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語文說課稿初中三篇

有關語文說課稿初中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語文說課稿初中三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圖片、部分送別的詩句

說教法與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引言揭題,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

2、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動人的友誼。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3、點出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聽到“春”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我們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爲“煙花三月”。注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自主感悟,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述:在這美好的季節,兩個好朋友要分別了,心情有點

?板書(傷感)理解“餞行”(設酒送別,借酒作詩,符合詩人的身份)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讀課文思考,李白、孟浩然在幹什麼?(仰望……、遠眺……)活動的主題是送別,爲什麼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請學生用“因爲……所以……”連貫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相機板書:依依惜別。他們無心欣賞景物,此時此刻,心裏可能想些什麼?(該走的還是要走,該說的還是要說。)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話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到他們情深似海。板書“敬仰”

幫助學生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相機板書:永世不絕。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學生讀)

討論“凝視”的意思,能不能換成看?凝視的背後還包涵着什麼?(凝視遠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見證。)討論還有什麼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時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指名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注重理解“廣陵”、“故人”、“煙花”、“西辭”等詞。簡要介紹黃鶴樓。到文中有關詩句意思。瞭解“文包詩”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的惆悵心情。

  三、內化積累、拓展延伸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爲主)。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爲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爲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髮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啓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着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乾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複述課文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a)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a) 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b) 學法

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繫生活實際並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1. 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爲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 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

4.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並進行評價。

5. 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爲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爲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爲“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爲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爲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爲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爲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啓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啓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穫。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懸崖的經歷 得到的經驗

我的.心理變化 父親的指導

毫無信心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在困難面前不應畏懼卻步,

信心大增 而要冷靜分析,化解困難。

每次走一小步 將大困難化小,一個一個

巨大的成就 解決,就能戰勝困難。

設計意圖:

簡明扼要,抓住課文精要,便於學生記憶,一目瞭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語文組5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愛蓮說》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文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這樣的,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於學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則爲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基於此,我將展示蓮花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導入本課。通過這樣的導入,引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極大興趣。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以下環節1.教師播放音頻,並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閱讀全文,並翻譯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然後通過自讀、齊讀、指名讀、競賽讀等各種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把握文章內容,爲下面深入研讀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將設置小組討論討論下列問題: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爲什麼作者獨獨喜愛蓮花呢?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3.開頭作者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

這樣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明確作者描寫蓮不同角度,即生長環境、體態、風度。最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主旨都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可省略)

我們常說要走進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蓮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歡什麼植物?請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實現感知向能力的遷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着重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的象徵意義和襯托的手法,通過小結,瞭解學生對於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寫一篇小短文,表達對某種植物的喜愛以及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