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社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通過對索溪峪風景區奇麗風光的描寫讚頌了風景區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喜悅的心情。課文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先用一個野字概括出索溪峪風景區的特點,然後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等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

從文章的內容看,文中寫“山野”、“水野”的部分爲文章的重點所在,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識生字詞,理解感受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進一步培養學生蒐集、處理、運用索溪峪風景區信息的能力。

三、組織開展合作式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式閱讀的能力。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文字美。

五、利用多媒體使學生欣賞到索溪峪風景區的特點,從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可愛。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教學時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閱讀提示展開閱讀。《索溪峪的“野”》由於所寫的索溪峪的風光離我們北方的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僅憑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描述以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前師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課上利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開放性的課堂,爲學習文章進行補充,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上課伊始我便用一段索溪峪風景區的錄像片導入,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爲學好下文做好鋪墊。

在學習文章“山野”與“水野”這兩部分重點內容時,我在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向他們展示了我收集到的山與水的圖片資料,學生在感受精美畫面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另外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儘量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成爲學生張揚個性提升和發展能力的過程。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要掌握本課所要求的11個生字。

2.通過對動物名稱和數量的識記,培養學生積極識字的熱情和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識記本課要求掌握的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電腦、課件、

二、說教法。

新課程改革的制訂與實施,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語文教學領域的劃分,不但加強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與探索性,而且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識字能力。

本着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我在《數字歌》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激情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討論法、研究法等等。簡單來說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看、學、玩、用。

1.看。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求知的內驅力,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並推動學生積極探究、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深刻思維、鍛鍊意志、集中力量去獲取知識,創造性的完成學習任務。現代教育媒體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悅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強化感知刺激,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新的課程理念也特別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要擯棄那種無視學生的興趣、一味追求認知的作法,要將認知與情意相結合,以輕鬆活潑多樣的方式呈現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之轉化爲持久的情感態度。

在教學導入欣賞時。我運用課件創設情景,製作了精美的動物聚會的場面,再配以動聽逼真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動物王國中,融入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想要去弄明白聚會時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動手操作去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體交流並找會讀的同學教讀數量詞。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一個原本由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輕鬆活潑的完成了。

2、學。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包括談話、討論、交流、自學等具體形式。這種“學”的方法起到了溝通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樑。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說、多說,從中老師能瞭解到學生的想法、意圖,便於老師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的方向,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的內容。我主要分這幾步進行:

1)找會讀的學生一句一句的領讀,其他學生跟讀然後當小老師的學生可以抽查一下其他同學的跟讀情況。就以這種形式在學生之間的教學,初步朗讀兒歌,認識生字。

2)學生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在小組內合作再完整地朗讀兒歌。在這裏學生可以鞏固對生字的學習,記住已經變紅了的字。

3)教師檢查全班學生的朗讀兒歌和識記生字地情況。教師用鼠標點變紅的字,誰認識誰就站起來大聲地讀,師生互動過後,讓生生互動。兩個學生坐在一臺電腦前,互相指讀變紅的生字。

3、玩。

我們知道小學生喜歡做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們的天生本性。我們教師需要去發揮遊戲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我設計了兩個遊戲。(1)是“我說我對”在這個遊戲中,我先找一個學生上臺來和我合作完成。我說生字,學生用鼠標點這個生字,如果學生讀對了,這個生字下面的小樹葉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一次獎勵學生讀得好。師生互動後,再生生互動,合作完“我說我對”的遊戲。(2)、這個遊戲的名稱是“神祕口袋”。

多媒體出示同學們的好朋友丁丁,丁丁對大家說:“大家還認識我嗎?我給大家帶來了神祕的禮物,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快來摸摸看。”丁丁的話說完後,老師舉起神祕口袋,請兩組學生上來摸。學生摸到的是鉛筆形狀的書籤,上面寫有本課要人是的生字,學生想要得到這個禮物,就要讀準這個生字的字音。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裏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4、用。

