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推薦】說課稿彙編十篇

【推薦】說課稿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說課稿彙編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24時記時法”是小學數學國標版第五冊49-52頁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鐘面和掌握了普通記時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4時記時法”作爲記時法,學生在生活中已有所瞭解,但出現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還是第一次。因此,教材突出了所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從生活中可能會碰到的小細節入手,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利用鐘面和彩條的直觀圖形,並聯系生活實際把握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繫區別,學會兩種記時法相互轉換的方法。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爲以後學習時間的計算打下基礎。

由於時間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加上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瞭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刻,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2、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裏的應用,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在學習探究中,引導學生理解和發現,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正確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教學具準備: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境,用談話的形式提出疑問,充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做好鋪墊。

2、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思維,所以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手段變靜爲動,用活動的鐘面將一晝夜鐘面變化的過程清晰展現,從而讓學生自主理解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之間的關係這一難點。

3、多層練習,內化新知

練習設計有層次,從簡到難,從易到繁,讓學生層層深入,逐步內化所學知識。讓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的互換在練習中牢固掌握。

4、生活中來,生活中去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的內容應當是源於學生生活,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髮展需要的內容。把書本上的數學問題變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學生最熟悉生活情境入手,變陌生爲熟悉,變死板爲生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來。再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星期五的晚上,小明接到哥哥打來的一個電話,說明天7時會來看望他。第二天早上,小明起了個早,等着哥哥的到來,可左等右等一直到了8時也不見他哥哥,這是爲什麼呢?這一環節的設計,以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用談話的形式提出疑問,充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通過新年鐘聲的敲響,建立0時的概念。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知一天中時針在鐘面上轉兩圈,一晝夜共有24個小時,初步感知了24時記時法。

2、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多媒體演示小學生一天生活中的10個片段,讓學生通過圖中鐘面上所示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並能在彩條上指出這一時刻的具體位置,如:子夜0時,星星眨着眼睛,小明正在睡覺;上午8時,小明在升國旗;上午10時,小明在上課;中午12時,小明在吃午飯。再讓同桌討論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麼不同。

下午3時,小明和同學在踢球等等,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相互合作討論中歸納出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的關係,明確兩種記時法之間轉換的方法。

三、練習

1、找朋友

13張卡片(讓拿着同一時刻卡片的小朋友站在一起)讓學生首次獨立進行普通記時法的時刻和24時記時法的互換。

晚上12時 上午6時 下午3時30分 下午2時 晚上7時 中午12時

6時 14時 12時 19時 0時 24時 15時30分

通過找朋友遊戲,進一步鞏固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的互換,着重理解晚上12時,0時和24時表示的是同一時刻,使學生在遊戲中鞏固新知,突破難點,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苦學爲樂學。

2、談話:同學們學會了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來記錄時間嗎?(同學之間交流)

課件演示:(各門口寫的時刻)

歸納:24時記時法已經在我們生活中廣泛運用,特別是在電視廣播、交通、郵電中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

3、談話:你們非常順利地解決了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時間的問題,頑皮的小鬧鐘也來湊熱鬧,時鐘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你能把它找出來麼?(自己填寫、交流)

4、唐市中心小學輔導組爲了讓同學們能在學校裏瞭解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大隊輔導員老師特地在每週的星期四開展了一個《紅領巾廣播》,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嗎?

