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彙編九篇

【實用】說課稿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實用】說課稿彙編九篇

【實用】說課稿彙編九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明確揭示了科學領域的指示應該具有"情境化、過程化、生活化、經驗化"的特點,尤其是對於認知活動這種抽象佔主體的活動而言,更需要以一種幼兒熟悉的、真實的生活方式呈現。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有益的教材內容,讓孩子感到"知識並不遙遠,知識就在身邊",變"告訴"爲"感悟與體驗",以積極、活躍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自然現象產生興趣""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現象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因此,從生活入手是選材的一個重要原則。本次活動選取的教材——秋天的花。秋天,是菊花和桂花的世界。瞧,那一叢叢、一簇簇的花兒,在微風中點頭微笑。秋天的菊花真漂亮啊!你看,五彩繽紛的菊花婀娜多姿,香味芬芳。紅的似火、黃的賽金、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這些菊花有的彷彿少女的捲髮,有的猶如卷丹一樣包在一起,有的是一個花骨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昂首怒放。一陣風吹過,菊花羣中泛起了紅濤金浪。秋天裏一簇簇米黃色的桂花,好象一隻只小小的螢火蟲在樹枝上休息,又好象一顆顆小星星正躲在綠葉叢中,向我們俏皮地眨着眼睛,濃郁的花香引來了一羣金黃色的小蜜蜂,它們飛來飛去採着香甜的花蜜,整個校園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花兒們在秋天裏競相開放,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如此美麗,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孩子的注意,但中班的孩子由於生活經驗的缺乏,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因素,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花感興趣,但並不瞭解,與其讓他們浮於表面,不如讓我們挖掘其深邃的教育內涵。於是,結合正在開展的《美麗的秋天》這個大主題,以及處於該年齡段的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了較濃厚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此次活動的組織在滿足他們探究慾望的同時,將生活中常見到的花以及花在生活中的運用、用途等等都形象地展現幼兒面前。因爲這樣的教材是真正來源於孩子生活的,它可以使孩子感到原來學習材料和生活是這麼貼近,從而以"我要學"的心態進入學習狀態,注意和思維也將更爲主動。

2、說活動目標的制定與突破。

本次活動制定的目標重點是:通過看看、聽聽、玩玩了解菊花、桂花的一般特徵及用途,欣賞菊花和桂花的美。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分區域創造性地表現菊花、桂花,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爲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主要採用以下策略:

其一,注重一個"趣"字——讓孩子與活動的興趣和願望。秋天的花對孩子來說十分常見,生活中處處可見。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由於知識經驗的缺乏,孩子對這一內容感興趣的時間不會太長,他們只是流於形式地觀賞、瀏覽。對於這樣的教材如何吸引處於形象思維的孩子是關鍵所在。本次活動,創設活動環境,以帶領幼兒到花仙子的花園裏去玩,並以用數碼相機爲幼兒拍攝的觀賞桂花的照片引題,讓幼兒在大屏幕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從而調動孩子內心深處的活動願望。

其二:強調一個"思"字——讓孩子在整體感知中發現菊花、桂花的祕密。秋天的菊花和桂花所含的知識是比較多的,如他們的一般特徵、用途等等。在活動中,如果就是一味的說教,讓幼兒在我的述說中思想天馬行空的遨遊,顯然不好。於是,在讓幼兒觀察實物菊花和桂花,進行分散引導回答之後,我又利用幻燈片系統性的對幼兒的整體感知進行簡單的小結,同時啓發幼兒與之積極互動,逐個解決活動中的問題,層層突破活動中的重點。

其三:把握一個"用"字——讓孩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獲得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活動中以分區活動的形式,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區角進行活動,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爲生活的素材,深化菊花、桂花在生活中的運用。採用的這些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們感興趣,有自主活動的願望。

3、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讓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幼兒的能力、興趣、需要相適應,根據本次活動的需要,我做了如下準備

(1)課前帶幼兒認識桂花、菊花,並用數碼相機爲桂花拍照。

(2)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3)製作不同色彩、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菊花、桂花的幻燈片欣賞

(4)各區角材料的投放:

巧手區——製作菊花:可樂瓶、礦泉水瓶、一次性紙杯、碗、剪刀、縐紙等材料;

動手區——湯圓粉、桂花;

品嚐區——菊花、桂花、開水、杯子等;

二、說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整體感知,觀察環境,感知桂花、菊花的美。

1、創設環境情境,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將幼兒帶入已佈置好的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裏去玩,好嗎?"

