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彙編9篇

說課稿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說課稿彙編9篇

說課稿彙編9篇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本次教學選擇的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國曆史故事。課文敘述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抗擊侵略軍,但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看到蜘蛛結網,受到啓發,振作精神,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侵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可分爲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寫布魯斯王子率領軍隊抵抗侵略軍,七戰七敗,幾乎喪失了信心。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寫布魯斯看見蜘蛛在風中結網,直到第八次才成功,受到啓發和鼓舞。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布魯斯王子重新招集軍隊、組織力量,終於在第八次戰鬥中打敗了侵略軍。其中第二段是教學的重點。

課文所敘述的故事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所以本課的教學,一方面抓住重點段(第二段)的學習,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蜘蛛結網的艱辛、執着,引導學生領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另一方面,結合課文內容,創設一個個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中主人公佈魯斯的內心世界,體會布魯斯成功的原因,從而受到思想的啓迪。

【說教學目標】

1、感悟課文,體會布魯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感悟課文,並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感悟課文,體會布魯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1、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抓住文本空白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和角色體驗,使學生能更好的走入文本,走入人物內心世界,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2、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的形象直觀與文本相互對應,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爲淺顯易懂。

3、本課教學以讀爲主,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引導他們在讀中學,讀中悟。部分段落採用表演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更好的走入文本,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當時心境,從而達到更好的朗讀效果。

4、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說設計思路】

一、複習

通過複習,抓住關鍵詞,幫助學生回憶複述第一自然段的內容,這樣既檢驗了學生對詞語運用的能力,又自然的走入文本,爲下面的學習作一個鋪墊。

二、創設情景,使學生與文本有心靈的碰撞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布魯斯的軍隊七戰七敗,他自己也負傷後,幾乎失去了信心。

接着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第二段時,我覺得牽動全文的是“感動”這個詞語,真正引起布魯斯感動的是蜘蛛結網的過程,所以我把蜘蛛結網的過程作爲重點教學內容。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以觀看課件演示、朗讀、表演等活動形式爲主,目的主要是爲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課本中、帶入到人物中,讓他們用自己的心去碰撞人物的心,把自己的情融入人物的情,親身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的情感一定會真實而又豐富,並且這也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學生樂於接受,那麼他們學得也就必然積極主動、生動活潑。

三、抓住文本空白,進行角色體驗

在學習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時,結合課後練習題,先讓學生想象布魯斯王子是怎樣動員那些幾乎失去信心的士兵來參加第八次抵抗,接着小組討論,最後再進行表演,充分抓住文本“空白”進行角色體驗。

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力求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小組互相討論、商量、協作的方法。

五、聯繫生活,昇華主題

讓語文服務學生的生活,這不只是教學一篇課文,而要讓學生深深感受蜘蛛、布魯斯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面對失敗的態度,從而對他們今後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最後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運用名言來對這篇課文的主題作總結和提煉。學生通過名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的內容也促進了學生對名言的感悟,並讓學生學既鞏固了“內涵”又拓展了“外延”。總體來說,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使學生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們能在樂中求學。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內容。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理念

體現“情趣”教學理念,將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讓語文學習更具生機與活力。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着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媽媽的孩子們》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色彩很濃的科普性短文,以風伯伯要孩子們尋找水媽媽的孩子爲主線,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態存在的特點。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把七個娃娃找回水媽媽孩子時的情景生動活潑地展現了出來,讓學生既瞭解了水的特點,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又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奧祕的願望。課文中動詞、量詞和和對應的名詞的準確搭配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學習詞語的合理搭配,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

3。情感目標:聯繫生活實際初步瞭解水在自然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的特點及水的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奧祕的願望。

<三>、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2個生字。

2、學習詞語的合理搭配,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

<四>、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初步瞭解水在自然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的特點及水的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奧祕的願望。

三、說教學方法

在這堂課中,我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認知規律,採用了激趣導入、創設情境、趣味識字、以讀代講、以演代講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挖掘其智慧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

從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抓住學生天生的好奇心,我讓學生欣賞江水、湖水、泉水等美麗畫面,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主動去認識“泉水、溪水、湖水”等。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定標嘗試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同桌互讀、開火車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初步感知課文。

