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例5商的變化規律第三個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材分析

商的變化規律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通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裴老師教學的這一課,是在學生剛剛學習了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和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語言表述和思維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困難,學習起來比較輕鬆。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探討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同步性,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探究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學習兩條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完善了三個規律,使商的變化規律更完整,也爲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緊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將學生知識、能力有效延伸

本課通過研究商不變的規律,在學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着變化的規律基礎上,抓住學生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繫上,延伸學生的知識範圍。進而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研究,經歷數學規律產生或發現的一般過程。

3、嘗試猜測驗證總結結論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辨證的分析問題

本課使學生在平常的口算練習中,根據思考,得出一個初步的推測,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進行嚴格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不僅僅使學生學會從廣泛的正面舉例中證明自己的推測,還要全面的分析,從相反方面思考舉出反例,使得出的結論更加全面、正確。舉反例對學生來說是個突破,能用逆向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整節課就在學生不斷的猜測驗證總結結論中,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嘗試了這種數學學習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 讓學生口算結果,後面的這道題目由於難度較大,所以學生算不出來,而教師輕易的算了出來,給學生留下懸念。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1、初步發現規律

口算一組:

142=7 56080=7

14020=7 5600800=7

28040=7

觀察這組算式,

得出:被除數乘10,2,除以2, 除數也跟着變化,而商不變

2、逐步完善,讓學生舉例驗證我們剛發現的規律

詢問學生還有別的發現嗎?所有的數都符合這一規律嗎?

突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0是不可以的。

(三)反饋練習,應用規律

這一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學習。

1、規律的直接應用:第94頁第4題:從上到下,根據第1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規律的運用增加了難度,讓學生體會到應用規律計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通過判斷哪個算式的結果與4812=4的商相等,說說理由的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① (484)(124)

② (485)(125)

③ (483)(123)

④ (483)(124)

4、考查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掌握情況,通過90025的題目,讓學生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然後化難爲易。

在這幾個鞏固反饋中,採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規律。而學生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說課稿 篇2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元素週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內容。本章以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爲框架,先介紹元素週期表,再通過一些事實和實驗歸納元素週期律。本節從化學史引入,直接呈現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在學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基礎上,以週期表的縱向結構爲線索,以鹼金屬和鹵族元素爲代表,通過比較原子結構(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異同,突出最外層電子數的相同;並通過實驗和事實來呈現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幫助學生認識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提出元素性質與原子核的關係,並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關知識。本節內容要求達到“能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元素週期律,瞭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週期表是元素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只有在瞭解週期表的結構之後,纔有基礎來學習週期律。本節我打算用4個課時來講解。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節內容要求達到“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知識技能目標:

①.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②.在初中有關原子結構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③.通過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瞭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係。認識原子結構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查找元素週期表發現史,學會運用查閱資料獲取信息。②.培養學生通過分析和處理數據得出結論,形成概念,發現規律的思維方法。③.在元素週期表的教學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爲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④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元素週期律,能使學生初步樹立“由量變到質變”、“客觀事物都是相互聯繫和具有內部規律”“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學習化學史知識,能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是隨着社會和科學的發展不斷髮展的;任何科學的發現都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教材的重、難點:重點、難點

基於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重點: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第I主族,鹵族同主族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的性質、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學習難點:元素的性質、在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說學法指導以發現、探究爲重點,致力於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 充分體現學習知識的過程,核心是學生思維的啓發、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本節課的基本結論較多,要始終讓學生主動參與結論的發現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真正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和知識的研究者。

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元素週期表的教學過程主要是:

1.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創設教學情景。目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應如何排列?爲解決這一問題,哪位科學家做出了最傑出的貢獻?(引出元素週期表)

2、設疑誘思,自主探究。請同學們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同學注意分析,原子結構和原子係數有什麼關係?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結構與元素的位置有什麼必然關係?然後引導同學們總結出同週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麼共同特點?排列規則是什麼?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麼共同特點?排列規則是什麼

3、指導閱讀,大家對照元素週期表閱讀課本第4~5頁後,歸納總結週期和族的相關概念。特別強調如何表示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寫法等等。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元素週期表,讓學生動手數、用眼看、動腦記、形成印象。

第二部分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課本以鹼金屬元素、鹵族爲代表、主要是以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和圖表引導學生對比實驗、分析推斷總結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識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關係。體現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這一化學觀點。

鹵族元素:1、新課的引入。回憶上節課所學的關於鹼金屬元素在性質上表現出來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提出一個疑問“是不是同族非金屬元素之間也會表現出類似的特徵?”

