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彙總6篇

關於說課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關於說課稿彙總6篇

關於說課稿彙總6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辛苦了,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禮樂文明的確立》,此框題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與社會》八年級第四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題。大學裏的教學法以及我個人的實習經驗告訴我,要上好一節課,就必須有備無患,鑽研教材、分析學生、巧妙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對於這堂課我將分四步來進行說明:第一步是說教材,第二步是說學情學法,第三步是說教法,第四步是說

教學過程。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認爲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是備好課的基礎,先來談談我對這課教材的理解:

1、教材的內容及地位:

首先就教材的內容及地位而言:

《禮樂文明的確立》闡述了分封制、宗法制及禮樂制度的內涵和影響,

該筐題希望通過講述西周禮樂文明制度的確立,從而使學生了解中國作爲“禮儀之邦”的淵源。禮樂文明制度的確立,爲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了根基,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爲下一課的“變革與爭霸”做了知識鋪墊,因此,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規定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並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人的教學實習經驗,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內容以及作用、影響。培養學生對歷史和現實的探究精神與分析能力,提高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評價史實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同時提高其對初中社會開卷考的適應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爲:通過能力歸納法,識圖法,直觀地表現歷史基礎知識以及分組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綜合探究的能力,激發其歷史學習興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釋歷史現象,加強對祖國曆史文化的的認同感,加強愛國主義情感,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3、教學重點、難點:

爲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能力,

(提高其思想覺悟)

根據本課在教

材中的位置和學生的知識結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內涵。確立的依據是什麼呢?:

首先是依據該點在本框題中的地位:首先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是禮樂文明的組成部分,解決該問題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理解抽象的制度概念(其它知識點)

其次,是依據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此框題探討的

現實問題,爲了培養學生歷史的眼觀,能夠發現、分析生活的受禮樂文明制度的

是…………現實問題

影響的現象和問題,就必須以這個問題爲依據,因此我將它確立爲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爲: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影響和作用。確立這個教學難點,我是基於初中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徵考慮的解決這個難點有利於突破的思維障礙(有利於突破初中生理性思維不足的弱點或者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難以培養的現狀)

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學法分析:

(過渡)

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過程,這也體現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育理念。

現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育理念。所以第二步我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第一,從認知水平來看,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訓練,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學習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經驗,

第二,從身心特點來看,八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時期,好奇心強,思維比較活躍,

第三,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夠持久,教學方式宜採用多樣化

第四,

因此,學生需要教師的引領及學習方法的指導。

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在體驗文化,感受文化中,昇華情感。

三:教法分析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一節課中,我所採用的教法有:調查歸納法、情景教學法、提問討論法、自學點撥法、講授法、比較法、例舉法,總的來說,都是啓發式教學。具體地說本框的教學方法是以史實爲基礎,以問題爲載體,以多媒體爲輔助手段,以課堂活動爲實現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每一個學習者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能力、完善情感、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過渡)所有的教法和學法都必須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最後,我來談談這一框題的教學過程:

1、我把第一步設爲課前調查,強調參與課前我將佈置一個預習任務:上網查閱“中國作爲禮儀之邦古今的表現”?

爲什麼要課前調查呢?我是這樣考慮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能夠以歷史的眼光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問題,以史爲鑑。所以,在這點上,我想,要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就得讓學生先到生活中去,讓他們自己先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歡樂,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我採用了調查法,讓學生在課前就能夠積極參與到本框的學習內容中來。

如果說課堂教學前的這些環節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那麼這“東風”就是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我們前期的所有準備都是爲這一重要環節服務的。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交流,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完善心理,都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所以,我在課堂上採取了調查結果展示—創設問題情境—圍繞問題探究—拓展問題深度—延深課堂內容五環節課堂活動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主體學習能力。

我的第二步是展示結果,情境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正課之前,我先在PPT上打出:誰來展示你的調查結果(或誰來談談你的參觀感受)”的文字?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展示自己調查結果的興趣。

學貴有疑”在學生紛紛踊躍發言,激活學生情感的基礎上,我因勢導入新課,拋出問題:

