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本單元閱讀教學,旨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要能從人物的描寫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本單元的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講述的是民國時兩代信客的命運,並主要通過年輕信客的經歷,着力表現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的品性,讚美了他們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對於當今宣揚誠信、講求奉獻的社會而言極具教育意義,對學生更是一次極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體驗機會。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與能力:瞭解信客這種職業的特點,體會信客的爲人。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揣摩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信客誠信無私、默默奉獻的精神。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語言通俗暢達,並沒有什麼艱深晦澀的語句,閱讀障礙不打,因此我將這節課的重難點設計如下:

教學重點: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關愛、敬重和學習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教學難點:揣摩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外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質。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自主探究法——讓學生有自我的認識與體驗,通過自己的圈點勾畫來探究人物形象與語言特點。

三、說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八個環節。

  (一)導入

本節課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對信客介紹的一些句子並配以一些信客艱辛工作的圖片,讓學生對信客有一個初步瞭解。

  (二)、瞭解作者

由於沒有提前佈置預習,並且書下注釋也沒有給出對作者的介紹,因而我用大屏幕直接給出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在這一環節中特別對《文化苦旅》加以介紹,讓學生了解《文化苦旅》是餘秋雨近年來在國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書的主調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祕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這樣爲學生體會文章語言奠定基礎。

  (三)、正音:

投影給出,這些字詞都是書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因而我的要求是讓學生依次讀出來,然後齊讀,在正音基礎上進行鞏固。

  (四)、走近《信客》理解文題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目的是從總體上讓學生把握文章內容,並且明確文章重點寫第二個信客後向學生提出下一環節的要求,即把第二位信客作爲主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學生不至於另起角度。

1、你怎樣理解題目“信客”二字?

2、文中寫了幾個信客?重點寫哪一個?

  (五)、聽讀《信客》理清脈絡

教師範讀,學生任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之所以由教師範讀,是因爲課文較長,一節課所容納的內容太多,教師範讀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現出來,便於學生體會;而且,在備課時,我發現本課有不少多音字,而讀一讀、寫一寫中沒有給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師的範讀來進一步正音。

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主要故事情節。

  (六)、跳讀《信客》感知人物

1、學生任務:在書上圈點勾畫,用“‘信客’是一種(一個字)的職業,表現在”句式說話。

2、信客自己是如何評價這一職業的?他爲什麼這樣評價?

3、其實餘秋雨的《信客》在選入課本時有一段文字被刪去了,這一段文字就交代了信客的種種苦處。

4、作者爲什麼對這樣的小人物傾注了這麼大的熱情呢?

5、瀏覽課文,用“信客具有的品質,體現在”句式說話。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了解信客的職業特點,把握信客的品質,並由此體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七)、品讀《信客》賞析語言

本文寫信客,題材特點決定語言特點,質樸的人物要用質樸的語言來描述,而作者是學者,學者散文的風格比較典雅。除此之外,本文還具有警闢而暢達的特點。警闢表現在比喻句上,暢達則表現在容量大、一氣合成的排比句上。

信客是一個多麼樸實感人的形象,閱讀中你們一定也遇到了震顫你心靈,令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段,讓我們帶着對“信客”的敬慕心情,再次跳讀全文,勾畫出你認爲的精彩語句,用下列的句式簡要說出它的美感。用“我認爲……這個句子美,美在……”句式說話。

文章的語言不難理解,但是文章的這些特點在以前的教學中並沒有涉及到,所以我將這兩個特點直接給出並進行解釋,讓學生對這兩個特點有所瞭解,然後用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印證,從而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

  (八)、回望《信客》情感昇華

信客死後,有很多人來弔唁,請你寫一段話,作爲信客的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對他的生平事蹟或品質加以概述,語言力求簡潔、通暢。

這一環節是佈置作業,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回顧文章主要內容、人物的品質,在情感上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語文說課稿 篇2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於她對教案做了反覆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準: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爲本、以疑爲線: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哪裏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後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爲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採用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象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後面的“!”,那麼後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後,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麼重要。

此堂課我認爲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後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3

