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並通過小小的泥塑作品來了解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古代、現代各地區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瞭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活動了解有關泥塑的知識。(2)學會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3)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瞭解設計、製作及評價的一般過程和簡單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想象→發現→創造的過程,掌握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原始材料的樂趣,瞭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泥塑製作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

四、教學活動準備

由於條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黃泥代替。牙籤、火柴棒。

五、媒體運用

課件PPT

六、教學過程

(一)瞭解泥塑(看一看)

課件展示泥塑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小結並揭示課題。PPT欣賞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張作品,使學生了解泥塑歷史由來已久,對動手做泥塑產生興趣。

(二)初步練習、總結方法(試一試)

1、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製作前需瞭解那些知識 學生可能會提到:

(怎樣做一個泥塑作品,做什麼,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並據此總結出分主題

(1)製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製作過程。

學生大都提不到構思設計的問題,教師要強調補充。

2、解決問題

同學們通過初步的練習,總結出了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過程。 基本書法:捏、卷、貼、刻、接、壓

製作過程:設計構思——練泥——製作各部分輪廓——修改調整——塑造細部

(三)創新制作,讓作品體現美感。(動一動)

爲了節省時間,同時體現團結互助精神,同學們要以小組爲單位, 每組創作一幅作品。我們在製作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徵,注意細部刻畫,這樣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另外,還可以進行誇張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誇張,這樣的作品更具有藝術美感。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評一評)

同學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興,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快樂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五)活動反思與延伸

1、請同學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

2、活動延伸

課前要讓學生準備舊掛曆紙墊在桌上,防止弄髒桌面,還有最好提前分好組,在課堂上會節約些時間,前期課堂秩序還是要維持好,這是後面學生出結果的前提保證。

今天同學們用了這麼短的時間,用一雙靈巧的小手,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時間雖短,但收穫卻不小,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活動作爲一個起點,以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同學們結成興趣小組,在業餘時間創造主題作品來提高技能、總結一些經驗,如果有同學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還可以通過學習、深造來繼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傳下去。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處理

1、教材簡析

本課旨在讓學生知道尊重父母是基礎,孝敬父母是根本,知恩圖報纔是真,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2、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於“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知道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二)能力目標:收集父母爲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感受家庭親情。在活動中鍛鍊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以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謝父母的關愛和撫養,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並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這裏滲透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3、教學構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大人講我小時候”,第二部分“無悔的奉獻”,第三部分“感受家庭溫暖”。這三個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基石,第二部分是情感構建鏈接,第三部分是情感權利和責任的融合;這種“塊塊”互鏈構建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父母的愛心與親情,感受家庭的溫馨。

教學難點: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二、教法、學法

教法:我嘗試着運用“四步四活動”的教學步驟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一、回憶愛——夯實情感基石;二、感受愛——交流情感所得;

三、走進愛——感受溫馨家園;四、分享愛——促進情感共鳴。學生的活動爲:同桌互助、小組交流、小品表演、製作卡片四步。使整個課堂營造出一種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情感體驗到逐步昇華的氛圍。 學法:《課程標準》強調:“實踐性”,即“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我引導學生運用以下學法:自學品味、同伴互助、情景再現、合作探究,將“三維目標”落在實處。

四、設計意圖

我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堅持“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原則,讓學生的“知識構建直線發展,能力培養循序漸進,學習過程愉快踐行,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螺旋式上升”。讀、品、思、議、演、悟結合,培養了學生辨別是非,認識真假,與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

播放音樂《讓愛住我家》導入新課。這首歌來自20xx年春節聯

歡晚會。學生邊聆聽音樂,邊欣賞全家福。音樂因其美妙深得學生喜愛,圖片因其溫馨喚起美好回憶。

(一)、“回憶愛”——分享童趣的溫馨

1、學生講童趣

面對全家福,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回憶起童年美好的生活,產生了講述自己童年趣事的願望。我因勢利導,先採用了同桌互助法,邊欣賞全家福,邊互講呵護情。然後我選取了“幸福一家人”、“陶醉大自然”、“勇敢小天使”、“上進好少年”四幅照片在全班展示並講述。在大家的講述中,父母的呵護,成長的快樂,家庭的溫馨,無間的親情伴隨全家福一一定格。

2、總結:在溫馨甜蜜的氣息中小結,深化對家的認識。

(二)、“感受愛”——暢談父母的貢獻

八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普遍認爲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一切以自我爲中心。如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擔負起責任,是本課的難點。在難點的化解上,我採取了“收集資料感知、體味父母明理、案例分析深化”的三步曲來突破難點。