……,那麼……

……可見中國最爲禮儀之邦的表現的是多方面

(具體話語)可見……

的,那麼你們知道中國作爲禮儀之邦的淵源是什麼呢?這樣,在提問中,順其自然導入新課。我在教學實習的時候曾多次運用該種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我的第三步是:提出問題,落實重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通過情景導入,學生已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這時我將以創設問題情境爲線索,貫穿整堂課。本課需要解決……個方面的問題:………

關於西周的建立我採用了問題引領自習的學習方法。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爲了把學習的

我採用了問題引領自習的學習方法。

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不在簡單明瞭的知識目標上多花費時間,便於留下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討論,營造更大的空間供學生交流。這正是新課程的學習理念的要求。

引導學生解決西周的建立後,我會把重點放在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內涵知識點上。在這個問題上我會採用提問討論法,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我分別設置問題假設,一起過渡作用,二可明確探討方向。同時爲了適應初中生的心智特點,我儘可能的運用具體事例,配以圖片,活動,讓學生自己感受、思考禮樂文明制度的深刻內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講解過程中我適當地穿插有趣的例子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4、我的第四步是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我的第四步是合作探究,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我的設計思想是:以情景動情感,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誘發求知慾,用情景創設法動之以情。所以緊接着我展示了一段錄像,在錄像中(設計一個小組活動“夢迴西周”四人一小組,一個人充當記者來到西周採訪農民、貴族和君主對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看法)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可能會非常激烈,而學生的回答可能也是準確而到位。這便引入本課的難點: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影響和作用。此時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同時這是一個開放的題目,我們教師不應給定一個機械的答案,但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目的,昇華其價值感情。

第五步是延深內容,實踐應用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可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所以,本課結尾我又佈置了課堂作業: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還感覺禮樂文明制度的影響?。爲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使其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特點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其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精神。正如皮亞傑的告訴我們的:孩子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遠比灌輸來得好,也更有效。爲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了一定的板書和教具:

四、板書教具分析

(一)板書設計

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靈活性、藝術性的原則,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我採用線索型板書:在黑板中間畫一個圓圈,中央寫上“禮樂文明制度”,以它爲中心再以太陽光線輻射狀向外分別打出箭頭,如“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 等。這種板書的作用在於一目瞭然地揭示了本框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包括重難點,以清晰直觀的圖示法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內在聯繫。

(二)教學工具

“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在教學過程中,正式的教學任務不是枯燥的一筆直述,所以我還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投影、多媒體、錄像、黑板等,以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上課亦如藝術家雕刻,用心而精緻,辛勤而不悔,如蝴蝶脫繭而出,如《蒙娜麗莎的微笑》。

以上就是我對《禮樂文明制度確立》的說課,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隱私和隱私權》,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我對本課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隱私和隱私權》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五課《隱私權受保護》中第一框題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肖像權,名譽權和姓名權等人格尊嚴方面的知識,瞭解法律對保護公民人格尊嚴某些方面的規定,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權利。通過本框的學習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人格尊嚴的神聖不可侵犯,也爲下一課《尊重和維護隱私權》做好了鋪墊。因此本課承前啓後,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學習與能力目標要求

A知識目標:㈠學生掌握隱私的涵義,隱私權的內容。

㈡能夠澄清隱私即醜事的錯誤觀念。

㈢能夠自主地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關案例,正確判斷侵犯隱私權的行爲。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隱私權是人格尊嚴權利的一部分,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學生能夠在自己的隱私受到傷害時,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並能夠自覺地加強個人修養,培養尊重他人隱私的信譽感和責任感。

3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隱私的涵義,隱私權的內容

教學難點:保護隱私的重要意義,澄清隱私就是醜事的錯誤觀念

我確立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主要有三:

⑴針對學生對個人隱私認識上的偏差:由於長期受封建觀念的影響,有許多人總是認爲:“好事不揹人、揹人沒好事”,錯誤地把隱私等同於醜事,不光彩的事,正確認識個人隱私,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對學生成長十分必要。