《麥哨》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鄉下人家》《牧場之國》分別介紹了中外典型的鄉村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體會田園詩情,《麥哨》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本課文質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經典的文本語言是一條絕美的長徑,連着讀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讓學生以文本語言爲通道,一路"讀、聽、賞、抒",細品田園之美,最終到達文本所描繪的唯美境界,產生情與美的共鳴,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一、學習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麥哨》一課的學習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

(1) 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 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 以讀代講,以讀求悟

(2) 通過感悟和積累優美的詞,句,段,培養學生語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4課文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味優美語言,豐富語言積累。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二、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靈活化"是創新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之一。這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採用多媒體課件,補充最美的鄉村的圖片,播放歌曲《美麗的田野》等,激發學生對田園美好生活的嚮往。

朗讀感悟法:有疑問時,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多讀朗朗成誦。

自主感悟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應用生本自讀自悟、生生互讀互悟,師生共讀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策略:

本課是略讀課文,基於有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只安排了一課時。如何引領學生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感受田園詩情,體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下面我從"讀、聽、賞、抒"談談本課的教學策略,其中讀是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讀中聽田園歡歌,在讀中賞田園畫意,在讀中抒田園詩情,在讀中疑,在讀中品,在讀中悟:

聽田園歡歌

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是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所以我們要儘可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自然走進語文材料,融入語文材料的情境之中。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欣賞課件《美麗鄉村》圖片,聆聽着優美的笛子曲。誦讀前面學過的鄉村生活古詩詞。

2、談話導入課題:欣賞着如此美麗的鄉村美景,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鄉村孩子的生活,去傾聽他們那一聲聲歡快柔美的麥哨吧!想想麥哨是什麼?(用麥稈做成的哨子)3.讀一讀: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聽吹響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4.說一說:交流,讀通相關段落,注意讀準多音字"和"、"應"、"間".

5."吹一吹":讀了課文,誰能來模仿吹響麥哨的聲音?小組互相合作模仿麥哨聲。(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與同桌合作"應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6、仿一仿:田野裏,什麼聲響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尖上掠過?

( ),什麼聲響和着孩子的鼻音,( )?

7.品一品。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歡歌,我們聽着有什麼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着的麥哨聲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讀描寫麥哨聲的段落。

9.想一想: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你還發現什麼也前後呼應着?(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課文也變成了一曲優美的田園歡歌。)

  二、賞田園畫意

課文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所以我們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教育。

1.質疑:爲什麼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麼歡快、那麼柔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裏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學生自讀自悟,把"歡快"與"柔美"標註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人美:"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是什麼句式?你聯想到些什麼?(隨機板書)景美:"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哪些顏色映入你的眼簾?(圈劃:鵝黃嫩綠、濃陰、金黃、黑白相間、雪白、淺黃色)這些顏色是一起出現的嗎?(圈劃:前幾天、轉眼間)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好一幅變幻無窮五彩紛呈的畫。)物美:"……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如果說草地簡直是天然的運動場,那茅茅針呢?(是天然的綠色飲料)聯想:那種滋味會象什麼呢?指名回答。想象着這種滋味我們也來好好嚐嚐吧!(指名讀)豐收樂:"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哪些詞語讓你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圈劃:到處、密密的、一蓬蓬、豐滿、齊刷刷。)重點品味"擎".(與舉、託相比,"擎"字更顯出果實的豐滿,突出麥子的自豪與獻禮般的鄭重。)你又從哪裏感受到了豐收的歡樂?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麼樂曲?(好一曲歡慶豐收的歌)嬉戲樂: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1、你體會到了怎樣的快樂?

2、看圖想象說話,在這天然的草墊子上,孩子們會怎樣快樂地遊戲?

3、(小組交流,彙報)難怪"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4.小結並整理板書。(見板書)

抒田園詩情

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還表現爲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

1.積詩情語言:(師)同學們,剛纔我們品味着課文,彷彿看到了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句也像麥芒一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

學生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的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的節奏美,積累詞句)一聲呼,一聲應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你呼我應,此起彼落 一張張 一朵朵 一蓬蓬 那麼歡快,那麼柔美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重疊與對稱)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排比句)2.抒詩情畫意:作者用極富詩情畫意的語言爲我們製作了一部田園風光片。其實那讓人嚮往的田園景色何止這一些呢?