<三>導探激勵

1、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記憶字形,然後讓學生把自己認爲難記的字說出來全班交流。

2、依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性,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我採用叫水孩子的名字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一張張美麗的圖片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叫出水孩子的名字,爭先恐後地讚美他們。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課堂氣氛又更加活躍。

3、針對本堂課的技能目標—學習詞語的合理搭配,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突出本堂課教學的重點。

4、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體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意安排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具體的感受課文中的激情。如:文中出現的風娃娃帶回水孩子時就可以讓學生設疑。你最喜歡哪個風娃娃,爲什麼?讓學生從說到讀(有感情地朗讀),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

<四>達標深化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你們在生活中還能找到其他的水孩子嗎?找到後你怎樣把他帶回來呢?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五>、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大慶市肇源縣新站鎮中心校的孟慶超老師。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二級年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動物聚會》。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並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於本班學生思維敏捷,願意和小夥伴交流合作、並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所以,依據課標和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爲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設爲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共同探討獲得新知。教學中我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移多補少”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教學過程: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白雪公主來到森林裏答謝小矮人,小動物們爲白雪公主舉辦動物聚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節分爲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爲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後鼓勵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爲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彙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着課件出示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隻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麼?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並說明理由。然後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節“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後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爲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後兩次重複,又浪費時間。

最後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是網友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爲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蔔改爲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課之前我認爲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麼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蔔,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後擺成每堆相同的數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的給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踊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蔔裏拿出1根放到3根裏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口語交際的《保護有益的小動物》。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法過程三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書。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次口語交際花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說名稱”,即說出自己知道的小動物園的名稱,說得越多越好;二是“講道理”,說明所列舉的小動物怎麼有益;三是“想辦法”,即設想出如何保護有益小動物的具體辦法。可能有的同學的辦法很天真,教師不必苛求其可行性,重要的是增強學生保護有益小動物的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教師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有益的動物,懂得要保護有益的動物。保護有益的動物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

(2)說出自己人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瞭解到關於保護有益動物的知識。

(3)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對“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的意見,提高口語交際效果。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說哪些動物對人類有益,怎麼有益,培養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教學具準備

(1)課前指導學生蒐集“有益的小動物”的圖文資料;活動方式包括詢問、閱讀、收看影視或網上查詢等;然後以記憶、剪貼、繪畫、抄寫等形式,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好,準備在班上交流。

(2)網絡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二年級學生雖說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一些說話的經驗,可要讓全心全意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組織好有序的語言,並規範地表達出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淺到深分階段設計口語訓練層次,教給學生合適的表達方法和說話技巧。

  三、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名稱,相機出示句式:我喜歡_____。讓學生大膽發言,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接着出示動物園課件,提醒學生注意聽和看,有沒有看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生通過聽和看,對動物有個清晰的概念,也爲下面學生說保護動物這個環節做好鋪墊。學生看完後,教師讓學生猜謎語,導入交際內容。

(1)像個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長大有腳沒尾巴(青蛙)

(2)腦袋像是小貓咪,黑夜林中當哨兵。東瞧瞧西望望,抓住田鼠不留情。(貓頭鷹)

說出謎底後,讓學生介紹這兩種動物對人類有什麼好處,我們應該怎麼做,提示課題,板書課題:保護有益的小動物

2、自主參與,大膽陳述

環節是培養學生如何去說,怎樣才能說清楚。一開始,教師出示動物圖片:燕子、蜘蛛、貓頭鷹、蚯蚓、蜜蜂、蝙蝠、啄木鳥、螳螂等,邊出示圖片學生邊說動物名稱,接着教師問學生:在這些動物裏面你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小動物嗎?它們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調動學生的說話興趣,相機出示句式:我知道__是有益動物,因爲__。

在進入主題說話時,教師設計瞭如下過程:

第一步安排的是老師以小動物的身份自我介紹。

第二步讓學生來總結老師的說話方法、順序。

第三步是上學生按剛纔總結的說話順序,模仿教師小組內充分練習。

第四步是讓學生上臺展示表達。

有了這樣訓練上的循序漸進,表達上示範指導,更重要的是有了師生之間的合作(示範指導學習),生生之間的合作(集體交流學習)。孩子們說起來不僅輕鬆有序,互相之間還能取長補短,更容易達到滿意的效果。

