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今天我要說的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人物的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技能目標 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爲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二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啓發誘導法。“思起於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啓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 情境創設法。“入境始於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着一個組織者和引導着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啓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爲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促情激趣。

1.組織“幸運大抽獎”的遊戲活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遊戲後,詢問“中獎者”:你的心情任何?讓中獎者發表“中獎感言”。

2. 板書課題“中彩那天”,誘導:今天老師要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與中獎有關的故事。

3.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普通農民的生活狀況。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本環節中我以遊戲開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體會中獎者的心情,爲感受父親形象打下基礎。)

㈡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說說對父親的印象。

3.學習生字詞。

(“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遵循認識規律——“感知——重現——理解”)

㈢梳理經過,複述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準備複述課文。

2.指名複述課文,進行評價。

(本文的故事性較強,適宜進行復述訓練。學生在複述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爲進一步領會人物的品質作鋪墊。)

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組織探究:在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母親、我、父親的情感有什麼變化?從哪看出來?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組織探究:“你父親正面臨着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這是一個道德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4.組織探究: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爲什麼又沒有留下?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爲什麼?(小組討論,各組代表彙報)

5.組織討論:母親的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爲什麼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人一旦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

7.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問題,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了什麼是“道德難題”,並感受父親解決道德難題的不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㈤迴歸整體,領悟寫法

1.讓學生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2.提問:這三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通過讓學生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領悟作者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旨,爲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好的板書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展開,層次清晰,主題明確,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又能幫助學生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高興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爲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思路清晰,詞句精確而具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參”,理解“威武”“交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我國的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詞;描寫海域物產的段落。

難點: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 爲了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環節 ]

師:同學們,“十一”長假時你們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遊玩?

生自由說 。

師: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覽一個地方。(出示西沙羣島風光圖片)

師:知道是什麼地方嗎?(板書:富饒的西沙羣島)

生:齊讀課題,指生說說“富饒”的意思。

師:簡介西沙羣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羣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屏幕出示地圖)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自學能力,我課前佈置預習,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養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字詞:

a、出示生字詞

b、指名讀詞並說說哪些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饒”、“棲”、“漁”“嶼”幾個字的讀音,再齊讀詞語。

c、讓學生說說“威武”和“交錯”什麼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讀音。並讓學生選字組詞說話

3、指名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標要求中年級開始,要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學期讓學生預習時要想主要內容。但學生概括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學習課文時逐步引導他們概括好。]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預習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有了以往的經驗,學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後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二)、學習 2~6自然段。

1、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呢?請同學們找到有關的內容讀一讀,並結合重點詞句體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這時不必強調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但教師應該在學生彙報某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集中彙報本段以後,再進行別的自然段。)

[這樣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6自然段的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處理細緻一些

第3自然段:通過圖片認識珊瑚;用舉例子和做動作的方法理解“蠕動”和“威武”;認識多音字“參”;指導朗讀出珊瑚的美麗,海蔘的懶洋洋和龍蝦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屏幕出示圖片,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文中相對應的描寫魚的語句,理解魚奇特的樣子和優美的姿態。

2、“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a、從哪裏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繫上文回答,找到“成羣結隊”、“數不清”理解魚的數量多;找到“各種各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魚的種類多;)b、看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3、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

4、領悟表達方法:這一自然段是什麼結構?(因爲在趙州橋一課已經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一部分學生應該能發現本段也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然後分別找到總起、分述和總結的句子。

2、5、6自然段處理簡單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師說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讀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理解“顏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過讀感受貝殼的美和海龜的有趣。

第6自然段:引導明確本段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並找到關鍵詞“各種”“遍地”“厚厚的”。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始終注意以讀爲主,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和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感情,突破難點。在不脫離文本的前提下,將積累詞語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聯繫在一起,並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使學生在讀議中悟出情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師:西沙羣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麼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沒做重點處理,以讀代講既節省時間又使教學環節輕重有致。]

(四)、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再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

[這樣做是爲了訓練學生更完整地表達,進一步培養概括能力。]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加深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22、富饒的西沙羣島

