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奇異的植物世界》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3篇課文

這是一篇參觀記,寫小星和同學們在嚮導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植物園的過程,從中展現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爲三個大部分,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7自然段描寫的是整個參觀過程,課文一步一景,一個自然段寫看到的一種植物。通過小星的看、聽、嘗、摸、問和嚮導李叔叔的介紹寫了每種植物的特點,充分展現了各種植物的奇異之處。課文脈絡清晰,前後銜接自然,抒發了作者對奇異的植物世界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作文學評的要求,

第二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到植物世界的奇異,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課文從幾個方面把一層意思寫具體的表達方法,瞭解“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3、基於對作文學評的理解,我將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爲: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並努力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於自己的習作當中。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感官來感知大自然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是充分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

四、說教學教法。

本課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以“導——扶——放”的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回顧,整體感知。1、師生共同書寫課題(我板書,學生書空)2、出示本課要求掌握的字、詞,讓學生快速認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第一課時字詞的掌握,又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了基礎。3、提問複習: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學生會回答: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了植物園,看到了許多奇異的植物,感到植物世界的神奇這樣)一件事。這一問題的設計,能夠帶領同學們對課文內容作整體把握。

(二)、精讀課文,品學體味。

1、首先讓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明確這段是全文的總起段,告訴我們小星和同學們在(板書)農藝師李叔叔的帶領下去參觀植物園。

2、提問:課文中哪幾段對這些奇異的植物進行了描寫?請快速的找出來!(學生會發現哈哈樹帶電花蠟燭樹醉草捕蠅草水笛荷它們分別在第2—7自然段,而且是每一段只寫)一種奇異的植物。

3、我用過渡語: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這麼多植物,到底這些植物奇異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一起到文中細心地找尋答案吧!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①這一段寫了什麼植物的什麼特點?②作者是怎樣感知到它的特點的?(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後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將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哈哈樹……出笑聲……聽)“這兒明明沒有別的接着指導學生讀出哈哈樹的奇異,用好奇、驚訝的語氣,老師範讀:遊客,哪兒來的笑聲呢?”指導李叔叔介紹要用平和親切的語氣,表現出長者的平易慈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讀文的情況進行指導學習找出植物的奇異的特點,又使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默讀第三段,猜一猜老師會問什麼問題?(暗示同學們可看着板書,讓學生猜到會問寫)了哪種植物?什麼特點?怎樣感知的?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學生學習後,重點指導朗讀:’他驚叫着把手“小星越看越喜歡,便伸手去摸……‘啊!”縮了回來,顯得很緊張。(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小星的心情和他的情感變化。)幫助學生整理學法,我們是用通讀全段——找準重點內容——體會特點——怎樣感知——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的。

4、學生自學4—7段出示自學提示:文中各段分別寫了那種植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感受到的?首先自主學習,圈出文中重點內容,再進行小組內合作交流。依據學生彙報適時板書。(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2、3段學習了學法的基礎上,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自學,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辦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5、學習第8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想聽到哈哈樹的笑聲,觸摸到帶電的花朵,瞭解到能點亮的蠟燭樹,品嚐到酒味四溢的醉草,觀察到本領強大的捕蠅草,聽到清脆柔和的水笛荷發出的笛聲。我們怎能不感慨:“多麼奇異的植物世界呀!”指導同學們讀出驚訝,讚歎,激動的作者之情!(板書:奇異)

6、引導學生觀察板書,體會作者通過多種感官感知事物,讓事物的特點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的這一寫作方法,強調在平時的作文中一要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這五個作文好朋友。

7、通讀全文,再次感受植物世界的奇異,用讀來抒發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這篇課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奇異的植物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會走路的樹,跳舞草,生石花,吃人樹,大王花。同學們,大自然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去了解,去探索。課後請同學們藉助課外書,藉助網絡去了解更多的奇異的植物,瞭解大自然更多的奧祕!