2、"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花園裏都有些什麼花?"以提問設疑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桂花。

(二)師幼互動、大膽探索——觀察、認識、感知桂花、菊花的一般特徵及用途。

1、早上晨間活動時事先帶孩子們去觀察幼兒園的桂花樹,並用數碼相機進行實地拍攝,在課堂上再次播放數碼相機拍攝的實地內容,引導幼兒觀察:桂花是長在什麼上面的?花的形狀、顏色是怎麼樣的?桂花樹是怎麼樣的?葉子又是怎麼樣的?來引導幼兒說說桂花的一般特徵。

2、以幻燈片的形式對幼兒的述說進行小結(桂花是長在桂花樹上的,花很小,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白色的,許多花長在一起,是一簇一簇的,有濃郁的香氣。桂花樹有高大的,也有矮小的,葉子是深綠色的,形狀像小船一樣),以加深幼兒的印象。這樣一來及時捕捉住孩子們的興趣,二來又較及時地對孩子們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升。

3、瞭解桂花的用途。

——誰知道桂花有什麼用途?

——桂花除了讓我們欣賞以外,它還有很多的用途呢?不信,你們瞧——

——引導幼兒觀看幻燈片,教師小結: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糕、桂花月餅、桂花還能浸酒,做成桂花酒;薰茶,做成桂花茶;提取出香精做成桂花香水、桂花香皂等;還能做藥治風火牙痛等等。

4、觀察、瞭解菊花的一般特徵。

秋天裏的花除了桂花以外,還有什麼花?(菊花)

——請幼兒從後面的花仙子花園裏找出菊花。

——引導幼兒講述菊花的一般特徵。

(1)菊花有些什麼顏色?花朵有什麼特點?花瓣是怎麼樣的?

(2)教師小結:菊花是秋天裏開放的花,菊花是一朵鮮豔、美麗的花,花朵有大有小,花瓣有寬有窄,有直有彎,顏色有黃色的、白色的、紫色的、還有紅色的等等;菊花的葉子是綠色的,邊上像鋸齒。菊花很美麗,常種在花園裏,或栽在花盆裏。

(3)爲什麼人們要種那麼多的菊花呢?

——讓幼兒欣賞幻燈片,瞭解菊花的用途。

小結:人們種的菊花,讓菊花把我們生活的環境裝扮得更美麗,菊花的香味能治頭疼,菊花還可以做清涼飲料,用來泡茶喝,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

(作爲以科學活動爲主的綜合活動,注重本領域知識的滲透與整合,活動中認識、瞭解菊花和桂花的基本特徵和用途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知識點,另外讓他們在這些過程中利用幻燈片欣賞菊花、桂花的美,又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自主操作、實踐運用——創造桂花、菊花的藝術品——分區域進行活動。

以區角活動的形式,準備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菊花、桂花等的食品,利用自己的六大感官讓幼兒分區進行回憶、想象、操作,思維的多樣性使孩子們更爲積極、主動、有效的活動。

——提出創造的要求:

桂花和菊花不僅漂亮,又有那麼大的本領,那你們想不想和它們來玩遊戲呢?——幼兒分區域進行活動。

區域一:巧手區——製作菊花:可樂瓶、礦泉水瓶、一次性紙杯、碗;剪刀、縐紙、雙面膠等材料製作菊花;

區域二:動手區——桂花湯圓:提供湯圓粉、桂花;

區域三:品嚐區——品嚐菊花、桂花茶:提供菊花、桂花、開水、杯子等材料;

2、幼兒創作,並交流自己的創作過程。

(同時,該活動還滲透和整合了其他領域的價值:語言領域——用好聽的話描述自己的創作;藝術領域——創造性地分區進行形象化的菊花、桂花的藝術品操作,給人以美的體驗)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好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呢?(環保教育)

目標的制定充分考慮情感、知識、技能的整合,並且將激發情感和知識技能的掌握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整個活動洋溢着孩子們喜歡菊花、桂花的美好情感,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較好地調動,並通過區角活動和後來的情感激發,提倡幼兒要愛護花草,使情感教育得到了昇華,獲得了可持續的價值。