“培養創造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天能得到這樣廣泛的重視,與創造性意義的拓展和崇尚有密切聯繫。創造性可以表現在人所從事的任何活動之中,人無論做什麼,都應以創造性的態度或精神去做,這種態度和精神是根植於人的本性特性中,創造能力不但包括創新的精神與意識,還包括將新的觀念轉成爲具體的事物的能力,所以新的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應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要培養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綜合性、探索性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教學這個環節時,學生對來參加聚會的小動物都很喜歡。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麼們還喜歡別的小動物,它們爲什麼不來參加聚會。”我就趕緊說:“是呀,還有好多的小動物想來參加聚會,同學們我們怎樣請這些小動物來呢?”學生紛紛討論,最後選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來編寫一首新的“數字歌”,把同學們喜歡的小動物都請來。然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模板進行創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提高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科普童話,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和學習。它通過品讀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學會細緻地觀察生活。我在教學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過程(即: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爲明線,以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即新奇——高興——急切、失望——疑惑——喜悅)爲暗線展開教學。

二、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注重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瞭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徵,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

4、通過幫助小松鼠找花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感。

其中培養讀書興趣,引導個性化的朗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 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夠朗讀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興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裏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情感體驗法。採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表達與欣賞,理解與思考。具體方法我將結合教學過程來談。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的具體教學設計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爲複習導入,第二部分爲品讀感知,第三爲部分迴歸拓展,第四部分爲學寫生字。

(一) 第一部分、複習導入

通過詞語過關的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同時爲下面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好字詞的鋪墊。

(二) 跟隨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花開的美。結合插圖形象感知,讀好短語“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 然後以“綠油油”、“黃燦燦”爲重點想象說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學生充分進入情境,進而讀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因認識花生而產生一個美好願望時的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進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經歷由好奇到高興的心情轉變,進而讀好課文。在此過程中,還引導說話“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有什麼打算?”藉此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成爲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打算的人,同時培養了有條理的說話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這些關鍵詞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時的急切以及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時的失望、難過之情,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爲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於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設計了說話的訓練,“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會想些什麼?”在滿足了學生的表達願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課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抓住“睜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語”等詞語,讓學生角色表演,體會小松鼠心裏的奇怪、意外之情,採用小組比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同時,滲透了“語”的生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偏旁瞭解了自言自語的含義是自己對自己說話。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雨的色彩》。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做具體闡述。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寫的是有關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三種小動物認爲春雨分別是綠、紅、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讓學生知道春雨讓大地變得生機勃勃、萬紫千紅。

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春天”。單元訓練目標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春雨的作用,感受春天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春雨的色彩》第二課時,根據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的意思”的閱讀要求,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反覆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理解春雨的特點。2、會寫“花、草”2個字。3、喜愛春天,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結合學情,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喜歡春雨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思想感情,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三、說教法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結合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採用的教法是:導入部分主要是“激趣、複習、鞏固”,創設情境,朗讀感悟部分,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談話法”和“情景演示法”,品析字詞,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積累語言的目的。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是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體會。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受春雨的特點。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流程是: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第一步,激發興趣,出示課題。

第二步,摘花識字,複習鞏固。

第三步,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引入課文。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學生已經上了一節晨誦課,略顯疲憊的實際,首先我用兒歌《小雨沙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由春雨引出春花,通過摘花識字,對昨天學習的生字進行復習鞏固,接着提出問題“小動物們在爭論一個什麼有趣的問題”,回顧昨天學習的課文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由回顧課文內容探究“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第一步:自讀課文

1、探究: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的?

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2、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易於入手,通過自讀就能獨立解決,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再讀課文

1、帶着問題“如果你來當小法官,你覺得小燕子、小黃鷹、麻雀誰說得有道理?請用波浪線畫出小動物們說的話,讀一讀,想一想。”

2、讀完以後和同桌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品析描寫春雨從天上落下的動詞,要求學生邊讀邊用動作演示出來。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閱讀要求中提出的“閱讀淺近的童話,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我讓學再次走進課文,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指導:“淋、灑、滴、落”。通過品讀、表演感受到春雨的輕、柔、細、小的特點。

第三步:分角色表演讀

1、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呢?請同學們分小組演一演,讀一讀。

2、表演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課文表演讀,然後再全班展示,學生通過表演、想象,把文字變成鮮活的故事,既內化了語言,又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心。

總的來說,這三個層次的讀,旨在理解課文內容,由淺入深的提出問題,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生通過讀課文、找詞語、畫句子,逐步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基本學習方法、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意識。通過拼讀詞句、演示動作,讓學生動腦動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能很快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第三環節、拓展練習,豐富積累。

1、同學們,你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呢?

