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八年級生物說課稿(通用6篇)

關於八年級生物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八年級生物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八年級生物說課稿(通用6篇)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的內容爲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6單元《生命的延續》中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4節《性別和性別決定》。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着一種神祕感,自然成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節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於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

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象並不少見。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同時,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對上一節《性狀的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中遺傳圖解的鞏固,因此,本節內容對確定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說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生物課程標準》要求:解釋人的性別決定。並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XY型爲例理解性別決定的知識,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並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同時樹立"生男生女一樣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1、重點: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性別和性別決定》屬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範疇,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符合課改理念。在前面學習中,學生已經瞭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另外基於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於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生。這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通過教學瞭解科學真相。

2、難點: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生理上,一對夫婦生男生女的機率如何,在知識聯繫上屬於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爲難點,教學中通過學生的遊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教具(乒乓球(白色35個,黃色35個))媒體組合應用——遊戲活動——生男生女的原理動畫,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徵:從年齡特徵來看,初二學生平均年齡15歲,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不喜歡死記硬背枯燥的知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注重正確引導學生思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2)知識現狀:本節是在初二年上期快結束時學習的,學生對生物知識已經有所瞭解,學習積極性相對有所降低,爲此,在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的、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和學生廣泛的、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知識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認知水平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成果和不同的學習體會,在生男生女的原理中機率是相等的,對個別學生可能會造成認知上的困難,在綜合運用上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

(二)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

調節學生的心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願學、樂學、主動學、會學。我設計了激發學生參與的學習的情景,通過學生做遊戲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真正體驗"在學習中游戲,在活動中學習"的新理念。

(三)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知識建構的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讀圖分析、遊戲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男女性染色體對比圖,生男生女遺傳圖解分析,並通過讓學生參與遊戲加深生男生女原理的理解。掌握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生男生女取決於從父親中的生殖細胞中所提供的染色體,從而培養學生看圖、讀圖能力和生理空間概念。

  三、說教學方法

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設計學生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有利於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又有利於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四個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是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的第二節,本章教材的引入是從細菌和真菌的分佈開始的,是在學生學習了植物和動物以及生態系統的組成之後進行的教學,爲後面真菌的學習作了鋪墊,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內容

雖然學生對某些細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瞭解,但對細菌的繁殖、結構特點、營養方式的知識,缺乏認識,難以理解。因此,教學內容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呈現的,從學生最熟悉的環境啓發他們進入微觀的環境中去。教材在本節以科學探究的過程爲脈絡安排內容,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特徵,側重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來歸納出細菌的主要特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獲得基礎知識,發展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學習本節課是爲後面討論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鋪墊的作用。

(三)再是課程標準: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而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是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是生物科學的最終目標,《細菌》是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下的第八個一級主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調查和資料的收集、處理、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領悟各類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並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在二級主題《生物的多樣性》中,課程標準是這樣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四)最後是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以上內容,把課程目標轉化爲課時目標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2)關注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嘗試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難點:細菌的生殖及分佈廣泛的原因。

  二、說學生

初二學生已經具備了植物、動物、細胞結構和生態系統方面的知識,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較爲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見的細菌圖片,製作多媒體動畫效果,讓他們對細菌有一個感性認識。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性原則,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爲導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挑戰,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描述現象,表達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直觀教學、比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實施這節課的教學;製作多媒體,插入相關圖片、動畫演示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

  四、說學法:

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先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出疑難問題,然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從而歸納知識要點,得出結論,突破重難點。

  五、說教法過程及策略

(一)新課導入:

從生活實例出發,提問:在你吃飯前,媽媽總是先讓你洗手去,這是爲什麼呢?你的課桌上、書上、鋼筆上有細菌嗎?通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細菌並不陌生,其實自己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進而提出問題“細菌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你瞭解細菌嗎?”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在學生自學期間,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大概瞭解學生自學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細菌的發現:從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問:細菌從哪裏的啊?是誰先發現了它們?(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樣從實驗中總結細菌是本來就存在的呢?(鵝頸瓶實驗),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通過交流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2、細菌的形態和結構:這部分是本節的重點。由於細菌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鏡或電鏡才能看到。所以,在這裏設計用多媒體展示電鏡下三種不同形態細菌的圖片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歸類總結,再根據細菌的不同形態具體舉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等。接下來提出三個問題,首先提出“細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在上呈現細菌結構模式圖,讓學生一一指認對應的結構名稱,以加深學生對細菌結構的認識,培養他們的觀察、表達能力,讓學生建立直觀的認識,最終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特點。第二個問題是“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有什麼不同點?”在這部分把三種細胞的結構圖放在一張幻燈片中讓學生們比較,並培養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比較討論也解決了第三個問題“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節難點。