(五)拓展思維、延伸遷移。

設計表格,讓家長回家引導幼兒再去尋找秋天裏其他的花,以備接下來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所需。本環節的設立宗旨是引領孩子關注周圍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原來蘊藏着豐富的知識,引導幼兒建立在生活中感悟與體會的意識。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語文,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A版五年級下冊第13課《飛奪瀘定橋》,我將從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紅軍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壯舉,表現了紅軍戰士 英勇 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樂於表達和交流,但要完全透過文字感悟文本背後蘊含的情感還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本課我將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析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技能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理解“妄想,狼狽,震耳欲聾 ” 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價值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啓發學生(學習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爲了落實本科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抓住“飛”和“奪”,理解紅軍奪取瀘定橋的過程, 教學難點定爲:體會紅軍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法與學法:教是爲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朗讀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讀、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本文,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讀中享受審美樂趣。

爲讓學生自然而然走進文本,更好地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從而產生共鳴,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導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所以開課伊始,我首先用多媒體出示

現在的瀘定橋圖片,讓學生觀察這座橋是由什麼組成的,讓學生說說走在這種橋上,

你有什麼感覺?讓學生暢所欲言,得出瀘定橋就是一座讓人心驚膽寒的橋,在1935年5月29日,發生了一場讓人至今難忘的戰鬥,順勢讓學生找出課題題眼並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 整體把握,感知全文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我將讓學生先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哪些段落寫了“飛”?哪些段落寫了“奪”?讀後,讓學生彙報交流,這樣爲接下來的第三個環節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三、 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

生積極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於這一認識,我將根據上一環節學生的反饋交流,引導學生讀課文描寫“飛”

的段落(2—5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自然段,說說從哪些詞句裏面能感受到紅軍搶時間的?引導學生抓住“28日早上”、“29日早晨”來感受時間緊、任務急,抓住“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全身淋透”、“翻山越嶺”、“雨大像瓢潑”“飢餓、疲勞”等詞句來感受紅軍所遇到的'困難極大。再抓住“一整天沒顧上吃飯”“仍舊摸黑冒雨前進”“與敵人對話”等語句來感受紅軍是怎樣克服困難和機智,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激發起學生對紅軍的熱愛之情,並讓學生帶着這種熱愛之情再讀讀課文第

四、五自然段。

接着我還將引導學生讀課文6—8自然段,來了解紅軍奪取瀘定橋的經過,我將通過這樣的過渡語“當紅軍29日清晨趕到瀘定橋時,卻發現”,讓學生齊讀第6自然段,讀後讓學生說說:瀘定橋給你的感覺是什麼?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13根鐵鏈,木板被抽掉,河水濺起“兩米高的水花,水聲震耳欲聾”來感受瀘定橋的險要。接着我將抓住守城敵人瘋狂的喊叫,引出課文7—8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默讀這兩個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讓你感動的場景句子。預設學生劃出“22名戰士------一邊前進,一邊鋪橋”和“英雄們聽到------搏鬥”這兩段話,讓學生齊讀這兩段話,找出第一段話中描寫動作的詞和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並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和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從英雄們的動作詞語中和對英雄的描寫中,感受到英雄們的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激發學生對紅軍的無比崇敬之情,並讓學生再通過過渡句“正因爲紅軍

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精神,才能飛奪瀘定橋,順利渡過大渡河。”他們爲什麼要渡大渡河?結果怎樣?讓學生齊讀第一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順序。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課文學到這兒,我將設計這樣一段結束語 :同學們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紅四團的高大形象一定會永遠 矗立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老師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像紅軍叔叔一樣堅強勇敢。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最後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我是按文章的主題線來設計的,該板書力求簡潔清晰,使學生一目瞭然就能對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

13、飛奪瀘定橋

接命令

搶時間

飛奪瀘定橋 攻天險 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奪勝利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是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次函數(包括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以及會建立二次函數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數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應用、拓展,是對前面所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圖像與性質的一次昇華,又是今後學習《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二次函數的應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預備知識,又是學生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基礎知識,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節課最大特點,是結合圖形來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數學思想。因此,這一節課,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有着廣泛的應用。我認爲這節課的重點是:作出函數=ax2+c的圖象,比較函數=ax2和函數=ax2+c的異同,瞭解它們的性質;函數=ax2+c的圖象與性質的理解,掌握拋物線的上下平移規律是本節課的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做函數=ax2和=ax2+c的圖象,並能比較它們的異同;理解a,c對二次函數圖象的影響,能正確說出兩函數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座標;