六、說板書設計。

15、奇異的植物世界去參觀(總起)哈哈樹——出笑聲——聽

帶電花——帶微電——摸蠟燭樹——能點亮——問(分述)醉草——含酒精——嘗捕蠅草——吃蟲子——看水笛荷——可發音——聽奇異

(總結)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向學生傳遞給清晰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的課文內容。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兩個特點:

1、將課文主要內容清晰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一目瞭然植物的特點及感知方法。

2、整體呈現“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說說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說說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說,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整體感知,爲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 。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說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啓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掌聲 憂鬱—————愛—— 開朗 小英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少年王勃》是國標本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報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點,表現了王勃的文思迅速與才氣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踏實、更有用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計劃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的的有用性、教學要領的有用性和教學佈局的有用性三方面來確保講堂教學的有用性,在教學中我計劃了以下關鍵: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複習檢查詞語後,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爲了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教學更爲紮實、更爲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在朗讀時還與舊知作比較,讀讀第2課中的有關句子,能夠通過與前知的呼應加深形象;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爲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即王勃的奇。同時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後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演讀,在演讀中感悟出王勃的奇!爲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我設計了一個練說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麼做?怎麼說?爲了讓學生說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說,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竣事新課時,我保舉學生讀一讀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麼好。二是讓學生用本日所學的要領積聚運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後,部署了兩項作業題,第一題是課文後訓練1的內容,使課後作業真正落到實處,第二題保舉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爲學生讀課外書指明偏向,造就他們的閱讀興趣。

最後我想說的是:計劃的有用,講堂實行的有用,課後牢固的有用纔是我們語文教學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着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五、說教具: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爲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計導語時,採取了設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爲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後,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爲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裏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後,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後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後請幾位後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後,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於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後找幾位(後進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後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於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覆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後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後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餘傾聽並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後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後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後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最後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後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裏,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太陽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作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了快樂和希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纔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2、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第一課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3小節。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太陽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快樂,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二) 說教學過程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幾個程序:

一、 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太陽笑臉。師生共同談談對太陽的感覺。導入課題,並指板書,

生齊讀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圖片引入新課,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談話自然引入課文,】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詩歌,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 生自讀。

3、 檢查自讀情況。

4、 這首詩歌一共有四小節,老師分別請四位同學分小節讀一讀,其他同學做認真的小聽衆,看他們是否把字音讀準,詩句通順。

【初讀詩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整體感受詩歌內容。】

三、 指導精讀,積澱感悟。

(一)第一小節

1、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來讀一讀,可以嗎?我讀第一小節。(課件出示第一小節。)同學們聽聽老師讀得怎麼樣?

2、 師範讀。

3、 你覺得老師讀得怎麼樣?評價。

4、 是呀,老師在朗讀的時候,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副美麗的圖畫,誰也看到了?你看到了嗎?

5、 你看到的居然和老師看到的一樣!你是從詩句中的什麼地方體會到的?(點擊突出“朵朵白雲”“紅彤彤的晚霞”)

6、 跟老師一起去欣賞那潔白的雲朵吧!(出示白雲圖)太陽讓白雲發生了神奇的變化,瞧!(出示晚霞圖)

7、 現在你理解“紅彤彤”的意思了嗎?(顏色特別紅,紅得十分豔麗)。

8、 朗讀練習:多美呀,你們也像老師剛纔這樣美美地讀讀第一小節。先在座位上練習。

9、 指導背誦:原來美的圖畫就是優美的詩句,優美的詩句也能變成美麗的圖畫。讓我們把這一切都記在腦海裏吧!

【夕陽西下的美景以其特有的魅力闖入學生的視野,刺激着學生的心理,喚醒了學生的經驗,在欣賞中想象,回味。美麗的圖畫也能成爲優美的詩句,在欣賞體會的前提下進行朗讀美景自然彷彿溢於眼前。教師在學生先讀的基礎上範讀,目的在於避免機械的朗讀技巧的指導,爲整節課奠定了一個情感的基調,後又啓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詩句所描寫的意境,這樣學生的朗讀就有感性的基礎了。】

(二)第二小節

1、 太陽落山的景色真美啊,太陽也是大家的朋友,爲我們做了許多好事,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二小節,想想太陽爲我們做了哪些好事?