3、細菌的生殖:這裏除了呈現細菌分裂生殖的電鏡照片,還插入了細菌的生殖過程的視頻,並在這部分設計完成書中的技能訓練,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解決了本節的難點,讓他們知道細菌生殖速度之快,從而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使學生對細菌生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着再介紹芽孢的形成,強調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然後討論:爲什麼細菌的分佈十分廣泛?學生討論完後教師總結:

(1)進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數量多。

(2)能形成休眠體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四處飄散,落在適宜的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

(3)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極易被各種媒介攜帶,之後再設計學以致用—走進生活這個環節,以問題爲導向,設計三個問題,用細菌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起到檢測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是否達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爲什麼不會有大量的動植物遺體堆積?

(2)爲什麼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3)外科醫生在手術前,都要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是以殺死細菌爲標準進行消毒的嗎?

(三)課堂小結,達標檢測

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總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接着進行練習鞏固,檢測基礎知識學習情況,最後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體現生物學價值。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知幾種鳥形態結構上的區別;

2、探究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3、歸納鳥的主要特徵;

4、瞭解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二)能力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觀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對生物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重點難點

  二、教學重點

1、鳥類的主要特徵;

2、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1、認同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探究,認識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評論(0)

教學準備

準備相關圖片、視頻、PPT和實驗材料(活體家鴿,剖開的帶內臟的家鴿,新鮮雞腿骨,製作紙飛機的紙),課前將學生分組,抽籤探究內容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

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峯!它們爲什麼具有這麼強的飛行能力呢?鳥類又是如何飛翔的?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指出本節的學習內容,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活動一:多種多樣的鳥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觀察與思考”,請學生觀察圖中涉及的五種鳥類

(1)比較不同的鳥類在形態結構上的異同,初步認識鳥的多樣性;

(2)分析並嘗試推測鳥喙的特徵與鳥的食性之間的關係,鳥足的特徵與鳥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提出問題:上述這些鳥除了有各自適應的環境不同這一特點外,還有什麼共同特點?引發學生思考鳥類的主要特徵,進入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教學活動二:鳥的主要特徵

思考:(演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折成飛機形狀,一張揉成一個團兒,用同樣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兩個同樣大小的紙飛機,一個用力擲出去,一個讓它自由落體,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呢?兩個大小一樣的飛機,一個用紙折成,一個用木頭做成,用同樣大小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的時間更長?這又說明飛行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上面的三個實驗,我們發現飛行可能與形狀、動力、重量等諸多因素有關,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鳥類到底有哪些特點使它有利於飛行。

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探究,參照提示分配探究內容,制定計劃。六個小組抽籤選擇三個方面的探究內容:鳥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骨骼和肌肉)和生理特徵(消化和呼吸等)。各小組按照探究內容,利用自己準備的和教師提供的相應材料進行探究。教師深入各個小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確立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做好課堂探究記錄。

各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探究結果,教師點評並利用多媒體課件糾錯、強調和補充。

(1)探究第一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

①觀察鳥的形態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麼關係?

②鳥類的體表被覆蓋着什麼?有何意義?

③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

④鳥的翅膀呈什麼形態?這與飛行有什麼關係?

(2)探究第二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

①摸一摸家鴿全身的肌肉,再通過解剖和觀察,指出哪個部位的肌肉最發達?推測一下原因

②鳥類的胸部的骨骼有什麼特點?它的作用是什麼?

③觀察雞的腿骨、翅骨的橫截面,思考長骨的特點④總結鳥類骨骼的特點,這樣對鳥類有什麼好處?