(1)、交流收集的有關鄉村田園生活的詩歌和文章,圖片。

(2)、請小組中有鄉村生活經歷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鄉村印象。

(3)、爭做小詩人:《鄉村的記憶》

鄉村就是那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

和着陣陣泥土的芳香;

鄉村就是

鄉村就是

鄉村是一幅 的畫

鄉村是一支 的歌

鄉村是一首 的詩

3拓展延伸

(1)搜索"最美的鄉村"資料,關注廣東最美的鄉村評選和新農村建設:中國最美鄉村

廣東最美鄉村

新農村信息:

(3) 請學生做"長輩記憶中的童年遊戲"的調查。

4、全課總結。全體合唱歌曲《美麗的田野》,全課在歌聲中結束。

【板書設計】

本板書概括了課文所描繪的景與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握課文脈絡主旨。其次,詩化的板書與本文意境相統一,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語文說課稿 篇4

【課前透視】

這首兒童詩以優美的語言、流暢的音韻描寫了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蹟,教育學生懂得奉獻愛心,助人爲樂。文章一、二自然段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似,適合進行朗讀指導。

助人爲樂是小學生應該養成的行爲規範,但在實際行動中孩子們卻缺乏主動意識和自覺行爲。另外,學生對雷鋒的事蹟瞭解不多,教師要佈置他們蒐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樹立英雄形象,在聯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蘊,做到內化心靈,外化行動,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會寫12個字。

2、自主感悟“雷鋒叔叔,你在哪裏?”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聯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獻愛心,助人爲樂。

【重點難點】

識記生字,課文的感情朗讀、背誦,將奉獻旨意內化心靈,外化行動。

【信息資料】

教師:《學習雷鋒好榜樣》磁帶、課外書《雷鋒的故事》。

學生:生字卡片、課前蒐集的雷鋒資料。

〖切入舉偶

1、圖片導入:

出示雷鋒畫像:你們認識他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談談對他的瞭解。

2、歌曲導入:

聽《學習雷鋒好榜樣》歌曲。

師:雷鋒叔叔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但是他在哪裏呢?(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鋒、叔”二字)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小組內自學字詞,互相檢查指正,教師巡視,重點強調:

“鋒、曾、濘、荊、瑩”都是後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 céng;“濘”讀第四聲,不要讀成第二聲;“棘”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

組內檢查讀──你指我認讀──開火車讀──對口形猜字。

3、指名按小節讀課文,師生共同聽讀評議。

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組內合作識記,養成交流習慣,培養合作意識。

二、朗讀

1、自由讀文,思考:雷鋒叔叔在哪裏?劃出有關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2、重點指導兩個“你在哪裏”: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語調拖長,要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要根據情感的起伏,讀出急與緩的變化。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瞧”以後的詩句可適當提高音調。

3、多種形式讀文:範讀──引讀──自由選擇夥伴合作讀。

多角度、多層次、多方法的朗讀,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了語言的優美和雷鋒精神的偉大。

三、感悟

教師或學生講述雷鋒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把詩化的語言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使雷鋒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具體化和鮮明化。

四、練習

1、用下面的部首組成新字再組詞:

雨( )( )( )( )

又( )( )( )( )

辶( )( )( )( )

釒( )( )( )( )

氵( )( )( )( )

日( )( )( )( )

2、填空:

彎彎的( ) 長長的( ) 晶瑩的( )

濛濛的( ) 溫暖的( ) 鮮豔的( )

五、書寫

學習“滴、灑、泥、濘”四個字:

1、“滴、灑、泥、濘”四個字都有三點水旁,三點水的寫法上學期已經做過重點指導,教師只要地示範書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並回憶過去學過的要點就可以了。但這幾個字的右半部分的書寫應該細心指導:“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寫成“商”;“灑”不要寫成“酒”;“泥”字右上的“匕”應先寫撇,再寫豎彎鉤;“濘”字右邊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2、學生練習書寫,交流展示,寫得好的學生獲得一個卡通標誌。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重新認識作家以準確而生動地勾勒出的生存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深刻的意圖。

