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

學會聲母y w,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及四聲,能讀準音,認清形,瞭解yu 書寫時兩點省寫的規則,正確書寫。

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和發現問題的習慣,樂於運用所學的知識。

情感方面

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y w及yi wu yu的發音。

教學難點:

yu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拼音王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聯歡舞會,六個單韻母也來參加,一起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iu的爸爸媽媽也來參加,我們來認識他們。

二、 教學yw的發音及字形。

請學生與y打招呼,你好你好yyy 集體打招呼,個別打招呼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麼?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麼?

出示圖片,說說圖上的什麼與y像。編順口溜 樹杈樹杈 yyy 小i的媽媽是大y

出示卡片w 請幼兒與w打招呼,你好你好www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麼?

出示圖片,說說圖上的什麼與w像。編順口溜 屋頂連着www 小u的爸爸是大w

三、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

(1)舞會開始了,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跟着音樂節奏和視頻一起歡快地舞蹈。

一小段後,教師說,iuv 三個字母寶寶沒有小朋友們勇敢,可以自己單獨跳舞,那可怎麼辦呢? Y媽媽說:“寶寶別怕,媽媽與你一起跳。”(相機出示字卡yi,)W爸爸說:“寶貝別怕,來 爸爸和你一起跳。(相機出示字卡wu)小v 見同伴們都有大人帶,而自己卻孤零零的 ,急的大哭起來,y媽媽說,寶寶別哭,我來和你一起跳。於是小v停止了哭泣,並擦掉了眼淚(相機出示字卡yu,並將兩點折起)

(2)提問yiwuyu的演變過程,重點是yu ,爲什麼yu上沒有兩點呢,結合舞會的故事小結及一首兒歌,小v見到jqxy去掉兩點還念v。

(3)認讀音節,請小老師來讀帶調的音節,幼兒跟讀,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出示蝴蝶,小蝴蝶也來參加舞會,看它飛在誰的身上,我們就大聲的讀出來。蝴蝶飛在yiwuyu的四個聲調的音節上,打亂順序的飛,幼兒讀。

四、圖片與相應的拼音詞,用以練讀拼音詞,鞏固所學的聲母及整體認讀音節。

依次出示圖片 雨衣、五指、阿姨、魚、烏鴉、請個別幼兒從黑板上找出與之相應的音節並貼於上面。集體認讀。並請其他幼兒評價是否正確,並給予掌聲鼓勵。

五、 教學書寫。

在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先看卡片上y的格式,然後由學生當小老師告訴大家怎麼寫,再和我一起書空寫。請幼兒猜猜w的家會在哪兒?然後出示正確答案。請幼兒一起書空。

最後說說學法。上課剛開始情景導入,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已經對聲母有了初步的興趣,背誦了大量的有關聲母的兒歌或順口溜。教學時要分別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之間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互助評價,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義教”第十冊教材第六組的最後一篇講讀課文,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複習鞏固,爲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爲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蹟——主持修築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說教學目標

一課時主要處理內容,因此確定以下目標: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3、學習生字新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

  四、說編者意圖

1、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2、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和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學習“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說教法

《大綱》提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從整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然後圍繞中心(傑出、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環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處理“詹天佑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任務”這一內容時,採用以讀代講法;處理“勘探線路”這一內容時採用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處理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內容時,採用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

  六、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麼。

2、分別說一說這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比較有什麼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爲什麼受到帝國義阻撓和要挾?(2)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消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1)帶點的詞說明了什麼?(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3)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爲這是一個笑話,爲什麼?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4、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說說句子的意思。

3、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檢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員之口。”b.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失掉信心。聯繫上下文談談對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自學5、6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佑採用了哪兩種不同的方法?2、詹天佑是怎樣解決火車爬陡坡的問題的?3、學生自學,討論,畫示意圖。4、檢查。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1、京張鐵路提前峻工的原因是什麼?2、外賓看到這項偉大工程時會怎樣讚歎?3、再讀,體會。