(3)探究第三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

①根據提供的資料,介紹鳥類的食量和消化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②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那麼它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麼多氧氣的需求量呢?探究活動小組的學生在彙報時要介紹如何通過吹氣的實驗發現氣囊,氣囊如何輔助肺呼吸,介紹鳥類的呼吸系統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③通過比較鳥與人的心臟大小及心搏次數,得出鳥類的循環系統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④其它與飛行相適應的生理特點,如有喙無齒,發達的視覺,恆定的體溫等。

以課堂小結的形式,讓學生根據上述的探究活動歸納總結:鳥類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鳥會飛對於鳥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在這些特點中哪些是鳥類所特有的?從而概括出鳥類的主要特徵。

教學活動三:鳥與人類的關係

教師從課本上給的圖片爲例子,拋磚引玉讓學生再談談鳥類的作用,並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態度價值觀,理解鳥和人應該和諧相處。

  活動2【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

閃光點:

1、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將“學生爲主體”作爲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以自主學習爲主,整體授課過程中,學生活動佔了大部分時間,教師積極調控學生的各種活動,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啓發。

2、將“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在課堂上讓各小組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並展示交流,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3、注重學生在知識結構的獲得過程中的多種能力培養。如課前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適收集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觀察家鴿的外形、羽毛和骨骼,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解剖胸肌,向氣囊吹起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探究彙報交流結果,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不足點:

1、當探究問題時,學生討論過於激烈,要注意控制課堂上的紀律及時間;

2、有的語言需要推敲,口頭語稍多。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4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爲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2章第3節《動物的主要類羣》第2課時,本課時主要內容主要如下:一是通過觀察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的圖片或標本,認識這四個動物類羣主要特點;二是通過學生自行上網搜索、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瞭解四個動物類羣與人類的關係,形成正確的生物觀,認同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理念。

  通過本節的教學,學生應形成如下概念:

1、環節動物是指具有“身體呈蠕蟲狀,細長而柔軟,分成許多體節,多爲蠕動爬行”等特徵的動物。

2、軟體動物是指具有“身體柔軟,分爲頭、足、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套膜”等特徵的動物。

3、節肢動物是指具有“全身被有堅硬的外骨骼,身體一般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體節伸屈自如,每個體節幾乎都有一對分節的附肢,有發達的腦、靈敏的感覺器官和獨特的呼吸器官”等特徵的動物。

4、棘皮動物是指具有“身體扁平,體表有棘”等特徵的動物。

5、動物是生物圈中一個重要成分,人類應該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動物資源。

本節內容與其他章節的聯繫如下:

1、與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相聯繫;

2、與生物進化的知識相聯繫;

3、與生物圈中的動物相聯繫;

4、與珍稀動物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知識相聯繫。

  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動物類羣中的動物,同學們在生活當中接觸的比較多,對於他們的形態特徵、和人類的關係都有一定的認識,但還存在着表述不正確、不科學、不完善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構建正確的概念,形成正確的、科學、完整的認識。因本節所涉及到的動物類羣多,生物學術語多,術語之間的相似性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但是,因爲本節的教學內容能夠極大的豐富同學們對生物種類的認知,學生還是有相當大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

2、舉例說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類羣與人類的關係;

3、舉例說明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佈最廣的一個類羣。

  能力目標

1、通過上網搜索、圖書館查找動物類羣的圖片及和人類的關係,培養學生的收集、觀察、歸納的能力;

2、通過活動“觀察昆蟲標本”培養觀察、討論、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比動物類羣的特徵,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

2、瞭解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形成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合理開發與利用動物的資源的觀點;

3、瞭解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

2、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3、觀察昆蟲標本。

  教學難點

1、觀察昆蟲的標本;

2、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

3、形成進化的觀點。

  設計理念

1、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學生、教師所收集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觀察“昆蟲標本”活動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的觀察、交流、歸納的能力,形成對動物類羣基本特徵的認識;

2、設置問題串,引導同學們的思考。如:圖片能夠進行怎樣的分類;每一種動物的有何特徵;同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徵是什麼;這類動物與另一類動物在特徵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這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在進化的規律是有何體現;

3、注重教材的作用。學生歸納完動物類羣的特徵後,引導同學們閱讀教材,領會表述的科學性、嚴密性;

4、注重概念的運用與小結。在同學們學習相應的知識後,精選練習進行反饋、小結,強化同學們對概念的認識。

教學準備

1、上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收集與要學習的動物類羣有關的資料。重點爲能反應動物類羣形態特徵、該動物類羣與人類關係的圖片、視頻或文字資料;