3、互相學習,拓展思維

全班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進一步突出重點。對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小結:對!保護有益的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多種花草樹木,爲有益動物營造舒適的家園。自己做到不捕捉、不傷害有益動物,對別人的傷害行爲要勸阻。

4、激情昇華:師生同唱保護動物拍手歌。

5、教師總結全文。

  四、說課總結

本節口語交際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不僅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充分地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高效性。

說課稿 篇5

一、關於教材

1、教材的設計意圖

隨着同學年齡的增加,他們對環境更加熟悉了。在對環境進一步觀察中,他們會發現一些更有深度和價值的問題,對環境問題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生物與環境(二)”這一單元就是要引領同學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同學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偏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和動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

2、《課程規範》規定:

《課程規範》十分強調生物間、生物與非生物間的聯繫,強調知識的應用。

科學課程要讓同學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樹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他們會發現每一片樹葉都不同,每一朵花兒都絢麗,從而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內容規範的確定是要讓同學儘可能多地去認識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中的生物,進而對多種多樣的生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生命與環境”局部具體內容則十分強調聯繫和應用。

“生命世界”這局部內容的學習不應拘泥於生物學上的專用名詞和概念,要讓同學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動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有助於他們對生命實質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做一個生態瓶——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

4、在單元中的位置

整個單元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爲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和其棲息地。

整個單元的教學由10個主題活動組成。首先從觀察熟悉的“薔薇花叢”開始,研究“花叢”中動植物間的關係,認識生態系統;研究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繫,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然後從設計和建造生態瓶開始,觀察生態瓶內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研究改變生態瓶的`控制條件,推測和觀察條件改變後的生態狀況,初步感受生態平衡的意義。最後將研究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境改變後生態平衡狀態的變化,進而認識引發沙塵暴的原因;在瞭解學習國家《野生動物維護法》的基礎上,通過上網、訪問、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認識瞭解野生生物和其棲息地;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珍稀動植物,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做一個某種珍稀動植物生存現狀和維護措施的調查研究報告,並提出自身的看法和見解。

因此,我們可以用以下脈絡來掌握“做一個生態瓶”在本單元的地位:

薔薇花叢觀察生態瓶改變生態瓶

他們是什麼關係做一個生態瓶

食物鏈和食物網顯微鏡下的生命

維護生態平衡

維護野生動植物和其棲息地

保護珍稀動物和植物

4、教材結構

觀察認識池塘生態系統——設計做一個生態瓶的方案——製作一個生態瓶

二、同學情況分析

1、知識準備

五年級的同學,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接觸瞭解了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常見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週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較零散的知識;也經歷體驗過觀察探究植物、動物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本單元前3課的學習,初步瞭解了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通過日常生活也聽說過生態建設、生態維護、生態系統等比較複雜的生物學名詞。一局部同學甚至還能對上述名詞有一定的瞭解。因此他們在設計生態瓶製造方案時,同學是能夠考慮到一些動植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係。

2、同學的觀察興趣

應該說大局部同學對於觀察花草和小動物還是有較濃厚的興趣的。製作、並長期不時地觀察生態瓶裏的動物和植物,對於大局部同學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的。(自己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對一個11歲的女孩作了不間斷的觀察,有趣的是,她興趣堅持時間最長的是在自家陽臺上種一棵豇豆,從下種,到收穫,到植株枯萎的裏,連續培植、觀察95天。假如植株不枯萎,這個紀錄會更高。)

3、認知需求

在研究薔薇羣落、農田羣落後,同學自然願意將目光轉向其他類型的生物羣落。

經歷了前面幾個學期的觀察探究,特別是本單元前面3課的學習體驗,他們感受了薔薇羣落、農田羣落裏各種生物之間以和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是一個生態系統。還感受到在這些相互關係中最顯性、最直接的食物關係。他們發生觀察探究其他類型的生物羣落(生態系統)的慾望,這是我們引導同學經歷“做一個生態瓶”主要心理基礎。同時,也順利地引發同學進行“觀察生態瓶”等以後課程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一)《教師用書》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想法

1、通過觀察池塘裏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爲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單元《它們是什麼關係》中,同學已經認識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本主題第一局部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並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實際條件是我們進行方案設計的依據之一,因此必需在方案中體現出來,我認爲製作時主要是根據方案進行)