2、教師展示優美的畫面,學生猜成語

3、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樣的?(學生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練習說話、積累詞語、古詩,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第四環節、指導觀察,學會寫字。

重點指導“草字頭”的書寫。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繼續整理、蒐集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歌,寫在積累本上。

  六、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反饋,設計了板書,力求突出重難點,做到簡明、概括。

課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存在的主要問題:

1、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強調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地表述。比如,老師問“如果你來當小法官,你覺得小燕子、小黃鷹、麻雀誰說得有道理?”,學生就直接回答說“小燕子”、“小黃鶯”,此處老師就應該強調學生回答時要這樣說“我覺得小燕子說得有道理”。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習慣應該從低段開始養成,如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以爲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隨口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壞習慣。

2、聯繫生活實際少。在教學2、3、4自然段時,應該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春雨落在了哪些事物上,想象一下,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樣學生能更好的感受到春雨帶來的變化。

3、寫字教學不紮實。寫字教學時比較倉促,沒有下去巡視、提醒寫字姿勢等。

4、準備不充分。體現在教學環節過渡不夠自然,課文不熟,學生的學生狀態仍未調整好,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等。

總之,這節課存在的問題很多,我自己看得肯定不夠全面。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幫助我更快的提高教學水平。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說明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故鄉》是本單元小說鑑賞的起始課,對後面的教學有着領起、示範作用。且《故鄉》兼備小說與散文的特長,容量較大。我擬訂四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平實教學,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簡介文體知識抓基礎教學,熟悉文本;第二課時:生動教學,品析人物形象品讀文章主題;第三課時:平實教學,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主題,讀寫結合;第四課時鞏固,品味語言特點,提示課後練習。本節課所說是第三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單元要求:學習這篇小說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對話描寫和對比手法的特點及在小說中的作用,並通過學習,提高閱讀小說和記人敘事的能力。故我擬定如下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本節課學習人物形象的描寫:本文作者運用對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學習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跳讀/精讀的方法品味人物描寫,感悟對比手法的妙用。

情感目標:感受名家名篇的藝術美,感知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

三、教法、學法說明

在學法方面,我選擇“讀寫結合”法。先導讀,引導學生跳讀、品讀,現學現用。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能力爲主要目標,注意教學的靈性。運用啓發式教學,直觀教學,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將以“對比手法”的分析爲切入點,按“溫故——知新——小結——延伸”的思路進列教學,過程如下:

(一)首先以設問導入,設兩問:(3分鐘)

1、我們所學的《故鄉》的體裁是——————————?小說有哪三要素?回顧小說的三要素(多媒體顯示)

2、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故鄉》中有哪些人物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閏土有何印象?

(二)從而引入學生對閏土兩個不同形象的對比分析我將設置四個方面的問題,已達到學習對比手法的目的(22分鐘)

1、首先給學生介紹常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列爲描寫、心理描寫等,接着用設問引導學生探尋:《故鄉》中閏土的外表有何變化?只是因年齡增長而變化嗎?請運用跳讀方法從課文中提取有關信息。(多媒體顯示引導學生從文章裏找出對比所在,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歸納、表達能力)作者通過外貌描寫,表現出閏土的巨大變化,和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判若兩人。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紫色的”圓臉變作“灰黃”,這是飢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小氈帽、銀項圈”變成了“破氈帽”,“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都說明了生活的極端貧困;“紅活圓實的手”變成了“松樹皮”,這是過度操勞的結果。教師引導:肖像的變化反映了家境的變化,家境的變化又折射出社會的變化。20年後的飢寒交迫、極度貧困、難以維持生計。正是當時中國農村經濟破產、農民生活困苦的真實寫照。

2、語言對比。閏土與“我”的對話,從說話的態度到說話的內容分別有哪些變化?(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爲少年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可見受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之深,閏土不僅經濟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嚴重摧殘。聽說少年好友回來,他“實在歡喜的了不得”、“這一點子青豆……請老爺……”又表現出他的淳樸、善良。他覺得本人的生活“非常難……總是吃不夠”,原因是六個孩子、“不太平”(兵匪欺凌)、“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官紳壓迫)、“收成又壞”(饑荒)、“總要捐幾回錢”(苛稅)、“又只能爛掉”(經濟破產),但對於爲什麼會“不太平”,又爲什麼“什麼地方都要錢”等又想不清,說不明。因而他“只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他只是搖頭”,“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教師引導:本文語言描寫虛實結合。前6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本人的心情和謙恭,結果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本人的苦況。這裏(虛)把閏土內心不平,卻又無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的苦悶心情刻畫得非常形象、逼真。