(2) 瞭解拋物線=ax2上下平移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節課,過程是由抽象到直觀,再由直觀到抽象(既二次函數=ax2+c的關係式——作出圖像——說出二次函數=ax2+c的圖像與性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探討、分析、分類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養成全面看問題、分類討論的學習習慣,通過直觀多媒體演示和學生動手作圖、分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教學結構設計

建立以“實施主體性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爲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學教結合式。讓學生先自己動手畫圖,然後由老師來演示,這樣從直觀的看圖觀察,思考,提問,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學教結合”爲模式的課堂結構設計爲“三個階段”:

①準備階段 教師先從回憶函數=ax2圖象與性質,從而導入二次函數=ax2+c的圖像與性質,進而帶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②參與階段 學生圍繞目標自我表現,相互交流,啓發理解。

③應用與昇華階段 這一階段是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昇華。延伸階段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識的深化,二是知識向能力、技能的轉化,三是學習方法的固化,即演練鞏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說課稿 篇4

  教學分析:

1、教材地位級作用:

《家》這首兒童詩用形象的方式,用擬人的方法,通過對鳥兒、蜜蜂、魚兒、蜻蜓的家

的想象與描繪,過渡到讚美自己的家,主旨是寫家溫暖幸福,表達了“愛家”的思想感情。本詩不僅形象而淳樸,而且節奏和韻律富於變化,具有音樂美。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溫馨,是培養學生美好情感,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文,認識本課生字;

瞭解動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裏有親人的關愛,家是溫暖幸福的。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詞語的含義,激發學生愛家、愛祖國的感情。

2、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難點

學會關愛他人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少,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爲出發點,以促進學生互動、探究、拓展學習爲基本形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充滿創造活力爲最高境界。

教學策略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

2、欣賞評價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主要以鼓勵、欣賞爲主,這樣不僅使學生心理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3、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想表達、想展示的強烈慾望,教師及時爲學生搭建起成果共享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小組內溝通、交流、合作,不僅使學生個性得到了尊重,還使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

4、音樂美讀訓練法:以“聽”“說”“讀”“悟”爲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將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融入在本課教學中,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開始先課件出示“家”,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談一談家裏發生的讓人感到幸福和溫暖的事。孩子們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師順勢談話:“小朋友有自己溫暖、幸福的家,小動物們有沒有自己的家呢?它們的家在哪兒?什麼樣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走進課文。)

二、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通過不同目的的多次讀文,不僅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爲以後的感悟打下了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看拼音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拼音漢字對照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本課的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看漢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

三、精讀課文,感悟知識

1、邊讀邊想邊悟

閱讀是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詩歌主要內容提出“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在哪?什麼樣”這一問題,由此展開學習,引發出“鳥兒”、“蜜蜂”、“魚兒”、“蜻蜓”的家,教師出示相應的“家”的圖片,通過“幫小主人找家”的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體態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鞏固知識,又發展語言。

2、自主選擇朗讀

在這一部分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家,讀給同桌聽,也可以發揮想象,帶上動作表演讀。

設計目的:讓學生對讀書方法、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把學習權力和空間還給學生,爲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提供了空間,激活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2、合作交流研讀

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喜歡的這個家的原因,再讀讀相應的詩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相應的課件。

(1)鳥兒的家。(課件演示:鳥的活動畫面)

①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感知:儘管只是一些茅草堆積而成,但用“舒服”一詞形容,我們已感覺到家的無比溫馨。此時請大家做一個感覺“舒服”的動作。並帶着這種舒服的感覺再來讀這句詩。目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朗讀。

(2)蜜蜂的家。(課件演示:蜂房和小蜜蜂採蜜的場景)

讓學生了解:在蜜蜂看來,用自己辛勤的血汗建造了自己的家------漂亮的房舍,比起花園、草地更讓人依戀。目的是創設情境,再次增強學生的朗讀感受。

(3)魚兒和蜻蜓的家讓學生藉助畫面,配樂朗誦,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4)小朋友的家。(課件演示:小朋友生活的場景)

此處設計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個家中的小主人,你想說些什麼?(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從深刻感悟到自然地形成語感。)