2、結合第7頁的學與問根據鹵素原子結構討論推測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相似性與遞變性。3、鹵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決定了鹵素單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氯氣來引導學生推測其他鹵素所具有的性質,然後通過課本第八頁的鹵素與氫氣、實驗1-1來總結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第三部分介紹核素,首先先複習初中所學的原子結構,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於哪種微粒?【引出】質量數的概念及算法: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進而引出在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出其質子數,左上角標出質量數A ZX的表示方法然後以H的三種原子爲例,讓學生歸納總結異同,引出核素及同位素的概念,然後讓學生用集合的圖形形象的表示出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間的關係,從而讓學生能更清晰的辨析這幾個概念,最後通過有關同位素應用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核素的概念。

以上是我對《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課堂教學的基本構想和一些粗淺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着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瞭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佈置蒐集關於文成公主的資料。

【說理念】

本節課設計採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昇華),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程序。

【說流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於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麼?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爲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難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瞭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彙報閱讀收穫

1、彙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爲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爲什麼“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現有兩隻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麼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爲什麼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複述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一、走出困惑

新課標的實施如春風般地吹遍全國大地,我們沐浴在這春風裏,感受到清新的氣息,也帶來了困惑。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標的理念?如何把握學科教學的鬆弛度?許多制度的條框還是束縛着老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給師生帶來一個廣闊的空間,成爲課改的突破口。

我們學校有幸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學材的編寫、參與探索這一學材的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對每一個主題的選擇與確定都進行了反覆的推敲,選編的內容都必定要符合學生本人、社會與自然的密切整合,每個主題幾乎都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科學、人際交往等領域。如《老師,您好!》的編寫目的是讓學生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的創造表現。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我們在編寫與使用中慢慢地清晰起來。

同時,本着發揚“爲了讓每個學生的健全發展”的新課標精神,根據本校的德育特色,結合新世紀德育創新,增強德育教育的體驗性、實效性,我們擬編寫一套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根據年級特點形成系列,並且融入家長學校的內容,成爲教師、學生、家長共用的校本教材,參考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體驗教育。

下面,我校選取校本教材綜合實踐精品課《我的爸爸媽媽》作說課展示。此課是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老師,您好!》一課主題的延伸,同樣通過情感體驗,以情曉理、以情動人。

  二、《我的爸爸媽媽》設計總體思路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涉及到“人”的內容最難設計,因爲情感的體驗不是光靠收集資料、做做遊戲就能實現的,它必須觸動人的心靈,震撼人的思想。因此,在設計關於父母親情的《我的爸爸媽媽》這個活動時,我們力求在體驗、感悟上下工夫。“細微之處見真情”,我們發掘學生與父母相處的細節,與學生真心交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偉大,學會感恩。

(一) 觀察瞭解,作好鋪墊

彙報課之前,教師佈置了三年(2)班學生三項任務:

1、跟隨父母到他們的工作單位,瞭解他們的工作特點和工作環境;

2、堅持每天做一件家務事;

3、親手做一份禮物給父母。

(二) 真情互動,愛的交流

學校邀請了三(2)班的家長參加彙報課,學生帶着興奮的心情,積極參與,教師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

1、利用相片簡介父母的特點、工作狀況。

2、調查學生堅持做家務情況。(調查結果只有兩個同學堅持)

體驗:父母爲孩子們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複地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孩子們堅持一個月的家務都那麼難,可想而知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使他們堅持了艱辛的歲月。

3.分別向家長、學生了解他們是否知道對方的生日。(調查結果是父母全部都舉手,但學生舉手的了了無幾。)

體驗:瞭解出生日是父母親的受難日,要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他們含辛茹苦地撫養自己成長。