生自讀。交流並板書:鮮花 、小樹、小朋友

2、 解“灑”“拔”。

全班做動作體現“灑”。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鮮花會有什麼變化?她還把小樹往高處拔呢!你是怎麼理解這個“拔”的?(這不是說太陽把小樹拔起來,而是說太陽照耀小樹給她營養,使它茁壯成長。)

【詩歌的教學也要有重點詞的理解,但這種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釋,而是領悟體會。如對“灑”“拔”等擬人化的動詞的理解我就是通過做動作,想像體會等形式進行啓發,使學生感受到用詞的準確。】

3、 想象:就在這一灑一拔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在太陽的一灑一拔中,鮮花和小樹會說些什麼?讓我們走近每一顆小樹,每一朵鮮花,聽!你聽到了什麼?自由說。

【通過想象,是畫面出現,讓學生深入體會太陽帶來的快樂】

4、指導朗讀:高興地讀,感激地讀 ,齊讀。

5、教學後兩句:

6、說話寫話練習:太陽僅僅做了這些好事嗎?你從哪看出來?(課件顯示:……)太陽還做了很多好事:聰明的你想一想她還做了哪些好事?

【通過做一回小詩人,既鍛鍊學生的口語能力,也讓學生呢感從生活中去尋找太陽所帶來的好處,快樂,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內化情感。】

(三)、第三小節

1、太陽忙碌了一天,她——引讀:就要從西山落啦!

你的心情怎麼樣?(舍不的),讀出心情。

2、她會和我們一樣進入夢鄉嗎?她會去哪呢?請你用書中的語言深情地告訴我!指名讀!

3、原來她去了另外的國家,她走向哪些國家?用“她要趁人們睡覺的時候,走向——。”說話

:原來太陽走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深情得朗讀第3小節!

【給學生自我選擇的空間,在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合作,由老師的指導過渡到學生的自己學習,使一個能力的提升,在朗讀中自然的讀出了語氣。】

四、 總結

五、 生字指導。

(三)、反思:

這次的教學設計參考了網上的一些東西,自己個性化設計不多。本來安排一課時把整首詩歌全部上完,但經過試教,這樣的設計並不理想,有走過場的感覺。經過備課組商量後,去掉一個小節的內容,加入了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把前三小節學得更紮實,爲第2課時教學最後一小節,理解詩意,昇華情感奠定堅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學生的個性化朗讀,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想這些主要是平時的訓練。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建立起常規教學模式,抓基礎,重實效。公開課其實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種檢查,一種反饋,可以讓我認識到平時教學中哪些設計、行爲是規範的,合理的,哪些是不規範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低效的,進而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小練筆環節的設計還有待改正。課件出示“他把金光灑向( ),他把( )往高處拔”,原來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說到寫,難度慢慢提高,有一個過度的過程,但實際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回答全部停留在填空上,並沒有真正發揮出想象力。上完課後,我總在想如果在追問一句: “太陽還把什麼帶給了我們?仿照第2小節的說法說說、寫寫。”在作業輔導的時候,我問了一下,離開書本和課件的束縛,學生的思維打開後寫出的作品非常精彩。教學有一個環節漏掉是比較遺憾的,就是讓學生體會課文用“她”來稱呼太陽,缺少了這樣與太陽的“親密接觸”,學生們的自我體驗不夠,入境不深。

當然,通過上課我也發現了自身素質方面的欠缺。比如在教案設計方面還不夠自主;上課時的教態還不夠自然,特別是這樣情感豐富的課文,明顯感覺自己肢體僵硬,還不夠投入;評價性語言不夠豐富,說來說去就這幾句;板書還有待提高。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在一次次的上課、磨課後不斷提高。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分爲兩大部分,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 我藉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學生讀文後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 , 體會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 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啓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麼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纔不那麼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祕。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後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 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教師相機板書:遠 大 熱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採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通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並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集體交流 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後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通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並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 ,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後教師小結:對,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麼意思?追問:爲什麼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纔我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五)學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纔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3、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衆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後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關係密切

(六)半扶半放學習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密切

教師引導:通過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因爲課文較長,這一問題具有輻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1。學生讀完相關部分後全班交流,師相機評價。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的最後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出示課件)指一兩名學生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2。 學生帶着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的標準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3。指導背誦本段。

(七)總結提升,佈置作業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並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面對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說點什麼?

