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按事情發順序寫的記敘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後果。

2、提高抓重點詞句、前後聯繫讀懂課文的能力,體會諸葛亮的傑出才幹。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教具準備:《草船借箭》錄像幻燈片

  重難點:草船借箭的經過,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造教育滲透點

  複習前文導入新課

1、周瑜怎樣爲難諸葛亮?

2、諸葛亮又是怎樣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萬支箭。

2、立下軍令狀。

複習導入,保持思維的性。

講“借箭準備”緊扣妒忌與才幹

1、周瑜爲什麼這樣做?

2、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3、哪些詞句可以看諸葛亮挺有才幹?(自有妙用)

  三、學習“借箭經過”突出“神機妙算”20`

1、指名讀機關句子,諸葛亮是怎樣做靠近水寨。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2、魯肅怎樣說的?說明什麼?諸葛亮又是怎樣說的。

3、曹操怎樣說,怎樣做的。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兩者相比較說明了什麼?

4、諸葛亮借到箭後又是怎樣做的。

5、小結

1、自由讀課文,用“—”劃出諸葛亮做的、說的。用“~”劃出曹操做的、說的。

2、看錄像(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3、看幻燈片,比較“一定不敢”與“不一定敢”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錄像,體會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心情,模仿神態分角色朗讀。

5、體會“謝謝”的含義齊讀這一句話。

6、體會理解“自有妙用”體會周的心情,朗讀長嘆一聲說……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提高自學能力。錄像、幻燈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四、講“借箭結果”突出周瑜的“長嘆”5`

1、指名讀課文,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樣說的?說明了什麼?

2、小結。

  五、總結全文

分清前因後果5`師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實質原因表面結果實質結果,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後果。

  六、作業

幻燈片,填空(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爲什麼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爲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討論交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爲一個大都督怎麼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爲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複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麼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狡黠”。(笑)

師:剛纔,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瞭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爲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並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爲“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爲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着,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複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願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3

  一、教材簡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從本課內容來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是對周瑜險惡用心的瞭然於胸,二是對借箭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 諸葛亮 妒忌 都督 懲罰 擂鼓 吶喊 丞相 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情感目標

1、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克服嫉妒心理。

3、從古典故事中,體會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前因後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課前收集諸葛亮、曹操、魯肅等有關人物的資料。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②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課題,當“草船借箭”這四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裏閃現出什麼問題?(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用草船怎樣借箭?爲什麼能借到箭?)

同學們根據課題提出了這麼多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邊讀邊想,並勾畫出生字。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①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這篇課文有7個生字,請看屏幕(幻燈出示)

諸(zhū) 妒(dù) 督(dū) 寨(zhài) 擂(lèi) 吶(nà) 丞(chéng)

請同學們用筆畫出這幾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自由讀出這幾個生字,看一看它們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認爲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②整體感知:

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①學習第一段。

【師生活動】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點撥】周瑜明知故問;假惺惺說;狡黠地說;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

②思考: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他爲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點撥】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爲重,爲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設計說明:開放的課堂,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小結:

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 二 課 時

  (一)溫故而知新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文章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讀議、探究、感悟第二段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①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麼(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②問題:“神機妙算”什麼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方面?(課件出示)

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請同學們運用“讀、畫、思、議、悟”的五字學習法,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研讀課文,讀後交流。

【學生活動】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釋疑解惑幫助學生疏通文意。

【點撥】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從第一自然段中,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已經知道了周瑜的險惡用心,但他不動聲色,並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還遂了周瑜的心願立下軍令狀。

因爲他算準了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爲人忠實、守信,正因爲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爲人,所以纔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三天後有大霧,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從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進一步陷害諸葛亮,也知道了前面周瑜說的“軍中缺箭”是假話,從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險惡用心。

③問題:周瑜步步緊逼,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而後快,但周瑜算到了諸葛亮的主意了嗎?從哪些地方可看出來?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點撥】周瑜沒有算到諸葛亮的主意,從周瑜與魯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

小結:諸葛亮的確很了不起,不僅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而且也算到了魯肅忠厚老實,講義氣。

2、讀議、探究、感悟第三段

①問題:那麼在草船借箭過程中他又神機妙算到了什麼?

【學生活動】請大家用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讀後交流。

  出示投影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問題:諸葛亮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通過諸葛亮笑着說的話,想一想他當時已充分估計到哪幾種情況?

【學生活動】聽錄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交流。

(設計說明:以開放性的活動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強調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點撥】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③問題:聽到擂鼓吶喊聲,曹操究竟敢不敢派兵。諸葛亮借到了嗎?

請同學們隨着鏡頭去感受一下,當年草船借箭的情景。(播放“草船借箭”畫面)

【學生活動】剛纔同學們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頭看課文8—9自然段,自由讀課文,想:你們又學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讀後分組討論,諸葛亮爲什麼算得這樣準?

【點撥】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麼周密、那麼成熟、那麼滴水不漏,安排巧妙,真是神機妙算。

④問題: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投影顯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點撥】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設計說明: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維發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懂得“學必有疑,疑須有問,問才能知”的道理。)

小結:諸葛亮學知淵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霧,算到了回來時順風順水;他又善於分析人物個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算到了魯肅忠厚、講義氣,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會射箭,所以說他神機妙算。

⑤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幹。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羣 精明能幹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3、讀議、探究、感悟第四段

①問題:事情的結果怎樣?