3、能相互聽取意見,一起協作製作生態瓶,並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這是小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設定的教學目標和理由

1、科學探究:能積極地參與討論、做一個生態瓶的活動,一起協作製作一個生態瓶。(積極的參與討論,特別是做,是每位同學對“生命世界”前期學習的回顧和綜合運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池塘裏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以此爲基礎提出設計一個生態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課後個人製作一個生態瓶並堅持觀察,關注生態瓶的變化。(這是後續學習的起點和同學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3、科學知識:理解池塘裏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製作一個生態瓶的過程。(只有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才幹設計出科學的方案;瞭解製作過程,保證了課後自身製作的勝利)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生態瓶建造方案的設計。

2、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儘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五、學習方法的指導

本活動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同學主要用觀察、設計、製作的方法來學習。其中開始與結尾兩局部主要用觀察的方法,第二局部主要用設計的方法、第三局部用製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學習流程:觀察——設計——製作——觀察

1、觀察:開始局部全班觀察池塘羣落的圖片(影視資料),全班或小組討論池塘羣落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池塘羣落的一般模型;結尾局部觀察自身製作的生態瓶,進行記錄。

2、設計:以小組爲單位,以池塘羣落爲模型,爲水生動植物模擬一個人工池塘羣落。以池塘羣落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爲依據,小組人員之間開展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方案。其中記錄員的作用相當重要。

3、製作:根據自身小組的設計方案,按順序製作一個生態瓶。

六、教學預設

(一)池塘裏的生態系統

意圖: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建立池塘生態系統的模型,爲小組的方案設計和製作提供必要知識準備、情感激發。

1.出示生態池塘圖片(或影視),師:同學們已經觀察了薔薇花叢、水田裏的生物,老師在郊外找到了一個池塘,我們來看看這個池塘,你有什麼發現?

同學可能會回答:池塘裏有水草、魚、小蝦、螺螄、鴨子、河蚌、荷花、荷葉、青蛙。他們會說出池塘裏的一些生物,教師逐步引導同學說出池塘裏的非生物。

·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們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泥沙、水、陽光)

·這些水生植物爲動物提供了哪些協助?(食物、氧氣、住所、躲避動物的攻擊等)

·池塘裏的非生物對生物又有哪些協助?

2.原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池塘存在這麼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們自身能建造一個這樣的小池塘嗎?

(二)設計建造生態瓶

意圖:對池塘生態系統知識以和前期學習的知識的綜合運用,直接爲下一環節的製作提供依據。在討論“爲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這一環節時,突破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儘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1.小組討論設計建生態瓶的方案。

我們的生態瓶

設計方案

準備用什麼資料

哪些生物來生活?

生物

非生物

爲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

生態瓶模型圖

2.組際交流設計方案。

(三)做一個生態瓶

意圖:進一步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檢驗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爲課後的自身製作積累經驗,爲後續觀察活動提供真實的資料。

1.準備相應的製作資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樂瓶剪去上半局部。

根據小組討論決定的方案製作生態瓶,貼上標籤。同學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給生態瓶取一個有創意的名字。

生態瓶標籤樣本

生態瓶名稱

瓶內生物

製作者

管理者

2.小組商量生態瓶的放置與管理,觀察與記錄。

(四)課後自身製作一個生態瓶並持續地觀察記錄。

意圖:對人工池塘生態系統的觀察記錄落實到每一個同學身上,保證觀察的時空條件。

板書:

做一個生態瓶

容器:魚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魚、蝦、螺螄、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陽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氣、二氧化碳、養料、棲息地、

說課稿 篇6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就剛纔執教的《心理描寫》進行說課。

在寫人記事的作文中,我們總希望學生筆下刻畫的人物能"形神兼備".但我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和文字編輯工作中發現小學生大都能正確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等描寫使人物具有"形",卻較少運用心理描寫讓人物具有"神".是以他們筆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體感,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也要求學生"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像《凡卡》、《小抄寫員》、《賣火柴的小女孩》、《窮人》等課文都是心理描寫的優秀範例。因此,我結合12冊第五組中幾篇心理描寫比較突出的課文,設計了這堂《心理描寫》的讀寫結合型習作課。

