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6篇

關於說課稿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關於說課稿6篇

關於說課稿6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楊氏之子》。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3.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爲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

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通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爲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讀了不少書,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考什麼?考古詩。能接受我的挑戰嗎?你可得把題目給聽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給大家聽嗎?

【小學生愛表現自己,教師利用學生熟知的古詩入手,從而能大大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讓學生初次嘗試讀文言文,找出讀文言文的問題】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 “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這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容易的,在學生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應進行適時的範讀,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能更好地領悟文言文的特點,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4、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分角色朗讀,主要意圖在於體驗語言的精巧,老師也課加入到角色扮演中,做到師生互動,改變傳統的評讀僵局,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深究文本,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爲什麼?

板書:楊氏子 孔君平

孔雀 楊梅

孔家 楊家

甚聰惠

(讓學生暢所欲言,抓住關鍵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加深對人物及語言的理解。“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爲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 五)延伸拓展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聰慧、機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點。

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1、“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思、思中動”,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器材(蹦蹦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感受“快樂體育”的真正含義。爲學生從小培養濃厚的體育興趣和建立良好的健身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設情境,建立“同化的、教學相長的”和諧師生關係。

3、“以人爲本、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合理調整運動負荷,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讓全體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二、構思要點

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隊形打破常規(散點站位、雙語問候)

2、教師啓發、引導,使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材中去並進行創造性的練習。

3、每個環節推陳出新,用各種遊戲進行連接使其環環相扣。

4、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材和教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此不疲。

5、課程結構打破常規,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全方面發展學生。

6、通過分組、集體等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三、教材選擇

1、蹦蹦球(重點:能夠連續跳躍,並進行創造性的練習。)

2、各種上肢遊戲:着重發展上肢力量,對主教材進行有機的調節。

四、課程結構

1、準備部分

用遊戲開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充分熱身,用象形走將學生引入器材場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基本部分

本節課始終貫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合理調整運動負荷,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以遊戲和不斷變換的情境爲教學手段,通過教師的啓發、誘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愉悅地掌握教材。

首先教師爲學生營造出自主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進行蹦蹦球的各種跳法,挖掘學生潛能,教師的啓發引導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發展學生個性、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本着同學之間合作互助的原則共同參與遊戲和身體練習,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成合作精神。另外,教師的激勵評價達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選出優秀的學生示範又讓能力稍差的學生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最後的個性發展階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結束部分:通過兒歌、舞蹈的形式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行美育教育,並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點評

於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器材上,於老師選擇了新興的體育器材──蹦蹦球,從直觀上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課的結構上,打破了以往先主教材,後副教材的思路。而是在學習蹦蹦球的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各種上肢調節小遊戲,這樣既緩解了學生下肢的過度疲勞,使學生的上下肢協調發展,又使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始終高漲。

3、本節課在很多環節的設計上,教師採用了學生自測、自評、自薦、自編、自創,充分反映了教師能尊重學生,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教師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本節課在設計上不足的地方是:

教師在目標的確定上,不夠明確。教師把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全都設計出來了,這樣在上課時,教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利於教師對目標的把握。建議教師應確定本節課的主要目標,而不是面面俱到。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是由我們一年級語文組給大家帶來一節習作課。

首先,由我來給大家說明一下我們這節習作課。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我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新教材中實行了認寫分開,要求學生多認少寫,並且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只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其中的100個筆畫簡單的字。所以,如果我們想讓他們和高年級的學生一樣展示一節高水平的說寫兼會的寫作課,那可能是他們做不到的,所以我們認爲,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首先應當讓學生學會說,說好每一個詞,說好每一句話,這樣才能爲他們今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今天將由鍾秀華老師爲大家展示一節口頭作文課。

今天我們口頭作文課的課題是:《小兔運南瓜》。《小兔運南瓜》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語文園地六中的口語交際。本課有三幅圖。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邊望着大南瓜想:怎麼運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經運到家,兔媽媽奇怪地問小兔是怎麼運回來的,小兔平靜地告訴了媽媽。小兔究竟怎樣運南瓜,第二幅圖空缺,留給學生想象。

一課的教學就以第二幅圖爲重點,它爲我們提供了空白點,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學習按順序觀察幾幅連續的圖畫,培養觀察能力。

