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高中語文說課稿四篇

有關高中語文說課稿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高中語文說課稿四篇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語文 號。

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板書:課題、作者)。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和總結遷移六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_______中語文必修_______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_______單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 "______________?"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爲他寫得好在哪裏?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五、說總結遷移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__________.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總結遷移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雨霖鈴》是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別離詞,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分離別之前、離別之時、離別之後,層層深入,離情別緒,淋漓盡致,令人歎爲觀止。這首詞,具有較高的鑑賞價值。有助於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鑑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作爲高一年級的學生,對宋詞知識已經有所接觸,已經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鑑賞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三、學習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感知作品內容,體會詞中悽清的意境和哀傷的離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意象來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人傷離別的愁緒,培養學生健康、敏銳的審美情趣。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感受詞人在詞中流露出的濃濃離別之愁;領會全詞情景交融的寫法。(爲了突破學習重難點,我將通過以下三個方法來實現,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①誦讀討論法 ②提問點撥法 ③自主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課文,營造氛圍。

播放《送別》歌曲,將學生帶到一種悲涼的氛圍之中。我設計的導入語: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宋詞婉約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又是怎樣寫“傷離別”的?

(二)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然後聽配樂示範朗誦,再讓學生嘗試配樂朗讀。在讀和聽的過程當中,我會給學生設置如下問題:找出所描寫的景物及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去聽)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誦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層層深入地誦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的情感基調。帶着問題讀和聽,強化讀和聽的目的性。

(三)具體賞析,揣摩名句

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這些景物(意象)所抒發的感情,是如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這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詞中所瀰漫的濃濃的離愁,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2)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歷來爲人傳誦,甚至有人拿它來代表柳詞。這兩句詞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義?詞人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設計意圖:情景交融這一手法在古典詩詞中很常見,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法。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徵和所包含的情感、賞析名句,讓學生理解情景交融這種表現手法,體會詩歌意境,更深刻地體悟到宋詞婉約之美,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並教給學生以賞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並各抒己見,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使自己的賞析活動更活躍更豐富,更能體現出學生作爲鑑賞主體的獨特個性。

(四)背誦(在完成課文分析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古語道:“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這一環節的設置,就提高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實現當堂任務當堂完成。

(五)課堂練習,拓展延伸(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是“授之以漁”,並讓學生及時有效地學以致用——爲強化學生對賞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設置一道課堂練習題。讓學生讀李華的《春行即興》賞析這首詩的情景交融)

七、說板書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形成以下的板書,這個板書可以幫助學生更完整的理解課文。)

上闕:冷清秋之景 離情別緒 歸期渺茫

下闕:傷離別之情 前途黯淡 命運難測

八、課後作業

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節課,我佈置課外作業:請任選一角度,對《雨霖鈴》進行賞析,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200字左右。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新課程改革之後,《老人與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它是作爲一篇自讀文章出現的。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2個小說單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個。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二、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3.感受主人公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裏抗爭,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

  四、教法

n 1.“情境導入法”:結合作家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及其硬漢形象,並播放電影版《老人與海》的精彩片段,使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血性與無畏,從而進入到作者爲我們創設的情境之中。

n 2.“生本探究法”: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語言風格的把握。

  五、學情

n 相比較散文、詩歌、戲劇體裁來說,學生對小說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並且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小說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上的欠缺,使得他們在理解《老人與海》這種具有很強象徵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說時,很難深入挖掘小說文字表層之下所潛藏的意蘊;於是,我想以《老人與海》爲例,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挖掘小說故事情節之外的外延與內涵!

  六、教學過程

n Ⅰ.情境導入

n Ⅱ.情節簡介

n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導入

他是一個酷愛打獵和釣魚的作家

他曾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衝鋒陷陣

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

他的頭上縫過57針

他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

嚴重的腦震盪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他用筆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漢英雄

他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絕成爲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國的文壇硬漢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電影海報、播放電影片段

Ⅱ.情節簡介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着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學生閱讀全文,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一:速讀課文,並分組思考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1.選文的主要情節是什麼?

2.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幾次?

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鬥的?

4. 老人不顧一切搏鬥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實現了嗎?在這個過程中,老人有沒有動搖過?

學生活動二:投影顯示老人捕魚的畫面

·教師提問1:通過剛纔的幾個問題,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已經向我們走近了,但畢竟是感性的,誰能用準確的語言將老人理性地展示出來呢?