2、爲彌補教材的不足,教師要事先收集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資料,如: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類羣在傳播人類傳染病方面的危害性等。

  教學流程

  一、複習引入

1、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概念,並舉例說明;

2、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扇形動物等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

  二、情景創設,激趣

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與教學內容有聯繫的動物圖片,要求同學們進行觀察、分類;

  三、分組合作學習、小組間交流

1、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對老師提供的圖片進行觀察並分類的同時,結合學生自己所蒐集的圖片來說明分類的依據;

2、各小組由代表來陳述自己小組的分類結果,並回答其他小組的質疑;

3、教師引導同學們進行小結歸納各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分佈環境,提煉出概念關鍵詞(概念的本質屬性);

4、依據同學們的學習所得,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正例、反例),檢驗同學們對概念的理解。

  四、與教材對話,迴歸教材

1、提煉出各個動物類羣的`關鍵詞後,教師再引導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體會表述的科學性、嚴密性;

2、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四個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並用進化的觀點加以解釋說明。

  五、練習鞏固

精選練習題,檢測同學們對於動物類羣主要特徵的理解、掌握情況。

  六、知識拓展、深化情感

1、學生小組展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動物類羣與人類的關係,並說明其中的利和弊;

2、教師視學生展示情況適當補充自己所收集的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與人類關係的資料,進一步強化同學對這些動物類羣與人類關係利與弊認識,促進學生形成辯證的觀點,認同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動物資源。

  七、課堂小結

引導同學構建本節內容的概念圖。

教學預設

1、學生討論、質疑的環節應要注意控制時間,最好在課前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對掌握比較好的小組要心中有數;

2、學生在對比四個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並用進行的觀點進行解釋,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視學生情況進行適當的複習及引導;

3、學生對於教材中所列的與動物類羣的主要特徵不是很相符的動物,會存在疑問,教師應當從生物適應環境方面加以解釋。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進化”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二節的

內容。生物進化是一個極其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在瞭解了生命的起源之後來學習生物的進化,有利於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生物進化的學習,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認同生物與環境的和諧,培養學生保護生物圈,關愛生命的情感。本節內容分爲“生物進化的證據”、“生物進化的歷程”以及“自然選擇學說”三部分,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和延伸,又是以後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基礎,在本章和本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生物學課程標準》中關於“生物進化”的要求是“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認同生

物進化的觀點。”

《成都市初中生物畢業考試說明》中關於“生物進化”的測試水平爲“Ⅰ”級,屬於

瞭解層次。(即: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古生物學化石方面的證據,說明生物是進化的。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和基本規律。

3、簡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4、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在觀察相關生物化石、形態構造等圖片過程中,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分析綜合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用比較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化石資料的蒐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態度。

2、學習達爾文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能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和揭示生物的進化。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生物化石的形成過程和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趨勢。

2、地球上各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現的先後順序。

3、自然選擇學說的形成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難點: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四)。課時安排及教學準備

1、課時安排:2課時

一課時:生物進化的證據、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第二課時:自然選擇學說

2、教師準備:視頻、圖片、資料、器材等。

3、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及自制“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遊戲板。

  二、說教法

本節課始終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多媒體等直觀手段以及啓發式談話法,通過問題導向,啓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對於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三、說學法

通過一年多生物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因此,本節課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科學探究、小組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同時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生物進化的證據及主要歷程

(一)、新課導入: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

提問:現在還有恐龍嗎?我們怎麼知道以前有恐龍存在?有哪些證據能說明生物是進化而來

的呢?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什麼呢?

(學生討論回答)

(二)、探究新知

1、生物進化的證據

(1)。古生物學證據——化石

組織學生觀察三葉蟲化石、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圖片。學生觀察、分析、

討論後,總結出化石的概念(古生物的遺體、遺蹟和遺物)。

思考與交流1:

1、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所收集的化石資料,化石證據說明生物進化的趨勢是怎樣的?

2、展示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並提問::從地層中化石的生物結構看,你發現了什麼?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你能進行歸納嗎?