4.做個遊戲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瞭解有多少。

體驗:互動的遊戲環節讓家長和學生都體會到要多觀察、多關心對方的事情,瞭解除學習(工作)外的其他生活習性。

5.老師選取了兩個分別關於父親、母親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體驗: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爲孩子犧牲了許多時間、娛樂、事業甚至生命,難道我們不應該感恩嗎?或許那兩個故事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每一個父母付出的程度都不同,我們應該記住生活的點點滴滴,那裏充滿了父母對我們的愛。

6.老師大膽地用自己真實的感受與學生交流。(老師把自己寫給已經去世母親的信拿給大家看時,真情所致,在場所有的人都落淚了。)

體驗: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更能體會父母的愛,趁他們健在給予真心的感謝和回報吧,孩子的乖巧、懂事就是給父母最大的安慰。

7.贈送自己做的禮物給到場的家長。

(場面非常熱鬧、感人,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流下了熱淚。)

(三)平等交流,心靈對話

在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要想學生產生共鳴,自然流露感情,老師必須以朋友的角色與他們平等、真心地交流。因此,在活動中教師運用教學機智抓住細節,在關鍵處適時點撥,師生的全情投入使實踐課產生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1、在揭示課題時,老師先貼出塗粉紅色的“媽媽”兩字,然後說自己覺得“媽媽應該是漂亮、溫柔、勤勞的”,你們心目中覺得媽媽是怎樣的,想用什麼顏色代表“媽媽”。接着“爸爸”兩字是棕色的,你們猜老師爲什麼選棕色?最後纔出現“我的”兩字,揭示了整個主題。通過這樣如做遊戲般的交流,同學們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暢所欲言,也爲第一個環節打下基礎。

2、在講故事時,老師用充滿感情的語氣,沉重的心情去演繹故事,讓學生陷入沉思,感受父母的偉大,領悟孝道的內涵。老師還敢用自己的真實故事與學生們分享,當她展示出自己孩子稚嫩的禮物時,學生們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當她講到媽媽離去的遺憾,孩子們靜靜的。老師知道,他們之間的心是相通的。

3、在學生送禮物的環節,老師播放《念親恩》《懂你》等歌曲,增加了感情的渲染,使活動達到高潮。

這節課是在眼淚和感悟中結束的。下課後還有學生趴在書桌上哭,家長落淚了,聽課老師落淚了,這個感人至深的場面至今仍印在我們的腦海裏,銘記於心。家長們很有感觸地說:“這種課讓學生增加了親身體會,學生的參與性很高,並且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課後,剛剛作文起步的三年級學生寫了一篇作文,語言親切、感情真摯,讀來感人肺腑。我們覺得,因爲這個選題接近學生生活、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和親身體會的,所以他們樂於參與課堂學習,願意把心裏話說出來,沒有口號、沒有造作。

通過活動,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實踐、體驗、交流中受到了教育,體會父母的艱辛,理解父母的真情,懂得孝順父母。而家長也在這過程中知道孩子的心聲,更明白自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由於執教者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通過巧妙的設計、有效的指導、真情的付出,使這節課取得顯著的效果。

注:此課在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校本開發與實驗研究課題》廣州實驗區交流研討會上作說課展示

說課稿 篇5

《馬的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明確、集中,但涉及的問題太多,所以圍繞活動的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選擇,確定了六個活動項目:

1、沿坡討源,見字見馬。

2、悠悠歲月,濃濃馬情。

3、走進詩的海洋,找尋馬的足跡。

4、脣槍舌戰。

5、自由暢想。

6、與馬共舞。

借本次活動激發學生對馬的相關知識的探究興趣。爲此確定了本次活動課的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係,激發和培養關愛動物和崇尚真知的情感。

2、探尋“馬的世界”,瞭解馬的有關知識,開闊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

3、培養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學習一般問題的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4、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合作精神,開闊學生的視野。

  [活動重點]

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的內容較爲豐富,若要每個學生每一項活動都參與,耗時太多。因此在活動前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與馬有關的字詞、俗語、諺語、歇後語、詩詞、故事、傳說等相關的資料進行收集,並能對相關的材料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展示成果。

