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彙編八篇大綱

說課稿彙編八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彙編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裏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於是,我用“有趣的根”這節活動來爲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於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體驗、觀察圖片和事物,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根的作用,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根,感受樹根與根之間的不同。

2、通過實驗探究樹根的作用。

這兩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根的作用,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瞭解植物根的生長及不同”。

我通過之前幼兒的親身體驗及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瞭解根的形象,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帶領幼兒連根拔掉田地裏的雜草,一起到戶外尋找暴露出來的樹根並拍攝下來。

2、物質準備:根雕作品、各種樹根的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採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操作法,觀察法,交流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

本次活動打算用2天的時間完成活動目標。

三、說學法

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體驗法、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把草連根拔起,近距離的觀察到植物的根,通過啓發性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等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還有沒有長的不一樣的根”幼兒最喜歡和老師一起參與活動,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着去找其他的根。接着有欣賞根雕作品和各種根的圖片,使幼兒對根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再次啓發性的提問“樹木怎樣才能長得又高又壯,它是怎樣把‘飯’吃到‘肚子’裏的?”討論樹根的作用,最後,用比較法得出結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時間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樂於探究的科學習慣。

四、說活動過程

(一)、提供條件,請幼兒拔草,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問題:說一說拔草時,你看到了什麼?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拔草時費力嗎,爲什麼植物能牢牢的站在那裏?

這一環節,請幼兒回憶拔草時自己看到的根的樣子,提出問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活動一開始就調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

(二)觀察各種根的圖片,並請幼兒自己提出有關根的問題,說說根之間的不同處。

(三)討論

1、樹木怎樣才能長得又高又壯,它是怎樣把‘飯’吃到‘肚子’裏的?

2、爲什麼樹根和樹根在泥土裏要手拉手呢?

3、請幼兒提出其他關於樹根的問題,供全班幼兒討論。

這一環節,以幼兒討論爲主,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欣賞根雕作品

讓幼兒通過看、摸、聞、拍、敲的形式欣賞根雕,比較根雕與樹根的不同,從而瞭解根雕的意義,並請幼兒發揮想象給根雕取名。

這一環節。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及感受大膽想象、思考,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以擴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根與根雕的不同處。

五、說活動延伸

幼兒畫樹與樹根和實驗《樹根的作用》來鞏固所學知識。

實驗:將兩盆同樣大小、高矮的植物作爲實驗對象,煎去其中一盆的根再插入土裏,請幼兒觀察植物的變化,並做記錄,交流實驗結果。

活動暫時結束了,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和認識興趣卻在延伸,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本課選自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版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的第一單元。下面就我在實施本課

時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使用

這節課是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節,在教材中這一節叫“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教學對象爲小學三年級學生。本課針對小學生

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硬件進行了簡單介紹,學生通過對計算機感性的認識,使學生知道計算機的硬件組成,瞭解各個硬件

的功能,掌握鼠標操作方法,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從而揭開計算機的神祕面紗,爲學生學習後續知識打下堅實的時基礎。

2.教學目標

我本着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爲宗旨。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瞭解計算機由哪些硬件組成,簡單瞭解其功能,並能對各種硬件進行識別;掌握鼠標操作方法;學會正確的開機、關機方法。

②.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積極主動學習的思想,樹立將來爲祖國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有哪些?

確定依據:根據三年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小學階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重點是對計算機產生感性認識,當給出硬件實物或圖片學生

能指出名稱,所以作爲教學重點。

難點:

鼠標的操作方法

確定依據:鼠標是計算機的重要輸入設備,今後學習中的很多操作,都是通過鼠標來操作完成的,這節課又是學生第一次使用,所以不太容易

掌握,故作爲本課難點。

二、教法闡述

計算機硬件是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設備,對於新事物的認識,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對象迅速產生親近感。基於本課內容的

特點,本課主要採取“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自學指導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

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爲主動獲取,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愉悅的氣氛中展開。

三、學法指導

信息技術是操作性比較強,而且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我們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教會學生某一些操作,某幾種軟件的使用,而是教會他們學習

的方法,以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本課通過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準備

硬件環境:有40臺機器的機房,投影儀

軟件環境: windows98操作系統,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套,自制導課課件,學生自學指導用課件,自制遊戲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教師簡單枯燥的講述,學生是不能深刻體會的,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這樣的環節,

請兩名同學介紹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學生介紹後,我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今天老師給大學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它認識一下?

