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愛科學爲專題編排的。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令人驚歎,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孩子們在瞭解科學技術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農”“致” “勃” “技”等14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本課科學知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藉助插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2)教學難點:通過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瞭解,感受農業技術的發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的導入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看到圖片時,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隨之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便會自然產生。

(二)層層遞進、引導識字讀文 藉助課文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內容,初讀課文應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過高,這樣便於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過渡語的設計,親切而又簡單,起到激發、鼓勵學生閱讀的慾望。通過讀文,藉助拼音讓學生獨立識字,靈活多樣的應用識字方法。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學生通過聽讀和自讀課文,不但在閱讀方面有了收穫,而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圖文結合感悟,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生學習書面語言,其主要途徑是範文語言的內化,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直髮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六、說板書設計

爲了使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這節課的板書主要針對課文的線索設計,高度概括、簡單明瞭,使二年級的小學生易於接受。

34 農業的變化真大

雜交水稻

溫室大棚

先進的科學技術

彩色棉花

無土栽培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得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將了魚、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的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想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圖文結合,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2、能力目標:

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其中,讓學生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中,懂得魚、牛、燕子和壁虎的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看圖,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版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啓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本課除繼續運用已學過的“有序看圖,分清主次,拒圖讀文,圖文對照”等看圖學習的學習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進扣《大綱》和教材,體現“三爲主”教學思想和以讀爲本,以講促讀,以看、聽、說、讀、寫和促讀的教學思路,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過程我直接從尾巴入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大自然中,親自體會各種動物的尾巴的不同用處,然後趁勢提出老師這裏有一個特殊的動物,他長着特殊的尾巴,你們想認識他嗎?這樣設計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由特定情感轉移在老師所設置得氛圍中。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這一過程我充分利用現代手段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實的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並精心設計三個問題:

⑴ 整個故事的主人是誰?他在做什麼?

⑵ 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借到了沒有?

⑶ 爲什麼不借給它?

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能初步的感知畫面和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3、深入課文插入難點:

通過畫面學生真實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長出了一條新尾巴,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麼這種功能回給小壁虎帶來什麼好處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採用自學的方法小組討論,並再次回放教學課件,使學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從而突破難點。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白鵝》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的第四單元的13課,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再者篇文章之中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此外,作者還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整篇課文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通過對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的具體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高傲的白鵝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

因爲這篇課文中有好多的具有文言性質的詞語尤其是四字詞語,如不勝其煩,引吭大叫 窺伺 淨角 侍候 供養不周等詞都很難讀正確,還很難理解,所以我們教研組研討後決定首先在第一課時先處理完這些難讀難理解的生字新詞,讀熟課文。今天所展示的是《白鵝》的第二課時。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特點設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

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教學重點:學習用比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徵的寫法。

教學難點: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

 三、說教法學法:

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本文是講讀課文,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整節課下來是老師引領着學生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最終對學文指導落實到了寫作方法的指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課文類型及現有的教學手段,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擴大課堂知識容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首先讓學生從回顧課文內容進入本課的學習。

然後通過教師的提問:"作者是怎樣把白鵝的叫聲特點寫具體的呢?"展開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因爲"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所以老師及時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字裏行間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寫白鵝高傲,叫聲很兇,實際是在讚揚它的盡職、勇敢。通過引讀有關句子,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老師的點撥,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認識明貶實褒的表達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閱讀。帶着感情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品味作者對白鵝的讚美之情。

接着在教學鵝的步態的內容時在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中,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鵝的步態特點。同時讓學生從課文描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並演一演。這樣設計一是進一步感悟觀察細緻的態度和用詞準確,運用對比、擬人來突出特點的表達方法;二是在多種感官及師生合作參與的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提高效率。並再次通過課件出示"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自由朗讀,抒發喜愛之情。

最後一環節是總結寫作方法指導寫作

在課堂充分學習閱讀的基礎上繳是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法,寫寫我們身邊動物的某個特點。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教學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體現出自瀆自悟的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瀆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圍繞鵝的圖畫老師適時的把鵝的特點進行板書,並把有關鵝 的 叫 聲、步 態、吃 相 的 詞語 如 "厲聲大叫" "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 等詞張貼 在鵝圖片的適當位置,這樣的板書能夠體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對此一目瞭然,易於回憶,具有直觀性、藝術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爲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導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摸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着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擡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擡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爲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爲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爲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爲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語文組2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 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年級()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難點爲: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論文範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

舉例:把火車開到拉薩

板書設計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中把火車開到拉薩,從出發,遇到的困難1我們採取了方法克服;遇到的困難2,……。最後成功到達的拉薩。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爲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爲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檢查預習(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檢查預習情況,瞭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爲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着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後的熱鬧是孩子們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2、王老師在今天的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總結全文後,進入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設了課件"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

培養能力 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蜜蜂引路》第一課時說課設計

第二實驗小學二年級語文教研組 譚榮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爲: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當嚮導引領着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蜂人!本課是課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傳統教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啓迪。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準確認讀本課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教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交流資料,輔墊教學。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磁的知識。一是爲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小學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質疑問難,激趣讀文。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上課伊始,我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下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3、發展語言,提高思維。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爲,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第二自段時設計了讓學生運用"因爲…可是…所以…"說說本段意思,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爲什麼會親自去找養蜂人,達到思維與語言的統一發展,從而積累語言,在學習第三段時,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麼一邊想象,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找到養蜂人,讓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5、口語訓練,延伸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設計了下次課續編故事的活動,想像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他會說些什麼?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怎樣進行交談?這樣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自由組織語言,準備口語交際練習。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廣泛瞭解資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6、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爲線索,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列寧住處和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利用"一詞,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寧找養蜂人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也體現了列寧善於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啓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認知水平還較低、學習習慣的和學習方法還在初步養成中,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新奇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特別是對宇宙更是充滿着幻想,所以,此課教學教師絕不能放過這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指導正確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個性探索、滲透思想教育的機會,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到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採用開放教學模式,在突出“雙基”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思想啓迪。學習中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通過整體通讀、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爲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是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生字9個,會正確規範書寫生字12個。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蘊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以上目標的確立,改變傳統目標只專注知識傳授的不足,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是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此重點充分體現新課改條件下“雙基”的重要性,是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是情感目標以及讀懂課文“爺爺”的話中有關天文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差,對於“天文”知識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張衡身上“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的品質”,以及課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的引導。

