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課程名稱:《美在民間永不朽中國民間美術》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個大問題層層遞進。而引言給學生以感性認識,爲以下四個問題做了鋪墊。通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瞭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並由舉例來分析民間美術藝術語言最重要的特徵,即寓意性與象徵性。全課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標題是“如何界定民間美術?”通過說明民間美術概念的基本含義和特性,引出民間美術中地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

第二部分的標題是“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通過優秀作品欣賞,具體介紹民間美術中剪紙、年畫、刺繡、玩具、雕塑這五類藝術樣式。

第三部分的標題是“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麼特徵?”通過舉例來分析民間美術藝術語言最重要的特徵,即寓意性與象徵性。

第四部分的標題是“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通過典型的案例分析,說明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之根。

第五部分是學生思考與討論和學習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究,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討論並自我評價,爲學生留下一片知識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並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審美的情趣。

(2)能力目標: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標。

(3)情感目標:結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發學生對藝術、生活的熱愛,增加知識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也是完成素質教育的德育目標。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特徵?”針對重點我採用多媒體播放圖片、短片、flash、並提出小組討論的方法來突出重點。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理解民間美術的種類?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和傳統文人畫造型、傳統西化造型有什麼區別”。針對這些難點,我主要採用概念分節,把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放在一起作比較,得出難點。這樣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攻克難點,讓學生學會觀察。

二、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展示圖片的形式很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第一感官接觸到實際生活中的民間美術,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的感性認識。

(2)分組討論法:同學們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加深理解,並和老師溝通,也可加深師生感情。

(3)活動探究法:根據《新課程標準》中,馬斯洛心理學提出的:平等對話,創設探究氛圍是非常符合當今教學理念的。這種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三、學習方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想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就得吸引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以下學習方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識更清晰、更深刻。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民間美術圖片資料、課本等。

四、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爲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分以下幾個過程來進行。

(1).創設問題情境,引出新課課題。

通過播放過年回家的動畫視頻及春節廣告等以剪紙和皮影方式呈現的藝術形式,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2)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同學感受到視頻音畫氣息,產生興趣。並播放圖片幻燈片,並激發學習熱情,完成啓發式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麼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簡直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雷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_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鳥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製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爲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繡: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刺繡的應用範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麼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於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年畫:提問爲什麼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爲了滿足納福迎祥、萬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類型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3)並播放多媒體板書,板書採用提綱式,簡單明瞭,讓同學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討

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範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請同學翻開第92頁認真欣賞92—97頁相關民間美術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然後進行搶答。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資料和閱讀相關文字說明,然後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準備搶答問題,學生先自主探究後討論,爲體現小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礎。合作探討是新課程標準特別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她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所以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欣賞圖片開始,鼓勵他們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賞民間美術,並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廣益。

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並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採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徵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豔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如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麼特徵?(寓意性、象徵性)學生回答。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還加深學生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密切關係。在交流討論中,能體現出合作的意識,對能力弱的組合,教師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5)影像展示。老師播放與民間美術相關的影像資料。並簡要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就民間美術的三種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紙、刺繡、年畫。學生認真欣賞影像資料,並聽取老師的講解。讓課堂的知識聯繫實際,開拓學生的視野,並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五、課後總結與反思

課後總結:今天我們主要圍繞着以下四個問題展開學習:

1、如何界定民間美術?

2、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

3、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麼特徵?

4、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

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點,加深理解民間美術的與民俗的依存關係。

佈置作業:理解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決課後拓展問題,面對民間美術的逐漸消失的現狀我們應該怎麼做,爲什麼?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是開闊視野,自主學習,探索與發現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反思: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有增有減,與時俱進。通過精心講解,合作探究等進行創作,強調以學生爲中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但因爲教學經驗不足,時間把握不是很準。由於學生差異性大,短時間內很難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這點還需要改進,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1、開場白:

各位好!今天我來說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不缺單位,另一個是因爲我參加了全市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教學比武研討會,回來後我就寫了一個總結報告向學校教導處匯了報,在這裏我準備把外面學習的經驗和收穫結合相關內容把我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說出來,請領導、評委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2、說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是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供高中學生選用,共有《美術鑑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共計9本書,我校選發的教材是《美術鑑賞》,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鑑賞》上篇第二單元第七課《新的實驗》,也是上篇的最後一課。它既是第二單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3、說教學目標:

① 引導學生了解20世紀中後期出現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態,並瞭解他們新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特點。

② 通過認知——討論探究——再認知的欣賞過程,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 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逐步樹立寬廣包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創新精神。

  4、說教學重點、難點:

先說教學重點:瞭解20世紀中期以來的藝術家的多種藝術“新實驗”(現代實驗性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

再說難點:大膽發表自己對“新實驗”的感受和見解,通過討論探究獲得對新藝術的再認知。

  5、說教學方法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準備採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學法。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學法:討論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學法分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傳統教學的角色來了一個互換,教師始終是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設計者,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承載者、探索者、實踐者、創造者,學生纔是教學的核心和教學的意義所在。

  6、說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採用多媒體設備和相關的ppt課件,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教材,參考圖片和相關網頁。

學生準備: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筆記本等。

7、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及目標定位

一、課題導入 用多媒體出示波洛克“滴淌畫”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發言,波洛克在幹什麼?他的作畫方式與你以前所見的方式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板書課題:《新的實驗》

從波洛克作“滴淌畫”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畫家的“新實驗”的與衆不同。

二、觀察、感受、探究 第一節:學生自讀全文,自賞每一幅圖片。 第一節: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圖文,對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家的“新實驗”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和感受。

第二節:學生圍繞如下幾個問題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並以小組爲單位總結髮言。

1、你對現代藝術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與交流”裏的一些評論嗎?

3、P50—52頁這麼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歡哪一件作品?說出你的理由。 第二節: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交流 感受的同時,探究現代實驗性藝術的特點:

1、強調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意識,從而否定了藝術創作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張藝術的本質在於製造新奇,追求所謂的原創性;

3、嘗試以現成品和自然物來代替藝術品的製作過程,從而取消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

4、企圖打破藝術博物館體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張藝術向自然靠攏,以此來對抗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社會對藝術的佔有和消費。

第三節:老師引導學生將P50-52的每幅作品按現代實驗藝術的特點分類,可列出分類表。 第三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現代實驗藝術作品的重新評價,再認知。

三、拓展探究 學生欣賞現代興起的一些新美術形式:沙畫和地畫 讓學生通過欣賞進一步瞭解現代新實驗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四、總結 正如德國藝術家博伊斯所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裏,藝術是一個不斷擴張的概念,它與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斷地模糊”。的確,在當代似乎什麼都可以成爲藝術。果真如此嗎?也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真金”並不多。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有所瞭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懂得如何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着重理解獨特的藝術傳統。

教學難點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創造,既是的重要藝術傳統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常規)

二。引入新課:

今天學習第十課。 (出示課題,開始使用課件)

本課內容爲欣賞。通過對典型的名作的賞析,瞭解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

1. 的性質和它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瞭解到,中國古代繪畫習慣按傳統分成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 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自然風景。它不但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中國山水畫作爲一個獨立的畫科比人物畫晚,但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得到了突出的發展,並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青綠山水——青綠是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用這種顏料作爲主色的山水畫稱作"青綠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筆少,着色濃重,如《千里江山圖》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略施青綠兩色,如《遊春圖》。

淺絳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爲主色的淡彩山水畫。

水墨山水——以渲染爲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

1. 名詞解釋: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靈感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畫家創作既要以自然爲師,同時又得力於畫家對自然的感受。它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本原則,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南北宗"——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禪宗分爲南、北二宗,來解釋自唐至明數百年的繪畫發展,他按繪畫的創作方法和畫家的身份,將唐以後的山水畫也分爲南北二宗,將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家比作"南宗",將青綠畫法的職業畫家視爲"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維、李思訓,後世稱爲"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畫,雖然在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畫家對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還是以客觀地描寫自然物爲主。代表人物是范寬、郭熙和王希孟。