⑵針對學生隱私經常受到侵犯的事實:在我們身邊經常有老師私拆學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記的現象,儘管出於善意,但卻嚴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隱私。學習隱私的內容,有助於學生積極維護個人隱私權。

⑶針對學生經常侵犯他人隱私的現實:由於對個人隱私認識不夠,學生侵犯他人隱私的事情時有發生,這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法律素質、和道德境界,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

二說教法

1討論式教學: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設置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典型事例的發析,來提高學生的隱私意識,從而也有利於學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情感。

3情景式教學:對於如何依法維護隱私權,我主要採取了情景教學法,設置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對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然後進行歸納說明。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學習。

三說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說過,“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我認爲:教學中特別要重視學法的指導,使學生會學、善學、喜歡學,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採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1合作學習:在突破教學重點“隱私和隱私權”時,我讓學生四人爲一組進行討論,共同歸納出隱私和隱私權的內容,在澄清隱私與醜事的關係時,我將學生分成兩組,展開討論,進行辯論,形成正確的觀點。通過這種合作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補,培養合作意識

2探究學習: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針對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報社侵權案,拆信風波”等,我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閱讀分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上述行爲是否正確?說明理由,你認爲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這樣做有何意義等。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學生的技能、情感、態度得以提高。

四說教學程序

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老師手裏拿着一封信說,這是一封寫給我們班某位同學的信,請問我可以拆開看嗎?如果我偷偷地看了,你認爲應該怎麼辦?學生髮言後,老師歸納導入:人人享有隱私權。

⒉新課講授:在新課講授中,我主要採取討論,情景,體驗等多種教學方法並用的方式。

A什麼是隱私是本課的重點,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首先:引導學生對P36頁的材料進行閱讀,對小紅的做法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小紅是否應該這樣做,初步培養學生的隱私意識。

其次: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隱私”兩個字做一個解釋,學生回答:“隱”是隱藏,不爲人所知或不欲爲人所知的意思。“私”是與公相對立的,是個人之事。對此,我還舉了兩個例子:一,甲在偷東西,被乙發現,乙報警,甲被抓獲。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隱私權。二,甲父母離婚,乙知道後大肆宣揚,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隱私權。通過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隱私的含義。

再次:在講解“隱私”與“醜事”的關係時,我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正方:隱私就是醜事,反方:隱私不是醜事,通過學生的討論,辯析,得出隱私的正確含義與內容,使學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隱私的內涵。

B對於保護隱私的重要意義這一難點,我主要採取了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列舉一些自己看到、聽到、瞭解到和體驗過的事例,談談如果這些行爲不受保護會怎樣,保護這些行爲有何好處,引出保護隱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隱私權的含義與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主要採取討論式和情景式兩種教學方式。

①通過“報社侵權案”引出隱私權的的含義。

②通過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瞭解合法搜查的條件,說明隱私權首先是指個人生活的安寧權,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通過對老師拆看學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領導檢查下屬信件現象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討論,使學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祕密受法律保護。

④教師設置材料“銀行,郵局一米線的設定”有何作用?對你有何啓發?引出隱私權還包括:個人信息的保密權,從而過渡到下一課的內容——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⒊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隱私,我們每個人都有隱私權,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可以維護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安定。我們要逐步樹立隱私意識,養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隱私權的意識。

(要求:學生對着板書自己梳理一遍,談談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

⒋板書: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板書時簡潔明瞭,一目瞭然。

隱私和隱私權

一隱私,隱:隱藏,不爲人所知。二隱私權:含義

私:與公對立,私人之事。A個人生活的安寧權

1什麼是隱私?隱私,醜事嗎?B通信自由和通信祕密受保護

2隱私的內容:C個人信息的保密權

3保護隱私的意義?