”用投影儀出示課題:常見的微型計算機。

設計意圖:將計算機以“認識新朋友”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學習對象迅速產生親近感,課堂教學在愉悅的氣氛中展開。

(二)、認一認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們的新朋友——計算機各部分的名稱叫什麼?它有哪些功能?你知道嗎?請

知道的同學到教師機指給大家。比如鍵盤、鼠標,這些能叫上名字,功能說不準確,教師出示學生所指硬件功能,並請這名同學讀給大家。不

能叫上名字的硬件,教師出示它的名稱及功能,並指名學生讀一下。最後教師小結:一套常見的微型計算機,從外觀看,它是由顯示器,主機

,鍵盤和鼠標組成的。我們把這些看是見、摸得着的設備稱爲計算機的硬件。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說,再由老師總結,使學生掌握知識更準確。

(三)、試一試

1.啓動計算機:教師“我們認識了計算機這個新朋友,要讓它更好的爲我們服務,首先要學會啓動計算機。”

按照教師的指導,依次打開相應設備的開關,教師用投影展示windows98桌面這一畫面,告訴同學們看到這一畫面,表示啓動成功了。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親自體驗計算機啓動過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2.自由探索嘗試

教師:“你現在最想用計算機做什麼?”,“下面一起做一個遊戲,認識計算機常用的硬件”。

在這裏老師給同學們提供如下學習資源:

(1)、用投影出示打開遊戲的方法,玩遊戲規劃。(每一步註明鼠標操作方法)。

(2)、課本中鼠標操作方法

設計理念:利用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規定具體任務和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彙報玩遊戲收穫

教師:“遊戲玩完了,你有什麼收穫?”

指名學生說一說,重點總結鼠標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彙報,檢驗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4.關閉計算機

學生參照課本提示自學關閉計算機。

(四)、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五)、作業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14課的內容,本文敘述了四年級的學生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裏行間,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着“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訓練重點,依據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爲: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1、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2、啓發引導法: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我”的行爲、言語、心理和情感,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藉助讀、議、說、寫等方式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使學生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受到一定的情感薰陶,享受到美的樂趣。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藉助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前薔薇花的美麗和雨中花兒的嬌嫩脆弱,從而理解薩沙保護弱小的的行爲是可貴的,並真正獲得思想啓迪。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把讀,議、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教學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弱小”的含義,因爲“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最後就落腳在這句話上,因此,我採取設疑導入的方法,讓學生讀了課題後質疑:“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質疑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課文的標題告訴我們薩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課文,尋找問題答案,不僅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能理清課文脈絡。】

(三)、品詞析句,體會思想

1、出示課件,顯示大森林中野薔薇美麗的畫面,同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假日裏,天氣悶熱,一個名叫薩沙的四年級學生和他父親、母親、託利亞一起到大森林中去遊玩,森林裏的曠地上開滿了一叢叢美麗的薔薇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讓學生看完畫面後說說自己的感受

2、再播放大雨傾盆時薔薇花在風雨中搖擺的畫面,說感想。

3、在文中找出寫野薔薇的句子並畫一畫、讀一讀。

【充分、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詞句內容的深切感悟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既切實有效,又情趣生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4、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談談體會。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一叢叢、粉紅粉紅、芳香撲鼻”這幾個詞語來理解句子意思,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顏色鮮豔,惹人喜愛。)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爲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一句抓住“滂沱大雨、低垂”等詞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無助,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憐愛之情。)

4、指導朗讀句子,邊讀邊想象兩個不同的畫面。(個人讀,比賽讀)

5、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微的旁邊,你想說點做點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薩沙是怎樣說怎麼做的吧!找出有關語句。

6、出示句子:薩沙朝着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薩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的動人情景。再讀句子,找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談談體會。

7、想象被薩沙保護過的薔薇花怎麼樣了?它們在風中搖晃着小腦袋,彷彿在說些什麼?薩沙看着這一切,會怎麼想?