紅領巾廣播站節目預告

上午8是20分 新聞快遞

中午12時 兒童歌曲欣賞

下午1 時 健康教育

下午3時30分 優秀習作來稿

5、爲小明合理制定星期日一天的作息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

早上要去鍛鍊身體,看望生病的張教師,中午想去吃肯德基,下午和哥哥一起去沙家浜,晚上上奶奶家吃晚飯(每人發張表填寫、交流)

時間 事情

鞏固練習階段,我們設計安排了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進一步認識24時記時法的同時,瞭解24時記時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談話:同學們今天學會了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還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是怎樣掌握時間的嗎?(多媒體播放“你知道嗎”)

古人在生活和勞動中發明了鐘錶,就是提醒我們後人要好好珍惜時間,那你們打算怎樣珍惜時間?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願小朋友都好好珍惜時間。(安排一定的時間介紹古代人們各種不同的記時方法,讓學生了解和體會古代人類的文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逐步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實驗教材P84例2的(1)與(2)及練習十五相關內容。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爲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之後將爲以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先呈現教師購書地情景,從中提出一本《作文書》多少元?地實際問題,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進行計算學習。然後出示五入的例子展開學習。

學生分析:

對於四(1)班學生預設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觸能利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正遷移,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能獨立解決此類問題。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爲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初步掌握試商調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學生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之間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實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試商和調商的過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情景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於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一生扮演,其餘學生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2、根據情景圖,你能發現哪些有聯繫的數學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李叔叔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

3、你能對有聯繫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選擇2個:84元能買幾本作文選?196元能買幾盒磁帶,還多幾元?)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一)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

1、你能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嗎?列出算式。(板書)

預設:8421=()19639=()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2、我們先來看一看,剛纔扮演的這位同學,請他說說計算過程。

3、同學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中的除數和上節課的除數有什麼不同嗎?(上節課的是整十數,今天的不是整十數。)對,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猜一猜第一題可能是多少?(8421=4)

4、你的口算能力很強,能把你的想法用豎式來表示嗎?同時檢驗你的口算是否正確。(獨立完成,一生扮演)

5、剛纔我們遇到的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你是怎麼想的?

做題的學生彙報(本節課的重點)

預設:把21看成20

(也就是說你把除數看成了整十數(板書,除數看成整十數)這樣能更快、更準確地試出商是幾。)

(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五入)

1、現在我們來算一算19639的商是多少?

教師建議:

(1)獨立豎式計算(一生扮演)

(2)與同桌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

(3)全班彙報(本節課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合作交流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注意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還注意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

(教師巡視,並找出錯誤資源。如:餘數比除數大時,沒有調商。彙報時先請正確的同學說說它們的想法,然後出示錯誤算法並改正。)

預設:

生一:19639我把39看成40(板書),40乘5正好等於200,比196要大,因此商要小一點變成4。

生二:19639我把39五入看成40,400乘5正好等於200,確實比196要大;但是39乘5結果是195,比200小,所以商還是5。

(此時必須明確餘數比除數大時,還可以商一個39,因此商要調大一些。)

(四)教師總結

在豎式計算時,我們通常利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十的除數看成整十數進行計算,使計算比較快速、準確。在試商過程中發現商太小時,就把商改大一個數;商太小時,就改大一個數。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編排的特點

《我們家的貓》這篇課文分兩段寫了我們家的大花貓。第一段先總寫大花貓的性格古怪,接着分三層寫了貓古怪的具體表現。第二段也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寫了花貓小時候的淘氣可愛。

“一要真實、二要具體”是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因此,教學重點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貓寫得真實、具體的。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①瞭解作者筆下貓的特點;②學習本課9個生字,理解“古怪、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會用“勇猛”“生機勃勃”造句。

操作目標:①瞭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貓的特點,真實具體地進行描寫;②品味“說它……吧”“蹭”“……踩印幾朵小梅花”“生機勃勃”等詞句,學習精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③藉助課文內容與插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情感教學目標: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激發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瞭解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特點的。2.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事物特點真實具體地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設計與依據

本文教學分三課時完成。

一課時教學內容:藉助“預習”,瞭解課文主要內容;藉助工具書等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質疑,提出問題。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學習1-3自然段。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學習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質疑導入

首先,回憶課文第一段哪句話概括了大花貓的性格特點,並要求學生說說怎麼理解的,接着,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第一課時質疑情況提出教學目標,即瞭解體會課文是怎樣真實具體地描寫貓“性格古怪”的特點。(這一設計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給學生學習以明確的導向、定位)