範 寬《溪山行旅圖》 絹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佔據畫面約三分之二,聳立在中的主峯,右側有深谷瀑布,另一邊矮小的側峯。中景與主山間,被雲氣阻絕,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氣勢。這幅畫構圖並不複雜,細部的描寫卻很仔細,顯 示出畫家有高度觀察能力和寫實的工夫。描寫的手法也極其生動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規律。 范寬運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顫動的筆觸,畫山石的輪廓和皴紋,分出岩石的塊面,然後用濃淡層不同,雨點般的短線,順著石塊組織的方向,逆筆皴擦,產生明暗深淺的立體感,而且加強了由皴紋引導的山石的動勢,賦予山石強韌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圖 》中,山的地位遠遠超過人物,它顯示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大自然生生不息,恆古不滅,人類則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暫停留的過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南宋的山水畫與北宋的山水畫有明顯的不同,突出表現在追求詩的意境。許多南宋山水畫的標題就很富有詩意,如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等。()著名的山水畫家有馬遠、夏圭等。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畫家善於運用空白的藝術手法,稱之爲"以白當黑".南宋的山水畫儘管題材、場景、畫面小得多了,但由於極力追求詩的意境,善於進行大膽的藝術概括,運用以少勝多 的藝術手法,作品的意境更爲濃厚、鮮明,顯示了中華民族美學傳統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畫在意境的創造上更強調主觀抒發與個人風格的創造。代表畫家有倪贊、王蒙等。

(2) 其次,在空間的處理上,採用"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畫家自己看作是一個巨人,面對自然,就象人觀盆景狀。這樣,千里江山也可盡收眼底,或用長卷的形式表現,如《千里江山圖》,長達11米。或以中國畫特有的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方法,畫十分繁複的山嶺,如《溪山行旅圖》、《早春圖》、《青卞隱居圖》等,其空間處理突出地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方法。創造的這種獨特的處理空間關係的藝術手法,既體現了中國畫家獨特的觀察自然的方法,同時也蘊含着中國民族的審美胸襟,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放映錄象)

(3)此外,中國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程式。

如表現各種山石就有各種皴法,什麼披麻皴、雨點皴、荷葉皴等。在這些表現程式的應用上,主張靈活運用,不斷有所發展。在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上,也更爲豐富多變,如筆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種皴法和點苔法等;墨法中溼者爲"染",幹者爲"擦",還有"破墨"、"積墨"等等。可見,也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傳統和體系。

(放映錄象)

三。小結 (課件使用完畢)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3、瞭解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繫。

2.通過典型作品的介紹、分析,瞭解中國古代宗教壁畫的豐富內容和藝術成就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美術知識缺乏2對中國美術史的理解不到位

3.障礙點在於正確欣賞和理解美術知識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產生過的多種繪畫樣式,建立起中國畫的觀念。

2、墓室壁畫與同時期宗教壁畫具有同步發展的特點,相互參照、比較。

3、講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畫各種題材,如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故事、供養人、藻井圖案等在石窟寺內的佈局、相互關係,體現的宗教意義

4、宗教美術中,佛教美術居於主導地位,道教美術作品比較少,在表現形式上受佛教美術的影響,而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石器→陶器→牆壁上(壁畫)→紙張(紙張的出現並沒有代替在牆壁上作畫,壁畫成爲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壁畫是中國重要的繪畫門類,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還產生過的

講授,同性:在題材內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時期藝術在題材上的一致性。

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

(1)體現墓主人仕宦身份、經歷的禮儀與象徵物。(2)生活生產勞動場面。(3)歷史傳奇與神話故事伏羲、女媧。(4)戰爭與刑徒。

2、唐墓室壁畫(略講)P29圖片:繪畫已經很成熟(構圖有主次聚散、有空間透視、人物動物有體積)。

(給大家翻閱課本:爲什麼書只講漢唐?魏晉南北朝呢?)

3、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婁睿墓壁畫》)。(視頻介紹歷史)

作品《儀衛出行與歸來圖》,墓穴的主人是當時顯赫的大將軍,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婁睿。因爲地位顯赫,所以他的墓穴裏描繪的場景就更豐富。牆面的腰線一下,畫的是他生前的戎馬生涯;腰線以上,畫的是死後的想象的極樂世界。從三個角度分析。

漢唐是墓室壁畫發展的2個高峯,魏晉南北朝,由於受宗教影響,這一時期的墓室壁畫就顯得比較低調但也有傑出的作品《婁睿墓壁畫》,在繪畫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於興起的是佛教美術,其恰好彌補了此時中國古代繪畫的空缺。