四、拓展昇華,激發情感

拓展訓練中將學生愛家的情感昇華爲愛班級、愛學校、愛祖國。(課件演示:學校、班級畫面、各族人民齊聚天安門的場景)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課題的內容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有趣的探究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於培養學生的物質觀和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養成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作風。

  2、教學目標分析

⑴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瞭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繫性質瞭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動機,通過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地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檢驗 。

  4、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等課程中,對於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瞭解,它是空氣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植物光合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等。學生學起來親切、易於理解和接受。

  三、說教法

創設問題情境,啓發學生探索和發現,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學法

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閱讀討論法

  五、說教學程序

實驗準備:?學生分組(4人爲一小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試管、紫色石蕊試液、醋酸、鹽酸、酒精燈、試管夾、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師準備: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可樂瓶、水、燒杯、蠟燭、火柴、二氧化碳、試管、導管、澄清石灰水、集氣瓶。

  知識認知過程:

1、通過大家熟悉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引入主題;

2、探究CO2的物理性質;

3、探究CO2的化學性質;

4、暢所欲言CO2的用途。

實驗探究過程: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討論與交流→歸納與總結

  (一)引入主題

[學生觀看] 有關全球變暖的圖片

[提出問題] 你能說出造成全球變暖罪魁禍首嗎?

[學生聯想] 二氧化碳

[教師引入] 你瞭解CO2嗎,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CO2吧!

(以熱點問題爲切入點,引入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探究活動1、教師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學生觀察、歸納: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師引導]: 基於上節CO2的實驗室製法學生了解到收集CO2採用向上排空氣法,可推知CO2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這一結論嗎?

[學生探究預設]:實驗1)、吹氣球,讓充滿CO2 的氣球在空氣中漂浮,觀察現象。

2 )、將盛滿空氣和CO2的集氣瓶分別放在托盤天平的左、右兩盤上 ,觀察現象。

3)、製取一瓶CO2 ,並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的燒杯內,觀察現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從旁邊倒入)。

[師生評價]:哪些實驗能證明你的結論?

實驗1):不可行,氣球內所充氣體密度大於或等於空氣密度時,氣球均會下沉;

實驗2):可行,

[教師設問]要保證實驗成功,實驗時需滿足什麼條件?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

實驗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從燃着的蠟燭旁邊倒入)

[結論]: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成功與失敗,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實驗方法,啓迪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於思考)

探究活動3、二氧化碳溶於水的探究

[教師設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打開雪碧汽水的時候,會冒出大量氣泡,這種氣體是什麼呢?

[學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師追問]:你能設計實驗證明嗎?它說明什麼呢?

[學生探究]:聯繫前面所學知識,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導管另一端伸進盛有石灰水的小燒杯中,振盪汽水瓶,觀察現象,分析討論。

[學生推理]打開瓶蓋→瓶內壓強減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2 能溶解於水中。

[教師提問]:你還能設計別的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解於水嗎?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教師準備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 [1] 把充滿CO2 的試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實驗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緊瓶塞,振盪。

現象1 、試管內液麪上升。 現象2 、瓶子癟了。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動手操作實驗極大的激發求知慾)。

[學生歸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學性質

由前面的蠟燭熄滅實驗可知:CO2不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探究活動1、CO2與水的反應

[教師設問] CO2溶於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

[學生猜測]:①有。 ②沒有。

(激發學生探究的渴望)

[教師實驗] ① 向兩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試管分別滴入稀醋酸,稀鹽酸。

② 向上述實驗中變癟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觀察現象①、②中的溶液都變紅色。

[信息]: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紅色。石蕊溶於水形成的溶液稱爲石蕊溶液。

[學生認知]:鹽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教師提問]:塑料瓶中的哪種物質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呢?

[學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產物

[教師追問]:怎樣通過實驗證明上述的猜想呢?

[師生活動]:結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結論。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交流,學生獨立探究)學生根據教師準備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取兩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小紙花

實驗 ①把乾燥紙花放入盛CO2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 ②向浸染過石蕊溶液的乾燥紙花噴水後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觀察現象。

[學生推理]:得出結論: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CO2 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種酸,它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

[學生歸納]: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CO2 +H2O=H2CO3

[教師提問]:將上述實驗中變紅的小花烘乾會有什麼變化呢?