(二)嘗試自學

1.提出要求

本文語言簡潔明瞭,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讀懂課文內容。根據這一特點,上課伊始,就放手讓學生自學。根據本課的學習重點,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具體描寫大花貓性格特點的語句。

貓的特點 具體描寫

老實

貪玩

盡職

2.學生自學

3.自學反饋

以填表格的形式分段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如:讀第1自然段,填表

(安排學生自學,要有要求,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要有評價,才能達到切實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圈畫批註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研讀品味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研究學習課文的語言,並通過語言訓練學生思維。

1.學習第1自然段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在我們眼前出現了老實的貓、貪玩的貓、盡職的貓,哪種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爲什麼

(本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把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寫具體的。同時,精心設計有思考價值,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問題,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火花)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小結並強調作者細緻地觀察了貓,才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很具體。接着,教師進一步說,作者不但描寫具體,寫法也獨到,請比較兩組句子,①能換成②嗎爲什麼

①說它老實吧

②它很老實

①說它貪玩吧

②它很貪玩

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說法,同時還包含着作者的喜愛之情。

(這種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所以拿出來重點訓練,讓學生領會語言運用的準確恰當。學習語言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師:你喜歡老實的貓、貪玩的貓、還是盡職的貓呢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讀,請同學們聽聽他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裏,或者還有哪些地方沒注意到。

(在理解內容,體會語言的基礎上訓練朗讀,讀有要求,有評價,同時,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貓的“老實”“盡職”固然可愛,貓的“貪玩”也允許學生喜歡,突破學生頭腦中的思維定勢,是求異思維的一種訓練形式)

2.學習第2自然段

本段學習重在選取典型的語言讓學生品味,並通過語言訓練想像思維,訓練語言表達。

首先,讓學生品味“蹭”字:“蹭”是什麼意思誰能表演“蹭”的動作大花貓在“蹭”主人時,心裏可能在想什麼

(表演既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想像大花貓的心理活動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又有助於體會大花貓的可愛)

接着,讓學生比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爲什麼

①……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②……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黑點。

聯繫以前學過的《雪地裏的小畫家》,通過比較,學生不難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課後“思考·練習3”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最能表達作者喜愛貓的感情的句子,句①可以說是最典型的一句,通過這一訓練,學生完全可以舉一反三,瞭解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師:那麼,大花貓在主人寫作時給主人“畫”上幾朵“小梅花”,它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請你用大花貓的口氣說說。

(有意把“踩”說成“畫”,是爲了更好地把學生帶入情境,憑藉語言訓練思維,學生可以從“與主人比賽”“給主人娛樂”等方面想像,只要合理就行,沒有標準答案,有助於發展求異思維)

然後,對“豐富多彩”“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等詞語,讓學生通過模擬貓的叫聲進行理解。

(詞語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對大花貓給自己解悶和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的心理進行想像,感受貓既乖巧又倔強的性格特點。體會貓的特點,進行表情朗讀。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文選自高一語文必修④第四單元。作爲《史記》中著名的人物傳記,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於,以“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典型故事濃縮了戰國末期秦趙之間得政治鬥爭,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歷史風雲變幻。而其突出的文學價值在於,情節安排張弛有度,扣人心絃;動作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語言描寫簡練生動,凸顯個性。通過情節等突顯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魅力。雖然具有歷史和文學的雙重價值,但作爲語文教材,我以爲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因爲以事實和事理來把握歷史,那是歷史教學的任務;而應該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學魅力

二、說學情

由於各種原因,學生首先存在認識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其次,普遍存在“困於口”問題,學生沒有“說”的習慣,只一味地記,可這不意味着他們想不到想得到未必說得出,說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因此,“讓學生說”,勢在必行。這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目標