2、體會諷刺的手法。

教學設想

教師試圖從討論入手,探究寓意,進一步理解生存現實

教學課時及輔助教具

一課時,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篇僅有千餘字的.小說,卻完美地展現出了那個世界的荒誕、冷酷、兇殘、粗暴、專制、掠奪的屬性,充滿了悲愴和無奈的情緒。也許,文明的進程從來都是以犧牲那些不應該犧牲人的生命和利益爲代價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犧牲是公衆共謀的結果。因爲,我們都是《黑羊》小說中的“賊”或者強盜~,讓我們一起拜讀卡爾維諾的《黑羊》吧。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泥濘()倒坍()屹立()世襲()飢蝗()蔭庇()默契()劊子手()

2、釋詞

佝僂,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朗讀,可默讀,可選讀,可跳讀)閱讀課文,然後嘗試着用一段話概述一下故事。

四、深入探究

1、富人、窮人是怎樣產生的?

2、富人、窮人高尚嗎?作者對他們持什麼態度?

3、題目中的黑羊如何理解?

4、專題探究:本文的寓意是什麼?作者想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五、品位語言、寫作手法

1、誇張

2、比喻

3、諷刺

六、拓展訓練:

講述課外寓言小說

七、小結:

附《黑羊》是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短篇小說中的精品,在文中他塑造了一個子虛烏有的國家,這個國家所有的人都是賊。他們幸福而又祥和地居住在一起。但是每到晚上,他們就去偷別人的東西。甲偷乙,乙偷丙。每個人拎着偷來的東西回家時就發現自己的家裏也失竊了。整個國家安定、繁榮而且人人平等,沒有階級、財富的差別。後來,一個誠實人來到這個國家,由於他不願偷竊導致這個國家開始分化,出現了階級,並且貧富差別開始越來越大,而誠實人卻最後被餓死。

教學思想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卡爾維諾的寫作風格和語言特點,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這篇小說要表達的思想,鍛鍊學生將課文與現實結合進行深刻剖析的能力。最後,通過總結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們發散思維、不拘一格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案例描述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一篇小說《黑羊》。卡爾維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擅長用離奇的情節和荒誕的故事來表達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作品表面荒謬,實則寓意深刻。《黑羊》就是這樣一篇文章,下面我們就共同欣賞。

二、個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做好複述準備。

三、學生複述故事,老師點評。

四、學生速讀課文,回答問題,分析寓意。

師:誠實人來到賊國之前,賊國是什麼樣的狀態?

生:誠實人來到賊國之前,賊國的人以偷爲生。甲偷乙,乙偷丙。由於大家都可以相互偷,不受任何規則或法律的限制,可以說賊國某個人的財富也是其它人的財富。因此,整個賊國沒用貧富分化,沒有階級差別,大家因偷而生存,因偷而快樂!

師:誠實人來到賊國以後,他的表現與其它人有何不同?

生:誠實人來到賊國,不適應這裏的生活規則,他還是保持以前的生活習慣,爲了讓別人能偷到他家的東西,他每天晚上出去躲避,自己不偷。

師:誠實人在賊國的行爲對自己有何影響?

生:被偷得沒有任何財產,不名一文,最後餓死在街頭。

師:誠實人來到賊國後,賊國人的行爲有何變化?

生1:向誠實人挑戰,他們中的有些人去偷誠實人,而誠實人不去偷他們,所以賊國開始有貧富差距。

生2:有些人變富以後,既想獲得更多的財富,又想享受閒暇,於是就僱傭窮人替他們偷東西。

語文說課稿 篇6

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春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藝術構思極佳,表現手法清新暢達,辭簡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覺曉”,開門見山,點明瞭主題“春”與“曉”。在濃郁的春光中,詩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訴人們,明媚的春光讓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還不知道天已經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通過聽覺來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鳥兒婉囀的啼鳴聲喚醒了沉睡中的詩人,當他張開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處處”都能聞聽到小鳥的喧鳴,給人春色無邊無際的聯想,鳥語花香,春光絢麗,美好的春色令人讚歎。