風景優美 海水

海底 熱愛

物產豐富 海灘

海島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太陽》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六組的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

2、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要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繁殖”等12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啓發式教學。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方法,所以我採用啓發式教學,通過層層深入的啓發、引導閱讀,讓學生逐步明白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

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2、讀寫結合法。本課的4—8自然段都是講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內容,語言優美,文字流暢,在學生充分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我

讓學生模仿曾經學過的詩歌《假如》的表達方式,進行讀寫結合,讓學生把了解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法進行重構,轉化爲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本課我打算用2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環節是初讀課文,學習

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太陽的特點。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細讀課文1—3自然段,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略讀4—8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言語能力的訓練。

下面,我着重來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安排:這節課我共分四大板塊:第一板

塊——導入新課;第二板塊——抓住特點,品讀方法;第三板塊——欣賞語言,學習表達;第四板塊——總結,發散。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欣賞一段動畫:后羿射日

2、畫面定格後,老師導語:這個動畫的畫面是非常好看的。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它卻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你能結合上節課的學習,來挑挑這個故事哪些地方不科學嗎?相信在上節課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很快說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后羿的箭是不可能射下太陽的,因爲太陽離我們很遠,太陽很大,太陽很熱。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遠大熱)

【動畫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新課伊始,我用動畫片導入,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挑出動畫中的不科學的因素,不僅是對學生上節

課所學的一種回顧,又能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二板塊——抓住特點,品讀方法

【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合作學習,彙報交流的方式,既避免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同時有扶到放的指導過程,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我一共分四步來進行引導的】

1、引導過渡:學習說明文,我們不僅要明白它說了什麼(隨機板書:說什麼),還要體會課文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說清楚的。(板書:說清楚)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明白的。然後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特點認真閱讀。

2、合作學習:學習《太陽》這樣的相對較爲枯燥的科普說明文,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始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因此,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結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同時我也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3、彙報交流。

(1)學習“遠”的小組彙報。

首先,學生一定會彙報,太陽“遠”的特點是通過這句話來說清楚的:“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說明文,對於說明方法肯定還不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這樣一個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飛機,也要飛()。

在指名口頭練習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髮現:同學們,就這樣說着說着,你有沒有發現括號裏所填的內容都是什麼詞?預計學生一眼就能明白,都是數量詞。於是我相機點撥:象這樣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的方法,就叫做列數字(板書:列數字)

最後齊讀這句話,加深對列數字這一說明方法的理解。

(2)學習“大”的小組彙報,

預計小組學生很快就能說出,是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板書:作比較)我會問:你怎麼知道的呢?學生可能會說:因爲書上的學習泡泡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知道這樣比較的好處。我會藉機表揚這一組的同學,並告訴大家,讀書時注意泡泡裏的話,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習慣。

(3)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彙報。我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彙報後,說得要有條理,比如:課文介紹太陽“熱”這個特點的時候,採用了說明方法,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並把這個句子讀出來。

預計學生有了前面兩組的彙報,能很快明白,這一段,也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如: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其實,這三段話中,還有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但是,對於作爲剛接觸說明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我認爲一下子掌握這麼多的說明方法,容易混淆。因此,對於這兩種方法,我準備只作簡單介紹。我這樣引導:“同學們,其實這三段話中,還有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現在就以第三自然段爲例,你能說說哪一句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哪一句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這樣引導大大降低了難度,學生很快就能明白:“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是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就是鋼鐵碰到他,也會變成汽”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板書:舉例子打比方)

4、通過開展師生、生生朗讀競賽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太陽的特點及恰當的說明方法。

第三板塊——欣賞語言,學習表達

【本課的4—8自然段都是講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內容,語言優美,文字流暢,學生在第一課時就已經讀明白主要講什麼了,因此,我把這一板塊的教學重點放在欣賞語言,學習表達上。】

1、自主品讀,欣賞語言

我是這樣引導的:學習說明文,我們不止是瞭解文章中蘊涵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品味這些知識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現的。請大家細細地