二、宗教壁畫(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

剛纔講到魏晉南北朝繪畫受到佛教美術的影響,此時離紙上繪畫的發達時期(唐代)還很遠,所以仍然是壁畫占主導地位,相應地就出現了宗教壁畫。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壁畫,與哦公元4世紀起至元代,北朝、隋唐時期成就最高。

1、敦煌莫高窟壁畫(本生畫,本生指釋迦摩尼本生,講的是他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善事;經變畫)

2、西方淨土變

3、永樂宮壁畫(視頻介紹永樂宮壁畫搬遷)

教師歸納總結

畫像石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產物。統治階級提倡孝廉,使厚葬成爲與仕途升浮相關的社會行爲。與此同時,死後靈魂昇天的希冀在戰國木槨墓向漢代磚石墓演變之後,更多賦予墓室以象徵意義,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環境的縮影。功利目的與"死即再生"的觀念吻合,不僅導致畫像石在墓中的數量漸多,而且規定了畫像石的功能通過它們在墓中的位置體現出來。

三、學生觀看課件,欣賞代表作品。

那麼表現記錄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除了紙、絹等形式之外還有壁畫。今天我們欣賞的《天上人間--宗教壁畫》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過今天的欣賞,同學們能對宗教壁畫有所思考授新課:

全課總結 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繫。

課外思考: 墓壁畫怎麼表現當時政治生活的?

板書

天上人間--壁畫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鑑賞中的《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爲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雕塑發展的時代背景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是對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較爲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雕塑時代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雕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雕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爲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爲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雕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中國古代雕塑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雕塑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雕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②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發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瞭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導入:提問

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雕塑?

它們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題)平時所說的“雕塑”,指的是什麼?

1、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佔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爲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儘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纔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種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爲圓雕、浮雕

(這裏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實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

(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師言:瞭解了雕塑的表現形式,那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雕塑。

⑴教師板書:概術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裏,帝王、貴族爲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裏,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爲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

①說 一說:

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岩石

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二)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羣:

甘肅敦煌石窟

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六、教師課後總述: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爲鞏固他們

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着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裏,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宏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4、課後探究作業(網上查閱)

查閱《擊鼓說唱》《昭陵六陵》的相關資料,概其藝術特點。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隨着說課的發展及其應用範圍的擴大,說課逐漸成爲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麼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說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爲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並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通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並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並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啓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鑑賞、形式鑑賞、社會學式鑑賞、比較式鑑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鑑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複習導入:(2分鐘)

以古箏曲爲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於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並同步講述:隨着歷史的不斷髮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爲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局部 (3分鐘)(以啓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豔;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通過簡短視頻瞭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啓發式、感悟式鑑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衝搗後纔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並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後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於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臺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於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啓發式、社會學式鑑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後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瞭解大臣的爲人。整幅畫採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着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爲間隔。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麼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麼?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長鬍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通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繫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佔畫面比例說明了什麼?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通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緻的瞭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後人瞭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啓發式、形式鑑賞)(6分鐘)(4-8學生回答並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衆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並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爲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頻,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麼?有些什麼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頻《清明上河圖》並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苟,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範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並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裏的小二、擡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着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麼,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鑑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於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說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恆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緻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遊”爲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並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遊”爲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你會選取什麼樣的對象?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麼樣?閃光點在哪裏?有什麼樣的意見。

  教師最後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瞭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轉身板書《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回到原來位置

一、說教材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第15冊第1課的內容。本課屬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本課的設置突出體現了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所折射的時代文化特徵,所打上的歷史烙印。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發展綜合思考能力。教材選擇了若干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服裝、工藝、建築和攝影等。引導學生理解在人類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的不斷髮展變化中,美術是如何反映社會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中二年級學生,所以我會注意學生的學情。針對他們的年齡及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把握。由於他們的認知領域已經比較完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開始向多維度發展。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的來啓發引導,結合他們的學習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課的學習活動。

1.知識目標:對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賞、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並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2.能力目標:將歷史、地理等科學知識與美術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對問題的整體認識和綜合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美術是人類的文化造型載體”這一基本知識。

(2)難點: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繫。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方法中我先說教法,根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對象的情況特點分析,以“學生”爲中心,進行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欣賞法和情景教學法。