第三句“夜來風雨聲”,是詩人醒來之後的聯想,而這對於“夜”的聯想,是因爲“曉”而引發的。置身於春天的早晨,在讚賞明媚的春光之餘,詩人因珍春而轉爲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聲聲風雨,會有什麼樣的擔憂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因回想起昨夜風雨交加,不知遭受風雨侵襲的似錦繁花,一夜之間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春曉》一詩字簡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前二句描繪出盎然春意,通過“不覺曉”反襯出睡之深,詩人是因爲陶醉於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色而沉沉入睡,當他被“處處”的鳥鳴聲喚醒,剛醒來那一剎那間的感覺是“啼鳥”襯托出的鳥語花香。此時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然而當他想起了昨夜的風雨聲,短暫的喜悅就被深沉的憂慮所替代,無情的風雨在一夜之間不知又摧毀了多少如同花兒般美麗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拯人患難。早年隱居襄陽附近鹿門山,後遊學吳越。年四十遊京師長安,曾於太學賦詩,滿座皆驚歎嗟服,無敢與其爭鋒,應試進士未被錄取。

王維賞識孟浩然才華,私自邀請孟浩然入內署,適逢唐玄宗至,慌亂中孟浩然藏匿於牀下,唐玄宗有所覺察,王維實話實說,唐玄宗聞言甚喜,說:“朕聞其人未見也,何懼而匿?”詔命孟浩然出見,問其詩,孟浩然自誦《歲暮歸南山》一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唐玄宗聽到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之句,怫然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囑其回鄉,孟浩然悵然而歸。張九齡主政荊州時期,曾召孟浩然爲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辭世。

縱觀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隱居和漫遊中度過,所以他的詩歌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居多,並以其見長,形成清新淡遠的獨特藝術風格。與他同時代的李白,對他評價甚高,在《贈孟浩然》一詩中,李白這樣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鄧老師很好地把握住詩人筆下的明媚春意結構課堂教學環節,一組寫春的詩句配於漂亮的圖畫,雖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課堂春意卻溫暖。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濃春(睡)不消殘酒,春正濃,人先醉。一年級的小朋友被老師的一組描寫春天的圖畫和詩句陶醉。課堂入情入景,師生(也包括觀課老師們)融入春的氛圍,開始書空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師生合作,讀悟結合。孩子們對詩句的理解非常準確,一年級學生那麼稚嫩,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頷首”與驚歎!你看,孩子們能夠說出眠就是睡覺,不覺就是不知不覺,曉是天剛亮,朋友們,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氣說出這幾個字的意思嗎?課堂中像這樣的場面還不止於此,更有同學對詩句意境的感悟,如,詩人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剛剛起牀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鳥叫聲感動了,於是脫口而出這首詩,這是一幅好美的鬧春圖啊!

一年級的學生就能夠把詩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絕呢!

讀、唱、賞、背,訓練的形式多樣,把孩子們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們能夠在整堂課中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之中,可見老師的課堂設計之精妙,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強,老師的基本素養之全面!

另外,生字識記環節設計紮實、有效。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帶拼音讀,自由認讀,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書寫生字等,一環緊扣一環,學生掌握程度高。在識記生字中,教師還注重採用形式不同的識字方法,效果較好。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聞”字時,採用編寫識字歌“門中有耳做什麼,聞字有耳門中聽”,學生接受快,記憶牢,還能在識記漢字時瞭解字義,一舉多得。

當然,教學是門缺憾的藝術。再好的課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鄧老師在開課時,採用詩配畫創設學習氛圍,如果不是老師讀一遍,可能效果會更好些。課後拓展的《草》是學生已學過的詩句,讓這節課的收官不夠充實,顯得有些粗淺,使這麼好的一節課打了折扣,着實遺憾!

另外,生字的書寫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進行訓練。由於老師的疏忽,讓人覺得這節課在標高上有拔高之嫌。但總的說,這是一節優秀的閱讀指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