㈠德育目標——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感染學生。例如欣賞和學習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寬容謙讓。再如辨別廉頗有自尊心還是嫉妒心,正確認識自尊心對個人成長的價值等。

㈡能力目標,包括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認識其各方面的文學魅力,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能較準確靈活地用古代和現代漢語模仿人物對話,再現或表現其神態、內心。能大體口譯或複述故事,準確推斷所蘊含的意義。

有人說:“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基於對口才的重要性認識,也鑑於本人此前在教學中的缺陷,我準備在本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爲重中之重。即以欣賞文本得文學價值爲基礎,其間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得教育,而以語言訓練貫穿始終。

根據上述目標,本文學習得重點和難點如下:

㈠重點:口述故事,賞析重要語段的涵義,分析人物性格。㈡難點:掌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㈠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誦讀。讀方式多樣,效果各異。我將採用集體朗誦和分角色朗讀兩種方式。

本文篇幅較長,不宜在單課時內通讀全文,否則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根據內容特點,我將以故事爲單位,引導學生朗誦。集體朗誦相對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讀,瞭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對話,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務內心感受。㈡問答法(或問題式學習)。

“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中,教師作爲“引導者”的作用最應該體現。而問題的設計或提問的技巧將直接影響引導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個誤區:以爲高濃縮、高難度的設問等於有價值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等於有效的引導。結果在課堂上,屢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究其原因,一是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跳躍性大,致使學生出現思維“斷層”;二是忽略學生個體認識和能力差異,熱情地提問反而出現了“能者揚之,困者抑之”的後果;即使對於能者,在連珠炮式的追問下也十分尷尬。

因此,我認爲問答式教學中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⒈與內容或結構同步。體現爲引導學生簡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爲每個學生奠定深入學習的基礎。

⒉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發揮個體差異的積極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適量提問,鼓勵尊重。對同一個學生,最多連續提問三次,之後詢問其是否願意繼續,尊重學生的選擇,並給予肯定和鼓勵。問題層層深入,適合程度不同的學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有收穫。最關鍵的是教師在有效引導中,成就了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當然任何一節課教師都無法預設所有的問題和答案。實際課堂中,隨着師生之間思維的發展,往往很多問題是隨時生成的,而無論怎樣,上述原則都適合。

五、說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三課時,每課時一個故事。

第一課時:負荊請罪1、導入,說明本故事的現實意義,從而說明作此學習內容調整的原因。

2、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

3、提問:⑴廉頗爲什麼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起因)⑵你認爲藺相如主要憑什麼化解了兩人之間得仇怨?(性格特徵)⑶廉頗有哪些優點?(性格特徵)⑷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讀這則故事的感悟?

⑸練習,完成《奪分王》88頁第二題。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蜘蛛脫險》是西師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蜘蛛,外表醜陋,讓人感到害怕,然而,當危險來臨之際,是選擇沮喪灰心,還是選擇勇敢面對,蜘蛛用它的行動征服了作者,也征服了廣大的讀者。在它再度脫險的一剎那,蜘蛛那醜陋的、讓人害怕的形象突然變得那麼可愛。課文情節跌宕起伏,“遇險—脫險—再遇險—再脫險”。蜘蛛的命運如此多舛,從蜘蛛的脫險中,我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不能沮喪灰心,自暴自棄。

根據本班實際我選擇了分兩課時教學本課,這節課將要完成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2、瞭解蜘蛛兩次遇到危險並克服危險的經過,體會蜘蛛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瞭解蜘蛛兩次遇到危險並克服危險的經過,體會蜘蛛的精神。教學難點是體會蜘蛛勇敢堅強、不沮喪灰心、不自暴自棄的精神。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個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認識到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要求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同一個問題,說同一個標準答案,這顯然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樣也激發不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不僅沒有學到知識,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種教學是得不償失的。那麼,自主、合作、探究就成爲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新遵照的準則。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標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並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着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各種朗讀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講讀密切結合,學生深深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同時,我積極改變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的研讀爲主體;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蜘蛛,揭題質疑

1、教師出示蜘蛛圖片:這是大家都熟悉的動物---蜘蛛。

2、能說說你們對蜘蛛的印象嗎?(學生可以結合蒐集到的資料介紹蜘蛛,也可以根據生活實際說說對蜘蛛的印象)

3、揭題: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和蜘蛛有關的文章。齊讀課題。

4、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歸納:

(1)蜘蛛遇到了什麼危險?