⒌課外作業:“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我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如:想一想:你的隱私是否被別人侵犯過(舉一例),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學法爲中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知識,儘量做到兩個突破,一,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儘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常見物質的檢驗》。本節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一第二單元,爲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以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物質的檢驗爲切入點,以一系列探究實驗回顧了Cl-、SO42-、CO32- 、NH4+ 等常見離子的檢驗原理與方法。此外,引入了焰色反應的基本操作及其在金屬化合物檢驗中的應用。並對現代化學分析測試做了簡單介紹,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

本節內容被安排在《化學1》的第一個專題,是對學生初中科學中已經學習的有關常見物質檢驗方法的一個延續和拓展。同時,也爲以後其他離子檢驗方法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並結合《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定爲,掌握Cl-、SO42-、CO32-、NH4+ 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

在初中科學中,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物質檢驗的相關知識,爲本課時的教學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但是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物質檢驗知識尚不夠系統和完善,需進一步總結、歸納。此外,本課時的教學對象爲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敏捷、活躍,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操作尚不夠嚴謹。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定爲,焰色反應以及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方法的應用。

  針對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Cl-、SO42-、CO32-、NH4+ 等離子的檢驗。

2.能用焰色反應、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3.說出一些現代化學的分析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設計,增強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物質的檢驗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化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習興趣。

根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

交流討論,歸納分析等方法,並結合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以此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四個部分: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以一名新聞播報員的身份,向學生播報三則新聞:

(1) 20xx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與損失。並指明酒後駕車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市工商局查獲一批假的全毛毛衣,其主要成分爲腈綸。

(3) 市面上出現一些假冒僞劣的純淨水。其中,有些不法分子爲牟取暴利,用自來水冒充純淨水出售。

以生活中的事件激發學生興趣,並採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我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扮演交警、工商局檢驗員、水質檢測員三種角色,切身感受生活中物質的檢驗。

  2.實驗探究,啓迪新知

在每個小組彙報表演後,組織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完善檢驗方法。

第一組成員結合生活經驗,不難想到向酒精檢測器吹氣,根據硅膠變色情況檢測司機是否酒後駕駛。表演結束後,我會引導學生思考:“從他們的表演中,你們得到了什麼啓示?”學生經過交流討論,能夠得出溶液、試劑顏色的變化可以作爲物質檢驗的依據。據此,我將引導學生回顧運用指示劑、pH試紙等檢驗物質的相關知識及操作。

第二組成員結合初中科學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點燃毛衣纖維聞氣味的方法。進而歸納總結出第二種物質檢驗的依據:聞氣味或觀察氣體的逸出。由此我將展開對NH4+檢驗方法的討論。學生根據上述結論,不難得出利用氨氣特有的刺激性氣味來檢驗NH4+的存在。我將以演示實驗的方式向學生展示NH4+ 的檢驗:NH4Cl與NaOH溶液加熱。並對方法進行完善:聞氣味後再用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

對於第三組用硝酸銀溶液檢驗純淨水的表演,則可得出物質檢驗的又一依據:沉澱的生成或溶解。由此我將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對Cl-、SO42-、CO32-進行檢驗,並對Cl-檢驗中,白色沉澱不溶於稀硝酸,SO42- 檢驗中白色沉澱不溶於稀鹽酸等注意事項做重點強調。

  3.追溯歷史,攻克難點

在完成以上的角色扮演和實驗探究後,我將向學生提出疑問:“在檢驗Cl-、SO42-、CO32-、NH4+時,都是利用了這些離子與一定的試劑發生複分解反應產生氣體或者沉澱來達到檢驗的目的,但是對於鉀離子和鈉離子用複分解反應卻難以鑑別,那我們要怎麼來檢驗它們呢?”