2、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其實,太陽的奧祕還遠不止這些,宇宙的奧祕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探索,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去收集有關資料,相信大家的收穫會更大!

五、說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蘇教版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主演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還要讓學生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法

這裏主要說說我的教法:

首先,讓學生看圖,介紹長城和運河,讓他們有個大致的瞭解。

其次,讓學生熟讀課文,講解課文大意,讓學生理解課文,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通過聽課文磁帶,讓學生欣賞,然後跟讀。在讀中讓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容。

最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輕鬆的背誦課文。

四、說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讚歎?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並跟着默讀第二部分,然後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並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麼?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於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繫奇蹟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着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後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於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於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於兩大奇蹟嗎?

2、文章僅讚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習題第三題。

2、課後作業。

五、說反思

通過教學,發現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喜歡,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利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串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作者是以回憶的語氣來寫這段小學的經歷。根據課文的內容,可分爲掌聲前的英子和掌聲後的英子兩部分,因爲課文提到,有了掌聲鼓勵後的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課文通過外在的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由外向內"感受這些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13個生字。會寫11個字。認識多音字"落、調",正確理解"憂鬱、文靜、猶豫"等詞語。

2.採用對比讀、分段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會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聯繫上下文體會兩次掌聲裏的深刻含義,從而懂得並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鼓勵的真情,學習關愛別人。回報別人的付出。

三、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四、說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五、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啓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於樂,學生樂學樂用。

3.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爲"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六、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理解、感受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批註記錄法:帶着疑問讀課文時畫出相關答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記錄讀書體會。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朗讀體會法: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深刻體會掌聲帶給英子的巨大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爲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爲突破口,運用三個模塊,緊扣文本,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七、說教學理念和策略。

本課的設計理念是:引領學生從閱讀出發,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蘊藏的情感,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親歷情感體驗。基於上述理念,我採取的教學策略是在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爲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爲突破口,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八、說教學過程。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1.鼓勵學生自由說說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此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會怎樣?

2.教師評議並小結:我們在學習、生活當中經常會給予別人或者接受別人的掌聲。當別人給予關心時要用掌聲表示感謝;當別人自信不足時要用掌聲表示鼓勵;當別人表現出色時要用掌聲表示讚美。反過來也一樣。我們也可以從別人的掌聲中獲得自信、滿足、鼓勵和讚美。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它代表着歡迎,飽含着祝福。還曾經改變了一個小女孩的命運。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一起去認識她。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掌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伊始,以輕鬆愉悅的語調,深情的提問和交流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爲後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這樣的導入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激起了閱讀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悄然無聲地把學生很快地帶到了課文中。

(二)對比體會,感受變化。

1.認識以前的英子。

課件出示"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瞭解感悟:從兩個"總是"可以看出,過去的英子是怎麼樣的呢?(過去的英子不太愛說話,太孤獨了,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願意和同學們一起玩,她總是最早一個來到教室,又是最後一個離開。)爲什麼英子不大愛說話,又不大願意跟同學們一起玩兒呢?(腿腳的殘疾讓過去的英子非常憂鬱,很不自信。)原來的英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文靜、膽怯、自卑、憂鬱)

交流後學生自由朗讀,很自然地感受到殘疾人會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產生自卑的心情。

2.認識現在的英子。

(1)瞭解英子的變化及其原因:課件出示"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交流:英子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開朗、快樂、自信、愛與人交往)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的呢?(同學們的掌聲。)