(2)蜘蛛是怎麼脫險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勾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詞語學習。

3、理解詞語。

4、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5、指名反饋:文中的蜘蛛一共遇到幾次危險?分別遇到了什麼危險?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習身陷火海部分。

1、讀讀蜘蛛身陷火海部分。(第2、3自然段)

2、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麼?是怎麼體會到的?

3、蜘蛛處境危險,從“興高采烈”一詞看出,蜘蛛開始時還沒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危險,所以它是在“爬”。後來“熱”“感到不安”,蜘蛛開始“跑”“奔”,運用了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蜘蛛處境的危險。兩個“一片火海”讓人不由得爲蜘蛛這個小生命擔憂了。

4、想象:如果你是那隻蜘蛛,你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更大的危險逼近了蜘蛛,“劈柴坍塌下去”,蜘蛛的命運會怎樣呢?懸念產生了。你們猜猜,指名說。作者的猜測是什麼?實際上呢?(生氣勃勃)從“粉身碎骨”到“生氣勃勃”的鮮明對比中,你們感受到什麼?(堅強、樂觀)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蜘蛛此時處境危險,它着急、害怕。請同學們再讀這些語句,讀出蜘蛛處境的危急,讀出蜘蛛的焦急,讀出我們的擔憂。

6、這是蜘蛛的第一次遇險,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對新的災難,可憐的蜘蛛又會怎樣呢?

(二)學習身陷“海洋”部分。

1、讀身陷“海洋”部分。(這時??向一個黑暗的角落爬去。)

2、指名聯繫上下文說說“影影綽綽”的意思。

3、作者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蜘蛛像一個很小的小島”(比喻:描繪出蜘蛛在小狗淌出的口涎中掙扎的樣子)這個比喻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蜘蛛的弱小無能。而

第5段的“小島”“海里”“陸地”各指什麼?由此看出,蜘蛛同“海洋”抗爭,艱難地爬出三條腿、四條腿乃至八條腿的過程,它是那麼不屈不撓。(動彈、爬、舒展、不屈不撓)

4、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蜘蛛的憐憫和同情。

(抓住關鍵的語句,通過反覆的讀,讓學生從關鍵的詞語和修辭中,體會到蜘蛛的危險,同時感悟出作者流露出的對蜘蛛的擔憂、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延伸。

蜘蛛兩次遇險,又兩次成功地擺脫困境。此時此刻,你想對蜘蛛說些什麼呢?

五、課堂小結:

蜘蛛兩次遇險脫險,使作者聯想到自己類似的經歷。那他又有怎樣的經歷呢?他要用蜘蛛和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什麼?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課文。

六、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時《噸的認識》,本課是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根據該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選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

4、加強數感訓練,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知識,儘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討論交流、上網查找、親身體驗、嘗試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課前準備

根據知識的特點以及課堂需要讓學生課前準備:上網查資料、向父母瞭解家裏每月用水量、親自去稱自己的體重。

教師準備好教學軟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課前放動畫片《曹衝稱象》,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結合課前上網查找的資料,學生簡單介紹了大象的有關知識,徵對學生談到象的體重,引出單位“噸”。教師提問:關於這個陌生的單位名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產生認知衝突,由此引出本課課題《噸的認識》,過渡自然,爲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孕伏,學生在充滿興趣與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學習,便於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體會1噸的概念。