由此,引入本節課的難點:焰色反應。通過課堂演示鉀離子與鈉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讓學生對焰色反應的操作步驟和原理等有進一步的瞭解。

  4.拓展新知,鞏固小結

最後,我將向學生提出疑問:“隨着科學發展,未來的化學實驗中檢驗離子的方法可能是什麼?”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各抒己見。我將對一些好的想法予以肯定,並對現代化學分析測試中的常用儀器做簡單介紹。我將對課堂進行小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板書設計:

常見物質的檢驗

一、常見離子的檢驗

1.NH4+ 的檢驗

2.Cl-的檢驗

3.SO42-的檢驗

4.CO32-的檢驗

二、焰色反應

操作步驟

原理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北京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爲主題,學者周國平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探索值得深思。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內容、揣摩語言基礎上,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或理,受到有益的啓示,並學習議論文用事實和道理進行論證的方法。

我所選的課題是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課標》中在閱讀部分提出“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在教學建議第三條中,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中提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

2.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

3. 思想目標:學生要保持純正的追求。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理解文章是如何舉例論證的。

教學難點:與學生探討出靈魂的真正含義。

  二. 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資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資料積累準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初一語文在現代文閱讀中主要以記敘文爲主,教給學生記敘文的分析方法: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初二北京版語文課本把議論文引入重點教學內容,在記敘文教學基礎上,學習議論文文體,讓學生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也有正確導向,引導學生要保持純正的追求。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準備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④懸念法——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

① 學寫讀後感。

② 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思路。

1.導入 由本課中心論點引入,提出本課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作者是如何舉例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

2.解決重點的過程

①引導學生研究2---6段的內容,(點撥)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快速閱讀,獨立解決下列問題:作者爲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觀點,選用了哪些事實論據?(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用紙條寫出)

② 展示學生答案。

③然後屏幕展示:

A、阿基米德在劍向他劈來時依然專心研究“圓”。

B、第歐根尼不顧顯赫人物亞歷山大的詢問繼續他在陽光下的沉思。

C、王爾德在外國旅行中只帶內在的精神財富。

D、一個少女在嘈雜的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的讀書。

E、青年學生自備學費趕到北京欣賞世界名畫。

④教師點撥: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的高貴都在於靈魂。

⑤教師總結:先哲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也正是選擇了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論據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中心論點”的。

3.突破難點過程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本文選取了5個人物的事例證明論點,想來,大家對“靈魂”一詞已有了解,那麼,大家開動腦筋再繼續沉思:靈魂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根據5個人物的事例作答。用下列模式回答:

阿基米德追求-----------------(科學)

第歐根尼追求-----------------(思想)

王爾德 追求-----------------(才華)

少女 追求-----------------(知識)

青年畫家追求------------------(藝術)

4.拓展提高:

課文中說:“其實,無需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你在平時的生活裏發現過這樣“動人的光彩”嗎?說出來,同學們互相交流。

5.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論述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議論文。作者在文章中舉了5個例子,深入淺出,說理嚴密,證明了“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個道理。

6.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練習冊中文段,訓練學生概括事件。

  五.板書設計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周國平

解決重點:怎樣舉例論證

突破難點:理解“靈魂”含義

  六.課後反思:

1.優點: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運用小組討論和展示成果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2.不足: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可以再採取更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人生意義,價值認識上有一個提升。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專題3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內容。該部分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以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爲線索,引導學生學習了乙醇組成與性質,瞭解了乙醇的結構特點。結合乙醇的結構認識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並且在此基礎上拓展了醛的相關知識,以此帶領學生認識到乙醇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逐步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方法,同時拓展了視野,認識了化學與STSE之間的關聯。

(過渡:一堂好課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瞭解,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酒精製品,對於酒精的物理性質很熟悉,但是對其化學性質並不瞭解。考慮到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當中,並且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針對乙醇化學性質的學習,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到乙醇化學性質的探究過程當中,營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夠書寫乙醇和鈉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以此推斷乙醇分子的結構;能夠書寫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通過對比鈉與水、乙醇的反應,鍛鍊對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乙醇的分子結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3.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醇和鈉的反應及其催化氧化。

【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

(過渡:爲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

(過渡:教學是重點是教學過程,因此重點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授課伊始,我會通過教材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比如麪包、雞蛋、牛奶、水果等,並且說明日常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機化合物,比如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油脂和蛋白質等。接着會出示一張有關酒精飲料的圖片,提問這些物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乙醇。