本節課教學目標很明確。

知識目標爲:掌握內心獨白、旁觀分析兩種心理描寫方法,初步瞭解幻覺描寫。

實踐操作目標爲:能運用心理描寫方法來口頭說話、書面作文。

情感目標爲:能留心觀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考慮別人的意圖和感受。

其中,以掌握內心獨白、旁觀分析這兩種心理描寫方法爲重點。難點是: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人物的特點。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因此,我將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從舊知中去總結,去發現,給空間讓他們運用新知去判斷,去說話、去寫作。爲了追求實效,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一、範文引路--在範文中發現、歸納

教學不是空穴來風,作文教學更是如此。現用的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範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優質資源。所以,我從舊知入手,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心理描寫片段,並幫助學生歸納出"內心獨白"、"旁觀分析"、 "幻覺"三種比較常用的心理描寫方法。

稍後的鞏固練習,我將小組競賽貫穿始終。()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爲: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小組競賽很好地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驅力,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意識,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辨別鞏固--在拓展中鞏固、提升

練習是最好的鞏固,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思考、判斷、運用,才能將概念、方法真正內化爲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搶答題--判斷心理描寫方法,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心理描寫的例段,舉三反一,逐步深化對內心獨白、旁觀分析、幻覺的認識。

  三、表演遷移--在活動中加深、運用

新課標主張開放式作文,讓學生人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因此,在遷移環節,我創設了一個人揀到盒子以後打開盒子的情境。重在讓學生在虛擬情景中體驗,讓他們全員參與交流,引導他們運用心理描寫的方法,相互說一說。在小組代表彙報的時候,我適當進行點撥、總結,並發動學生來點評,突破難點,讓他們明白心理描寫主要是達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的目標。

  四、動筆操練--在練筆中深化、提高

讀百篇不如寫一篇,可見練筆至關重要。在這個環節裏,我利用"按要求完成任務的每人加100分"的激勵手段,讓每位同學都全力以赴,爲小組爭光添彩。此時的寫作不再是爲完成任務而寫,而是爲小組的榮辱成敗而寫,寫作已成爲他們內心的需要。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爲背越式跳高,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五教學內容,從教材從課的性質上看背越式跳高屬於跳躍類教材,本節課是背越式跳高第一節課,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杆和落地四個技術環節組成,爲了獲得必要的速度、高度、更有利地進入騰空過杆階段,快速有力地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關鍵技術,也是教學重點,而弧線助跑起跳技術則是本次課教學的難點。

其動作要領是:直線段助跑加速積極,動作放鬆;弧線段助跑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最後3~4步節奏快,邁步放腳動作果斷,起跳階段緊腰挺髖,以全腳掌快速滾動落地,擺動腿和兩臂積極前上擺,起跳腿充分伸展、腳跟內轉,用腳尖蹬離地面,身體半背向橫杆。

二、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旺盛時期,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逐漸發育完善,在運動技能上,初步掌握基礎的技術動作,運動能力較強,生理心理趨向成熟,已經不滿足一般性的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中先是採用自主學習的形式,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之後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了解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參與活動,發展學生爆發力,學生能夠跳過一定的高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後倒成弓背

2、教學難點:助跑和起跳技術的銜接

五、教法、學法

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我才用講解法、示範法、比賽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分組練習等方式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重點、難點,我將本節課分爲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在開始部分時,我迅速集合整隊,點名報數,安排見習生,宣佈本課內容並強調安全意識,隨後安排見習生,設計意圖爲:學生能夠儘快進入課堂,防止運動損傷的出現,學生帶着目的進行學習,爲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準備部分

在準備部分時,我帶領學生進行螺旋跑,在跑的過程中,通過口令的形式發展學生動作速度能力,隨後進行徒手操練習,設計意圖爲:用螺旋跑的方式代替傳統的慢跑,學生能夠感到新穎,具有趣味性,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練習,從而達到熱身的目的

(三)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開始時,我通過問題的方式進行導入,我是這樣進行導入的,“同學們,你們知道跳高運動麼?哦都知道,那誰知道跳高最長見的形式是什麼麼?對,是背躍式跳高”從而導出本節課學習內容。