讀讀課文4—8自然段,你覺得哪些地方的語言值得你特別欣賞,邊動筆墨邊讀書。

學生品讀課文,教師巡視。

2、學生暢所欲言,彙報自己認爲值得特別欣賞的語句。由於學生的個性不同,因此,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我就不作詳細說明。我會相機點評如:你很會品讀課文的語言;

你有很敏銳的語文學習能力等等。

3、剛纔,同學們已經充分地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優美生動。其實,我們也有能力來運用這些生動優美的語句。(板書:會運用)

課件出示要求:再次默讀課文4—8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來寫一些太陽和人類有着怎樣密切的關係。

假如沒有太陽,;……

4、指名學生把自己所寫的小詩深情地朗讀出來。

老師小結:是呀,假如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5、指導朗讀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老師所說:常識性的課文課文應該怎麼上才姓“語”?惟有着眼於語言形式,促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培養。以上這種變換形式,文改詩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把了解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法進行重構,轉化爲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第四板塊——總結,發散

1、老師導語:學習了《太陽》,我們瞭解了有關太陽的知識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老師現在考考大家,看看誰的課外知識最豐富,誰能說說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利用太陽進行了哪些發明?

預計學生能說出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汽車等等。

2、引導發散:你們將來還想利用太陽發明什麼呢?

學生自由想象,老師加以鼓勵:真不錯,希望有一天老師能用上你們發明的東西。

【本組教材都是圍繞“神奇的科技世界”這個專題編排的。讓學生說說“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利用太陽進行了哪些發明?“再到“你們將來還想利用太陽發明什麼呢?”以生活爲依託,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板書設計

21、太陽

說什麼說清楚會運用

遠列數字

大作比較

熱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

【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密切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用箭頭表示本課教學的思路,清楚地顯示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學習的思路,爲學生今後學習說明文指名了方向。】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說明:

菡子的《八隻小貓》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景德鎮的瓷小貓生動的描敘和精要的介紹,讚美了我國傳統工藝品製作者們的創造性勞動,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生活中美的追求、憧憬之情。

這篇文章緊緊扣住瓷小貓是兒童玩具的特點,自始自終用擬人手法,觀察仔細,描寫生動,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既有個體描寫,又有整體描寫,字裏行間洋溢着純真和童趣;同時在記敘中穿插說明,說明性文字簡潔準確,把爲什麼“打敗了日本的瓷小貓”的原因交待得一清二楚,更說明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歡不是出自個人的偏愛,而是有客觀的依據;另外,縱觀本文思路,條理清晰,全文按總分總展開,第2段層層遞進描敘了觀賞瓷小貓的四個發現,第2段與第3段互有因果、補充和層遞關係,文章最後一段從愛玩具到更愛藝術品到愛一切美好事物,主旨得以提升,文章蘊涵豐富。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期課改的內涵是要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園地。在小班化教學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大,其中的部分學生有點怕難爲情,因此在組內互動時不夠積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知道作者喜愛八隻小貓不僅是由於她們姿態和神情的可愛,還因爲這是一羣爲國爭光的小貓。

2.知道作者寫《八隻小貓》的觀察順序。先是一隻一隻地看,再是八隻小貓放在一起看,最後從爲國爭光的高度看。這是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現象看到本質的觀察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節,讀出自己的感受,能背誦其中的部分句子。

4.根據插圖和想象自編童話小故事。理解“一個擺法就是一幕童話”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理解,知道作者喜歡八隻小貓的原因,不僅由於

它們姿態神情的可愛,還因爲這是一羣爲國爭光的小貓。

2.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發揮學生的想象,自己編童話,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課文找過渡句的方法,知道作者喜歡八隻小貓的原因。

2.根據老師自制的八隻小貓的圖片,學生對照着說出每隻小貓的姿態,熟讀

能誦並且用生動的語言把它們說具體。

3.五人小組,學生用自制的學具“擺一擺,編一編,說一說”,展開想象自編童話小故事。分頁標題#e#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第二節,理解作者怎樣描寫八隻小貓姿態和神情的可愛。如何理解“一個擺法就是一幕童話”。

四、教學策略:

1、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傳統的教法往往逐段逐句串講,平鋪直敘,教學設計缺乏創意,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卻不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因此,聰明的教師處理教材時就如庖丁解牛,高屋建瓴,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就是說教學中要尋找最佳的突破口。尋找突破口的方法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善於抓住題眼,以一字詞帶動全篇。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善於在閱讀課文中把握那些關鍵的對全局起提綱挈領的字詞,通過它們,發現全文的內容、寫法、情感、主旨和構思。例如,本文授課時抓住一個“活”字構建整節課的框架,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用課文中的詞和短語來概括八隻小貓的特點嗎?”“你能找出嗎?” 正因爲八隻小貓有如此多的特點,才引起了作者的喜愛。文中有句話概括地說明了作者喜歡小貓的原因。讓學生找到過渡句。就這樣,以“小貓”爲主線,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地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

2、獨特的詞語教學。

詞語是語文大廈的基石,詞語教學相當重要。現在的課堂詞語教學正走向極端,或強調識記,或避而不教。針對五年級學生實際,我認爲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本人的字詞教學通常是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興奮點,如故意寫錯音形、或根據意思寫詞語、或找同義詞等等。針對本文實際,我提出新的詞語教學法,要求學生判別句子中詞語的運用是否恰當。“何其平庸”與“擇要述之”讓學生從字面來結實它們的意思,然後再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印象,誘導學生辨析,既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又提高了運用能力,真正做到了務實高效。

3、注重朗讀涵泳。

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是進入課文的橋樑,讀着讀着,學生沿波討源,披文入情,神遊其中。本文教學既有全篇朗讀,又有局部品讀;有教師引讀,也有男女聲對讀。通過全篇朗讀,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瞭解文章的總分總結構;通過涵泳品讀(如對有關“活”的句子的品讀),藉助聯想,點燃頭腦中儲存的生活表象,再現作者筆下的生活情境,感受文中的童真和情趣。

4、層層蓄勢的思想:

根據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說,學習者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觀念與要學習的新觀念的差異應清晰可辨,這種分辨愈清晰,愈有助於新的學習與保持。本文的終極目標是學會在記敘中運用說明的方法,我先讓學生試着擺一擺八隻小貓,深刻地領會描寫具體生動的特點,然後把八隻小貓做爲一個整體,同樣讓同學動動手,動動腦,動動口。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自己編童話,在理解句意的同時,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這其中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小組討論時,展開說話練習,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頁標題#e#

5、創造情境,以說促寫,讀寫結合。

在教學環節的最後階段,我出示實物(企鴨玩具),創造情境,要求學生進行口頭作文,以說促寫。衆所周知,“作文作文,好以捉魂”,而作文教學情境恰能解決學生作文的無米之炊,解決學生“寫什麼”的材料問題;同時情境作文,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因爲境能育情、情能造境;另外情境作文能培養學生在應急狀態中的靈活的應變能力。在口頭作文後,佈置小作文,要求課外仿效記敘中穿插說明的寫法,做到讀寫結合。誠然,閱讀教學是以理解吸收爲主,但是我們不能拒絕寫作對閱讀天然的遷移,對於五年級的學生,尤其要重視讀寫結合。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裏,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爲什麼?因爲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爲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讚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蒐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於學生板書。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說教法】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並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說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註釋。

4、讀了這首詩以後,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裏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係,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遊,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遊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遊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

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閒識得——等閒:隨隨便便,輕鬆,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閒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麼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豔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豔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裏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麼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麼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閒自得,感受着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着萬紫千紅的豔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着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爲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豔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真好!讀着朱熹的詩,我們彷彿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裏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覆品嚐,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啓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後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後,再全班反饋,並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讚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於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

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啓發。

基於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並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爲詩情,將詩情化爲畫意,描繪春天,讚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於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着這份自信,更帶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並不如我所願。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後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爲什麼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麼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後,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於黑板上那麼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爲什麼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麼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後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裏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麼有關春的詞語,詩句,於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着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着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還要繼續--------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爲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爲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來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確的將課文讀熟。

2、通過學習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只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一學習目標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更進一步去理解“將心比心”的意義,從而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六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難點:深入理解課文,理解“將心比心”一詞並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爲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課題