·教師提問2:大家將最美的花環戴在老人桑地亞哥身上,但也有人說:老人失敗了。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老人的內心獨白點評:

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事業和業績,人類的偉大應該具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強。

關於失敗,詞典這麼解釋:喪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亞哥,他同馬林魚戰鬥了兩天兩夜,又同各種鯊魚進行了五次漫長的戰鬥,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喪失過武器,但他從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卻從未流過淚水。他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品質。困難、挫折愈大,拼搏勁就愈強。他是意志上的偉人,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的人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拓展:

從他身上你獲得什麼啓發?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難點探究:

文中的內心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學生在文章中找出並分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着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爲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爲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課後拓展

n 在課後的積累閱讀過程中,嘗試對比東西方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異同。

n 推薦閱讀:《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爲誰而鳴》

  七、板書

n 硬漢精神:“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n 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n 內心獨白: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閃爍着哲理的光彩,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一、說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選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三課,這是一首具有自傳色彩的現代詩,詩人通過對兒時被寄養在乳母家的回憶,展開了對情似母親的乳母——大堰河的追憶。本詩運用反覆和排比相結合的手法,將作者的情感迴環往復的突顯在我們面前,同時也充滿了韻律美。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佔主導,本首詩在內容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對詩人濃烈的情感加以引導,並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詩歌的誦讀方法,體會排比反覆修辭的好處和詩歌抒發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誦讀和揣摩詩歌語言,鍛鍊朗讀能力,培養鑑賞能力,體會詩人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嘗試着自己動手寫一寫自己心中的情愫。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體會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情和文中排比、反覆等修辭運用的'好處,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五、說教學方法

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關鍵詞句賞析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與學生共同回憶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引導學生回憶作者對國家深沉的愛,引出作者對於其保姆——大堰河的愛,順勢導入本課《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設計能夠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內容,同時可以達到情感的有效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通讀全詩,標出小節並試着劃分出節奏讀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艾青對大堰河的情感。

其次,教師範讀第六小節,劃分節奏。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突出的描寫了地主家庭的富足以及我的不適感,與我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誦讀時,注意:“紅漆雕花”“金色的花紋”“‘天倫敘樂’的匾”“絲的和貝殼的”“油漆過”“安了火鉢”“碾了三番”等修飾語都應適當強調,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這一意圖。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自比爲“新客”,比如在讀“摸”“呆呆”“看着”“不認得”“不熟識”等詞語時應用心誦出“忸怩不安”之態,以突出作者的不適感。

最後,學生帶着這個任務繼續讀詩:這首詩很長向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的結論,1.分別介紹我和大堰河;2.雪天作者在囹圄中,觸景生情,回憶起自己的保姆大堰河;3.抒發對於大堰河的愛。

通過以上三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環節,將學生的思路與文本緊密聯繫起來,同時運用“以讀促悟”體現誦讀指導法在學習詩歌時的重要地位,爲下面的深入詩歌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詩中的細節來反映整首詩的情感,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引導學生髮現第4節爲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運用哪些修辭手法?

引導學生髮現這是一幅充滿溫情的勞作畫面,大堰河在一天的勞作之後抱起我、撫摸我,充滿溫情。這樣文字讓每一位讀到的人都會感覺到溫暖,比如“厚大的手掌”“懷裏”“撫摸”“竈火”“煮熟”等,與第3節的“雪”“墳墓”“枯死”等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入獄)觸景懷人,引起作者對於溫暖美好的回憶。運用“在……之後”的排比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這樣的反覆,通過排比的列舉突出了“大堰河”的勞作辛苦,通過反覆,突出的體現了大堰河對我的愛並不會因爲繁重的生活而有所減少,給幼小的作者帶來了豐富的愛的感受。

其次,設置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作者後來回到了他的家裏,他的感受是怎樣的?爲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呢?同時明確要求:小組內的成員都要積極發言並且認真傾聽其他人的發言,可以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去理解作者的心理變化。

引導學生體會,“新客”將作者回到富足的自己家中的不適凸顯了出來,面對家裏華麗的裝飾和物質生活上巨大改變,我產生了強烈的陌生感,這樣的陌生感足以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心理崩潰。

最後,通過剛剛分析過的兩節,你認爲排比和反覆的修辭在“新詩”當中有怎樣的作用?

引導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個維度上思考。比如:內容上,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形式上,與古體格律詩比較起來,沒有嚴密的韻腳和整齊的句式,但是通過排比和反覆的運用讓全詩節奏鮮明旋律迴環,體現出新詩的韻律美。

通過這樣的環節學生能夠把握批註式閱讀,深入文本,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課下我會爲學生布置了二選一的任務:1.作者的兩個家是“貧與富”“親與疏”“簡陋與華麗”的對立,如果你是作者你更喜歡哪個“家”呢,說說你的理由。2.運用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試着自己寫一首自由詩,內容不限,真情實感即可。這樣不同類型的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