通過從日常生活出發引入本節新課,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當代教育學的新要求。

(二)新課講授

1.乙醇的結構

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說明乙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羥基(—OH)。接着向學生介紹有關乙醇的用途,比如酒精飲料、消毒殺菌等。

2.乙醇的性質

這一部分需要重點呈現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我都採用了實驗的方式來進行。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我會採用多媒體播放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視頻,請學生自行觀察實驗現象並且得出自己的結論。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即可得出乙醇與金屬鈉反應可以生成氫氣,並且產物呈鹼性。

接下來請學生結合金屬鈉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不與煤油發生反應,但是可以與無水乙醇發生反應,思考能夠得到什麼啓示。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煤油屬於多種烴類的混合物,所有的氫原子都是與碳原子直接相連的,但是乙醇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的連接方式與其他氫原子、烷烴中的氫原子連接方式不同,由此判斷金屬鈉是與羥基(—OH)上的氫發生反應,置換出氫氣。我也會順勢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回憶金屬鈉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說明金屬鈉與水、乙醇反應現象的不同點。學生可以得出下面兩點結論:①金屬鈉與水反應,金屬鈉漂浮在水面上,與無水乙醇反應時,則是沉在底部,由此說明密度關係ρ水>ρ鈉>ρ乙醇;②金屬鈉與無水乙醇反應不如與水反應劇烈。在這裏我也會結合乙醇、水的結構式說明是因爲水分子中的氫比乙醇分子羥基上的氫更加容易電離。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在這裏,我會請學生觀察,銅絲反覆在酒精燈上灼燒之後伸入乙醇中的現象,需要注意觀察銅絲顏色的變化、氣味的變化等。接下來請學生結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說明銅絲在反應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思考乙醇在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學生結合銅絲在空氣中灼燒變黑,伸入乙醇中顏色變紅的現象即可猜測得出,乙醇實際上是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銅絲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整個過程中,乙醇是被氧化。結合學生的回答,我也會順勢寫出乙醇在銅催化作用下與氧氣發生反應的方程式。之後我會說明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繼續被氧化可以生成乙酸,乙醇遇到強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酸性重鉻酸鉀)也會被直接氧化生成乙酸。

3.醛的認識

有關醛的認識我會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上的“資料卡——乙醛和甲醛”,概括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質及其用途的相關內容,並且說明醛類的相關性質,認識到醛類物質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可以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三)拓展提升

我會請學生思考決定乙醇、乙醛化學性質的是什麼基團?學生通過觀察不難得出:決定乙醇化學性質的是羥基(—OH),決定乙醛化學性質的基團是醛基(—CHO)。在此基礎上,我會說明有機物的性質與其結構有關,這也是有機物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法。

(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要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在這裏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或者學習的感受。

最後佈置開放性的作業,課下查找資料,說明能夠通過催化氧化生成醛的醇結構特點是怎樣的。

七、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簡潔明瞭,展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乙醇的化學性質,以便於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知識。

說課稿 篇6

第一步:教學本課會認字

1.利用幻燈片,讓學生藉助拼音、識字、說偏旁識字、組詞識字,並分別找出平、翹舌音的字和後鼻音、前鼻音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以開小火車的形式鞏固本課會認字,比一比哪列小火車開的棒。

3.以摘果子游戲讓學生尋找識字方案,提高識字本領,並從遊戲中體會識字的快樂。

第二步:歌曲導入。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導入新課中注意-激發動機,入情入境。上課時,注意渲染一種與教材相一致的氛圍,先播放歌曲《神太陽》,以此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緊接着我提問:歌曲中唱了幾個太陽?有一位小朋友在聽了這首歌后,也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春、夏、秋、冬四季(板書:春、夏、秋、冬,他畫了四個怎樣的太陽呢,他把這四個太陽分別送給了哪個季節)。

第三步:朗讀課文。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覺課文描寫的四個栩栩如生的太陽形象,在學習過程中,用圖畫、音樂、表演等多種形式,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想象、品味,讓課堂瀰漫着濃濃的快樂氛圍。