(二)初讀課文

爲了達到“讀課文”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這幾個環節:

1、自由朗讀

朗讀時採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身別人請教的辦法。檢查朗讀時我會提醒學生難讀的地方,要求他們多讀幾遍或進行領讀。

2、各別檢查

指名學生讀課文,看看學生是否已將課文讀通,讀的時候可採用這樣的方式:點出幾個學生,讓他們一人一段接讀課文。個別檢查後讓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再讀課文,說說故事

a、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後將文中故事複述出來。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充分的瞭解故事內容並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b、學生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

(這樣做可以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劃出,並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說一說:交流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

要求:a、要說清楚自己感動的原因。

b、其他同學說的時候要注意傾聽,聽後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說一說這個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說話交流能力和傾聽習慣的訓練)

4、抓住重點段,層層深入的朗讀

a、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對話。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要讀出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讓學生進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讓他們在讀中悟,悟中讀。

b、多次引讀結尾段,以產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這一段是文中的重點段,我要求學生反覆朗讀,目的是想讓他們在讀中悟出真理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一段記下來。

5、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涵

這一點是教學中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事情是能夠體現“將心比心”的,另外我會設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故事,讓學生說說應該怎麼去做,看看學生是否已經真正領會“將心比心”的內涵以及課文所要傳授的意圖。

(四)再讀課文,總結

1、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師總結歸納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爲本篇課文是閱讀課文,所以我沒有特別的去設計別樣的板書,只是很普通的板書,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會根據需要在黑板上將重點的詞句寫出並講解。

板書:

故事一 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親、實習護士

事情: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商店大門 事情:母親寬容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

從這兩件事中,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內容

《巨人的花園》是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有一個美麗的花園,由於他的自私,狹隘,把在花園裏玩耍的孩子用高牆拒之門外,可是,春天也伴隨着孩子們的離去而離開了舉人,花園裏只留下冬天和荒涼,後來,在一個小男孩的啓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牆,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二、聯繫實際,說策略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態度和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針對教材特點,我以“變”爲中心,輻射全文,圍繞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爲中心展開教學。在設計教案時,我把朗讀作爲體驗文本的手段和歸宿。整個教學設計通過不同層面、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蘊,體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讓學生在反覆觸摸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一個心形的板書,(出示幻燈)即幫助學生理清了思路,有把握了文章重點。

四、循序漸進,說流程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故事情節賦予變化,學生讀懂課文需要下一番功夫,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並安排了複述,使學生充分讀懂了課文。

在此基礎上,我重點設計了兩個問題,(出示幻燈)

(1) 尋找描寫花園的句子,進行花園變化前後內容的對比讀。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迷人 荒涼 鳥語花香)

(2)巨人的態度、感受前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是什麼讓巨人轉變了態度?

(教師板書:自私 苦惱 快樂)

爲了使小組討論不流於形式,我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交流意見,全班交流的同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自讀自悟,逐步體會出無私的分享纔是真正的快樂。

課文最後,我安排了寫話練習,(出示幻燈)

1 同學們,從巨人的花園重新充滿歡聲笑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 請爲這個美麗的花園起個名字並說明理由。

3 我的警言送巨人。這一環節主要鍛鍊學生的表達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誡巨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過這幾個問題,使閱讀與說話相結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學習中。爲了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把課文編成了童話劇,並以小組爲單位演一演。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對比、通過想象情境展開教學,對學生扶放結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使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五、回眸課堂,說反思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作爲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爲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讓朗讀成爲學生閱讀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環節中,在我讓學生找出描寫花園變化的句子,反覆品讀後出示冰雪覆蓋、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的畫面,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環節中,通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爲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句話的理,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爲之一顫,爲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感悟性閱讀 抓住重點,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解。課的最後,鏈接本文的作者王爾德,名人檔案。拓展作業,收集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把《巨人的花園》編成童話劇,以小組爲單位演一演。收集王爾德的其它童話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學生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制二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七組的第二篇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就是"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學時要讓學生以讀爲主,在讀中認識生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讀感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此文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字不多,課文篇幅不長,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啓迪。在課時分配時把寫字教學都放在第二課時,目的在於利用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書中感悟道理,解決本課難題。