  (四)說說自己的感想。

 (五)作業:概括中心思想,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達的。

  八、說板書

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

21、詹天佑

阻撓 傑出 勘測 線路

要挾 開鑿隧道

嘲笑 愛國 設計人字形線路

困難 回擊

語文說課稿 篇3

青春隨想主要分青春的心願、青春的座右銘、青春的知識、青春的頌歌。通過多板塊有創意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分析素養,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實現本人情感上的認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掌握分析性學習的一些基本要求、步驟,學生對本節課材料收集、整理掌握很詳盡,學生積極性很高,也非常感興趣,這就爲學習本課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分析性學習,讓學生多側面瞭解青春,進一步感受青春的魅力,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2)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分析能力。

(3)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樹立本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收集材料、篩選信息、研討問題、口頭交流

難點:本人動手、合作互動,展示觀點、參與活動。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讀寫交流法解說表演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互動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由邰麗華的事蹟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說出本人的心願。

2、古往今來,有許多智者和哲人以他們的洞察力和智慧,總結出許多人生的名言警句,把你找出的名言警句給大家讀一讀。

3、生活體驗,引用詩詞文句解釋青春是什麼?(學生不住蒐集、整理、展示)

4、寫一條名言警句,來激勵本人也送給別人?下面大家開始本人爲本人,爲同學,爲同齡人寫一句話。(學生練習寫)(你的格言是送給本人、同學的,還是送給朋友的?把它標註出來,在交流時,大家可以點評一下。)

5、寫一寫本人在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消極的念頭。

大家來幫助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筆寫,由學生抽出後交流,解決問題。)

6、同學起立一起讀《青春的誓言》內容附在教案上。

7、朗讀小組聲情並茂朗誦《青春萬歲》(王蒙)內容附在教案上。

教學反思

在本文的教學中,對整個教學設計,我找準本人的位置,能讓學生思考的儘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去做,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利用課堂學習,訓練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在分析性學習中,教師既是引導者,又是促進者,學生纔是真正的主人。課堂氣氛融洽而和諧,學生都動了起來,能力得到了鍛鍊。

語文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琵琶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程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世界;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注意結合詩人的創作背景來解讀詩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創作於被貶之後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詩中琵琶女幽怨的琴聲和不幸的身世深深的打動了詩人,激起了詩人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

(二)教學目標

本着“促進學生髮展”的新課程教育觀,圍繞三個維度,結合課程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三個因素,力求易於操作、易於檢測,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三維目標

A、知識與能力:瞭解創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

B、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明確創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通過誦讀課文來感知課文; 通過討論點撥法、移情入境法體會情感內涵 。

C、情感與態度:感受詩作體現的人性美。

2、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主旨句的內涵。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這一教師觀,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運用如下教學法:

指導自學法、引導點撥法、討論談話法、教學相長法

三、說學法(1)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淺顯字句的疏通,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他們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具有強烈的探求欲和敏銳的感悟能力。

(2)學法

學法的改變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與核心。依據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着在必修課“閱讀與鑑賞”方面“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新課標理念,學法設計如下:

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入境移情法

四、說程序

(一)、導入。

我以“知音”這個典故導入。俞伯牙和鍾子期因音樂而成爲知心朋友,白居易和琵琶女也是因爲音樂而情意相通。

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導入,會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愉悅地航行,而且,典故的內涵與全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在學習之前,做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明確目標。

教學應有效。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我首先出示學習目標,這樣使學生學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學習後可以自我衡量、自我檢測。

(三)、讀小序。

讓學生自讀小序,帶着兩個任務:

1、藉助註釋,自問自答,質疑解難,疏通文字。

2、請學生談談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之所以這樣設計,第一,要通過這個環節,夯實文言基礎,我覺得課程改革絕不是削弱或不要知識,學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之上,忽視基礎,學生髮展“更上一層樓”的理想,就會成爲空中樓閣。第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意識,使他們能夠利用現有資源,獨立解決問題。第三,以小序爲切入點,以一點而帶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以小序爲點,可全部拎起。如學生在談“自己從中讀出了什麼時”,一定會有人談到創作背景和故事梗概方面的內容,當談到創作背景,教師可順勢引導完成“瞭解背景”這一任務,當談到“故事梗概”,教師可順勢進入下一教學環節——把握正文展開情節。這樣,使後續環節的呈現,水到渠成,回黃轉綠,教學思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四)、讀正文。

師生共同誦讀之後,請學生合作學習,各用一句話,概括五段情節。

這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和,也是理解主旨的基礎。學會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五)、理解主旨。

1、找出主旨句。

2、賞析“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教師質疑: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同”在何處?學生誦讀相關段落,發言。

3、賞析“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引導學生移情入境,深入體會白居易的“淚”包含的情感內涵。

4、深化:師點撥,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學生髮言。

5、聯繫生活,師問: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和感受?