2,動腦筋想出小兔把南瓜運回家的辦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3,積極參與討論,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並把想到的辦法串到圖中說一個完整的故事。4、能用普通話講小兔運南瓜的故事。

5、能用普通話講小兔運南瓜的故事。

6、講故事時態度大方,聲音響亮。

教學難點:

1.看懂每幅圖的圖意,把幾幅圖的內容聯繫起來。

2.學習小兔善於動腦筋,勤于思考問題的好品質。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個好的情景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激趣,引發學生說的願望和激情。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小動物的,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聽故事的。所以我們一開頭就用課件出示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白兔,讓孩子們一見就喜歡上它,並跟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鍾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瞧,它是誰呢?(生小白兔)孩子們,快跟小兔打個招呼吧。這時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到了這個新朋友的身上,肯定對它的到來感到很好奇。接下來,老師馬上就告訴孩子們,今天,老師就要跟孩子們講個關於小兔的故事。說到這裏,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靜靜地等待老師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學生的積極性也馬上調動起來了。

一、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1、老師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從前,在一座大森林裏,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時候啊,兔媽媽帶着小兔在一塊地上種下了南瓜。秋天到了,果實成熟了,兔媽媽想熬些粥喝,就讓小兔去地裏摘南瓜。(這時老師會邊把小兔的貼圖出示在板書上)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來到南瓜地裏一看,哇!小兔高興地跳了起來。(出示帖圖大南瓜)

2、爲什麼小兔會跳了起來,師出示課件,並由師提問:你們瞧,這是一隻怎樣的大南瓜。誰能用“小兔看見了一個又——又——的南瓜。”說一句話。這時我們爲了學生能更直觀的瞭解南瓜,我們也特意準備了一個真的大南瓜。讓學生去摸一摸,抱一抱,真實的感受了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大南瓜,有了這麼一個活教材,相信我們的孩子一下子就會把想到的好詞好句都倒出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達到了一個新高潮。

3、學生說完南瓜,接着問題也就出來了,“小兔看着這又大又圓的南瓜,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有的學生會說,這麼大南瓜,小兔這麼小,它怎麼能運回家呢?)

師:是呀,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要把這麼大的南瓜運回家的確不容易。(板書運)

二、觀察第三幅圖,瞭解結果

1、出示第三幅圖,師提問,小兔把這麼大的南瓜運回了家,兔媽媽的眼睛都瞪大了,兔媽媽會怎麼說呢?師指名學生說一說,想像兔媽媽對小兔說的話。

三、展開想象,表達交流。

1、有了故事的開頭,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果,可是過程我們卻不知道,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師說:大南瓜終於被小兔運回家了,小兔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大南瓜運回家的呢?請孩子們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看誰想的辦法最好,最合理。孩子們先在學習小組內每人講一種方法,並且要說清楚。能把自己的辦法說清楚的同學都能獲得“聰明兔”的稱號。(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學生一進入這個情境,就會有強烈的表達衝動。學生的積極性馬上得到調動。)

2、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是重點之一,通過自己獨立思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大膽展開想象,然後組間交流啓發,全班彙報、交流,產生思維碰撞,生髮出各種各樣的辦法。這時教師把握的重點是讓學生把自己想到辦法表述清楚,同時也爲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交際對象是不斷變化着的,組內交流時對象是同伴,全班交流時對象又變成了小白兔,隨着對象的改變,學生的表達方式也應有適當的變化。教師運用肯定、讚賞等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

3 全班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運南瓜的方法的關鍵字。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想到的辦法,並根據學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辦法。如,學生說出小兔看到路邊有人騎車經過,上前去請他幫忙運一運;小兔見南瓜太大,就請來自己的好朋友——一羣猴子幫着擡回家。教師可點出這是用請別人幫忙的辦法來運的。這實際是在點撥學生可以再從不請人幫忙的方面去想,或繼續補充請人幫忙的辦法。如果學生說小兔找來繩子拴住南瓜拉,找來木棒撬着移,教師可點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難,不過挺費力氣的,這實際在啓發學生想想有沒有更巧妙的辦法。一些辦法可能開始沒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啓發後會想出。如,把南瓜側着立起來像車輪似的推着滾回家;向朋友借來小車,把南瓜移到車上拉回家。如果有學生開始就說出了把南瓜滾回家,教師也還應啓發學生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絕不可侷限於一種,否則達不到啓發想象的目的。在交流中始終要重視語言表達,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在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的主