過渡:一個孩子,他爲什麼能這樣做呢?他哪來的雨衣呢?

【課堂上學生找出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通過各種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讀着,與作者與文本展開對話,讓大家體會到雨前野薔薇的美麗,雨中花兒的嬌弱,通過比較自然勾起了學生的惻隱之心,使閱讀教學走進了兒童的精神世界。】

(四)、抓重點句,深悟情思

1、在文中找出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畫出來讀讀。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重點句,小組討論:你從這兩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在朗讀中體驗到父母對薩沙的影響是多麼深刻,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裏要聯繫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在學生理解了媽媽的話後,教師問: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雨衣的傳遞過程中跳過了一個人,那就是:託利亞,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託利亞身上,她會怎麼做?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說說託利亞的微笑說明了什麼?這個問題有助於學生更深地理解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的品質。

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重點引導學生體驗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裏要抓住薩沙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5、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引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自強與自信。

6、薩沙不願做一個弱小者,並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是弱小的”,你們也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你們願意做一個弱小者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經歷或自己知道的有關事例。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整個閱讀過程需要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繫前文細細欣賞,主要藉助讀讀、議議的閱讀策略,將教學的重點圈定於薩沙與媽媽的對話之中,通過反覆閱讀,通過精細討論,體悟出薩沙三次說話的不同心境。從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

(五)、總結全文,感悟昇華

1、在滂沱大雨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場面: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薩沙又把雨衣蓋在了纖弱的野薔薇上,他們一家保護弱小的品質真令人感動,更值得讚賞的是薩沙小小年齡就具有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你想對薩沙說什麼?對他們一家人說什麼?先說說,再用筆寫下來。

2、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願同學們像文中的薩沙一樣,自覺保護弱小者,那時,我們不僅給予他人快樂和幸福,還可以使自己更加懂得愛的真諦,我們的世界也將因爲關愛而更加美好!讓我們帶着自信、堅強,挺起腰板自豪地說出的一句話—(引讀“我不是最弱小的”)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中應注意融審美教育與語言文字的感知於理解之中,在學生心理上形成薰陶性,浸染性。學完課文後,讓學生通過說感受,寫體會等形式,使寫成爲讀的延續和發展,讓感悟昇華,這樣做一方面加強了對文章思想的理解,一方面使情感目標落實到位,使學生受到了情感薰陶】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滕王閣序》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滕王閣序》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遊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故、盡、屬、且、以”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瞭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賞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主動地去建構知識。據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恰當地利用學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2、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3、誦讀法,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並用。

5、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我設計導入如下: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明確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導入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簡介作者出示《滕王閣序》摹本和滕王閣的精美圖片,同時簡介作者和駢體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駢文特點的瞭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指導師誦讀,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帶五湖”應掌握以下詞:襟、帶:都是意動用法。

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並用。 通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五)小結並佈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爲下節課鑑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說出全文框架,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欣賞品味(引導學生探討賞析)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爲什麼要沉吟不語?(此問在於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麼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爲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和語言書面表達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幾個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

4、小結:

第二三段都寫了什麼景? 體現什麼特點? (運用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對本文的景美特點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四)寫作特點總結

通過總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於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完成學案練習。

六、說教學觀念

在本課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理解難點,育人爲本,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七、說板書

好的板書有“微型教案”之稱,這節課我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

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3、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4、增加詩詞積累,提高學生詩詞鑑賞的能力

5、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6、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3、想象力、鑑賞力的培養與提高