  (二)活動過程

由學生組織進行,主要是利用匯報、遊戲、評述、演唱等各種形式進行成果展示。

首先,主要是藉助交流以“馬”字爲主的字、成語、俗語、歇後語等,瞭解馬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對與馬有關的諸多知識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並能對該問題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的意識,因其涉及的面較多,所以利用分組的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與處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不同角度進入文化世界,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其次,是由學生自行收集與馬有關的詩詞,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是讓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篩選,確定最佳材料作爲展示成果進行交流,並針對話題中的兩個議題進行探討,形成自己的見解,培養思辨問題,崇尚真知的能力。

然後是藝術作品展示,讓學生用其自己的方式再現他們心中的“馬”,由前面的側重於對“馬”的理性的探討轉爲側重於情感體驗與審美觀照。展示學生的愛好與特長,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說課稿 篇6

我設計教學的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加減法(一)中的《加法的練習》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這是在學生學完加法的初步認識之後設計的一個練習片斷。一年級的學生剛剛由幼兒園進入小學,入學才三個多星期,加法的學習稍有不周學生就會形成不確切甚至模糊的概念,爲後繼學習產生負作用。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都以直觀表象爲主,他們好奇、好玩、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較易分散。所以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練習,加強練習的趣味性,進一步滲透加法運算意義的理解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的智能得到發展,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把兩個數(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能夠看圖說圖意,並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3、發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體驗加法與生活的聯繫。

4、結合內容滲透集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我所設計的練習第一個環節是:聽歌曲,找出歌曲裏包含的加法算式。小朋友都是喜歡唱唱跳跳的,根據這個特點,我設計了這個練習,這個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根據自己畫的圖畫列加法算式。小朋友們都是喜歡畫畫的,看着自己的畫來列加法算式比較直觀,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其中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感受、發現和交流,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建立學生原有經驗和親身體驗的積累基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捕捉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學會合作、表達與交流,促進學生的發展。第三個環節,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就在身邊,發現並提出加法問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聽歌曲,找出歌曲裏包含的加法算式。

(1)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歌啦,老師放一首歌你們想不想聽?

(2)播放歌曲《四隻小鳥》(聽歌)

(3)提問這首歌能列一道怎樣的算式?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最快回答老師的問題。

(4)生答。(1+4=5)(板書)

(5)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說得對不對?喜歡唱歌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播放歌曲動畫)他說得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進行加法的練習。(出示課題:加法的練習)

第二環節:看自己畫的圖畫列加法算式。

1、(出示課件蜜蜂圖)請小朋友們看這幅圖,你能看着圖列出多少道算式?(2+3=5)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的算式是把什麼和什麼合起來的?(電腦演示)還有其它的列法嗎?(1+4=5、3+2=5、4+1=5)小朋友們真棒!

(在這裏學生說列法,教師提問是把哪部分和哪部分合起來,並即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用集合圖來表示,滲透集合的思想,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

2、(展示學生畫)師:這是小朋友們在課後畫的圖畫,你們能看着這張圖畫說說圖意列出算式來嗎?(生: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來3只小鳥。)(教師用手勢比劃)合起來一共有多少隻小鳥?誰能把剛纔小朋友說的那些話完整地說出來?(板書:2+3=5)(教師用手勢表示,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加法是把兩部分合起來。)

師:同學們都畫了一些漂亮的圖畫,請你們把它拿出來,在小組裏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再把算式寫在上面,看看能列多少道算式。

4、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體現合作精神。教師在這過程中要關注中下生。每個小組要由組長分好工,誰負責彙報,誰負責寫算式。小組成員要在小組裏充分交流,力求每個同學都能正確說出圖意,列出算式。敘述圖意時,教師要求學生能正確捕捉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的能力及用簡潔明瞭的數學語言表達的習慣。)

5、彙報。(投影顯示)

把學生的畫和算法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的發言,理解同學所說的話的意思,提出不同的意見。

第三環節: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

同學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與加法有關的問題。誰能說說你發現了哪些加法問題?(學生說,教師邊板書算式)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教師要注意引導打開學生思路。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例如:今天我買鉛筆用去2元,買膠擦用去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天上有5朵白雲,又飄來3朵白雲,一共有多少朵?

工字有3筆,人字有2筆,一共有多少筆?

我的筆盒有3支鉛筆,又削了2支放進去,現在有多少支鉛筆?

奶奶種了5棵白菜,又種了3棵,一共種了多少棵白菜?

以上是我的關於《加法的練習》教學片斷的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