1、一步曲:收集資料感知——填寫表格

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在家觀察並詳細記錄父母每天做的事,傾聽父母做事的感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走近他人和關心他人。在學生填寫完表格後,教師引導學生去甄別“哪些事應當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辦?”議論中,大家明確了在家中的權利和義務,

應與父母一起營造溫馨的家。這個活動,認知來源於生活,反饋於課堂,最後再指導生活,從膚淺的感性,到深刻的理性,認知螺旋上升了。

2、二步曲:體味父母明理——“誇誇自己的父母”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我組織了“誰不說我的父母好”的小組演講。有了第一步的細心觀察做鋪墊,大家的演講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勤勞善良、省吃儉用、寬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學們會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我們回報的太少,我們要向烏鴉學反哺之義,向小羊學跪乳之恩。

3、三步曲:案例分析深化——

讓學生參與到小芳的故事的討論中:“小芳有家嗎?小芳的爸媽愛她嗎?”通過分析,不僅鞏固了前一課的內容“家有親人,有親情”,得出“愛”也是一種責任的結論;而且懂得了:藉助法律是保障自己權力的有效途徑。

(三)、“走進愛”——讓愛永住我家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溫暖,重在讓他們感悟和體驗。這部分,我主要採用情景再現來教學。學生先自由組合劇組,再篩選優秀節目展示。

1、表演情景劇:《快樂的週末》

2、感受家庭溫暖。

家庭情景再現,學生產生了共鳴:“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地,也是心靈的寄託處”,從而理解家庭功能。

3、朗誦詩歌,揚起愛的風帆。

在欣賞了有趣的表演,體會家庭溫暖之後,全班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謝》。

4.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小結內容

(四)、“分享愛”——製作溫馨卡片

1、製作家庭溫馨卡

這一活動,我借用了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在充滿親情的音樂中動手製作:一個個風鈴,一張張信箋,一隻只千紙鶴,一束束鮮花,在學生手中完成。

2、送溫馨卡給父母,以拉近兩代人之間的距離,爲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據課後的調查:溫馨卡有託人贈送的,有鴻雁傳書的,更有藉助電子郵件的,不一而足。

3、拓展“家”的外延:因爲有了血緣,我們和父母組合成溫馨的小家。其實,我們還有更大的家,那就是學校、社區、國家乃至地球,我們必須以超出血緣關係的博愛之心,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人人獻出一份愛,才能共同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大家庭。

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第48頁。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意義、比和除法的關係、比和分數的關係後接着學習的內容。比的基本性質是一節概念課的教學,它跟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性質實際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節課主要是處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到學習新知識。教材內容滲透着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和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學生理解並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不但能加深對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意義、比和分數、比和除法等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也爲以後學習比的應用,比例知識,正、反比例打好基礎。

3、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領悟並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②能力目標:運用比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通過嘗試來化簡併探討出不同類型比的多種化簡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情感目標: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探究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嚐到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難點: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課堂活動。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小孩子的好奇心較強,就一個問題、一道題能夠從多角度去思考,大膽探索。

三、說教法

1、激趣設疑法。

本課一開始我便創設情境,留下懸念,吸引學生,使教學達到“課開始,趣即生”的效果。

2、從學生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化難爲易。

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有的比的意義、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等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前,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商不變性質及分數的基本性質,有利於同化新知,化新爲舊。

3、營造民主環境,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爲了達到新課標指出的新教學理念,在探究化簡比的方法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展開交流、討論並及時的點拔、啓發,使課堂進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四、說學法

1、探究法。

本堂課我讓學生在思、講、聽、議、看並存的多種學習方式中去探究比的基本性質,鼓勵學生多思、愛講、善聽。在嘗試練、啓發練、板演練中去探究不同類型的比的多種化簡方法。使學生腦、眼、手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遊戲操作法。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利用學生喜歡做遊戲與好勝的心理,本節課插入一個“摘智慧果”的遊戲,再次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遊戲操作中鞏固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境激趣 設疑引思

師:大家知道我們班的男女生各是多少人?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

當學生說出男生12人,女生24人,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12:24時,教師接着解釋說他們的比也可以說是1:2。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的說法是否正確嗎?下面老師與你們共同學習驗證好不好?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景中學數學,有利於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理念。]

(二)整理舊知 輕鬆學新知

師:出示三個算式:1÷2、 2÷4、 4÷8,提問:這幾個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爲什麼?運用了什麼規律?(引出商不變性質) 如果把除法改寫成分數,相應地就可以得到三個分數 、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三個分數之間有什麼關係?爲什麼?運用了什麼性質?(引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如果再把除法改成比,就可以得到三個比:1:2、2:4、4:8,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個比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是怎樣驗證的?

