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用遊戲形式複習11個生字

2、朗讀感悟課文,體會兒歌的韻律美,激發對課文學習和防寫詩歌的興趣。

3、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播放“找朋友”歌曲,師生拍手。師問:小朋友聽出了是什麼歌兒了嗎?好,老師就來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等會兒老師拿出一張拼音卡片,請小朋友趕快找到生字寶寶來認一認。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爲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爲學生設計了一個“認詞語”的識字遊戲。(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和生字交上朋友後,我首先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並且晨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師問: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草牙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2)品味語言:“草”和“草牙”比較,“草牙”是什麼樣啊?正因爲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說:“我是春天”。

(3)美讀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對小鳥說的時候是什麼表情?請你也帶着這樣的表情來念一念。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讀。

(5)拓展表象:小朋友們,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還有哪些景物呢?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啊?(我們就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寫詩就是這麼簡單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自己寫得詩吧)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裏,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葉(圓圓)→夏天;穀穗(彎彎)→秋天;雪人(頑皮)→冬天。讓學生上臺做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爲學習文本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三)課間活動

因爲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裏》,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讀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接下來拿起畫筆畫一畫喜歡的季節,並在旁邊寫上關於這個季節的小詩。

板書設計: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識字(一)的第三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爲家庭陳設和物品。

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他們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詞組和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和識字,讓學生們練習說句子,認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1、看圖識字。

2、用熟悉的事物來記生字。

3、在遊戲中識字。

學法:1、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

2、藉助熟字記生字。

3、在玩中學字。

四、 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看圖感知。

教學伊始,用談話導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幻想。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說圖中有什麼物品?

2、 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八個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

學會八個詞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尋方法。有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藉助圖與拼音識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猜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教學時,通過與詞語交朋友、找朋友使學生讀準字音。

﹙3﹚、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3、認識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實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

4、課終遊戲記生字。

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要提高課堂效率,遊戲是個好方法。在教學中通過猜字遊戲來進行鞏固。在遊戲過程中,學生一要找字,二要讀出字音,這樣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

5.課中操:田字格兒歌 爲書寫生字作好鋪墊

6、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是生字“下”的書寫。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書空,再落筆書寫,再評,互相促進。

7、課外拓展。

在本環節中藉助課文內容,結合實際環境,建議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做一些詞語卡片,貼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貼在冰箱上等。讓學生自己創造識字環境,認識更多的生字。

五.說預期效果

本課是一節與生活有密切相關的識字課,課堂中主要是認讀8組詞語和8個生字和三個偏旁,知識的容量不大。在教學中預設了多種學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性學習,通過圖文對照學詞彙,進行直觀教學,聯繫生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再加上學生在課已經有了良好的生活經驗爲依託,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應當是很牢的,一節課下來,學生應當是學有所獲的,而且對識字方法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爲今後的識字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

沙-------三點水

報-----提手旁

燈----火字旁

通過板書讓學生明白漢字的偏旁的作用。

3、《在家裏》第一課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詞語,8個生字,認識三個偏旁 “三點水、提手旁、火字旁”。

2、正確識記生字。

3、引導按順序看圖,學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引導學生學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詞語卡、物品圖片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平時在家裏都幹些什麼?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平時,我在家裏幫媽媽掃地……)今天呀,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夥伴小紅,她邀請老師帶着大家一起去她家做客。你們願意去嗎?

2、看課本插圖,小紅在哪呢?