接下來我說學法,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採用現代教學媒體網絡查找資料,實施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強化獨立思考意識;引導點撥,激發學生自學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這一環節,我將分爲導入,教授課程,共同探究,最後小結這幾個步驟:

1.導入:展示一組圖片:出示作品——壁畫藝術.《舞馬銜杯紋銀壺》(唐)和《三彩駱駝載舞俑》(唐),欣賞《韓熙載夜宴圖》提出問題思考與討論。我在學生常識性地回答問題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人類沒有創造文字之前,我們對歷史的瞭解主要是通過一些造型實物(繪畫、雕塑、工藝品、建築等)獲得的。即便文字出現以後,也需要造型實物提供直觀的印證。所以,一件美術作品不僅僅是有美術的意義,而且能夠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徵,所以我們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2.教授課程

我們在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時,不僅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欣賞,而且要善於發掘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A欣賞圖片:我會利用媒體展示圖片:《簪花仕女圖》以及時代背景。在欣賞的同時我會穿插提出問題: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圖》整體場景的時候,讓學生再仔細觀察過後說說自己的對這幅畫的理解。從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現了什麼樣的生活場景?

(2) 在欣賞局部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從作品仕女的華美服裝和精美的首飾中入手,觀察討論唐代紡織技術與工藝水平如何?

(3)從畫面上的人物動物在唐代就已經被描繪的如此栩栩如生細緻入微,而在當今社會卻甚少佳作。對這一現象你有什麼感受?我想通過本問題的設置使同學們明白在當今社會中繪畫教育的利與弊,從而深化本課的情感價值目標。

3.共同探究

爲了進一步論證“爲什麼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同時也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我會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的欣賞評述方法對本組作品進行簡單分析和評價:

分別展示“青銅文化”、“唐代人物畫”、“西方繪畫”、“建築與文化”、“服裝文化”五個方面的圖片。師生共同探究證明“爲什麼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通過同類美術作品來反映當時的歷史。

每組代表分別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了美術作爲人文學科的深刻魅力和內涵,我希望我們以後再欣賞美術(藝術)作品的時候,不要僅僅只從審美價值的方面去做審視,而且還要善於發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與美術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對問題的整體認識和綜合思維能力。

5.作業佈置

(我主要根據對學生情況的分析佈置作業,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如:欣賞淡彩畫作品《春》,並試着分析作品蘊含的人類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課大家一起討論。

探討:除了美術外,其他藝術,諸如音樂,戲劇,電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類文化的載體?爲什麼?

六、板書設計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我的板書線索明確、邏輯嚴密、層次清楚、簡潔明瞭。由於時間關係板書展示不完整,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6課《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說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爲了說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爲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說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 教學方法:

1、 利用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導出本課。

2、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說的。

1、 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

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

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1、 以一件作品爲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 通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四、要點回顧:

1、 什麼是藝術美?綜合了主觀與客觀、個人審美與時代精神的藝術形象爲“典型形象”或“藝術典型”,又根據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而稱之爲“第二自然”,即“藝術美”

有哪些表現?

2、 什麼是形式美?美術作品除了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 課堂小結:

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我們了藝術美和形式美,瞭解了什麼事藝術美和形式美。

下一節課我們將學習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請同學們提前預習。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教材是溝通教師和學生的橋樑,因此我對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所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模塊,本課是建築藝術欣賞單元的開篇,分爲四大部分進行展開,第一部分圍繞“什麼是建築藝術”展開,探討建築藝術的基本屬性、表現方式和特徵。第二部分圍繞“建築有哪些類型”展開,即探討建築所包括的種類。第三部分進一步深入探討“建築藝術有哪些特性”,即建築藝術的基本屬性。第四部分圍繞“建築藝術有哪些語彙”展開。通過本節課學習,爲之後的建築藝術學習內容起到很好的先導作用。

二、說學情

深入分析教材後,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對生活有着較爲豐富的感性認識,有部分學生對中國著名建築有過參觀,也有很多同學通過各種媒體形式瞭解建築,有着自己的印象與感觸。由此,對建築藝術的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具有很強的求知慾,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採用教師引導,然後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聯繫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建築藝術,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建築藝術概念和分類,能自主分析其藝術特徵,學會使用建築語彙進行欣賞,懂得欣賞建築藝術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描述、討論等方法,運用建築語彙描述、評價建築藝術作品,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爲了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最優化,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爲:

重點:分析建築的藝術特徵,歸納建築藝術語言。

難點:建築藝術的欣賞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網絡收集的圖片、視頻等。

七、說教學過程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積極參與到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活動一: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爲此課堂開始,我將通過PPT播放不同建築連續動態圖片,請學生思考: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在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金碧輝煌的北京故宮、曲徑通幽的蘇州園林、雄偉壯觀的古希臘神廟、高峻挺拔的哥特式教堂……這些中外著名的建築,都各自記錄着一個時代的歷史,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而它們獨特的造型和空間也深深的打動着我們。那麼,究竟什麼是建築藝術?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欣賞一座建築呢?引出課題《探尋建築藝術的特點》。

通過這種互動提問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活動二:描述分析

此環節我將由淺入深依次展開:

首先,我將通過PPT播放視頻《建築的發展》,請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什麼是建築藝術?請說一說它的概念。

學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建築藝術是由空間和實體構成的藝術,它蘊涵建築形式美的規律,並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感受,這和繪畫等視覺藝術類似。

我順勢總結:建築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建築藝術創作不可能超越技術和經濟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財富、技術條件、勞動力和智慧才能實現,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

接下來,我繼續追問,結合視頻播放內容再想一想建築有哪些類型?可以滿足人們哪方面的需求?

學生的回答有:巢穴、宮殿、廟宇、陵墓、民居等;巢穴、民居等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廟宇、陵墓可以滿足精神需求,宮殿兩方面都可以滿足。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建築的類型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增加的。隨着社會不斷進步,類型還會不斷增加,體現人類文化的不斷進步。

爲了進一步探索建築藝術特點,此環節我將播放《故宮》《科隆大教堂》《蘇州園林》等建築圖片,設置小組討論,請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分析:建築藝術有哪些藝術特徵?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如下:科學性,如科隆大教堂的飛扶壁使得建築高聳、輕盈;適用性,如我國南方民居防潮;藝術性,如蘇州園林是詩情畫意的結合;文化性,如故宮集科學、藝術、文化等爲一體。

我進行總結:建築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每句都涵蓋了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因而建築藝術不僅符合一般藝術的形式美法則,還在文化內涵、科學技術等方面能做出許多獨特的創新。

接下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尋建築藝術語言,請學生結合收集資料觀看課本,設置開火車式問答:建築從表現手法和技巧上與其他藝術品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它獨特的個性,那麼建築藝術依靠哪些語彙表現個性特點呢?

學生依次回答有:形體、比例、尺度、均衡、節奏、色彩與質感、環境等。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無言的建築便是依靠上述種種語彙奏響着動聽的旋律。我們對建築藝術的內涵、類型、特性和表現語彙有了初步的認識。藝術源於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和體悟,才能培養出一雙懂得欣賞建築之美的眼睛。

通過這樣分步驟的提問,逐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建築藝術特點和相關語彙,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探究性思考能力,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活動三:總結解釋

此環節將引導學生梳理欣賞建築藝術的方法,爲此我將設置自由問答,請學生依次發言: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欣賞建築藝術?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在欣賞建築藝術的獨特魅力時,被當作合乎形式美法則的藝術品,具體欣賞的角度可以從類型、造型、功能等方面入手,運用建築藝術語言進行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感受建築藝術。

此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爲他們解決欣賞建築藝術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

活動四:欣賞評價

深入分析之後,我設置了“學以致用”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穫。故此我將播放當地建築圖片,請學生思考問題:觀察身邊的建築,使用相應建築藝術語言進行欣賞評價。引導學生從時代背景、造型、功能、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建築的內涵、類型、藝術特點。

通過對當地建築的欣賞,進一步鞏固建築藝術欣賞方法,使學生對建築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活動五:小結作業

課程即將結束,我會請學生主動分享本課重點知識,並昇華情感,激發學生參與欣賞活動的興趣,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最後佈置這樣的練習:深入調查課堂上討論的當地經典建築藝術,分析建築的成功之處,寫出調查報告,並給出合理的建議。

請學生分享收穫,真正踐行“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後的作業是爲了讓學生以課堂爲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八、說板書設計

爲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晰、重難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