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教材說明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解題〕

草船借箭》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分別確立國號爲魏、蜀、吳。曹操剛打敗劉備,又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諸葛亮才幹超羣,引起孫權軍隊的首領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諸葛亮在10天內監造10萬支箭,企圖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萬支箭,使周瑜陰謀破產。這個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膽識超羣,讚揚了他以大局爲重、團結對敵的可貴品質。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46回的內容改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小說以漢末三國曆史故事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爲基礎創作而成。全書共120回。從劉關張桃園結義起,至東吳滅亡止,描寫了漢末及三國時期的社會鬥爭和廣泛的社會生活。

對本文標題不能當主謂詞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應當作偏正詞組理解。即(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這個標題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內容。“草船”,紮了草人的船。

  〔結構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發展順序,緊扣“借箭”展開的,共10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借箭”的準備。這部分寫了三層意思,其一,周瑜爲諸葛亮造箭設置障礙,並派魯肅探聽情況;其二,諸葛亮求魯肅幫忙,爲“借箭”作準備;其三,魯肅沒向周瑜如實報告情況,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借箭”的過程。分三層意思,其一,寫諸葛亮“借箭”的時間;其二,寫諸葛亮“借箭”的過程;其三,寫諸葛亮“借箭”結束時戲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借箭”的結果。

  〔語意理解〕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這是本文開篇的話,交代了“草船借箭”這個事件的起因。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是東吳名將,總督東吳兵馬,是蜀吳聯軍的總負責人。周瑜字公瑾,聰明過人,但心胸狹窄,忌妒心太重。多次與諸葛亮較量均失敗,後忌恨而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被作爲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來歌頌的。作者對他極盡崇敬和讚美,特別對他的智慧,更是着力進行渲染。在民間,人們把諸葛亮說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諸葛亮的糾葛,大都是才智與氣度的較量。兩個人都有才幹,但諸葛亮高周瑜一籌。諸葛亮心胸豁達,關注大局,講究團結,而周瑜則氣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10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這是周瑜與諸葛亮商議軍事時說的話。表面看,客客氣氣,內心裏卻暗藏殺機,他一步步引誘諸葛亮就範:讓諸葛亮自己答應短時間內完成造箭任務,再以完不成任務爲藉口剪除之。“水上交戰”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試探,引出“箭”的問題。“這是公事”話,外軟內硬,以“公事”爲藉口,冠冕堂皇,逼迫諸葛亮接下造箭任務。“不要推卻”,口氣上緊逼不放。“軍情緊急”句的真正含義是:軍中無戲言。在周瑜看來,10萬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諸葛亮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是文章的結尾句。這句話照應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纔有兩人的鬥智;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挫敗周瑜的陰謀,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嘆曰“我不如他”。“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人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和利用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在本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預見到周瑜的險惡用心。在第一部分裏,他是順着周瑜意思說話的。表面看,似無覺察,其實瞭然於胸,甚至變周瑜的10天造箭爲3天造箭,出人意料。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爲陰謀得逞。從下文可看出,諸葛亮是成竹在胸。這種預測周瑜之心、並迅速作出判斷與決策,確實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籌劃借箭之策。他預測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霧,足見他通曉天文。他設計在船接近曹軍水寨處擂鼓,恰好可讓船中箭,又不至於被敵人追上,足見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故求他幫助幹事;周瑜聰明心狹,故不讓魯肅告訴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謹慎多疑,虛實不清時必不敢出兵追擊,故大張旗鼓,佯攻曹營;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讓魯肅取箭,做個見證。這些足見他了解諸人。他設計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數量,足見他“老謀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詭計。蜀吳是聯合抗曹的,如周瑜與諸葛亮相鬥,可能壞了抗曹大計。所以,當發現周瑜耍陰謀時,諸葛亮機智地化解。他談笑風生之中輕鬆取勝,迴避了與周瑜的正面衝突,顧全了大局,實在是妙極。

  〔寫作特點〕

1.人物個個性鮮明。

本文有4個主要人物,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周瑜陰險妒嫉,諸葛亮從容鎮定,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寫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語言描寫。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都鮮明地反映人物的個性和內心活動。

2.故事情節生動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節,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環環緊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開始,似乎諸葛亮“中計”了,讀者會爲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魯肅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再後來,諸葛亮船隻近到曹寨卻大擂戰鼓,更讓人驚詫、擔心。最後,巧取10萬支箭,讀者這才恍然大悟。正因爲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傳,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