二、看圖說話,學詞識字

1、看圖說物品

師:這幅圖畫的是小紅同學的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見小紅家都有什麼物品?(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老師相機出示八個圖片,貼在黑板上。

2、認讀詞語

師:其實這些物品的名稱都是在書上呢?請同學們自己再喊喊它們的名字。

出示讀詞語的要求:

(1)自讀詞語,讀準字音。

現在老師把這些詞語從課本上請出來了。誰來讀讀它們的名字。

(2)指名嘗試認讀。(其餘小朋友認真聽,你能聽出讀得不正確的地方請你當小老師幫他指出來。)

(3)同桌互練。(一個認我會讀的字,另一個對照拼音聽讀準了沒有,聽完後互相正音。交換角色練習。)

(4)圖文結合指名讀帶拼音的八個詞語,齊讀、開火車讀、小組讀。(實物卡片和詞語卡片同時呈現)

3、認記生字。

剛纔同學們詞語讀得不錯,如果把詞語中的字單個抽出來你還會讀嗎?我們今天要學的8個生字就隱藏在這8組詞語中,請大家對照生字條的生字把前8個生字在P49圈出來,並把它們多讀幾遍。

(1)這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生字,哪個同學願意教教大家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

(2)老師帶讀,識字方法的滲透。

(3)小老師帶讀。認讀8個生字:沙、發、報、紙、臺、燈、電、視

(4)小組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進行評價(黑板出示小紅果)。

(5)開火車擴詞語比賽

4、識記生字鞏固練習

(1)、這節課的生字裏還藏着我們今天要學的偏旁呢,老師板書:三點水、提手旁、火字旁領讀

(2)你能找出這三個偏旁藏在哪三個生字裏嗎?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

(3).指名說

板書:沙-------- 三點水(“三點水”表示與水有關)

報-------- 提手旁(“提手旁”表示和手有關的動作)

燈-------- 火字旁(“火”當偏旁的時候要把捺變爲點)

3、交流識字方法

我們今天學的這些生字裏的某一部分有你們認識的嗎?你能說說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嗎?

“報”的右邊在“服”中見過,把“服”的“月字旁”換成“提手旁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報”。

對,這種識字方法叫做:換一換,生跟讀。

(板書:換一換) 服----報

那麼“沙”和”燈”,又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呢?指名說,相機板書

(板書:加一加)三點水 少=沙 火 丁=燈

帶有這三個偏旁的生字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希望大家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認識更多的生字。

今天,同學們表現真不錯,不僅會認讀生字詞,還會運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我們來讀拍拍手讀兒歌

三.課中操。田字格兒歌

四、書寫指導。

1、師:剛纔咱們動口又動腦,現在咱們應該動動手了。今天咱們先寫2個字,出示卡片“下”,學生認讀。

2、引導觀察,由幾個筆畫組成,引出“、”的名稱

3、指導書寫

師:他們在田字格中的什麼位置,寫時要注意什麼?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仔細觀察。

4、學生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先書空,教師範寫,學生再臨寫。“下”認識新筆畫“點”,書寫時,起筆輕,落筆重,與豎相連。

學生描一描,再寫1-----2個

5、展示作業,師生合作評議。

五、課後延伸。

師: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同做傢俱和電器名稱的卡片,貼在物品上,這樣你就可以學到更多的字了。

六、板書設計:

1. 沙-------- 三點水(三點水錶示與水有關)

報-------- 提手旁(“提手旁”表示和手有關的動作)

燈-------- 火字旁(“火”當偏旁的時候要把捺變爲點)

2. (板書:換一換) 服----報

(板書:加一加)三點水 少=沙 火 丁=燈

3.田字格中範寫生字“下”。

《在家裏》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家裏》是學生學完拼音,開始識字的初始內容。本課爲第一課時教學,要求識記8組詞語,8個生字,會寫1個字。考慮到識字量大,而且學生剛接觸識字學習,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識字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以激勵性評價爲主,鼓勵學生多識字。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點滴賞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如“你真棒”、“這是你獨特的識字方法”、“這個字你讀得真好,獎你再讀一遍”等使學生願意識字,體會到識字的樂趣。

2、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小學生有着非常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如,在讀準8種物品名稱的環節,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複習鞏固了拼音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奮性。

3.通過各種形式的賽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厚,在整個識字中,全班學生人人蔘與,個個激情投入。