小結:底部是早期形成的地層,上部是晚期形成的地層。總結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特點:

在越早形成的地層中,生物的種類少,生物的結構越簡單、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層中,生物的種類多,生物的結構越複雜、高等。化石在地層中按一定順序出現的事實,成爲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也是直接的證據。

思考與交流2:

從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化石,我們可以作出怎樣的推測?觀察始祖鳥的化石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始祖鳥與現代鳥類、爬行動物有哪些相似點?(始祖鳥嘴裏有牙齒、有爪與爬行動物相似,被覆羽毛、有翅膀、有喙又與鳥類相似。)我們從始祖鳥身上可以得到什麼結論?(該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想一想,生物的進化除了化石以外,還有哪些證據?

(2)。胚胎學證據

生物進化的證據還有很多,但無論是胚胎學的證據還是古生物學證據,科學家通常採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向學生展示八種脊椎動物和人的個體發育圖,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

觀察討論思考:圖中胚胎髮育有何特點?

(3)。比較解剖學的證據

觀察鯨的鰭、馬的前腿、貓的前肢、人的手臂、蝙蝠的翼,思考:這些動物的前肢形態、功能都不同,但相似點是什麼?

(4)。分子生物學證據

科學家還可以從更加微觀的角度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例如:細胞色素C是一種緩慢進化的蛋白質,人與下列生物細胞色素C差異數比較,你可以做出怎樣的推測?

黑猩猩0鯊魚23馬12

向日葵38蒼蠅25牛10

酵母菌44小麥35雞13

思考: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現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經歷了哪些進化環節呢?

2、生物進化的歷程

(1)。科學家通過對一系列岩石年代的測定和排序逐漸排出了地球的歷史年表,這就是地質年代表。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生物又是如何進化和發展起來的呢?觀察地質年代與生物進化歷史表。提問:從圖片中可知生物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呢?

(2)。利用自制的“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遊戲板分小組開展拼圖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準確地把進化樹重新拼合起來,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3)。小結:植物、動物進化的歷程

(三)、課堂小結

一、化石記錄顯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少,結構簡單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多,結構複雜而高等。

生物進化總趨勢: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紀時期──細菌、藻類時代;

古生代時期──真核藻類、無脊椎動物、裸蕨植物、魚類、

蕨類和兩棲類時代;

中生代時期──裸子植物和爬行類時代;(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

新生代時期──被子植物、哺乳類時代;人類時代、現代動物、植物。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的特點和地位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傳染病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的,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免疫和傳染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節課的學習又爲下一章《用藥和急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說出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體的概念;

(3)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溶入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們對某一個問題的認識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認知水平上,這需要對科學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與探索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由人體的三道防線、免疫的分類二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三道防線的內容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是因爲學生對免疫的基礎知識比較生疏;二是因爲這節內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利用教材中的實例: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體的變化及結果來說明抗原、抗體及特異性免疫等這幾個基本概念來突破這節課的難點。

4。教學準備

教師:預防接種證。

學生:調查自己或他人打預防針的情況、預防接種證。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和啓發式教學。通過一些直觀手段和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

2、說學法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觀察圖片和分析資料相結合,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作用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裏,有的同學能始終很健康的學習、生活,而有的同學卻未能倖免,爲什麼?吃同樣的魚、蝦等食物,多數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出現全身發癢、起泡等過敏症狀,這又是爲什麼?有的病人因腎臟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纔有可能成功,這又是爲什麼?要了解這些,首先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講起。

師生活動主幹線: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資料分析一: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塗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以後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問題一:爲什麼塗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這說明皮膚具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示“皮膚的保護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資料分析二:

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吞噬細胞(一種具有吞噬能力的細胞)會趕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消滅。

問題二:病菌在什麼情況下能夠侵入人體內?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吞噬細胞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引導學生歸納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你說我說:生活中常見狗、牛用自己的舌頭舔傷口,這是怎麼回事?

試一試,我能行:

組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對病原體的作用有何特點?

師生共同小節:這兩道防線的共同特點是人人生來都有,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是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分析三:

當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則往往患病。

問題三:爲什麼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讓學生閱讀課本,自己總結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然後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第三道防線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體的過程,並總結出抗體、抗原的概念,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和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我來試一試: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線與前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相同嗎?有何獨特的特點?

非特異性免

特異性免疫

作用範圍

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

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形成時間

生來就有的

後天逐漸形成的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