張,只要能說清理由都應加以肯定, 以培養學生喜歡討論、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4、實踐操作。師再次拿出帶來的南瓜,讓學生上來試一試自己想到的辦法是不是對的,能不能幫小兔把這個大南瓜運回家。把想像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的辦法得到了具體的實施,會讓孩子們感到很有成就感,也爲孩子們編故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四、整體觀察,講故事。

1、學生展開想像,想到了很多好辦法,有些辦法也得到了實施,這時老師做一個總結,引出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師:剛纔孩子們幫小兔想了很多運南瓜的辦法,接下來就請孩子們和自己的同桌任選其中的一種方法說一說,再把你們的辦法帶進圖一,圖三中,合起來編一個完整的故事。

2、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準備選哪一種方法運南瓜,

3、師再指名學生說選的方法。在這設計這一環節,是因爲一年級的學生有很強模仿性和指向性,我們想要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方法編故事,首先就要讓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是哪一種方法。比如:一個孩子如果用滾的辦法加到故事裏講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可能我們接下來聽到的都是這個類似的故事了。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的展開他們想像的翅膀去編不一樣的故事。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學生的想象力培養方面下了較大的工夫。

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不可缺少的條件。在教學中,我們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編故事這幾個教學環節,不斷引導學生一步步拓寬自己想象的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

記得《新加坡教育導報》中曾介紹過幾種培養想象力的方法:讓學生在講故事的活動中激發想象。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說過,她的記憶力和想象力就是通過聽故事培養起來的!教學時,引導孩子們把經過交流後想出的辦法,再連起課文的兩幅圖編故事。孩子會顯得非常活躍,交流彙報時把故事說得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五、課後作業

現在一年級的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大都都是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的,家長每天會詢問孩子們在學校學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有什麼需要他們幫忙的。所以我們的這一節課的課後作業也是由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完成的。這個方法不但讓學生的每天學習的知識得到了鞏固,更讓家長和孩子有了一個共同交流學習的時間,使家長也更好了解了我們的教學工作,爲我們的教學提出好的意見提供了一個橋樑。

課後作業的題目是:“我說您寫”我是指孩子們,您是指家長。要求讓學生把今天編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爸爸媽媽幫你把說的故事寫下來。通過在課後完成的寫故事,給學生有機會自己想,自己說。又給學生想象力的拓展提供了一方無拘無束的天空。

六、在一首非常好聽的歌謠中,老師出示小兔運南瓜回家課件結束這節課。(這又是一個語言的內化與外化的訓練過程,把它從想像到看到真家的情境是語言圖像化的過程,看着圖畫把它編成故事又是一個語言文字化的過程,在這相互轉化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這就是我們這節口頭作文課的說課內容,如果你也想把你的現在的想像變成真實的情境,那就請你們和孩子們一起帶着這份好奇的心情走進秀華老師的這節《小兔運南瓜》吧!謝謝!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 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樣彼岸”等詞語。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要點。

〈3〉理解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簡單的自學方法。

〈2〉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和藝術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

〈1〉 領略藝術美和自然美,使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三、 說教學重點、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說學情分析

教材中剛學習了《月光曲》一文,學生對藝術美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於他們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閱歷有限,要理解傅雷先生的這篇文章還是有一定難度。

五、說教學方法

本課文理解難度比較大,故以講解法,引導發現法爲主。由於篇幅較長,課前預習和自學也是必需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能課前疏通字詞,初步感知課文,能通過作者的語言直接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用誦讀比賽法初步檢測自學成果並通過設問推動學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多媒體起到輔助教學作用。

六、說教學流程(簡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二、檢查預習;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六、總結昇華,激情朗讀;七、結語;八、作業;九、板書設計)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既看得出文章的寫作條理,又能體現出文章的中心。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青春的情緒》是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第一框,本課講了:情緒的多樣性、情緒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情緒的特點和正確面對不同的情緒三個知識點。這一課內容對於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這既是對前一單元,關於青春的特點知識的延續,也爲後一課情感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學習這一課對他們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二、說學情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本節課面對的是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經過七上的學習後,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更強,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獨立性強,且情緒波動大,往往難以控制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情境,去幫助學生體驗、感受,瞭解情緒的類型及特點相關知識,並學會去識別和麪對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考慮,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情緒的多樣性、複雜性,學會激發正面的情緒感受,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能力目標】