通過提問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組織學生觀看掛圖,並分組討論跳高有哪幾個環節構成,設計意圖爲:通過掛圖形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之後,我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並示範講解技術要點: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杆和落地四個技術環節組成,直線段助跑加速積極,動作放鬆;弧線段助跑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最後3~4步節奏快,邁步放腳動作果斷,起跳階段緊腰挺髖,以全腳掌快速滾動落地,擺動腿和兩臂積極前上擺,起跳腿充分伸展、腳跟內轉,用腳尖蹬離地面,身體半背向橫杆。

通過講解示範,學生對技術動作建立完整的表象。隨後我才用三種練習形式。

首先,我進行1—3步助跑練習,在練習中強調步點,學生體會助跑的技術動作

其次我組織學生進行原地挺髖練習和躍起挺髖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強調技術要點,技術要點爲:雙腳起跳,空中成弓背姿勢

通過練習,學生體會膝部放鬆,挺髖的動作感覺,隨後我進行助跑和起跳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起跳點不正確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我採用講解技術動作並示範,最佳助跑步數爲8—10步,隨後在地面上畫標誌物,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當學生快到標誌物時,我通過口令提示學生進行起跳練習,通過講解和輔助練習的方式,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能夠更爲深入地掌握技術動作。

最後,我組織學生進行跳高接力的遊戲,我將學生快速分成4組,要求每組人數相同,看哪一組,最先完成跨域哪一組爲勝利方,通過遊戲更好地鞏固技術動作,學生對技術動作達到連貫的狀態,提高跳躍能力

(四)結束部分

在結束部分時,我帶領學生進行身心放鬆練習,重點放鬆腿部肌肉,通過放鬆的形式,消除乳酸堆積,緩解學生緊張心理,隨後總結技術要點,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杆和落地四個技術環節組成,通過總結,學生回顧技術動作

組織學生進行回收器材

本節課預計心率爲140次/分

負荷強度爲40%

我的說課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指證

說課稿 篇8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上好這一課,達到老課新教的效果,我將本課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讀題激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帶着自己的問題速讀課文。通過讀書,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窮人”之間發生的事。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着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爲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爲簡,化難爲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第二步,深層研讀。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並把特別想讀給大家聽的話劃下來,看看能從中讀懂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讀書方式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絕大多數學生特別想把第九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對這一段朗讀的指導,我要求學生自己先試讀再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再讓學生彙報朗讀,彙報體會。我相機指導學生用“你想對桑娜說些什麼”進行表達訓練,激發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我同樣貫穿這一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以前的閱讀教學是老師只管問學生只管答,問題問光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第二大問題正是基於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着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

對整個重點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第三步,深化主題。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老師作爲平等參與者與學習者,身體力行,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與示範作用,同時深化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在佈置課外作業時,我首先以一種非常焦急的心情描述了這樣一段話:漁夫和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此時出示插圖並佈置續寫任務,目的在於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DNA是遺傳物質”是第一節“遺傳信息”的第一部分內容。本節課內容主要通過介紹遺傳物質特點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得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結論。課程標準要求這部分教學內容達到B級,所以教材用事實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感悟科學研究的過程,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說學情

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面,對遺傳已有所瞭解。但是學生的這些知識,概念比較模糊,不成系統,對於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也並不瞭解。在能力上,學生通過生命科學第一冊的學習,已經對探究性學習有所熟悉,相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已初步形成。這也爲本節課化解難點,進行探究建立了有效的能力保證。但學生的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尚未形成,還需要訓練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課堂中也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如今信息科技日益發達,學生們早已通過多種渠道獲悉了DNA是遺傳物質,因此會對這一問題不屑一顧。如果碰到這類情況,可以直接問他能否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從而引出作爲遺傳物質所需具備的特點和實驗證明方法。

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說出遺傳物質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2)學生知道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3)學生能說出大腸桿菌噬菌體的基本結構,並能描述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分析“同位素標記法”來研究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得出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培養科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生由各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核酸,認識到生物的統一性,培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2)學生通過學習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感悟科學家在探究過程中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說設計思路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知識的普及,學生對於DNA是遺傳物質的概念其實並不陌生。而且,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實驗,在現有的實驗室條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爲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序,我將教材原先的結構體系稍加修改,摒棄直接的概念灌輸,將其轉化爲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素材,着重體現出對科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和方法。通過採用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實驗的假設、分析和討論,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走上”科學家的探究歷程,瞭解科學的認知方式,學習科學思想的邏輯行程。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活動空間,把知識的傳遞優化爲科學的探究,讓課堂充滿活力,落實生命教育理念。