(1)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將噸擬人化,利用課件出示噸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與噸交朋友,出示噸的展示圖:課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麪粉40袋。讓學生形象直觀感知1000千克就是1噸的概念。

(2)然後,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噸作單位,體現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學生回答到家裏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噸作單位,教師適時進行節約水的教育。然後課件歸納,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第二環節,感知1噸的重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提倡“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體學生跳一跳等實際活動,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體驗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學生一起搬米時,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第三環節,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教學例題。

學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換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例題時,避免教師太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採用啓發式教學,如3噸=()千克,學生可能會想到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師問: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學生答到: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用進率1000去乘。從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2)完成“試一試”。

這個過程讓學生試着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四環節,拓展認識時空。

藉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圖片與文字,如,恐龍圖、大象圖、不同時期的計算機圖,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以此設計了三道題目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考考自己的夥伴,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認識,然後留有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擊網頁查找資料進行知識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體現網絡學習模式。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題的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並聯系生活,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題:配有形象的圖片,選擇正確的重量填在括號裏,加強數感訓練,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

(2)、改錯題:聯繫生活實際,帶有濃厚的趣味性,讓學生找出日記裏錯誤的單位名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是一個整合,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單位名稱的印象,正確靈活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數學。學生通過在電腦上答題,然後遙控輔導,體現網絡教學的思想。(3)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動物過橋的圖片,以故事引入併產生問題:動物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爲有哪些過橋的方法?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後彙報,體現團結合作精神。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問:孩子們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回顧知識,並讓學課後有什麼想與王老師交流的,可以通過網絡發電子郵件,也可以進入論壇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學、所獲、所思、寫成數學日記。在不久的將來,數學之星一定會從你們中間冉冉升起。

然後點擊輕鬆一刻,電腦裏放出mtv兒歌,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歌聲中結束40分鐘的學習,體現了愉快教學、成功教學的思想。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爲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爲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爲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 2 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爲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爲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纔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爲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爲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爲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擡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爲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爲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爲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模擬文本情境,促進情感昇華

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一誇第三個兒子中,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相機推薦幾個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情感得到再次昇華。

說課稿 篇8

課文《氣象學家竺可楨》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記敘了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天氣和大自然變化,並認真做記錄,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爲我國的氣象科學、農業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爲祖國蠃得了榮譽。文章脈落清晰,語言平實,沒有太多深奧難懂的字詞,因此,對內容的瞭解上無須花太大力氣,但是,竺可楨,很多學生不認識,如何讓學生感受竺可楨對科學執着的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針對《新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以及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我擬定了以下目標:認知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掌握”等詞語的意思;技能目標:能根據提供的情節複述課文一、二段;情感目標:學習1到4節,感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整節課,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兒童往往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而圖畫和音樂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課一開始,我便出示竺可楨像,配以低沉的音樂這樣導入:1974年的一個清晨,一位老人,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與世長辭了。在去世之前,他躺在病牀上,虛弱地支撐着身子坐起來,擰開收音機的旋鈕,收聽天氣預報。他戴上了老花鏡,哆哆嗦嗦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行小字:氣溫最高零下1度,最低零下7度,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雲。這是老人留下的最後一篇氣象記錄。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讓我們一起來呼喚他的名字吧。生齊讀課題——氣象學家竺可楨。

形象的畫面,低沉的音樂,加上老師那極富煽動性的語言,彷彿把學生帶到了竺可楨的病牀前,未成曲調先有情,爲課文下面的教學鋪墊了情感基礎。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平實的語言中體會竺可楨對科學執着的精神呢?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談談你讀了整篇文章後腦中出現了哪些詞語?在學生用簡要的詞語概括了對竺可楨的感受後,我便讓學生回憶一下,閱讀寫人文章的方法。一篇文章作爲一個個體,在閱讀教學中具有其特殊性,但我們在強調其特殊性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共性——即相同主題、題材、體裁的文章的相似的解讀方法。讀懂一篇文章重要,但學會閱讀一篇文章更重要。