二、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課堂上,我十分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等習慣的培養。如,我提醒“善於傾聽的孩子是對別人的尊重”等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三、以學生爲主體展開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一切活動必須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一切活動必須是爲學生學習服務。由於有的學生對平翹舌音分得不夠清楚,再加上有的同學拼音掌握得不夠理想,因而實際課堂操作與預設相差有一點距離。本以爲,40分鐘可以完成認識8種物品,識記“沙、發”等8個生字,以及書寫“下”,但在去掉圖片與拼音,讓學生識字時,才發現有的學生對平翹舌音分得不夠清楚。於是,我隨即放棄了原先的預設方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40分鐘很快過去了,我的寫字的環節無法完成,課自然不完美。儘管如此,可在課餘時間,檢查學生所學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得還是不錯的。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構思新奇:

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主要以第二人稱敘述,讀來倍感親切。

想象豐富:如山泉是“姐姐”、溪流成了“妹妹”、懸崖則是一位飽經滄桑的“爺爺”……從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作者都得到了啓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字裏行間,我們的思緒也在跟着作者的想象在飛揚,透過語言文字,好像看到了那充滿詩意的畫面,進入了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執教的班級是一個平行班,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總體一般,知識的接受能力還可以,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認真閱讀文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教師起到統觀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點、難點時着重強調,其它地方點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閱讀美麗的語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點拓展延伸到課外所學的古詩時,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覺得吃力,這時,教師可用學生最近知識儲備中的古詩爲例加以引導,作爲學生思想飛躍的跳板,進而讓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學目標:

本文教學定位在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而去品味語言,達到陶治學生心靈的目的,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指導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自然”。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並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因此我首先採用示範朗讀法,兩位學生示範朗讀的同時也在培養聽讀學生的語感和情感。

其次,抓關鍵字詞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好的語段在品的同時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逐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者,進行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詞。

2、製作與文本貼合緊密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寒假剛剛過去,請問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春節必不可少要去探訪親朋好友,這是“訪友”的基本意思,而本文的朋友到底是誰,只有讀了課文才知道。

二、教學過程

第一步:

檢查預習,疏通生字詞

字詞就像是建設高樓的基石,語文學習中,字詞的學習很重要,積累好的詞語、短語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信息,感知作品內容:

① 找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②“我”的朋友是誰?(用一句話概括)

“我”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也可以檢查學生在聽讀和圈畫時是否認真,是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算是課堂熱身。

③訪問了哪些朋友?分別用一個詞語評價這些“朋友”的個性。(用形容詞,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直接引用,沒有的自己根據文意概括)

在回答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如“山泉姐姐”“懸崖爺爺”,爲什麼把它們比作“姐姐”和“爺爺”?以此引出比喻的特點:相似性。

第三步:細讀文本,品析語言,走進作者的心靈

(一)自由選擇你喜歡的語段,帶着好心情。心裏想着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說一說,剛纔在讀課文的時候,哪一幅畫面你最鍾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歡?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從表現手法,關鍵字詞上去分析)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爲指導的範例。

第3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這一段,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成第三人稱的關於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文中描寫古橋那一段,採用的是第二人稱,作者構思巧妙,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於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作者想象的奇特之處還在於:人在觀察景物時,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觀者,而在文中的我卻是想象的參與者。說明作者已經在思想上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達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這個地方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文本串聯起來,觸類旁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裏我舉的例子是學生剛剛學過的每週一詩《小池》,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可以有話說,另外,我再補充一個莊子的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我相融”的意境。

第4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的視角獨特新穎,而且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樹與“我”融爲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從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

(二)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神祕的“山中王國”,作者進山明明是看風景,爲什麼說成是“山中訪友”?作者爲什麼把大自然的景物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的設置其實是回到主題,再次強調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大家明白大自然和我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應該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讓大自然真正成爲我們的朋友!

第四步:再讀文本,運用語言,傳遞表達我們的情感

有了剛纔這些美的品味,彷彿我們也融入了大自然,我們心中也有朋友,可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語調,對好朋友傾訴自己的心聲。(可是書中的,也可以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這樣優美的抒情散文,讓同學們學習的東西很多,趁着課堂上學習的熱情,動手寫寫自己的“朋友”,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讓同學們思想的火花在作者情感的薰陶下綻放得更美麗一些!