理解主旨句是本課的重點兼難點,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化整爲零、各個擊破的辦法,遵循由內容到內涵的認識規律,先把握內容,賞析第一句,再挖掘情感內涵,賞析第二句。之後,努力開掘學生的思維深度,於無疑處設疑:這兩句爲什麼會成爲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學生衆說紛紜之際,教師指出一個思考角度——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在學生思維“幽咽泉流冰下難”時,教師適時點撥,由此使學生頓悟,明白這兩句所具有的普遍性。新課程明確規定,要以“在生活中學習”爲教學觀,要加強生活與知識的融通整合,聯繫生活,用活教材,所以最後引導學生迴歸生活。

(六)、小結及佈置課後作業。

以知音的主題作結。教師表達讀後感悟,請學生完成課後練筆。

這樣設計,既與導入內容呼應,全課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又高度概括人類情感的共通性,強化了重點、難點;同時佈置練筆,以教師的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做到“課有盡而意無窮”。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琵琶行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雙絕 昔 才高位顯

年長色衰 今 被貶放逐

同 是 天 涯 淪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識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眼睛,我的板書即抓住主旨句這個“詩眼”,這個重點兼難點,體現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外在形式上,具有藝術性,“琵琶女”相關的內容用紅色,“白居易”相關的內容用綠色,賞心悅目。在呈現方式上,師生合力完成,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觀整個教學設計,就出發點而言,我力求讓學生言其聲、表其悟、抒其情、獲其得。儘管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在新課程下,在課改之途中,我會一直“上下求索”!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着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在完成了第一課時認識生字,初讀課文,分清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說說我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重、難點】

1、本文共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

2、本文重點是對春雨進行感悟:

⑴ 春雨本身的感悟。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春雨後的花、草、樹木,就可以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春雨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3、難點是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並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2、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課時要學的是1~6自然段,爲此我制定了2個子目標:

⑴ 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制定此目標是因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謂探究性閱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讀才能去體驗、感悟春雨的形象。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欣賞春雨的課件,及一些有關春雨後的圖片,並能自己說出春雨的樣子:

春雨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並不一定留心,通過欣賞課件中的春雨及春雨過後的美麗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培養他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後大地變化的圖片、課文的範讀、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

【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無疑具有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推出基本理念,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樂趣,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爲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導入後,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後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本擴展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環節:

1、教師活動特徵:

導入激趣→導讀提示→導引點撥→導情設境→導標反饋→導練拓展

2、學生參與特徵:

喚起參與→自讀質疑→精讀評議→入情表演→放飛想象→昇華情感

3、認知動態過程:

認知準備→整體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內化→理性加工→鞏固運用

【教學基本流程】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爲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後談談自己想到了什麼?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

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後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並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

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

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

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

在這裏,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範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並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

(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 三種鳥分別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

(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 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 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

爲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

自由朗讀。

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 創設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

在這裏,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後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欣賞了圖片之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

我認爲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裏,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願望。所以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

1、畫一副關於春雨的畫;

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關於春雨的歌;

4、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在家裏》這一課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關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節課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紅紅家裏有……有……還有……來說話,

3、會寫一個生字

基本理念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說教學、學法

1、願意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設了一個簡單的謎語和一個難的謎語,簡單的謎語是爲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覺得學習並不是那麼困難接着一個難的謎語讓孩子都猜不出來,然後我告訴他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答案,這時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培養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課中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爲師的必須悉心澆灌。