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瞭解列寧是利用什麼方法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傳統課文,怎麼在傳統的基礎上,講出新意,就是我這節課所要體現的。在全國第四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課後,崔巒曾說過:"書一定要在課上讀順、讀好。讀得不充分的課,看不出讀書有長進的課,不是好的閱讀課。字一定要認得,一定要寫好。電腦不能代替書寫,寫字指導要加強示範。要重視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課標對此是重視的,但要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繫上下文揣摩、理解,要與機械、重複的字、詞、句的練習,要與單項的字、詞、句的測試區別開來。要珍視並鼓勵學生髮表對課文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過富有童趣的音樂和圖片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一個"有關列寧和蜜蜂的故事"設計了懸念,在課題的設計方面,我將蜜蜂做成了圖片,吸引低年級學生的眼球,並將"引"字進行田字格指導書寫,通過寫字指導的示範,進一步加強寫的練習。並讓學生在書上跟寫。

二、在自主識字環節,由於本課的生字不多,難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先是由學生自行領讀,然後,讓他們說說哪些字需要注意。從而解決了生字的問題,對於進一步的寫字訓練則放到第二課時。然後進行初步的讀課文。

三、進入到了課文的具體學習,我加強了對於字詞的理解與課文朗讀的指導。比如:在理解"附近"時,我就通過學生的實際生活,說說你身邊哪些同學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學在你的旁邊,哪些同學在離你比較遠的地方。這樣,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離自己不太遠的地方。從而爲了後面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作了鋪墊。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這個詞時,我採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來進行理解,通過,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來體會,句子的含義。

對於本課的重點,我把講課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麼找到的?由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引出來,然後讓學生找句子體會,通過讀句子體會,學生還只能找到:注意發現--仔細觀察--得到驗證,這三個方面。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扮演列寧,說說你作爲列寧,一邊走一邊觀察的時候,在想些什麼?在這裏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揮想象。在利用課件輔助,從而再導出:注意發現--仔細觀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斷--得到驗證。當課講到這裏時,學生已經對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認識,可以來完成課後練習:畫出尋找養蜂人路線圖。可以說學生對於這個練習已經是水到渠成了。我將不作重點說明。

對於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則採取做動作理解"驚訝"一詞,然後,分角色朗讀,這了做一個過渡,你還有什麼問題嗎?這樣就可以導出蜜蜂真的是列寧的嚮導嗎?其實這是作爲全文回饋用的。體會出,並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嚮導,而是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得來的結果。

最後,讓學生來談談學習的收穫,將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明確點出,點明瞭課文的中心。

四、在作業的佈置上,我設計了一個開拓興趣的作業,讓學生去找找還有哪些小動物具有認路的本領。

五、在板書的設計上我一部分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圖畫,一部分是由我來總結的內容。儘量做到簡潔明瞭。

板書設計:

26.路

注意發現列寧---蜜蜂---養蜂人

仔細觀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叢---園子-小房子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說課前給點鼓勵的掌聲。謝謝大家!掌聲,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了,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因爲那是對一個人努力的回報,對成功的肯定,同時也更是支持和鼓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掌聲》,讓我們親身體驗掌聲給予人的溫暖和力量。

一、說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9課,這篇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爲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在掌聲的激勵下,她變得樂觀開朗。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的主題是“愛是什麼”,《掌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學中關注“愛”的主題,那是自然。但是我想:這份“愛”,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英子”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那這份“愛”已經遠離了我們。因爲在我看來:愛,不是解釋,不是告訴,更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心靈的潤澤。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並且樂於朗讀新穎的課文。能夠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還能簡單地談談自己對文本的感受。但這些能力都是處在初級階段,需要在課文課堂中不斷地加強訓練!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本冊“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這一重點訓練項目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掌聲前後英子的變化,抓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