七、體驗與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反思現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進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和珍惜自然環境。

播放《山中訪友》flash及原文配樂朗誦,讓學生再次進入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總結:

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說:“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九、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修改課堂上的仿寫片斷,使之語言更流暢、優美,感情更真摯!

一篇優美的文章需要反覆朗讀,在朗讀中不斷思考,你會驚喜地發現每次的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如再把這新的思想的點滴加到你的文章中,定會綻放不同的美麗!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藏戲》之後又一篇展示壯麗多彩的民風風情的闡明性散文。內裏先容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樓。文章分兩部門,有各自的標題,獨立成文,用詞正確,語言柔美,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形貌了獨具特色的民居。

二、說目標

1.學習並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其中瞭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爲教學重難點。

三、說策略

本文是一篇非常故意見意義的闡明性散文,在先容客家人的住宅時,用了數字、打比喻等闡明要領。以是在講授時,可以接納門生自主探究、小組互助的要領,老師點撥引導。計劃公道的表格,讓門生在閱讀中完成表格。

四、說過程

(一)、民居展示,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一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着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

(三)、瞭解民居特點

1.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2完成填空後小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瞭解客家民居的特點。

客家民居

傣家竹樓

我知道的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結構

文化特徵

(四)、深讀探究,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畫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讀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指名說,互相補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異常堅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有什麼好處?(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五)、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

(六)、自讀《傣家竹樓》部分,根據前面課文的學習,自己完成表格後半部分。

創設情境,運用方法,介紹傣家竹樓。(傣家竹樓,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優美的風景,成爲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如果由你來當導遊,該如何向遊客介紹?請各小組推選選手,共同設計導遊詞,參加評比。)

五、說拓展閱讀:

下面這篇文章在先容永定土樓的特點時用了哪些闡明要領。

近五六年來,天下上有30多個國度和地域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慕名前去閩西永定縣,觀光觀察被稱讚爲“中國古修建奇葩”的閩西土樓。團結國教科文構造照料史蒂漢斯安德烈老師觀光了土樓後稱讚道:“這是天下上唯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修建模式。”永定土樓,分外是圓形住宅(土樓),以久長的汗青,弘大的,精良的佈局,奇特的氣勢派頭揚名於世。柔美而壯觀的永定圓樓,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有如從地下冒出來的天然生長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玄色“飛碟”,環形的屋頂飄浮在煙霧中。僅以永定縣苦竹鄉井頭村的深遠樓爲例,樓裏三圈,直徑80米,周長250米。外圈四層,屋子260間;中圈二層,屋子60 間;裏圈一層,屋子8間。共有屋子328間,裏頭住迫害80戶500人。尤其令人不行思議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峻修建,不消一根鋼筋,一包水泥,一塊磚石,全以一擔擔黃土聚集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終齊備如新。永定圓樓由於土牆環拱,又能保暖隔熱,冬暖夏涼,,易於防衛,便於辦理。

閩西土樓爲什麼能長期不毀,成爲我國古修建藝術的一個奇葩呢?控其祕密,原來它以黃土爲重要質料,佐以沙、石灰,拌摻少量紅糖、糯米和木屑、竹條等,顛末重複揉打、研舂、碾壓,然後夯打土牆,並以木柴爲樑呆,瓦片爲頂蓋,因而非常堅固牢固。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爲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爲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爲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三、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爲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四、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着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於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大熊貓出國》是二年級上冊教材第九板塊動物趣事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以自述的形式介紹了大熊貓的樣子、習性和產地等,全文語言自然、詼諧,充滿童趣。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認識生字,讓學生了解國寶大熊貓,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理念: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做到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採用隨文識字法,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在閱讀中反覆多次與漢字見面,讓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義,進而充分完成教學任務。