  【課前準備】

認讀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爲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特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課件顯示)

一、情境導入,檢測學情起點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9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板書課題),小手伸出來跟我寫課題。 “數”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

(二)檢測學情,初識張衡。

首先,引導提問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張衡。板書:張衡)緊接着用卡片出示“張衡”這個詞,要求學生自主讀準。

其次,進一步介紹張衡: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二、初讀課文,指導識字讀句

(一)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瞧,這一課的生字相信你們會讀了。同桌間你讀給我聽聽,我讀給你聽聽,讀不對的,幫對方糾正。

(二)指導讀句,學習字詞。

教師引導:把這些生字放進句子中相信你們也能讀好。

(課件出示:1.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2.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着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三個長句子的教學設計尤其精妙,在此我把鞏固識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滲透讀句方法、積累語文知識融爲一體,又爲讀通、讀順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數得。

三、輪讀課文,隨文識字學詞

教師引導:小朋友,課文就是這樣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你會讀得更通順。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生自由讀文)

四、示範引領,學習角色朗讀

(一)聽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教師引導:孩子們,課文又讀了一遍,喜歡這個孩子嗎?讓我們再次走進張衡家的小院,看看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吧。(板書:小時候)(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師帶着動作讀張衡的話

(三)同桌互相讀,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張衡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圖文結合,幫助理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有效地感知內容併爲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重點研讀,正確認識張衡

1、默讀課文,想想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長大能成爲著名天文學家(板書:長大後),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讓同學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⑴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着頭,指着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體會張衡數星星那麼認真,那麼有愛心)

⑵孩子說:“奶奶,能看得見,……中間總是隔那麼遠。(體會張衡不僅愛觀察,而且樂於思考和探究,反現了星星是在有規律地動)”

⑶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爲了驗證爺爺的話,幾次起來看星星,可見他不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種樂於探究的精神)

2、分組討論交流:

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樂於探究)

①我認爲張衡是一個 的孩子,“ ”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出來。

②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3、爺爺的話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我們再來讀爺爺的話。

完成填空:

那七顆星,連起來像( ),叫( )。

4、觀察細心的小朋友就能發現,文中插圖中還藏有北斗七星呢?動筆連一連看看像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二年級學生情況,開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詞語教學這一重點,巧抓關鍵詞語,引導他們到文中去體驗、去理解、去感悟,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巧妙利用讀與說的“焊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出詞語教學的深度拓展。

六、佈置作業:

1.抄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抄寫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下面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也是一篇文言文。

《爲學》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一封信。本文主要通過兩個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說明凡事都事在人爲。闡述了做學問沒有難易之分,立志苦學,爲學不難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課後5個生字,理解“爲學、何恃等重點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學”的道理。

四、說教法:

方法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抓題眼:“爲”,抓文眼:“作者的論點”,圍繞題眼,學文眼;圍繞“文眼,”拓“題眼。”

方法二:反覆誦讀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的完成主要的教學策略是朗讀:採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反覆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深化文章的論點。並做到學以致用。

五、說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爲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實現生本對話。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說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3——5分)

直接揭示並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爲學”,並知道本文的出處、作者及作者爲什麼寫這封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爲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二)細讀感悟(25——30)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在文言文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文本與譯文巧妙地結合,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1、初讀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

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同時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發現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2.品讀感悟

(1)首先明確作者的觀點,藉助譯文理解觀點。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第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爲”,“爲”即“做”爲之,難事都能變易,反之則不然;二是反覆誦讀論點,理解論點。感知文言文的精妙,找到文章中的文眼,延伸到題眼,爲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學習文章第二自然段。

運用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習,做到學以致用。

自由讀,讀懂了什麼。創設分角色表演和實踐語言的場景,主要設計了兩個小的環節,一設想,貧者在去南海的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二,請同學扮演窮和尚,並採訪問學生有這麼多的艱難險阻怕嗎?此時你會說什麼?引出文中的論點並反覆朗讀。再次感悟天下事只要做了就不難的道理。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明白“子何恃而住”富和尚的兩次的不同態度及句式。再次深化主題,懂得凡事都事在人爲。

(3)最後自然段的學習,明白作者的希望“立志爲學。”這也是長輩對我們的希望。

3.拓展延伸:(1——2)

設計了立志的勤學故事和立志的名言警句的積累,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到,凡事都“事在人爲”的道理

4.教師小結(2——3)

緊緊抓住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件,激發情感,教育學生。在結束語中我這樣設計到:我即將小學畢業的,在僅剩的這段時間裏,我們在學習中要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引讀:人之爲學有難易乎?……),當我們學業結束,步入工作崗位,走入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的坎坎坷坷,我們要做到彭端淑所說的(天下事有難易乎?……)

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之爲學沒有難易之分,天下事也如此,只要我們立志而爲就會成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啓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爲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熊住在荒島上很孤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小熊向雲兒請教後,開始在島上種樹。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寫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爲: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瞭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裏。使學生懂得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

⒊學會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部首。

教學重點:

⒈讀書感悟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裏。

⒉寫好“象”、“空”二字。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繫,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種樹”、“小動物來做客”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啓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

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