能夠認識和把握自己的情緒,學會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提高青春期情緒的自我覺察和自我調控能力。

【知識目標】

瞭解情緒的類型及情緒的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

瞭解情緒的類型和特點,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難點】

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

五、說教學方法

爲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採用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教學法等方法來實施我的教學活動。情境創設能夠給予學生最直觀的體驗,同時利用小組討論和活動的形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說教學過程

無論是對教材的分析、對學情的分析,還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都是爲教學過程服務的,下面我將重點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遊戲導入

首先是導入,我將採用遊戲導入法,我會出示課前準備的喜怒哀懼的情緒卡片,並讓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情,讓學生初步感受情緒,在遊戲的過程中順利導出今天的新課《青春的情緒》。

【設計意圖】用遊戲導入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並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環節二:講授新課

接下來就到了我的新課講授環節,主要包括兩個知識點,第一個是情緒面面觀,第二個是情緒的青春色調。

1.情緒面面觀

活動一:情境體驗

首先是情緒面面觀。我會進行一個情境體驗的活動,出示五組情境:情境一——媽媽告訴我這個週末帶我去看電影;情境二——過生日,同學們給了我生日驚喜;情境三——提醒同學別喝生水,遭到同學的白眼;情境四——下課鈴響了,老師還在拖堂;情境五——父母臨時有事,留我一個人在家。並提問:遇到這些情境,你有什麼感受?爲什麼會出現在這樣的情緒?

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回答:感受可能包括喜悅、興奮;驚喜、開心;無助、生氣;着急、焦慮、討厭;失落、無助、害怕。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進一步歸納總結:人的情緒複雜多樣,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樂以外,還有害羞、焦慮、厭惡等。且情緒會受到個人的生理週期、心理預期及環境的影響。

活動二:案例分析

隨後,我會向學生呈現默默和沖沖的案例:默默在一次考試中,把本是強項的數學考砸了,試卷發下來後,她冷靜地分析自己出錯的原因。沒等老師講評,他就自己錯題改正並寫在本子上,心裏感覺舒坦多了,之後的幾天,他吃的好,睡的香,精力充沛,學習勁頭兒很足。語文考試時,小衝因爲緊張導致許多原本會做的題目做不出來,一怒之下,把試卷撕了,哭着離開考場,之後的幾天,他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精神恍惚,生病了。

並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默默和小衝面對考試的情緒有什麼不同,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啓示?

我將結合學生的分析與講解進行適時的點撥與指導:默默面對考試失利,選擇的是冷靜的面對,找原因,結果是經歷充沛,幹勁十足,而沖沖是很緊張且非常衝動,撕掉試卷導致最後精神恍惚,生病。從這可以看出,情緒影響着我們的觀念和行動,積極的情緒可以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而消極的情緒可能會讓我們止步不前。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小組討論相結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激發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對於情緒有更爲深刻的體驗,爲學習後一知識點——“情緒的青春色調”做好了鋪墊。

2.情緒的青春色調

活動三:角色扮演

呈現情境:陳玲和芳芳是好朋友,一天上學路上,陳玲看到了芳芳,熱情的喊着芳芳。芳芳卻騎着車子從她身邊飛馳而過。陳琳心裏有些不悅:“你怎麼不理我?還好朋友呢!”進了教室,正趕上數學課代表發作業本。芳芳衝着剛進教室的陳玲說:“沒辦法,又是滿分!”陳玲打開自己的作業本,看到兩個鮮紅的“×”,不由暗想:神氣什麼!他邊想邊從書包裏拿書本。一不小心把文具袋碰掉地上,剛蹲下準備撿,就被芳芳採到了手。陳玲一下子爆發了:“你幹什麼呀!故意找碴兒是吧?”這一幕恰巧被剛進教師的班主任看到,她批評道:“陳玲,你怎麼對同學大喊大叫?“陳玲暴跳如雷的大叫:“我怎麼這麼倒黴呀!”

讓同桌之間扮演陳玲和芳芳,並請同學上臺展示,在兩位同學展示的同時,其他同學思考:陳玲的情緒表現體現了青春期情緒的什麼特點?如果是你,會怎麼辦?

