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教學目標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內容,抓重點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文章順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重點

1、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學情分析:

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爲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設計理念

基於“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草船借箭》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極好載體。

 設計特色

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一、設計“懸念”,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設計: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說,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衆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啊!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爲什麼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爲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爲什麼還自嘆不如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瞭解四大名著,生說所知道的《三國演義》知識。

3、生說《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課件)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於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師:看到這課題你會想說什麼?

生:誰借箭?爲什麼借箭?用什麼借箭?借箭有沒有成功?爲什麼能取得成功?

 二、初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思考前面所提的問題,並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師:讀了課文,誰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初讀課文後直接從文中找答案,重點引入諸葛亮借箭爲什麼能取得成功一問題,相機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神”在哪裏,“妙”在何處)

 三、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爲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師:“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

生:“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師:“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導讀句子)

2.師:“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爲什麼?因爲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我們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繫上文看從哪一句話可以看出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生: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師:“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囉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麼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爲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

3.師:“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師:“剛纔,我們通過抓住前後句子之間的聯繫,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繫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

1.以“識人心”爲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繫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①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營寨裏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師:“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並沒有說完。‘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學生練筆,寫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師: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爲什麼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餘地。)

師:理解“虛實”,諸葛亮他們的內部實際情況怎樣?

2.以“懂地利”爲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1)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裏,追也來不及了。

(課件演示)

(同學表演)

師:你們爲何一字擺開?

生: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大。

師:爲什麼擂鼓吶喊?

生:既是爲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師:爲什麼開始船頭朝西,後來船頭朝東?

生:這樣既能兩面射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又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掉頭的時間。

師:(搶答)這兩句話裏有一對近義詞,看誰最先找出來?

生:靠近——逼近

師:這兩個詞的位置能否調換,爲什麼?

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軍就會以爲敵軍已經被擊退,射的箭就少了,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夠十萬支。

  五、小結

  板書:

識天象  大霧瀰漫

周瑜 心胸狹窄

神機妙算    知人心 魯肅 忠厚老實

曹操 謹慎多疑

曉地利  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