在學生歸納出寫人文章以找事件——抓言行——悟品質的方法學習後,我便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你認爲文章當中的重點句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培養他們鑑賞、體味字詞的能力。這裏我不會以自己認爲的重點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找出重點句後說一說爲什麼選擇了這個句子。在學生自選的重點句理解後,我便找切入點,其實也就是將學生找的重點聚攏爲一點:竺可楨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研究工作上。

語文教學,就是要對詞和句不斷地品味,閱讀教學,不只看到華美的字詞,事實上,作者也往往將他們的感情融入到淺顯易懂的,看似平淡的字詞中。讓學生通過讀一到四小節再找一找,從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氣象科學的研究上。其實這就是抓言行。“最後一篇氣象記錄,總是帶着,每天清晨,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病了······”當然,如果學生個人的力量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理解不了竺可楨的執着時,怎麼辦?合作。有交流就有教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豐富了學生探究所得。

前面教學以學生爲主,那麼,老師的作用在哪裏體現呢?對話!老師是閱讀對話中的一員。對話的主題往往是由老師最先發起的,對話的過程往往是由老師主導的,對話的方向是由老師調控的。因此,本課教學我可以提領以下幾個問題:竺可楨去世前一天還在做什麼?他心中想的是什麼?從竺可楨的日記中,你可以想象他去了哪些地方?38年,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共有千萬字!從這些數字你體會到了什麼?算一算,他每天寫了多少個字?大自然的哨兵,有什麼職責?把竺可楨,把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比作哨兵,你從中又感受到了什麼?竺可楨去世時的追悼會上,有許多人唸了深情的悼詞,如果你在場,你能用課文1、2小節的語句爲內容,說一說悼詞嗎?

這些問題,把學生直接帶進了文章的重點,尤其是以複述的形式說悼詞。

當然,閱讀教學,重在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接觸,通過讀,課文規範化的語言模塊整體地儲藏到頭腦中。但是讀,怎麼讀?這裏老師的情感對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那抑揚頓挫的,極富感染力的語言,總能把學生帶進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氛圍中。因此,我努力這樣引:

這最後一天,最後一篇,最後一次,凝聚着老人對科學多大的執着啊,讀!每天清晨,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雪,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他始終——接着讀!

看!巡邏的哨兵,正向我們走來!讀!

38年,38年哪,四十多本,近千萬字,我們怎能不把它讀好呀!

······

通過以上的引領,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能不被激起嗎?

當然,老師課堂預設和學生的生成並不一定成正比的,可能還有差距。這裏,老師只有在真實的課堂之中進行調控、處理了!整節課,我以圖導入,以自悟解疑,以導促思,以讀貫穿,力圖使課堂成爲學生自我實現的場所,成爲老師點烯學生智慧火花的樂園。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乘法結合律這一內容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運算定律,懂得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變得更簡便;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通過對乘法結合律探索基本步驟的體驗爲學生今後的數學探索活動打下基礎。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結合律,並用字母進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過程與方法:經歷數學探索過程,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其中將引導學生探索概括出乘法結合律,並初步理解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進行簡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說學情:

學習方式上:四年級的學生,經歷四年的課改實驗,已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之間能夠較好地合作交流與傾聽。能比較主動地探究新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學習新知。知識技能上: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知道:25×4=100、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說教法:

在對教材和學生進行充分分析後,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自主探索學習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教材通過數、計算長方體中小正方體的個數這一活動來體現結合律。所以在教學時也特意創設了這樣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活動開展情景教學,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索規律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說學法:

新課程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本節課主要的學習方式有:自主探索、交流討論、操作練習。在活動中發現規律,並通過自主驗證,來總結規律是本節課的特點,所以自主探索成了學生最爲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探索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老師與老師間的交流討論是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在概括規律建立模型後,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操作練習,讓所學得到鞏固加深。

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調節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舒緩緊張環境。