1、讓學生分組展開討論、交流。

2、教師啓發學生從比同除法和分數的關係、比的意義或通過求比值等多角度去驗證。

3、檢查小組交流結果,儘量讓多位同學發言,其他同學專心聽,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語言說通順。

4、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板書:1:2=2:4=4:8

5、師生共同觀察以上式子,着重引導學生觀察比的前項、後項及比值。(先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

6、同學們通過探索,發現了其中的規律,要求同學對照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總結比的基本性質。

7、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提問:爲什麼必須零除外?

8、學生齊讀比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因此在教學的122448

過程中我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主動去建構新知。促使新舊知識的結合,化新爲舊。]

(三)巧用習題 求異創新

1、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利用商不變性質,我們可以進行除法的簡算,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分數化成最簡分數,那麼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①學生自學課本第48頁找答案。

②師: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個概念?

③檢查學生理解程度,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解釋這個概念。

④師:大家想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嗎?想表現一下自己嗎?

[設計意圖:自然過渡,滲透學以致用的數學理念,使學生產生想用的念頭,想表現自己的心理,使教學達到“課進行,趣更濃”的效果,爲下面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2、出示例題。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4:21 : 1.25:2

①學生自己嘗試練習,教師巡視。

②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化簡方法。

③學生上黑板演練,儘量讓有不同解法的學生演練。

④集體歸納解題方法。並說明化簡比的最後形式。以便學生把化簡比和求比值進行區分。

⑤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知道爲什麼我們班男生與女生的比可以說成1:2嗎?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我善於挖掘蘊涵在教材中豐富的創造性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多向性以及創新能力,實現“數學算法多樣化”新理念。]

(四)檢測評價 總結收穫

1629

1、化簡下列各比:

24:28 :

2、判斷:

(1) 0.48:0.6化簡後是24:3;(2) : 化簡後是1;

(3) 1:0.4化簡後是 ;

(4)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設計意圖:變化習題形式,進一步鞏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以及區分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處。]

3、摘智慧果

以分組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動手摘下“智慧果”。摘得又快又對的組獲勝。最後展示學習成果。

(用硬紙製成下表,把“智慧果”剪成蘋果形,每小組一份。)

[設計意圖:在這裏,通過一個小小的遊戲,使學生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小組競爭的操作活動,又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把課堂再一次推向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一次得到激發,使教學達到“課雖盡,趣猶存”的效果。]

(五)總 結

1、誰能說說學了這節課後有什麼收穫?

2、用比的基本性質能解決什麼問題?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足球教學內容中應掌握的一項技術爲依據,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了解腳內側傳球技術的必要性,按體驗—認識—再體驗—探究—掌握運用的過程進行足球腳內側傳球技術的學習。教學以體驗傳球過程爲主,並結合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究,以達到鍛鍊身體並增長實踐經驗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對足球運動的基礎較差,足球技術也瞭解較少。 對於足球技術的掌握、知識的理解、學習的興趣都存在着個體差異。 學生身體素質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力量、動作、協調等各方面都有欠缺。 因此,在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鞏固、強化基本功練習,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三、教材分析:

足球是中學階段的基本教學內容,足球比賽是學生喜歡的一項球類運動。 對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協調、耐力等身體素質具有促進作用。 本節課的腳內側傳球技術是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之一,是足球比賽中運用較多的一項技術,因此多運用於隊友之間的傳球配合和精準的射門。 本課選自體育與健康教材人教版八年級全一冊第三章,從足球基礎技術的學習來看,本課在足球單元教學中起着引領作用。

四、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腳內側傳球的動作要領。

五、教學難點:

腳內側傳球動作協調用力的方法。

六、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腳內側傳球的動作要領。

情感目標: 通過練習磨練意志品質,提升集體配合意識,增強自信心。 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七、教法、學法分析:

教師主要採用:

(1)講解示範法。

(2)程序教 學法:將動作分解爲幾步逐一進行講解最後完整練習。

(3)啓發引導法:如在講解動作之前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嘗試,嘗試過程中遇到困難後再啓發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

(4)指導練習法等。

學生主要採用:

(1)自主學習法 。

(2)觀察模仿法 。

(3)小團體練習評價法:如幾位同學之間相互配合,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完成老師的課堂練習的內容。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確定。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活躍情緒、啓發興趣 教學步驟:

1、課堂常規

2、準備活動:學生慢跑2分鐘後分爲二路縱隊圍成圈進行行進間熱身操。 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興奮性。