2、在識字教學中,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側重的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字理識字,部件識字,比較識字等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3、讓教師評價佔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學中,我力求達到與學生平等對話,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從不同方面去評價每一們學生,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創造盡情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讓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根據我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14個生字,認識新部首“戶.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語。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方式,隨文識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讀文識字中瞭解國寶大熊貓,並熱愛大熊貓,有保護大熊貓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掌握構字規律,指導寫好“肩”

教學準備:

大熊貓掛圖,多媒體軟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導入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啓發談話的方法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慾望,如:在今天的語文課上,教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誰?(教師出示大熊貓,)問:大熊貓還叫什麼?(盼盼)指導學生認識生字“盼”用它組詞,說話,並引出課題——大熊貓出國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時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與難過。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本文敘述層次清晰,按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緻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着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另外,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新課標對本年級識字寫字、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本課準備分兩課時完成。我講的是第二課時本課時,主要完成第3、第4個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教學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

三、說教法及學法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特點,主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借用音樂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做風箏時的憧憬、放風箏時的快活、找風箏時的傷心難過的氛圍當中。通過“以情促讀”方式,緊扣描寫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心情的詞句,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的基礎上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主要有看字猜詞、換詞理解、拆字串詞、聯繫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新詞。學習課文時,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體驗讀,在讀中悟情;想象畫面讀,設身處地體會課文中小夥伴們的心情。使學生沉浸到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氛圍當中,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深深的情感共鳴。結合課文的獨特結尾方式,引導學生想象故事,進行補白練筆。這樣“讀寫結合”的方法,既訓練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一)喚起情感,複習導入。

(播放音樂《三月三》)

1、伴隨着歡快的歌曲,我們又一次走進了多彩的童年,回到了那些與風箏相伴的歲月。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第10課《風箏》,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把語文書打開,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回顧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說得很清楚,那麼再回想一下,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呢?

3、引入課文:那麼,課文的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呢?(全班齊讀第1自然段。)他們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現在就讓我們和這羣孩子一起去做風箏吧!

(二)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感悟做風箏的快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體會孩子們做風箏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板書:快活,相機處理句子: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你很會讀課文。那麼,在做風箏的時候,大家的心裏都會想些什麼呢?(學生自由暢談。)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願望,這就是——“憧憬”。(出示詞語並貼到黑板上。)你知道“憧憬”是什麼意思嗎?

①分析字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你能猜測一下“憧憬”是什麼意思嗎?

②到底我們猜測的對不對呢?怎麼辦?對了,我們可以查詞典,查詞典是理解詞語意思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我們同學應該熟練掌握。下面,就請拿出詞典,查查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查詞典,彙報,用“憧憬”說一句話。)

③就讓我們帶着心中美好的嚮往,齊讀“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雖然我們都在憧憬着,可是做好後的風箏卻什麼也不像了。但“我們”——依然快樂。(出示詞語“依然”),“依然”還可以換成什麼詞語?所以,“依然”的意思就是——“仍然”、“依舊”、“仍舊”。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3)爲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也不像,而我們卻依然快活呢?

(4)是啊,即使什麼也不像了,風箏卻依然美麗,我們也依然快活,因爲那是我們的——幸福鳥。就帶着這樣的心情,自己再去讀一讀第2自然段吧!指名讀。齊讀。

★感悟放風箏的快樂和丟風箏的着急。

1、風箏做好了,此時大家最想幹什麼?那就讓我們一起去草地上放風箏吧!(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看,你都看到了什麼?誰願意給我們讀一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我們”放風箏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2、聽了這位同學朗讀,再看一看文中放風箏的這幅插圖,誰來告訴大家,放風箏時,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快活。)誰願意站起來給我們大家讀一讀這一段中,你認爲最快樂的地方?

3、學生彙報,相機處理句子:

(1)“一個人用手託着,……,漸漸高過樹梢了。”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的確是一件非常快活的事情。

(2)“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這句話裏,你覺得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的快樂心情?(出示:“拼命”、“翩翩飛舞”兩個詞語。)

①(出示詞語“翩翩飛舞”),我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什麼?可是,一隻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們眼中色彩斑斕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飛舞,越飛越高。你覺得此刻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隨着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麼?