【師生活動】齊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②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問題:文末一句與開頭一句是什麼關係?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

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諸葛亮神機妙算挫敗了周瑜的險惡用心,那麼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諸葛亮呢?

從文中已知,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寬宏大量,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請同學們用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本節課的收穫(知道怎樣提問題,從哪提問題,如何評價人物)

2、我最想對諸葛亮說……(教育學生想成功就要認真學本領)

3、讀《三國演義》試評三國人物(通過學習,會評價人物)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層次,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及作者簡介、詞語解釋。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後出示歌詞:

(3)學生閱讀歌詞,說說對這首歌的瞭解。(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4)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教師評議並梳理詞意: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爲世人下酒閒談的材料。

(5)問題交流:歌詞裏說“浪花淘盡英雄”,你最崇拜《三國演義》中的哪個英雄?(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呈現三國人物形象。

(6)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節選自《三國演義》的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2、簡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學生閱讀,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瞭解。

3、簡介作者。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設計意圖:

簡介《三國演義》,同時瞭解作者及寫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感知,整體感知

(一)理清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故事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全班交流,教師訂正。

(二)瞭解起因、經過、結果。

1、快速瀏覽課文,試着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意見。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爲難、陷害諸葛亮。

(2)故事的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3)故事的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文章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四、細讀課文,瞭解起因

1、教師簡介“草船借箭”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稱爲“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從這部分課文能瞭解到哪些信息。

3、學生作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4、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人物對話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全班交流:

(1)從這部分課文中,你瞭解到什麼?(周瑜要陷害諸葛亮。)

(2)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周瑜爲什麼還要害諸葛亮?

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學生齊讀)。

從這句話你瞭解到周瑜的什麼特點?(嫉賢妒能。)

(3)周瑜要害諸葛亮,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瞭解到的?(他們的對話。)

①當時,周瑜是吳國的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好嗎?(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②周瑜這樣問的目的是什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裏共商軍事,暗裏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

(3)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他是怎樣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

①“公事”是什麼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卻”又是什麼意思?(借理由推託、拒絕。)爲什麼不能推卻?(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於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

②從這段對話中你覺得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周瑜是個具有險惡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當時的心理活動(請同學根據自己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和神態的詞語填入括號裏。)

④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⑤再讀加入描寫人物語言和神態詞語的語段,總結下列問題:

A、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諸葛亮是怎麼做的?

B、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爲什麼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從中可看出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讀這段話。

⑦當週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裏爲什麼很高興?(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爲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⑧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爲什麼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諸葛亮爲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⑨從學習中你瞭解到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胸有成竹,顧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顧全大局;而周瑜卻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陰險狡詐。

(5)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要讀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如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讀出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6、談話過渡:從課文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周瑜想害諸葛亮,他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的計劃得逞了。(板書: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爲難、陷害諸葛亮。)

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

採用讀、思、議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爲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並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瞭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下面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麼?

②通過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還了解到什麼?

③這部分課文的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2、談話過渡: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了解到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周瑜是怎麼“嘆”的?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你默讀課文,圈畫批註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借箭準備和借箭過程。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爲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爲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瞭解“借箭準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諸葛亮請誰幫忙做借箭前的準備?(魯肅)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爲什麼諸葛亮敢於向他求助?(諸葛亮深知魯肅爲人忠厚,顧全大局。)

3、從哪裏可以看出魯肅爲人忠厚,顧全大局?請默讀課文3~5自然段,把書上有關句子標出來。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相機指導。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

啓發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從“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魯肅十分誠信、顧全大局、對諸葛亮讚賞與默默支持。從“果然”一詞也能夠看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爲人。

5、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哪些準備?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哪些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

(2)諸葛亮爲什麼對魯肅說“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三、精讀“借箭經過”,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指名讀課文6~9自然段,標出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有關語句。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1)讀一讀,說說你從這段話知道了什麼?(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他在等霧。)

(2)諸葛亮那個時代有沒有天氣預報啊?(沒有)這又說明了什麼?(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懂天文,識氣象。)

(3)除了這兒,你還能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1)從“大霧漫天”你瞭解到什麼?(瞭解到當時的天氣情況:到處都是大霧。)

(2)從天氣的變化中你感受到什麼?(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

(3)從“諸葛亮笑着說”你感受到什麼?(諸葛亮鎮定自若,是因爲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的目的是什麼?(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5)軍士爲什麼要“擂鼓吶喊”?(這樣做既是爲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6)從這段敘述中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麼瞭解?(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7)指導朗讀,讀好魯肅和諸葛亮說話時的語氣。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1)“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

(2)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麼新的瞭解?(“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顯示了諸葛亮過人的智慧。“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瞭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鬆鬆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4、自由讀課文3~9自然段,總結“借箭的經過”。(板書: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四、瞭解“借箭結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1)小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爲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顧全大局。

③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3、指名朗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4、教師小結:草船借箭的前前後後,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板書: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2、作業:運用學會的閱讀方法,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