4、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賞析法

4、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培養興趣,走進詩經

1、走進詩經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爲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三百個故事,三百個心情,拂去了歷史的煙塵,幻化出萬千風情,或是淺吟低唱,或是鐘鼓齊鳴,頌聲煌煌,歌聲悠揚。淘盡時光的細沙,滌盡世間的塵埃,循着雎鳩的關關之聲,穿過水邊嫋娜的蒹葭,她們明眸善睞,她們嫺靜柔美,她們大膽執著,她們活潑可愛,她們是蘊涵着古典情懷的女性,彷彿仙樂悠悠,讓人在沉靜中回味那一份雅緻與美好……

愛,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間永恆的主題。穿越時間的隧道,領略遠古的詩意與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輾轉反側的體會,這就是愛的滋味,循着愛的歌聲,沿着情的足跡,踏訪《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追尋愛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2、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名爲《詩》,漢代被儒家奉爲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歷史畫卷。

《關雎》是《詩經》第一篇,是愛情詩的開山之作。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爲《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詩經》中的“六義”

“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被統稱爲《詩經》的“六義”,成爲《詩經》最具代表性的六個特點。“風雅”和“比興”更成爲《詩經》中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代稱。

風、雅、頌

《詩經》所收集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根據音樂及詩歌形式、內容、語言的不同,《詩經》分爲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國風”保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部分詩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處境及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深刻認識。“國風”的語言樸素、鮮明,富於形象性,多處用雙聲、疊韻、疊字等,表達準確優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韻,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同時多處出現章節的復疊,有一唱三嘆的藝術美感,是《詩經》的精華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區的音樂。雅詩的內容多描寫統治階級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會歌舞中。雅詩的篇幅較長,分章分節,句法整齊,流暢通順,有些還偏重於抒情,加上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詩分爲“大雅”和“小雅”。

頌即祭祀和頌聖的樂曲,頌詩的內容多是歌頌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廟時演出。頌詩具有極爲濃厚的宗教文學色彩,形式較爲古板呆滯,詩歌語言也顯得典雅沉重。分爲周頌、魯頌和商頌。

賦、比、興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正音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裏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2) 指導整體朗讀:

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即讀二字後稍作延長或停頓。

(3)提示內容朗讀:

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麗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

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範讀,爲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三、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學生思考: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首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學生討論:既然大家都認爲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負責各部分的分析鑑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評價。

成果展示:

一章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着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爲自己理想的配偶。點出對窈窕淑女的追求,明快而直率。

二章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怎麼也磨滅不了。回家後,便開始了難耐的單相思,無論是醒着,還是夢中,都在癡情的想念她,追求她。

三章寫他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感,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寫盡失眠,將相思之苦推進一層,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四五章寫思極之幻。他苦思冥想,神思飛躍的時候,姑娘的優美身影一直在眼前,姑娘款款向他走來。他高興的彈琴奏瑟,向姑娘傾訴着深情而濃烈的愛意,幻由情生,無疑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爲它作爲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啓發。

3.學生傾聽樂曲,再讀《關雎》,乘着聯想與想象的翅膀,漫遊美麗畫面,想象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一條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盪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水鳥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着微風參差搖擺。要採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採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着夢裏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四、品讀全詩,鑑賞藝術手法

1.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衆人和,直到唱痛快爲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爲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學生討論: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生1:比興的手法

生2:看到了水鳥的恩愛和鳴,就產生了聯想,有對淑女的追求,是起興的手法。

生3:有比的運用。

教師小結:是興中有比,興比自然。比興的手法,不僅表現詩人的感情,而且有助於對事物的刻畫,加強了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大大的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創造極爲動人的形象和境界。這一手法,在中國詩歌中一直繼承和發展着。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我準備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是八年級思想政治第八課第一節的授課內容。本節課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作爲消費者的角色,瞭解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學會運用關於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對進一步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具有重要意義。

2,學習目標要求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爲"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什麼是消費和消費者,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標: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關於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3,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如何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難點:培養學生增強保護自己作爲消費者的意識和能力。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電視,購買消費商品,參與經濟活動,接觸一些經濟現象,尤其是侵權行爲會產生一定的思考,對經濟活動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感到需要和興趣。但八年級學生沒有直接參與經濟活動,只參與一些簡單的消費活動,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對消費者的權利知之甚少以及要求他們自覺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也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依據上面學情分析,主要採取