②完成填空: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 也飛起來了!(快樂、希望、自豪、幸福……)是啊,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越飛越高的風箏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快樂啊!再讀。

③孩子們,你們玩得這麼開心,能告訴我,你們在快樂地喊叫着什麼嗎?(指名回答。)那麼,我們就一起快活地喊一喊吧!師讀:“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快活地喊叫着:—— (3)拓展:同學們,看着此情此景,聽着此聲此音,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跟放風箏有關的。你想起來了嗎?誰願意站起來背一下?

(4)藉着這首詩,讓我們沐浴在涼爽的秋風中,再來體會一下放風箏的快樂吧!師引生讀第3自然段。(配音樂。)

4、師範讀:我們放風箏的快樂還不僅如此呢,還有更快樂的呢!“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着風箏在田野裏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教師轉換音樂),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1)風箏突然飛走了,此時,你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着急。)從哪些詞語中我們能體會到孩子們此刻的心情?你能用筆在書中圈出這些詞語嗎?(學生彙報。)

(2)什麼是“大驚失色”?(拆字組詞理解詞語)

(3)什麼是“千呼萬喚”?在漢語中,還有許多“千呼萬喚”這樣組合方式的詞,你能再說幾個嗎?今天又學了一個“千呼萬喚”。

(4)此時,孩子們在千呼萬喚着什麼?千萬次地呼喚,喚回來了嗎?多麼着急,傷心啊!你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忽然……”)

(5)本來我們的心還隨着風箏飛在高高的雲端呢,可是突然之間斷了線,我們的心也掉落了下來,這是多麼大的情感變化啊!讓我們男女生來對比讀,讀出心情的變化。(配樂)

★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過渡:我們的幸福鳥就這樣沒了蹤影,我們都哭了,(指一句學生接着往下讀第5自然段,教師適時出示詞語“垂頭喪氣”)。我們都哭了,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爲了一隻怎樣的風箏呢?

2、這隻寄託了我們這麼多情感的風箏到底有沒有找到呢?(課件出示課文最後一段),學生齊讀。幸福鳥找到了嗎?課文至此用一個省略號結束了。你覺得作者省略了什麼?

3、那麼你們能把作者省略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嗎?就像作者這樣,寫一寫找風箏的過程吧!比一比,看誰不僅寫出了找的心情,而且還運用上了許多可以具體表達出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開始吧!

4、全班彙報交流,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寫出了找風箏的心情,都運用了哪些詞語?(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5、不管最後風箏有沒有找到,但是孩子們一定可以找到的是什麼?(快樂、幸福)

是的,他們對於快樂、幸福的追尋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三)回讀全文,昇華情感。

1、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深情地齊讀課文吧!(配樂)

2、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含義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鎮靜、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

文章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筏子險情重重,乘客從容淡定,爲下文描寫黃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鋪墊。艄公的沉着穩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這句話。

難點:讓學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機敏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感悟黃河的險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裏鼓浪前進的景象,感受駕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能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學會網上查看資料。

2、情感和態度目標: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關於黃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圖片、文字資料及黃河、艄公駕駛着筏子漂流在黃河上的視頻。

五、設計理念

1、力求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網絡閱讀教學,計算機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機對話的形式。課堂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上網查看有關資料,感受黃河,認識筏子,認識艄公,使學生從網絡中獲取知識,鍛鍊能力。學生走進了網絡,網絡與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呼應起來,使得課堂網絡變成學生的精神家園。

2、力求體現“球形教學特色”。本文的“球心”是體會艄公爲什麼能成爲“黃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大膽取捨文本,緊緊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過情境展示、拓展閱讀、自悟討論、情感朗讀等方法,使學生從黃河的磅礴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而輕,乘客的談笑風生等方面來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鎮靜的風采。

六、教學過程

(一)多管齊下,感受黃河的壯美

首先讓學生在初學課文的基礎上,講出自己心中黃河的印象。(板書黃河)

接着引導學生點擊黃河的視頻,一邊欣賞,一邊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詞句讚美眼前的黃河。