說教與學的過程

1、 情景展示,問題引入

教師首先播放各種生物親代與子代的錄像,設問錄像中的子代爲何能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性狀?或者說是什麼決定的?然後師生共同分析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親子代的聯繫,把目光聚焦在染色體上。通過讓學生回顧染色體組成,設問遺傳物質究竟是DNA、蛋白質呢?抑或都是?

2、 特點分析,比較剖析

爲了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學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爲遺傳物質,必須具備哪些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分別將DNA和蛋白質做對比來推斷,通過參看書上對應的表格,比較同種生物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不同種生物間的DNA含量特點。學生通過對比推斷DNA最有可能是遺傳物質,教師指出最後還需要通過實驗來直接證明。

3、 材料探究,過程展示

進行科學研究時首先遇到的是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成敗的關鍵。教師這時設問生物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是什麼?既然都含有核酸,你覺得選擇什麼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合適呢?你能試着說出幾種生物嗎?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很多,課本上介紹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則是其中最有說服力的實驗之一。然後通過圖示,教師引導學生講出噬菌體結構和繁殖過程。

4、 合作討論,分組探究

要想研究DNA和蛋白質誰是遺傳物質,就要把他們區分開來。怎樣證明只有噬菌體DNA進入而沒有蛋白質分子進入細菌呢?在整個探究過程的初始階段,學生可能無從着手。教師這時可以做出必要的提示或恰當的引導,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DNA和蛋白質的特徵元素。怎樣將DNA和蛋白質區分開?教師可讓學生設想一些方法,回顧學習光合作用時用到的同位素示蹤法。分別假設兩種侵染情況下,用同位素示蹤法所得到的結果和結論。設計了一份學生練習,讓學生在教師演示的基礎上,分別假設三種侵染情況下,用同位素示蹤法所得到的結果和結論。逐步帶動學生主動進入探究過程。

5、 反饋運用,歸納整理

從實驗得到: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繁殖過程中,聯繫親代和子代噬菌體的物質是什麼?子代噬菌體的形態、特徵是由什麼物質決定的?假設第三種侵染情況,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正確結論。並歸納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5個步驟。(感悟嚴謹的探究過程)表明噬菌體是通過DNA控制後代性狀的,也即證明遺傳物質是DNA。

6、 拓展設計,知識梳理

是不是所有生物都象噬菌體一樣,以DNA作爲遺傳物質呢?教師介紹幾種人類生活中常見的RNA病毒,結合時事介紹甲流病毒。學生認識甲流病毒的結構後,思考能否也用實驗來證明RNA是遺傳物質。然後通過學生整理,教師歸納,小結本課。

  說教學效果

這是一堂以學生探究爲主的課,與教材原有設計有較大的突破。“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是我這堂課的最大收穫。

課中我花大力引導學生質疑、釋疑的環節,讓學生們在已有認識基礎上,運用科學方法,探索未知,得出結論。這些都讓學生很快進入特定的學習狀態,可謂非常有效。設計的學生練習紙,既能輔助教學內容,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實驗過程,還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從教學目標的完成來看,通過這節課,學生掌握了各個知識點,這能從練習紙中體現出來。在過程和方法上,學生能瞭解科學家的整個研究過程,對探究性學習有了一定的熟悉,相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學生的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能力也逐步形成。

說改進設想 爲了達到鍛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及體驗科學思維這一目標,在整堂課的講授過程中,刻意加重了學生自主分析、不斷提出新問題的過程,個人認爲這是我這堂課比較成功的部分之一。我認爲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改進:

一、前半部分講述遺傳物質的特點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舉例,做好引導,而不是一味平鋪直敘,

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除了用圖示,最後也可以用動畫形式,讓學生在總結的時候感覺更加直觀生動。

三、在以後教學過程中,面對突發情況應該更靈活一點。比如在課中學生有回答不到點上,要給予適當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