3、球性練習

(二)、保持情緒、合作探究

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腳內側傳球的初步探究,得出腳內側傳球的基本要領,然後老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補充講解動作要領並示範動作,讓學生進行練習。(目的:學習方法,掌握技能)

(三)、激發潛能、強化練習

學生練習後,老師集中學生對大家易犯的錯誤進行統一糾錯,然後再次進行練習,老師個別指導學生的錯誤動作。 針對傳球較好的同學老師組織學生一起探討腳內側傳球的技術。 再找各個側次的學生進行動作示範,先讓學生評價老師在進行總評。 遊戲:“傳球接力”(目的:運用技能,精益求精)

(四)、放鬆身心、引導總結

配合音樂老師帶做放鬆操,讓學生在和諧的音樂中盡情放鬆。 然後 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本節課內容的總結。 並提示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多動腦思考,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最後師生再見,歸還器材。

九、教學反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篇主題課文。單元圍繞美與醜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醜,努力成長爲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人。通過講述我一位音樂白癡在素不相識的老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獲得成功的故事,讚頌了老教授美好的心靈,同時也告訴讀者,無論做什麼事,條件有多差,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二、說教學設想

《新課標》強調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因此我力爭立足於學生,着手於教材,聯繫廣闊的生活,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我首先由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將學生的探究引向重點:老人是怎麼鼓勵我,讓我今天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小提琴?在過程中安排想象練習,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促使學生動情、動心去學,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其想象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六年級學生重點要致力於綜合性學習活動,要進一步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課文的思路,瞭解課文內容,通過品讀理解語言,體會人物

美好的情感,明白文章告訴人們的道理:默默的關注、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樹立起自信心,也鼓勵學生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

2、課文生字詞的選擇與學習,放手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解決,繼續

培養學生閱讀的綜合能力,瀏覽、精讀、跳讀、朗讀等能力的訓練應在教師創設的閱讀情境中得到鍛鍊。鼓勵學生充分交流自己讀書心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領悟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構思

獨特的寫作特點,通過體味語言感受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神態細膩的刻化以反映其美好心靈的寫作手法。

教學構想:

文章很美,美的語言,美的情境,美的人物,美的情節美與驚喜充斥於字裏行間,特別是那戛然而止,語音繞樑的結尾,在給人美的享受之餘,帶來對人物美好心靈的敬佩、贊服和關於做人與人生態度的多重啓迪。

教學本文,教師不應以過多地自我理解,激情訴說、瑣碎的講解來牽引學生,針對六年級學生的能力現狀,教師應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知,將閱讀空間與時間,表達的權利充分放手交給學生。而教師則要成爲學生真誠的閱讀夥伴,努力做到三點:1、真誠交流:與學生一起交流獨特理解,分享閱讀心得;2、有效組織:組織學生有序自信的開展交流使更多地學生暢抒己見;3、適時點撥:適時點撥引領學生昇華對人物美好情感的理解。

教學思路提倡簡約,緊扣美這一主題。教學設想如下:

初讀感知美:(整體感知,瞭解大意,用美組詞形容文中人、事、物)→→→自讀體會美:(圍繞美的心靈創造美的奇蹟這一提煉的重點,尋覓感動自己的句段深入理解品味)→→→交流分享美:(交流賞析重點的句段,品味朗讀,昇華對人物美好心靈認識和理解),→→→拓展昇華美:(引導學生對文章寫作思路進行重組,選擇想象老人每次的心理活動、假想初遇老人就告知自己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文章的發展等話題引領學生進行拓展交流探究。來領悟作者構思之美)。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中學語文組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松鼠》。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說教材

《松鼠》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本文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爲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爲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

說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文本鑑賞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對自然界的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瞭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體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是: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是: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分析說明文的能力,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學習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鑑賞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分析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本文難點是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鑑賞能力和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感悟作者對松鼠的熱愛與讚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目標的制定,使得課堂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但任務的完成,還得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孟子說:“教亦多術矣。”“術”即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靈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達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和本課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本課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圈點,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3、比較法:通過《辭海》介紹松鼠的短文與課文語言的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4、歸納法:通過歸納,總結出學習說明文,寫好說明文的方法。

5、拓展遷移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

學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爲了學生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見效率。

就這堂課而言,主要方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理由: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習慣),體驗法(理由:讓學生盡情地說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南師大教授吳永軍先生認爲,閱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對於文本的解讀,誰都不能聲稱自己具有特別的見解或洞察力,在極端的意義上,所有見解都是旗鼓相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