緊接着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黃河,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氣勢,讀出黃河的壯觀。

(二)賞讀結合,體驗筏子的驚險

這個環節分三步進行:

1、認識筏子。引導學生點擊筏子的圖片,一邊看筏子,一邊說筏子,從而認識水上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學習2-5小節,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作者看到筏子後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

3、欣賞筏子。讓學生欣賞艄公駕着筏子漂流在黃河上的視頻,親眼目睹筏子在黃河上的驚險。

(三)自讀自悟,內化艄公的形象

首先要求學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樣子,之後出示圖片再認識艄公,原來梢公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飽經風霜的老人呀,這樣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麼能成爲黃河的主人的呢?自然的引導學生找出並出示文中最爲關鍵的中心句。

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一句話,深入到文本,自讀自悟,互論互品,用自己的話談談梢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分別表現在哪裏?讀相關的句子,適當地點撥、評價,讓學生讀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再一次走進艄公,深入艄公的內心世界,去發現艄公能戰勝黃河的其它原因。

(四)延伸拓展,昇華艄公的精神

1、學生從外到內認識了艄公,認識了這樣一位看似普通卻不普通的人物,內心定有千言萬語,指導學生點擊梢公的視頻,讓學生再一次面對滾滾的黃河,面對滾滾黃河上的艄公,讓學生盡情吐露自己 的心聲,表達出想要對艄公說的話。

2、 再通過教者的總結加以昇華:黃河是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哺育了中華民族,養育了無數個像梢公一樣的中華兒女,生活在黃河邊的兒女們,在黃河母親的孕育下,變得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終於成了這黃河的主人。

3、最後,引導學生認識其他的挑戰生活的主人,要求學生上網收集有關他們的資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江之歌》,我從以下五方面進行說課: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設計特點。

 一、說教材

《長江之歌》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這是一首抒情詩,歌頌了長江的宏偉壯麗,抒發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讚美之情。

根據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能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字音,積累“丰采”等詞語。能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結合有關長江的資料理解“你是無窮的源泉,你有母親的情懷”等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課文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和讚美,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由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深入理解詩歌意思,體會長江的宏大氣勢。

教學難點定爲緊扣中心句,通過文本的細讀、資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賞和歌曲的學唱體會情感,引發共鳴。

  二、說教法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主要採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2.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

三、說學法

在學法設計上,主要採用欣賞、思考、討論和朗誦的形式。

本課主要是通過思考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通過欣賞和朗誦詩歌來感受詩歌中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長江之歌》專題網站,網站分爲6個版塊:“瞭解長江”“初讀感知”“細讀感悟”“精讀入情”“拓展學習”“練習鞏固”。

上課伊始,我請學生欣賞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片斷。

本課是1984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曲,此片當年創下了至今仍無法打破的40%的收視率,以此爲本課的切入點,配上當年主持人陳鐸和虹雲老師極富激情的解說以及精美的畫面,讓學生一下子就能被這幅奔流不息的壯觀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後爲學生展示“長江流域水系圖”,讓學生對長江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加深學生對長江自西向東橫貫整個中國的印象,進而油然而生豪邁情懷,利於詩歌的學習。

此時讓學生聆聽虹雲老師朗誦的《長江之歌》,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爲學生領悟詩歌內容打下基礎。

聆聽之後,學生會對朗讀躍躍欲試,於是進入第二個學習環節“初讀感知”。

明確初讀要求:1、請自由大聲朗讀課文。點擊圖片進入課文。2、找出不懂的字詞,兩人一組討論解決疑難。3、兩人一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來讀,並請相互評價。初讀過後可以檢查生詞,檢查詩歌的朗讀。

本詩中心明確,情感突出,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與分析,而是應該注重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體會、感悟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我設計了“細讀感悟”和“精讀入情”這兩個學習環節。