(二)、課前遊戲主要是爲了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對簡算的中如何交換結合作滲透準備。

(三)、在新課時有意識地設計了“創設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三個教學環節,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並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現”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這也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和新課程的理念。

(4)、在發現學習了結合律的規律後,安排了一個及時鞏固的環節,主要是通過這樣的環節,讓所學的規律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和鞏固。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並能很好的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實用性、有用性的滲入)

(5)、在探索完乘法結合的規律後,直接引出兩組算式,並由此讓學生推導、驗證出乘法的交換律。這種簡約的設計主要是基於在乘法結合的理解基礎上,並且乘法交換律相對簡單易理解。

(6)、最後是運用模型,解決問題。這是在學習完這兩種規律後,在學生心中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後,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主要是根據認知的特點,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同時也是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方便。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咕隆-咚"這一教學活動介紹的是現代生活中出現的售貨機。《綱要》告訴我們:幼兒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所以,本次活動所選的教材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我想讓孩子們感受我們的城市在不斷的變化,我們身邊出現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也越來越多,這就是我選擇這個活動的原因之一。其次,故事本身生動有趣,小老鼠的形象是孩子比較熟悉和喜歡的,我以小老鼠這一幽默、詼諧、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爲線索,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FLASH動畫,展現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小老鼠的心理活動。動畫因它的動感與色彩吸引孩子的眼球,動畫的形象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因此尤爲讓孩子入迷。而有趣的情節畫面能觸動幼兒的感情,扣住幼兒的心絃,使幼兒興奮,他們會想到底這個"咕隆-咚"是什麼?(自動售貨機)這個問題會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在認識了自動售貨機後,我在黑板上展示了生活中幾種常見的投幣設施,通過直觀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動售貨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二、說活動目標

學前兒童科學活動的目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學前兒童科學活動目標爲依據,確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分爲二大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瞭解自己身邊的投幣設備。

2、關心周圍生活的變化,感受現在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教育重點和難點是通過欣賞動畫,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投幣設備,瞭解它們的使用方法,體會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爲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FLASH:《咕隆一咚》大圖書、自動投幣設備的圖片、錄像等等

五、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三種教法:直觀法、提問法、講述法。

採用直觀法突破教學難點:課件直觀的展示了小老鼠瞭解"咕隆-咚"的過程,生活中常見投幣機圖片的展示幫助幼兒更有效地理解教學難點。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動畫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動畫圖片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提問法和講述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的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啓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課件和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六、說學法

我們總說教學方法,可見學法和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等方法,瞭解自動售貨機的使用方法,感知其便利。

七、說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引出自動售貨機。

先觀察"咕隆-咚"的故事,生動活躍的故事帶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再提出問題,讓幼兒同過生動的課件和影象刺激孩子在頭腦中浮現自己蒐集的資料相關的方法,爲孩子大膽發表觀點和討論活動做好了準備。

2.我們知道的"咕隆-咚"(引出自動售貨機)。

待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後,教師便出示各種"咕隆-咚"--自動售貨機圖片,問幼兒認識這種東西嗎?並說說它怎麼使用,然後小結:像這種把錢投進去,就可以買到東西的機器,就是自動售貨機。

3.我們不瞭解"咕隆-咚"。

出示視頻,與幼兒一起欣賞,並總結介紹各種生活中不常見的投幣設施:點歌機、投幣洗衣機等。

4、延伸活動。

讓幼兒回去自己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自動投幣設備,並且嘗試使用它,讓孩子能親身感受到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總體來說我班孩子對這個活動還是挺感興趣的,由於是農村孩子,家長在孩子生活經驗上的不重視,孩子的前期經驗不足,因此在活動開始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動售貨機是什麼東西,請他們說說生活中常見的投幣機時有些孩子就說不出。還有一些孩子在活動中及興奮,一直圍繞着自己的思維,把老師提問的問題放到一邊,重複着自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