(1)討論法:本堂課主要採用討論式進行教學。這種以討論問題爲中心,以教師爲引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方式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2)情景教學法:採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此外,還採取歸納法,演示分析法等。

2,說學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程序,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基礎上,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理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能舉一反三,積極培養髮散思維。

3,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製作課件給學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視聽感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設計及其意圖

1,誰是上帝 (5分鐘)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選擇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情景教學法〕

情境故事——《八年級學生小寶的一天》

情景一:一天,八年級學生小寶來到漳州北橋市場幫媽媽買菜,這裏人山人海,有的買蔬菜,有的在買魚肉,有的.在買水果,好不熱鬧。

教師:(展示圖片)總結出消費的兩種形式(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並提出問題: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誰是"上帝" 這樣的設計,既直觀生動,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可以很好的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上帝爲何苦惱 (7分鐘) 誘發探究,討論交流:

情景二:小寶從北橋市場出來後來到沃爾瑪超市,眼前浮現"20xx年上海沃爾瑪黑心棉事件" 小寶心裏想:"爲什麼上帝會遇到這些苦惱的事情 "

活動一:"消費大家談"。

在消費活動中有哪些苦惱 都遇到過哪些侵犯公民消費權利的事情

師總結:原因——消費者和經營者的關係:①消費者處於被動地位;②個別消費者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3,誰來保護上帝 (7分鐘)

情景三:帶着這個疑問,小寶來到漳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在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小寶。

教師出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保護消費者準則》,消費者協會等相關知識,說明法律的重要性。

活動二:"看誰說的多"

你知道身邊哪些法律在保護我們上帝的權利

(知識擴充,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消費,因此"上帝"的權利與我們息息相關。

4,上帝享有哪些的權利 (18分鐘)

情景四:小寶從行政服務中心出來後,想進一步瞭解作爲消費者究竟享有哪些權利呢 他來到丹霞圖書城,在這裏他從書上看到這三則案例:紅心鴨蛋案,天水味精案,諾基亞5500事件。

活動三:互幫互助 〔演繹分析法〕

課前把學生分成3組,每組分別收集一個典型案例,課前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總結出案例中"上帝"所享有的權利,上課時派代表上臺提交成果,之後,其他兩組對這組的成果進行評比,打分,然後進行知識補充,對其他2組也採取相同做法,最後評出知識概況最全的一組。

設計目的:針對本課的重難點,採用學生自己動手,課前有針對性地收集案例,能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課堂相互幫助,相互評比補充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調動積極性。這樣,學生掌握上帝享有的九大基本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印象更爲深刻,知識記得更牢。

教師總結:保護消費者的重要意義:有利於社會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消費者的九大基本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

5,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上帝 (8分鐘)

情景五:聽說今天人民廣場在做"3。15宣傳活動",小寶趕到那裏,在活動現場,小寶看到了很多有關消費的宣傳照片,其中有這麼一幅 ("如此上帝"),小寶看了很有感觸。

活動四:自由論壇 〔討論法〕

消費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爲 作爲消費者,應該怎麼做 假如你是經營者,你希望消費者怎麼做 通過論壇讓學生明白法律不但保護消費者的權利,而且規範消費者的義務。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認知與踐行的統一。

6,課堂小結 〔歸納法〕

活動五:快樂分享

論壇結束,讓一個學生上臺總結知識。

設計目的: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不在於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學生從課堂上掌握多少知識。學生自己總結,一方面是梳理知識,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學習態度,方法的肯定。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本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的教學理念,儘量做到"兩個突破",即一是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儘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早上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的藝術教學活動《天天鍛鍊身體好》。音樂是表現情感、情緒最好的方式。《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 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感受生活和藝術的美。而今天這首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詞優美,簡單易懂再加上一些身體動作 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好更快的學會兒歌。