[學生活動]思考,分別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設想。

(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

[學生歸納]:碳酸受熱分解,是一種不穩定的酸。 H2CO3=H2O+CO2↑

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教師活動]: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細口瓶,讓學生觀察瓶壁上的現象,並解釋。

[學生活動]:回憶生物課上學的知識進行交流、討論,分析原因。

[學習歸納]: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 (OH) 2== CaCO3↓+ H2O

[教師指導] :< 檢驗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師設問]:同學們結合所學CO2的性質討論它的功與過?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115—116頁內容,然後暢所欲言。

(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學以致用,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穫有哪些?

(學生、談收穫。)

[學生小結]:CO2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辨證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識應用

1、新建房屋內牆生個炭火盆,爲什麼牆壁會大量出“汗”?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2 、進入久未開啓的菜窖,應該怎麼辦?

3 、如何用三種方法將空氣和CO2區別開來。

(通過上述問題的設置,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作業

①設計實驗將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

按圖組裝A、B裝置,並將A、B裝置同時置於陽光下曬一段時間,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實驗活動,你對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認識,請寫在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產生溫室效應的原因是什麼?溫室效應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怎樣減緩溫室效應?

  七 、板書設計

課題2 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性質

1 、CO2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標準情況下,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

2 、CO2的化學性質

⑴不供給呼吸

⑵CO2不能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⑶CO2 與水反應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碳酸不穩定 ,受熱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與石灰水反應 CO2+Ca (OH) 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檢驗CO2

二 、CO2的用途

積極影響:光合作用、滅火、化工產品的原料、氣體肥料、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作製冷劑、人工降雨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縱觀第六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歌頌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大禹治水》這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老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放在二年級教材中進行教學,我想不僅僅是讓孩子瞭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一心爲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

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二、說學情

由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獨生子女多數生活條件優越,受到家長的寵愛,較缺乏“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對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不顧個人生活幸福,一心爲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懷,多數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難。這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爲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爲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認識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寫好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我發現本課就有好幾處想象的訓練點。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關鍵詞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從而得到思想上的啓迪,情感上的昇華。本課在寫作上很有特點。除了首尾段對比,突出重點之外,數量詞的運用對突出大禹一心爲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明顯。

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課稿 篇7

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 那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 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 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希望同學們能成爲一個高尚的人, 在氣節、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面 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遠向上, 在做人做事方面 順應自然,胸懷博大,寬以待人, 承擔起宏偉的歷史任務。

各位評委,下午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8冊第12課《大自然的啓示》進行說課。下面我將緊扣略讀課文的特點準備從教材、設計理念、教學程序、課堂特點四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了兩則科普小短文,再次激發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打掃”森林》講述的是林務官的一紙命令給森林帶來了毀滅性的災害。《人類的老師》介紹了科學家們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運用於發明創造。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以及生物的特性,從中受到啓發,才能科學、有效利用大自然規律,爲人類服務。

這兩篇雖然都是說明文,但在語言特點上有所不同,《“打掃”森林》的語言生動活潑,而《人類的老師》則平實簡明。

2、學情分析: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熱愛自然的情緒上漲,初步學會理性的思考。以文本爲例,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啓示。因此,本課是學生自主運用對話文本的方法,在讀中感悟,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的培養。

3、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課文特點,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爲基點,以新課標闡述的理念爲背景,預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A.默讀課文,藉助拼音讀通全文。

B.運用前兩篇概括內容的方法,概括本課兩則短文的主要內容。

C.抓住重點語句的學習,加深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啓發,激發學生對仿生學知識的探索興趣。

4、教學重難點;爲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遷移學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而深層次地領悟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啓發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5、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仿生學的相關信息等

第二方面、說設計理念與總體教學思路

1、以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制定是貫徹了以下教學理念。

識字 藉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讀課文中的字詞教學不作重點,主要體現在字詞朗讀不作檢查;字詞理解不作重點;字詞賞析不作要求。

應用 以點帶面,遷移運用

略讀課文教學要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略讀課文應該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

粗略 抓大放小,有所側重

略讀課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教案《《大自然的啓示》說課稿》。大膽取捨,突出重點,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課一得,得得相連。 5

自主 放手閱讀,體現個性

引導學生自主地選擇,自主地學習,自主地評價,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2、爲達成教學目標的總體思路: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二、朗讀提示,把握目標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課題入手,解決難點

五、總結收穫,練習寫作

六、佈置作業,積累沉澱

第三方面、教學程序

爲了把預設目標落到實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共分幾大板塊。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加強單元整組教學的意識,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寫法的作用。】

二、朗讀提示,把握目標

瀏覽“閱讀提示”,概括這節課的任務,(內容 啓發 積累)交流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參照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的要求和方法,這樣的方法更有實效性。】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藉助拼音讀通全文,發現本課在形式上的特點。

2、瀏覽全文,完成第一個任務:短文講了什麼內容?