我在一開始安排了一個趣味引入課題這個環節中用了兩個謎語,先出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學生都爲自己能猜出謎底而沾沾自喜時,再用老大天天演戲,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傳聲,老四送來光明。這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卻包含了4個謎語。一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喜歡猜謎,而且這個謎語的形式對他們來說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話只猜一個謎底,同時這裏面也包含了報、紙、燈、電、視5個生字寶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進入了學習的環境。接着是結合謎面初步識字。這是第一個環節的延續,利用第一步所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對生字的學習,這應該說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二、課中創情境悟字形。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爲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說說紅紅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說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說,必須用上句型: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在說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檯燈等物品,這時再引出三個重點要認識的偏旁火三點水和提手旁,同時說字形,記字形,如火字偏旁,我們可以說,他把腿一縮,多有禮貌!然後再將生字放到詞語裏再認,採用小組讀、同桌讀、自由讀、個別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後將課件中的物品變成不帶拼音的生字再進行認讀,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爲常的事物來鼓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說,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搶氣球。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往上飄的氣球時,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

最後一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學習筆畫點的書寫。起筆輕輕,落筆重。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下這個字寫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這些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後再寫,再評,互相促進。

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作業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說教材:

一、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並稱及文壇地位等;

(2)風格流派、文體;

(3)名句填空;

(4)對相關背景的瞭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

(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鑑賞。

2、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這首詞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要講《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李清照,他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詞對後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本詞

2、熟記作家作品地位

3、把握婉約詞的意境及特點

說教法

一、上片以講授爲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李清照積滿苦澀憂怨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跟自己親人分隔兩地的經歷,更不可能有過結婚後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體會,如不引導,很難體會面對冷月涼蓆,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但李清照又不同於蘇軾辛棄疾,她傾向於寫深閨體會的婉約詞。

二、下片以討論爲主,啓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因爲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情景交融的寫法;更能領悟到李清照用詞的精妙,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我安排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過程:

一、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爲後面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婉約詞與豪放詞的區分打下基礎。

二、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繫不大,原想捨去,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了點,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三、範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這是一首婉約詞,應讀得語調低緩,情感深沉。

至於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爲在高中教學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教學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對字詞教學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完後叫學生聽寫字詞並注音,開始學生不以爲然,以爲是小學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四、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儘可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

五、至於延伸比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兩首詞爲例比較不同,是爲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說板書及作業

一、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儘可能課堂背誦。

二、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鑑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的豁達樂觀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夠讀記並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載歌載舞、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豁達樂觀”等詞語。

過程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生動形象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瞭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以及民族風俗。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3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在討論中瞭解維吾爾民族風俗的獨特魅力。

五、課前準備

電視、展臺、電腦。目的是通過採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設疑,導入新課:這幾天,我們通過課文了解了中國各地的民俗風情,讓我們領略到祖國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再去一處非常美麗的地方。大家猜,會是什麼地方?(播放視頻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維吾爾風情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在讀中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特徵的是哪一句?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思考。

(三)重點研讀,感受民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的結尾:“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學生再瀏覽課文,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和田維吾爾族民俗特點的?【通過再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結論。】

3、從學生回答的5個方面(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能歌善舞、愛美的天性、聚餐多樣)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方面“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與學生共同學習,並提出學習要求:(1)找出能夠體現和田維吾爾人豪氣與樂觀的句子。(2)這段話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作用是什麼?(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

4、學生根據第一部分的學習,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每個小組選擇一處感興趣的維吾爾族風俗的段落,進行學習交流。【關於積極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中提出,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種學習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每一節課的時間裏,學生都是積極存在的。】

5、小組隨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點評,並把文中出現的有關維吾爾族風情的圖片進行展示。

(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明代學者陳敏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再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2、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1、請同學們課外查閱有關維吾爾族的資料,加深對這一民族的瞭解。

2、選擇你認爲寫得精彩的句子或語段抄寫下來。

【將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拓寬作業渠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業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七、板書設計:

豪氣與樂觀

熱愛土地

和田的維吾爾愛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樣

語文說課稿 篇9

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蠟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啓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爲: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1)以學生爲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

(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爲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着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

(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爲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爲紅軍戰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