綜合學生的意見,我會進行總結:青春期的情緒特點主要有反應激烈、波動大、固執、細膩、閉鎖和表現性,這些不同的情緒特點帶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因此我們要善於激發正面情緒,學會面對負面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給予學生更爲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於學生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將時間交給學生,將自己一個星期的情緒製作成“情緒調色板”,並相互之間分享,來猜一猜對方想表達的情緒是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該環節,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正確的識別自己的情緒,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採用“情緒調色板”的形式有利於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環節四:小結作業

本節課的小結我將採用師生共同小結的方式,先讓學生說一說學完本節課的收穫和體會,隨後我會結合學生所談再次回顧本課,最後,我會佈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根據情緒提示:例如:我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有一天……,來編寫一個小故事。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總結有助於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構建起知識體系;這樣的作業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明白政治與生活的聯繫,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樹林》這一課選自省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本第四冊第三課,這是一節典型的繪畫課。以感受、想象、創作的形式,畫同學生活實踐中所見過的小樹林,表達和描寫生活中的體會和感受,培養同學觀察記憶生活的能力。

樹能淨化空氣、美化生活。

一棵樹的結構是由樹幹、樹枝和枝冠組成的,而“小樹林”是以表示多棵樹的組合爲主,重點是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後重疊的關係。由於生活條件不同,同學對小樹林的感性知識積累也是不同的。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引導同學親臨大自然,關心周圍的一草一木,發掘其美的因素,以提高同學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只有同學在對周圍事物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才幹愉悅地畫出自身所看見過的小樹林。畫一畫不同季節、不同種樹的小樹林,能讓同學在無拘束的創作中受到美的感受染,體會到繪畫活動的愉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同學的實際接受能力,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訂爲以下幾點:

1、學習簡單物體前後重疊的表示方法;

2、培養簡單的構圖能力;

3、知道美的環境要靠人去發明,維護和體驗。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學會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後重疊或遮擋的關係。

  三、教學思路

根據這三點教學目標,我採用欣賞、講授、創作的教學方法,引導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來獲得新的知識和構思。這一課時的教學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導入能否引起同學的注意和興趣非常重要,我採用複習鞏固法把同學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會畫樹嗎?誰能說說樹的三局部結構?樹有什麼好處?不植樹行嗎?就這麼幾個簡單的問題,不只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同學受到了保護樹木的思想教育,從而很自然地就集中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爲學習新課輔墊基礎。

(二)講授新課

對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4步來完成:

1、欣賞小樹林圖片

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在看一看、說一說的同時,讓同學瞭解樹林中樹木前後重疊和遮擋的關係。爲下面的小樹林構圖打下基礎。

2、動手操作組合構圖

欣賞完樹木重重疊疊的美麗樹林後,我緊接着出示一張排列比較單一、死板的樹林圖,讓同學自身去發現:同樣是樹與樹的組合,該如何佈置構圖纔會出現美麗的小樹林。使同學掌握畫小樹林,不只要畫很多樹,而且還要畫出樹與樹之間的前後重疊和遮擋關係。再通過同學的親手操作、講評,逐漸培養他們組織畫內容的能力。

3、指導遮擋關係畫法

由於物體的前後重疊和遮擋關係的畫法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初次接觸,因此我採用示範、講解、摹畫逐步深入的方法使同學掌握,爲他們接下來的自由繪畫做好鋪墊。

4、欣賞課本中的範畫

讓小朋友們在繪畫前看一看、評一評課本中的幾幅範畫,不只給以參考,還能使同學積極主動的進入到繪畫活動中。

(三)同學作業

通過前面環節的進行,小朋友對小樹林的構圖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同學獨立作畫練習前,我出示本節課的繪畫要求:

1、畫出樹的前後遮擋關係;

2、畫中的樹要有大有小;

3、畫面色彩要豐富。

讓同學更加明確繪畫的內容,從而提高每個同學獨立作畫的能力。

(四)作業講評

請同學簡單介紹自身的作的內容,在說一說、評一評的過程中,溝通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

通過優秀作業的展示,提高同學對繪畫的積極性和創作能力。

(五)課堂小結

當同學基本完成一幅作品時,假如老師和時的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褒揚。就能使同學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從而積極的投入到教師以後的教學中,我就針對這一點進行作業講評,提高同學的競爭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以注重觀察、啓發想象創作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讓同學在輕鬆、愉快、具有豐富表示力的狀態下進行自由創作,真正意義上達到感受、想象、創作的繪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