3、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在神態方面有哪些變化?。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重逢時的神情變化:歡喜——淒涼——恭敬。教師進一步引導:因少年好友的重逢而歡喜,因本人的現狀而淒涼,因等級觀念而恭敬。神態描寫簡潔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交談中用“彷彿石像一般”、“像一個木偶人了”兩個比喻句來刻畫閏土的神情,故閏土的“呆滯、麻木”給人以深刻印象。

4、除此外,作者在寫閏土時還進列了哪些對比?(小結閏土的各方面的對比。多媒體顯示)

5、剛纔我們分析了閏土的對比,下面請大家各自分析“楊二嫂不同形象”,請大家自讀課文完成表格。(學生簡述楊二嫂的對比過程。目的同上。提示:尋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揚二嫂外貌、語言、動作、神情的語段,想一想,前後對比反映了楊二嫂的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提示:楊二嫂20年的遭遇和生活變化也反映出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經濟衰敗的另一個側面。)

(三)課堂小結:這樣對比,對文章有什麼好處?(3分鐘多媒體顯示)

(1)突出人物形象。,令主題更加鮮明。

(2)突出人物的變化,使人物生動形象豐滿。

(3)對比手法的運用還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注意:對比的運用是爲主題服務的!要處理好人物主次關係,突出主要人物,淡化次要人物。

(四)聯想運用:(15分鐘)

課堂練筆:用對比手法寫你熟悉的人物。注意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來仿寫。也可以從某一方面進列對比。(提示:中小學同學、兄弟姐妹、老師父母等。如有人寫媽媽:“嘮叨婆”變成了大老闆。)

學生速讀片段,教師簡評。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前後對比中感情基調不一;抓不住人物的特徵變化;對比描寫沒有爲主題服務等等

(五)課外作業:當然,本文除了閏土的對比外,還有閏土與楊二嫂的陪襯、現實故鄉與記憶故鄉的對比、閏土、“我”這一代同水生、宏兒下一代的對比。請同學們在自習時間選其中一方面作簡要分析。

五、教學反思

這是魯迅先生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本節課我的教學理念:我以文章的“對比手法”爲切入點,充分利用教材的“思維訓練的價值”,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對比”手法的運用。貫徹“有效教學理念”,分解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實踐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以設問來推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否則教學效果不明顯。

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爲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爲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爲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爲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爲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爲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啓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爲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鬆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兩隻鳥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這一組教材以保護大自然爲專題進行編排。本單元共4篇課文:

《兩隻鳥蛋》、《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失物招領》,它們有的是紀實文章,有的是童話故事,學生能從課文中感受到人類與

自然的關係,體會到關注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自己應該負起保護環境的義務。教材從內容到語言上,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

點,並結合低年級學生當前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本課結合導語提示“我們

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大家都要愛她。”以兒童敘事詩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

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文章語言輕快、押韻,

一下子就抓住了低年級孩子的心。

2.教材位置

《兩隻鳥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在專題是“保護大自然”。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在

知識上要求學生認識64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在情感上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態度上要培養學生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有愛護樹木

、保護環境衛生的願望和行動。學習《兩隻鳥蛋》,應該在學生認知生字的基礎上,喜歡朗讀詩歌,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提高學生保護

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較難的詞語和句子。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漢語拼音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拼讀音節,也能夠藉助漢語拼音幫助識字與閱讀。並通過教材認識了600多個字,會寫300個字左右。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如藉助拼音識字、加一加、減一減、換部件、換偏旁等等。部分學生已養成了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瞭解了漢字基本知識,能努力把硬筆字寫得規範、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漢字的特點,區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逐步學會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而且通過模仿與練習,已初步學會了朗讀的技巧,願意朗讀課文。通過上學期大量兒歌與詩歌的學習,如《我多想去看看》、《平平搭積木》,學生對於本文的寫作體裁併不陌生。

但由於一年級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其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相對狹小,對於詩歌中重點詞句的理解能力還遠遠不夠。如課文的最後一小節:“我彷彿聽見鳥兒的歡唱,擡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這句話飽含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而作爲一年級學生如何去理解這樣一份展望呢?這也就增加了學文的難度。因此教學時老師要幫助學生增加體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採用自主、合作、讀中感悟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朗讀詩歌。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與寫字。

