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複習導入

那麼在你印象中,調達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

2、這時候,課文中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國王。他是一開始就像傷害九色鹿嗎?

3、對呀!國王沒有辦法,爲了自己心愛的王妃,只能張貼皇榜。皇榜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4、見利忘義的調達是怎樣“恩將仇報”的?請同學們齊讀第七自然段。(生齊讀)

5、而這時國王是怎麼做的呢?理解“浩浩蕩蕩”。

聯繫上下文來解釋詞語的意思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6、這時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經一步步向它靠近,讓我們和烏鴉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裏會怎麼想?

指導朗讀

8、這一番話真是讀得鏗鏘有力,國王聽了也被感動了,他知道真相後——(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9、國王明白了真相後,做了哪三件事?

10、現在給你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就是威風八面的國王了,你會怎樣處置調達這個小人呢?

11、假如現在你是調達,國王要對你處以重刑,你還有什麼話說?

12、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調達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啊!各位國王,你現在會怎樣處理調達呀?

1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把對九色鹿的喜歡的對調達的譴責讀出來。

14、小結。

三、拓展,民間故事推薦

《九色鹿》評課記錄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開放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試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2.結構意識。

黃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體悟九色鹿的品質後,歸納了學習方法:讀課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調達是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新基礎的“教結構用結構”。

語文說課稿 篇2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於她對教案做了反覆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準: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爲本、以疑爲線: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哪裏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後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爲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採用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象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後面的“!”,那麼後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後,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麼重要。

此堂課我認爲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後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小時候父親教“我”猜謎語、編謎語的事情,表達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文章角度新穎,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祕的眼神中,並借一則描寫眼睛的謎語,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永遠帶給孩子光明與快樂。

故事雖然簡短,但要學生能從作者與父親的猜謎過程中,體會到深沉的父愛無所不在,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一樣,以“教”爲主,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優勢,但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還需教師適時指導點撥,省時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但在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學生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還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複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詞語、提綱、寫作線索等方面進行詳細複述。但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面對全體學生,讓他們能做到簡潔明瞭清楚的複述課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精心的設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獨立認識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等詞語。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課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預習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學中教師對某些較難的詞,還要進行點撥。如“深邃”一詞,除了指導書寫“邃”,另外學生在理解這詞上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本,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對“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的教學教師也採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讓學生得到紮實的訓練,並在理解的過程中感受詞語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標二:讀懂描寫父親眼睛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通過閱讀,從父親的謎語中、眼睛中,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章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祕的眼神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感悟。在學生找到句子後,不要急於朗讀,應結合課文,通過教師引讀、學生角色體驗、展開合理想象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感觀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那濃濃的父愛。

目標三:初步瞭解簡要複述的方法,並對課文的關鍵內容進行簡要複述。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學習內容及重點、難點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登月成功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想像能力,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 學習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然不具備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慾望,愛動手、動腦,缺點是思考不夠深入。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初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的操作方法。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通過網絡尋找學習夥伴,分組學習,通過課堂討論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學習媒體設計

考慮互聯網知識良莠不齊,學生上網自控能力較差,因此,本課採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和Internet有機結合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瀏覽局域網瞭解信息,利用超級鏈接登陸教師申請的BBS站點上交流思想。課前,利用Flash製作網站《月亮上的足跡》,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和相關的網站在我的個人網站上鍊接好,以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所得,並通過BBS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網絡只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或媒體,學生通過網絡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分析問題,探究解決問題。

  四、 學習過程設計(設計思想及網絡環境運用分析)

(一)新課導入,資源共享,成果展示

(成果彙報)展示學生網上搜集的關於月亮的文化知識,引入月亮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

把學生引入學習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學生可將自學成果發表在BBS論壇中,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將傳統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

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教師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學生可以到網上查詢相關的內容,然後進行交流,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你說我說大家說)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1) 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展示、介紹。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

(1) 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 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延伸

一位作家曾說“一個會回憶,會聯想,會想像的人,纔是會構思創作的人。”下面就張開你們想像的翅膀,來完成想像作文。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總結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六)作業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第一項必做,二、三項任選其一)

1.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爲題,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寫一段話,發表在論壇上,進行故事接龍。

2. 圍繞“月球”這一話題,展開想像,寫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發表在論壇上。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崑生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淒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於景;最後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崑生遊南京的蹤跡爲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繫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聖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衆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淒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並以此作爲示範,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瞭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一課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崑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後郊外的淒涼景象。爲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崑生憑弔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爲寫蘇崑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崑生憑弔了哪些地方?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崑生是按自己覽遊南京的蹤跡爲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