(3)、在體會英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對“掌聲”內涵的感悟,即: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尊重,主動關愛他人,也珍惜他人的關愛。基於三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這一特點,我定下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抓住表現英子掌聲前後神態動作的詞句,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學策略(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爲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爲突破口,運用三個模塊,緊扣文本,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包括三個模塊: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接下來,具體談談每個模塊的教學: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伊始,我以輕鬆愉悅的語調,深情地提問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爲後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樣的導入即複習了全文內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悄然無聲地把學生很快地帶到了課文中。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學生自主研讀“掌聲”段落:

首先是個人自由讀二三自然段,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圈點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接着小組交流,每人挑一處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老師點撥引領。

這裏我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自己走入文本,與文本對話,以產生獨特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2、交流、點撥、感悟。本環節重點品析三個重點句:

(句子一、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句子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1)、朗讀鋪情:

首先我用朗讀鋪情法品讀句子一引導學生抓住“猶豫”“慢吞吞”等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體會小英子當時害怕、緊張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出來,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小英子的害怕、自卑在學生的心裏產生了共鳴。最終明白英子爲什麼會“猶豫”。

(2)、想象育情:

師講述,請學生想象。就在四十多雙眼睛的注視下,英子帶着紅紅的眼圈,低着頭,一搖一晃地,艱難地朝講臺前挪動。整個教室驟然間顯得異常安靜,靜的似乎可以聽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這不足十米的距離,此刻對英子來講,顯得那麼漫長。一步……兩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終於,英子走上了講臺……此時此刻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英子?

這裏,我用了“情景再現法”,在教師深情語言的描繪下,使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實現與文中人物英子既緊張

害怕又難受痛苦的心靈契合。爲之後掌聲出現時的噴涌真情做足前奏。

(3)、追問生情:

在學生已入景入情時,導問:這一刻!你最想對英子說些什麼?這掌聲中又包含着什麼?(鼓勵)

這樣層層剝筍,螺旋上升,學生的感悟步步推進,她的心靈被震撼了,感動了,同時也點燃了!

(4)、引讀喚情:

是啊!此時的英子的心裏緊張不安呀!她多麼渴望來自同學們的真誠的鼓勵啊!

引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生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生又讀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讀,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層層鋪陳、重錘出擊,把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高潮,實現了文與人、文與己的相遇交融。

(5)、換位傳情:

在學習句子三時,師問:此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這個道理,在這裏我用“角色互換”“移情體驗”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昇華!

(6)、聚情導思:

學生通過充分的體會、感悟、想象、表達,心中涌動着真情,這份真情在盪漾流淌,課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輝。此時讓學生比較兩次掌聲,體味“掌聲”的內涵:兩次掌聲的指向雖有不同,卻有着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關愛、尊重和期待啊!自然地昇華課堂主題:愛!到此學生的精神得以充實,心靈得以豐滿!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

1、拓展練筆,學會如何去愛: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先讓學生從英子的來信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後隨着音樂出示《愛的小詩》:引導學生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愛是給公車上的老奶奶讓座,

愛是給爸爸媽媽送上一杯熱茶,

愛是困難中一雙雙溫暖的手,

愛是雨中的一把小雨傘,

愛是———————————————

愛是———————————————

2、激情結課:

在音樂中,師生一起誦讀小詩,爾後,老師總結本課、本單元的主題。單元主題“愛的教育”的終級目標是什麼?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纔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六、說板書:

鼓勵

憂鬱掌聲開朗

讚賞

掌聲是本課的關鍵詞,(憂鬱、開朗)展現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的變化。(鼓勵、讚賞)體現着兩次掌聲的不同,蘊藏文本內涵。一顆愛心即體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點化文本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整個板書簡潔美觀,給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眼的作用!

七、說效果:

這是一篇充滿曖曖、濃濃愛意的課文,不論是課文,還是英子,只要營造起一種合適的氛圍,都很容易走進孩子的心中,產生共鳴!撞出美好心靈的火花!我的語文課堂裏經常會收穫無法預約的精彩!相信這次也不例外!當然,更高境界的效果,應該看孩子以後在學習、生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表現出來愛的行爲!請我們一起檢閱吧!

朋友們,我們的掌聲是對他人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勵。不要吝嗇您的掌聲,讓它響起來吧。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