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之後,我便把中心議題拋給學生:“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勾畫相關詞句,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這首詩歌氣勢昂揚,富有激情,是一篇難得的朗讀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背景音樂,比如選擇《在燦爛的陽光下》,點擊打開,就可以朗誦了。在感悟完整首詩歌以後,學生還可以自選音樂練讀整首詩歌,然後在班內展示。

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吟誦的主角,所以我設計了“拓展學習”這一環節。

在這裏學生會欣賞到有關長江的一些詩句,我還插入了一些相關鏈接,有讚美長江的散文詩、文章,描寫長江的成語等等,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

欣賞之餘,我引導學生欣賞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

這首歌旋律激越,會將學生的情緒帶入高潮,引出學生的激情,這時可以適時讓學生學唱這首歌曲,爲他們澎湃的情感開拓一個突破口,從而營造出激情的課堂氛圍。

 五、說設計特點

這節課我利用多媒體網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了大量由於教材篇幅所限無法納入的學習內容,大大突破了傳統教學以“課堂”、“教科書”爲中心的狹小範圍。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我做到了優化導課,優化學生的學習活動,讓自主貫穿課堂始終,把學生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以上是我的設計思路,對於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我的理解還很淺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許多不妥之處,請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輪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奮,讓尷尬的母語教學走出了固有的蘩籬,走進了一片新天地,也讓我們獲得了思想上的啓迪,讓塵封的頭腦引來了甘泉活水,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另一方面也讓許多一線教師感到迷茫與困惑,禁不住要問“路在何方”,回答當然是“路在腳下”。改革未必帶來進步,但進步必然需要改革。

語文教學曾被“千夫所指”,曾讓“舉國關注”。那麼語文教學的出路既要體現改革的普遍意義,又要顯現出自身的特色。這便是迴歸主體————還權於學生,讓位於學生;凸顯本體————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下面結合《炮手》一課對以上觀點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課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當時,德國軍隊已侵入巴黎郊外,當將軍發令向德軍的駐地————一座紅瓦白牆的農舍發炮時,炮手毫不猶豫地執行了命令,而這座房子卻是他家僅有的財產。

全文以對話爲主,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貫穿全文,所以主人公當時複雜的內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現出來。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的確立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於對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緣於對文章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爲一篇充溢着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於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着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於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綜合以上兩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感情朗讀中,體會炮手在神態、言語變化中流露出的愛國之情;

2、結合課外輔助材料,深入體悟神態變化對錶現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定位於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於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徵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爲內容服務。

三、教學流程的設計分析

基本理念:

1、創設情境,建立“戰地記者”的角色需要展開教學,運用閱讀期待,引發學生以研讀專題爲基點,進行輻射式的自主探究。

2、迴歸於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讀文中發現問題,在讀文中解決問題,同時凸顯語文教學的本體,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具體設計:

(一)、營造情境,定位身份

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從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於學生以親歷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記者這一角色也有助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展開,意在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回顧大意,體察背景

學好教材內容,必須引用相關的背景資料作支撐,讓學生可以在宏觀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與文章展開對話,且背景資料引入藉助於角色需要而顯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篩選質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充分提問,但對於所有問題,不必都面面俱到,適當篩選,既發揮了小組學習的作用,又提升了問題的精煉性,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單式板塊研讀,體悟愛國之情

讓學生圍繞研讀專題,掃描全文內容,借於平時的訓練,讓學生髮揮其主觀能動性,體驗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讀中加深體會,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這裏作了一個彈性化設計,更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還權於學生落在實實在在的教學中。寫法延伸部分借於學生手中的作文書,使得內外溝通,課內外學習相得益彰。

(五)、模擬採訪,換位感受

(六)、撰寫日記,延伸遷移

“受之於心,自然要發之於外”以上的兩個步驟給學生一個釋情抒感的空間,讓學生圍繞文章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完整了記者這一角色的職責。

(七)、作業佈置

第一題的確立主要由於本文中出現了字形上易錯的生字;第二題則緣於文章中出現了“?望”“回頭看”等詞,表示“看”的詞語很多,這裏藉助於練習,豐富學生對於看的瞭解;第三題則是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創造性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