【預設:如何將一篇長長的文章濃縮爲精煉的幾句話?】

從《自然之道》的內容的概括找到啓發,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訴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簡單地說,它講的就是人與自然怎樣的關係?人(破壞)自然,這個啓示是種“警示”

同樣,《人類的老師》可以參考之前學習的《蝙蝠與雷達》概括內容的方法:

從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啓發,解決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

簡單地說,它講的又是人與自然怎樣的關係?人(利用)自然,這個啓示是種“啓發”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概括文章內容有點困難,藉助已經學過的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間的聯繫提煉爲“破壞”與“利用”,把啓示解讀爲“啓發”與“警示”,這有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本質的理解。】

四、課題入手,解決難點

1、讀小標題,提出困惑。學生能自己解的小問題先解決,留下大問題一起探討。

【設計意圖:文章的題目就是學習的切入點,凸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就是閱讀文本的興趣。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深究,對簡單的問題可以粗略帶過,抓住那關鍵的,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問題加以研究,把時間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詞,畫畫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邊批註自己的感受,幫助自己解決剩下的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教會閱讀方法,嘗試自主解決問題,這樣對文本的解讀纔會更加深刻。

3、交流時:用圖示法理清生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設計意圖:理解生態失衡的內在原因是領會啓示的關鍵。用圖示法將長篇大論的文字提煉爲幾個關鍵詞,再畫上箭頭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間的聯繫。這樣,其中蘊含的道理就一目瞭然了,深入淺出。】

五、總結收穫,練習寫作

1、談談從一篇短文中獲得的啓發,也可以談談整篇文章獲得的啓發。

2、歸納本單元表達啓示的思路:故事+分析,問題+動物優點+效果,以及用設問句連接故事與分析,問題與動物優點,承前啓後,過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蒐集到的仿生學資料後,仿照《人類的老師》寫一個片段。

【設計意圖:通過對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梳理,教會學生寫作表達的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將從精讀課文所學到的“法”有用“法”之處,做到有機會學以致用。】

六、佈置作業,積累沉澱

七、板書:

12*大自然的啓示 內容 啓發 積累

“打掃”森林 破壞 警示 故事+分析

人 自然 人類的老師 利用 啓發 問題+動物優點+效果

這是我簡明精要的板書,既有內容的提煉,又有方法的引導。

第四部分 主要特點

我崇尚的是簡約的語文課堂,將略讀課文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大膽地、自由地、主動地感知文本,凸顯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紮紮實實地從聽、說、讀、寫的基本功練習與運用開展教學互動,努力實踐語文教育的“三實”——樸實、真實、落實。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手腦算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教學目標: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通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3 、活動重點的是點是使幼兒通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4、教學準備:爲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說教學思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爲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通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着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三、說教學程序

爲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一)幼兒通過聽數做反應,複習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我以聰明可愛的兔媽媽形象吸引幼兒遊戲的興趣,邊和他們玩“兔媽媽,幾點了”的遊戲,邊進入教室:當兔媽媽說到“天黑了”的時候,幼兒回位坐好。愉快的遊戲氛圍給整個活動打 下了良好的基礎,把遊戲引入課題,提出新的遊戲規則:當兔媽媽說單數時它會回頭,這時幼兒站好不動;當說到雙數時,兔媽媽不回頭,幼兒可以自由活動。新遊戲開始,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遵守新的遊戲規則。遊戲後請個別幼兒操作數字和實物來證明10以內的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二)幼兒通過觀察數並用肢體動作表現10以內的單、雙數。

在這一環節中游戲由淺入深:當幼兒問幾點時,兔媽媽不回答,只出示數字讓大家判斷:看到單數,就獨自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相抱。這個遊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遊戲的難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濃厚了,好奇、好動是幼兒的特點,這一環節的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白主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三)幼兒通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雙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並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於是,老師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遊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操作數字:

(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出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2)教師再次把數字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出最小的單數;最大的單數:最小的雙數;比2大的雙數;2的大隔壁鄰居;翻出6的小隔壁鄰居:從1——10還有哪些數字沒有翻出來,它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呢??(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幼兒在音樂遊戲中鞏固單、雙數。

