹、邏輯性強,從對課文的把握入手,由課內到課外,從課外又拉回到課內,注意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從深淺度的把握上,本課是對課文的精讀,從小處即語句入手到感知課文深刻內涵,由感知課文的深刻內涵到對個別詞語的理解……這些都是中考以及平時現代文考試的要點。由淺入深、再由深到淺,培養學生的思維思辨能力。

從新課程理念方面,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我把課前五分鐘的演講改爲課堂五分鐘的口語交際,主要不脫離這一堂課的主旋律。改變許多老師課前五分鐘演講和課文相脫節的現狀,注重大家的交流,而不是出色學生的“作秀”。從學習方式上借鑑洋思中學兵教兵的學習方式,每組都有小師傅,鼓勵學生“拜師學藝”、鼓勵本組的同學“外出取經”。從潛意識的思想灌輸方面,鼓勵每一個同學,告訴他們都是優秀的學生,也都能夠成爲優秀的學生。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可以在平凡中成長爲偉大,也可以在自己真正偉大以後保持平凡的心態。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最後,注意課堂練習的鞏固和中考小鏈接是課堂趨於完整性。

總之,我這堂課的主要宗旨就是具有實用性,在於培養學生的能力。閱讀漸悟先學後教、放手自學點撥到位、拓展遷移觸類旁通採用“導入—朗讀重溫—口語交際—學生質疑—指點迷津—知識遷移—思想提升—練習鞏固—佈置作業—課堂小結”的自讀程序進行學習。要善於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而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則尤其應達到這樣的效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傳統教法的通病,要避免此類情況,就必須尋找最佳契機,在吃透“課文”這個例子的前提下,在學生不經意間就能看到一片更爲浩瀚的海洋。比如這堂課引導學生繼讀閱讀《居里夫人傳》便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板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