二:說目標 根據本次活動的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符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理解歌詞大意,並學會唱兒歌。

(2)情感目標:激發幼 兒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突出音樂的中鍛鍊身體的重要性。 難點:正確唱出兒歌,理解兒歌。

四:說準備 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活動方式

(1)情景教學法

(2)視聽唱法

(3)多種感官體驗參與法。 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大意的內容。掌握兒歌有感情地唱出兒歌。鼓勵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的美好。整 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爲主,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參與。體驗到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的作用。並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進 行。

六:說過程 創設環境、激發興趣----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學唱歌曲----遊戲表演

(1)導入:拿出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今天老師手裏面拿的是什麼東西呢?有誰知道圖片裏出現了哪些畫面呢?"使幼兒積極 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幼兒談話。正如《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積極主動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就需要 老師的多多提問。充分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更好的理解兒歌的重點《天天鍛鍊身體好》

(2)欣賞歌曲:欣賞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播放兒歌要求幼兒認真傾聽。然後根據歌詞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剛纔我們一起聽過了歌曲小朋 友們有沒有發現裏面有什麼感興趣的東西呢?他出現了哪些詞語。

(3)學唱歌曲:教師分段教學幼兒,一句一句的把歌詞交給幼兒讓他們理解大意。如"老師說"跳一跳""跑一跑"歌詞就可以加以動作表演,激發幼兒的興 趣"更好的讓幼兒理解。

(4)遊戲表演:通過分組進行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遊戲爲基礎活動,每個活動都離不開遊戲,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 學習,把活動推向高潮。

七: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真棒!!今天都學會了唱這首兒歌。那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唱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哦。。我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吧身體鍛鍊得棒棒的喲!!!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關於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基礎上,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酶和ATP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植物、動物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過程和特點。使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地基礎,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徵。所以說它是我們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2、本節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葉綠體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光合作用的發現,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上,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實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和場所等方面講述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的幾個著名的實驗。

(2)葉綠體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過實驗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分離,使學生自己動手,親自看到從上到下依次的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的出現。

(3)光合作用的過程及重要意義,首先,教材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入手,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從而引出根據是否需要光,將光合作用的過程分爲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之後教材對這兩個階段分別從反應場所、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得出兩個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緊密聯繫、缺一不可的辨證結論。緊接着講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最後還補充了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小結」:所以說節內容既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是整個高中生物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 (B:理解)

(2)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A:知道)

(3)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過程及其有關問題; (C:掌握)

(4)光合作用的過程; (C:應用)

(5)光合作用的實質; (C:應用)

(6)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C: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學習科學家們研究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2)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的方法。

(3)初步掌握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滲透“線條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意義來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資源、環境等,從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未來的關注;

(2)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進而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

(3)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辨證關係,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辨證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2、光合作用的場所;

3、光合作用的過程;

4、光合作用影響因素。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選擇

1、 堅持啓發式家學,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體方法是: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複習舊知識,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歸納總結出結論;

2、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使用多媒體教室,將許多地方用多媒體課件來表達,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二)學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如何從本節的學習中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

2、指導學生在實驗中如何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課前準備

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前準備好在教學中用到的多媒體課件。

  二、引入新課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的知識體系,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從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 講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體課件)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的過程。

(二)講授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根據概念,導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並把它和初中學習過的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區別與聯繫。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發現。

(三)講授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從而引入以下幾個著名的實驗。

1、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von Sachs,1832—1897)做的這個實驗:他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個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被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現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C.Engelmann)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他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裏,然後再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他的實驗證明了: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解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 A 用水綿作爲實驗材料。水綿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B 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並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進行。 C 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細胞中釋放氧地部位。 D 進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對比實驗,從而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和CO2,使它們分別成爲H218O和C18O2,然後進行兩組光合作用實驗:第一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條件下,他們對兩組光合作用實驗釋放的氧進行了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這兩組實驗並從中得出結論,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示蹤元素及同位素標記法。)

  四、結束新課

簡單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思考題: 這些科學家爲什麼會成功?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