音樂遊戲《倫敦橋》的歡快氣氛可以使本次數學活動達到新的高潮。請來到的所有單數寶寶到前面站好,請最大的單數和最小的單數寶寶搭橋,遊戲開始,捉到一個數字寶寶就要請它的大 、小隔壁鄰居來救它,遊戲繼續進行。

請今天來到的所有雙數寶寶到前面站好,遊戲玩法如上所示。

結束環節:在這裏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延伸兔媽媽和大家玩了這麼多遊戲,它要帶着數字寶寶們(全體幼兒)去數學王國認識更多的朋友……本次數學活動以遊戲形式開始,在遊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於一系列動靜交替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遊戲使邏輯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起來,讓孩於們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說課稿 篇9

教材解讀

《風箏》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關於本文的主旨,歷來有多種理解,且多強調作品的政治性——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批判。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於時代久遠,加上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實際的侷限,要初一的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反封建性是有較大困難的。因此,我認爲在教學本文時,應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實際出發,側重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關於童年遊戲心理的描寫以及“我”因童年時曾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而產生的懊悔和悲哀的情感的描寫。也就是說,在教學本文時宜淡化政治色彩,注重人文情懷,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品讀、欣賞。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引導學生體會小兄弟癡迷風箏的童心,瞭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暴以及“我”由此而產生的痛悔和無法把握的悲哀,從而使學生受到一次人文情懷的教育。

至於本文教學的難點,我認爲應是對作品中一些語意含蓄而深刻的語句的理解。按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要理解這些語句是極不容易的。因此,我認爲在教學中對這一問題不應過多涉及,我的處理辦法是:在學生質疑的環節中,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簡單點撥,讓學生對此有一個大略的認識即可,更多的內容則由學生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再去領悟和體會。

理論運用

1、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理論。

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的工具,傳授語文知識,教會學生閱讀和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語文又是一種文化。語文教育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它作用於人的精神領域,承擔着改造國民素質,重鑄人文精神的重任。

2、主體教育思想。

主體教育觀要求語文教育要弘揚人文精神,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真正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知識,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經驗。

3、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是建構主義的理論精髓,它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激活、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經歷。

4、個性化和創造性閱讀的原則。

藝術接受心理學認爲,藝術創作和藝術接受是雙向交流過程,藝術創作主體是生命體驗的闡釋者,而接受主體則是體驗的二度闡釋者,二度闡釋的價值,決不在創作行爲之下。如果沒有接受主體的參與和響應,任何藝術活動都是潛在的甚至是不完整的。這一理論建立了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新關係,強調了讀者的在閱讀中的地位,也強調了閱讀的個性化和創造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

教法選擇

激趣。以一首短詩引入,同時讓學生回憶童年時遊戲的往事,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使用專爲本課設計的多媒體課件,效果更佳。)

引導。在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教師對閱讀的步驟、重點等問題給予必要的引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點撥。在學生學習遇到疑難處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在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之後,教師給予必要的點評。

學法引導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解讀文本。

2.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閱讀、去感悟。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首先用一節飽含深情的、回憶童年的小詩導入新課,接着讓學生回憶童年時遊戲的往事。

2.介紹作者(老師簡單介紹之後,由學生補充)

3.初讀課文。此時教師不作任何提示,完全由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讓學生獲得最自然的、最富有個性的、整體的閱讀感受。

4.交流感受。這個環節爲學生搭設一個互相交流、表達閱讀感受的平臺。

5.重點品讀。這個環節是在學生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重點段、重點句以及重點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個環節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整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悲哀。

第二步:重點品讀第三段,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

第三步:重點品讀第四段,要求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的表格,瞭解主要事件的各記敘要素,並且用心去體會“小兄弟”被“我”粗暴地折斷、踏壞風箏時心境。

在這一步中還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充分地瞭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忍和淫威,認識到它的非人道和可憎,爲下面理解本文的主旨作必要的準備。

6.探究主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由各組代表發表觀點。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如果學生的回答沒有涉及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批判,教師要可給予引導和補充。

7.學生質疑: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就文本自由質疑,問題不設定。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或者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

8.結束授課。

板書設計

少時:折斷風箏————精神虐殺

中年:未能補過————永恆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