難點是體會文中重點的詞句。如“我彷彿聽見鳥兒的歡唱”,爲什麼是“彷彿”而不是真的聽見鳥兒的歡唱。“擡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作者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並能背誦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導入課題”、“整體感知”、“重點深究”三個環節。第二課時完成“識字鞏固”、“寫字練習”、“拓展延伸”三個環節。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激趣引題

對於低年級學生,圖片的直觀性能很好的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觀。所以上課伊始,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式把學生帶進鳥類的天堂,讓學生由衷

地讚美這些鳥兒,萌生對鳥兒的喜愛,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而這些圖中的鳥兒卻已經滅絕,這也將在教學最後告知學生,激起學

生的婉惜,繼而激發學生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幾種鳥類的圖片,對鳥類的外形簡作描述,讓學生感受到鳥兒的美

麗,激發學生對鳥類的喜愛之情。

2.質疑引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小鳥是從哪裏來的嗎?引出鳥兒是由鳥蛋慢慢孵化出來,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與鳥

蛋有關的課文,好嗎?

3.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二)初步感知,識字學文

識字是1——2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只有在良好的識字基礎上才能去通讀全文,理解文本。所以教學之初,我先與學生一起初讀文本,讓學生藉助拼音的幫助,初步增加識字量。之後出示詞、字,與學生讀詞識字。本環節的設計主要考慮學生的識字量有限,藉助拼音和詞語先讓學生對生字的讀音有個正確的認識,並對字詞的意思有個初步的瞭解。根據現階段孩子的學習特點,在識字教學時,我以遊戲“送生字寶寶回家”創設情境,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結合兒童的已有經驗,與學生交流如何識記這些生字。幫助學生識字、解意,提高學生自我識字的能力,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1.請大家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兩隻鳥蛋給大家帶來了很多詞語寶寶呢。(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詞語。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3.小老師領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現學生之間的幫扶作用。

4.同桌互讀,合作展示。凸顯語文學習中的合作意識。

5.出示生字。同學們認字可真快,現在只剩生字寶寶了,你還會讀嗎?教學中不斷表揚與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以“送生字回家”的遊戲,分別認讀各個生字。尋找生字之間的關聯,歸納識字方法。如:生字寶寶中有一對雙胞胎,他們是誰?三胞胎呢?爲什麼是他們啊?生字寶寶還給大家出了些謎語呢,你來猜一猜吧。引導學生識字的途徑、方法,體會學習漢字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7.最後,卡片認讀,鞏固識記。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指導。以確保孩子真真正正、紮紮實實地認讀字詞。

(三)再讀文本,走進詩歌

有了識字的基礎,學生再讀文本順暢很多。教學時我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並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讀出感情。

1.請你去讀一讀課文,找一找鳥蛋是什麼樣子的?小男孩喜歡這兩隻鳥蛋嗎?學生找到後,出示鳥蛋,讓學生通過親手觸摸感受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指導朗讀。

2.這樣小小的、涼涼的鳥蛋,男孩喜歡嗎?你從哪兒知道的?指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去理解、朗讀出它的好玩。讀出男孩對它的喜愛之情,讀出自己對鳥蛋的喜歡之情。

3.那鳥蛋是怎樣在鳥媽媽的呵護下變成小鳥的呢?播放短片,配以簡單的旁白,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曼妙。

小鳥出生了。我終於從蛋殼中鑽出來了。好想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瞧,我的身上開始長毛了,媽媽每天都陪着我,餵我吃飯,我的毛也一天天變多,我的翅膀也一天天變硬了。我也長成了一隻漂亮的小鳥,像媽媽一樣可以歡快唱歌的小鳥了。

通過短片,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句子“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你是鳥媽媽,你的寶寶不見了,你會怎麼想?”