在朗讀第一自然段時,結合多媒體畫面理解清涼一詞,感受到綠綠的太陽給大地帶來的陰涼,教師相機貼出綠綠的太陽圖片。在朗讀第二自然段時,結合豐收的多媒體畫面理解金黃一詞。

泛讀第二自然段中一個長句子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引導學生談出豐收的喜悅心情,教師相機貼出金黃的太陽圖片。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創設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呼地吹着,你站在大街上等車,等了好久好久,這時你的手腳會有什麼感覺?,來理解凍僵一詞,感悟寒冷的反義詞就是溫暖。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陽光溫暖着小朋友凍僵的手和臉這一句,既讓學生過了一回表演癮,又在表演中培養學了的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教師相機貼出紅紅的太陽圖片。

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清問的語言,展開想象,結合多媒體畫面領悟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 在學生學習中,指導學生將觀察畫面與朗讀、想像與朗讀、表演與朗讀結合起來,有效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步:寫字之中亦有樂。

本課時指導寫陽、光二字。在寫字之前,教師先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真好!看來,你們真的很喜歡這四個太陽,我們一起來寫寫它們的名字。從而將寫字與課文形象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到讀是一種快樂,寫會有另一番快樂。這兩個字比較簡單,教師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結構、筆畫在格中的佔位,再進行描紅書寫。在學生寫字時,要注重學生的寫字姿勢。

第五步:拓展昇華,令心飛揚。

本環節分兩步:首先讓學生在小組裏練習背誦,可以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如果你有本領,也可以背下全文。這樣做目的在於:一是在讀中積累語言;二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是都能找到自信。然後教師深情小結:同學們,送一個綠綠的太陽給夏天,送一個紅紅的太陽給冬天,送一個金黃的太陽給秋天,送一個彩色的太陽給春天,這個世界將變得多麼美好啊!我也送一個快樂的太陽給你們,願你們天天都快樂。我想,你們一定也有很多心願?你想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送給誰?讓學生大膽想像,充分交流,教師適時讚揚孩子們的美好心願,讓孩子們的童心隨着自己的想像飛向窗外的世界

  四個太陽說課稿2

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8課。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樣,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均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主題來編排。《四個太陽》這篇教材就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覺得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設計理念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的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新課程低年級的語文教材就新增了許多善於培養學生想像力的課文,《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作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重點、難點,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 通過讀文體會作者想像之美,並仿照課文進行創作想像,用口語表達自己喜歡的太陽。

教學設計

一、 抓教材,培養有意想像力。

有意想像力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自己完成的想像。在本節課中,我立足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不斷地去觸摸,去感受文字,以培養學生們的有意想像力。

1、 朗讀感悟,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畫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的相應新形象的過程。通過朗讀感悟文字,培養學生再造想像能力,很符合語文教學藝術,因爲文字是以語言表現想像世界的藝術。在《四個太陽》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將語言轉變爲形象的過程就是想像力發揮作用的過程。

在此課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表演,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在每的情境中採到了“金黃的落葉”,聞到了“水果的香甜”,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們的喜悅、歡樂。在與前幾個單元語言文字重現的同時,又讓學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這裏既有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有再造想像的昇華。

2、 發散思維,創作想像。

創造想像是指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在頭腦中獨立創造新想像的過程。在收尾處設計了個發散思維的過程――“說太陽”,經過本課的語言感悟、朗讀訓練後,學生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有的說:“我要畫個快樂的太陽送給媽媽,讓她永遠開心。”有的說:“我要畫個美麗的太陽,讓老師永遠都年輕美麗。”

這,是《四個太陽》點亮了學生們想像的明燈!

二、 抓學生,激活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爲四季的美麗景色配上音樂,用富有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文中寫了小作者的四個美好願望,在學習理解課文時,學生讀懂哪一段就彙報哪一段。使課堂學習氣氛十分熱烈。這樣既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靈活組織教學的引導作用,效果很不錯。

想像是創造力的源泉。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適時地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學生創新的衝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使得課堂充滿靈性,創意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