指導學生體會鳥媽媽的焦急不安,並指導朗讀。

4.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現在你打算怎麼做?”引出下文,課件出示。並讓學生通過自讀之後進行表演,來體會第三小節的重點詞。“小心地捧着”“連忙”“輕輕地”你爲什麼這樣做?一個問題貫穿整個小節,每一個重點詞,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換位思考,理

解文本。同時通過朗讀、表演,體會男孩是如何送還鳥蛋的。

5.課文最後一小節,是最難理解的一節。

“我彷彿聽見了鳥兒的歡唱”爲什麼是“彷彿”而不是“真的聽到了鳥兒的歡唱?”我首先與學生交流什麼是“彷彿”。學生會說“彷彿就

是好像。”於是我預設幾個句子:我彷彿聽見臺下有同學在唱歌。換句話說“我好像聽見有同學在唱歌。”老師並沒有真的聽見,只是在猜

測,好像是,卻不一定是。先幫助學生理解何爲“彷彿”。

現在的小男孩,他的手中捧的是什麼?他送還的是什麼?學生會說“是鳥蛋”。鳥蛋現在是小鳥嗎?所以它現在會“歡唱”嗎?但兩隻鳥蛋以後會變成兩隻小鳥,等它變成了小鳥,我們也就會聽到它的歡唱了。這樣突破了第一個難點。

“把目光投向了高遠的藍天”時,小男孩看到的是什麼?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來讀。在我範讀時,我會同時將課件中插入許多飛翔的小鳥,並伴有鳥兒的鳴叫聲,以給學生創設情境。孩子們你們聽到了什麼?睜開眼睛你們看到了什麼?只要我們都去保護鳥類,我們將會在這片藍天上看到更多更美的鳥兒。通過情境創設,理解解決第二個難點。

3.讀後提問:你喜歡這個男孩嗎?爲什麼?與學生再讀文本,感受男孩對小鳥的關愛。

(四)拓展延伸,挖掘主題

再次出示課前展示的鳥類圖片。

1.同學們,還記得課前我給大家帶來的新朋友嗎?我要很抱歉地告訴各位,這些鳥兒已經滅絕了。

2.理解“滅絕”的意思。

3.配圖簡作情感鋪墊,讓學生感覺到保護鳥類的任務刻不容緩。.一隻只的鳥兒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留住它們?

4.提出保護大自然的重要,與學生髮起倡議,保護鳥類,保護植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齊背課文,向鳥兒表達我們的決心。

5.師小結: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我們身邊的每一隻小鳥,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吧。現在就讓我們懷着對那些已經離開的鳥兒的懷念,試着背一下本課好嗎?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讀、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

以上內容便是我對《兩隻鳥蛋》這一課所做的分析與設想。我試着在新課標精神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積極的、努力的嘗試。當然,也還存在着很多不足,還需要改進,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課文分析: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爲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裏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啓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則是學習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4..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囉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5.瞭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爲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啓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一個掛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說呢?

(3)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夥伴分角色練習對話,並互相評價。

(2)擂臺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說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勁猜。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

乙:是夠囉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裏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說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囉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啓迪?

6.小結:說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爲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啓迪……

知識歸納:(檢測)

第13課 《打電話》

生字詞

讀讀

記記

詞語

積累

雅俗共賞 不見不散

多音字

dē (嘚兒啷)

dēi(嘚兒)

特色句

(修辭手法、中心句、關聯詞語、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重點句等)

關聯詞:

有個別人好像跟電話有濃厚的感情,只要拿起來,他就說個沒完。(條件)

標點符號的用法:

1、“嗞嗞……”(省略號:表示重複詞語的省略)

2、“喂……喂……喂……”(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3、哎呀,我沒聽……(省略號:表示語言的中斷)

4、嘚兒啷……你們幾位怎麼回事?(省略號:表示重複詞語的省略)

5、開會嗎?……不開會。(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6、討論嗎?……不討論。(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7、不——對。(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

8、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省略號: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裏有省略)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唆。

我的理解:姓氏中根本沒有姓囉的,編創者有意以“囉唆”命名人物名字,暗示此人說話絮絮叨叨,重複繁瑣,增強了語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對文中打電話人的諷刺意味。

寫作結構

(寫作順序、 文體的特點、段落劃分等)

1、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本段相聲採用了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裏囉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通過這件事告訴人們,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2、文中打電話人的說話特點就是囉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用時長,別人不到半分鐘就能說完的事情,他打了兩個多小時。本來是約人看戲,結果電話沒打完,戲已經散場。二是從語言上看,他打電話的目的就是越人看戲,說了五六句,還沒說出要找誰;說了二十來句了,還沒有進入正題,廢話連篇。

主要內容

該段相聲諷刺了一個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的事情,他卻東拉西扯地花了兩個多小時,既耽誤了自己的事情,也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注意事項

1、課外去搜集、瞭解更多的相關資料,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2、欣賞經典相聲視頻,與同學合作表演,進一步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