(2)瞭解第一次掌聲:接着引導學生通過讀有關句段,進一步體會--第一次掌聲,大家爲什麼爲英子鼓掌?他們可能會在心裏給英子說什麼?(第一次掌聲,大家爲了鼓勵英子,爲她鼓掌。他們可能會在心裏給英子說:你終於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們大家都相信你……)

這樣的課堂設計是爲了緊扣"掌聲"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同學們是怎樣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變化。出示課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含義。

(3)瞭解第一次掌聲:第二次掌聲,大家又爲什麼爲英子鼓掌?他們又在心裏給英子說什麼?(第二次掌聲,大家爲了讚揚英子,爲她鼓掌。他們可能會在心裏給英子說:你講得太精彩了,你終於成功了,你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的人……)

這樣的課堂設計是爲了由重點詞拓展開,進一步感受"掌聲",並挖掘文本空白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豐富"掌聲"的內涵,使前後兩次"掌聲"有機結合起來。

(4)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掌聲前後性格變化的比較,引出學生的質疑:掌聲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爲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三)以情導行,品悟真愛。

1.叩擊"微笑着面對生活"。

正是這愛的掌聲改變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個文靜憂鬱的女孩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瞧,英子來信了。(課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讀後交流:微笑着面對生活是什麼意思?(對生活中的困難有直面的勇氣和克服的信心!)從英子的信中,你讀懂了什麼呢?(從"永遠"這個詞中讀懂了這兩次掌聲影響着英子的整個一生;這兩次掌聲,給了英子與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兩次掌聲,就是同學們給英子的愛。)

通過以上交流和學習,學生會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會怎樣地微笑着面對生活。進而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說一說:人人都需要掌聲,在生活中,你給過別人掌聲嗎?你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嗎?在交流中讓掌聲真正走入學生的心中。

(四)聯繫實際,課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呢?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個好朋友考試考得不好,他很難過,請你寫一兩句鼓勵他的話。

引導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並讓學生當堂進行交流評價。

九、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的突出了重點,深化了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的目的。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河山”專題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安排在精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後,目的在於看學生是否能通過以前學過的方法,學會獨立閱讀,在閱讀中感受香港的現代都市風采、體會課文蘊涵的情感。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本文特點: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麗與繁華。第二至五自然段從“萬國市場”、“美食天堂”和“旅遊勝地”“燈的海洋”四個方面具體地介紹了香港。第六自然段點明瞭香港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呼應,中間4個自然段都能緊扣開頭第一句敘述。文章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句優美,多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使文章的語言顯得豐富多彩。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讓學生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是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的。於是教學本課時,我出示了中國地圖,製作了精美的香港風光課件,引用了錄象片段等直觀手段,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文本,體會其中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與感受、分析以及對實際學情的考慮,我將這節課的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題含義。

技能目標:

1、學會用小導遊的語言有聲有色的向大家介紹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香港,理解課題的含義,激發學生愛國愛港的情懷。

  五、說教法:爲了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

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形象直觀作用,出示中國地圖以瞭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播放錄象感受海豚、海獅的活潑有趣,製作香港風光課件感受繁華美麗。這樣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示範朗讀法

3、情境教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在本堂課中我以“競選優秀小導遊”爲教學主情境,把整體感知部分設計爲"香港遊",把小組學習設計成“小小導遊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激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六、說學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本堂課中我組織學生採用以下方法展開學習活動。

1、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2、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爲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自主探究法

本課堂中學生自由研讀、處理信息、組織彙報、課後專題學習活動等環節無不滲透着自主探究這種學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誘發學生閱讀期待。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

進入學習情境。接着利用中國地圖讓學生直觀認識香港的地理位置。再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形象“小丁當”來明確競選優秀小導遊的要求與規則,這樣就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有序探索課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夠當上這一次的優秀小導遊。

(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 導遊引路,整體感知。

爲了繼續牽好學生興趣的線,原本書中的課文變身成了遊覽香港的導遊詞,老師則成了導遊。導遊娓娓動聽的配圖配樂朗讀使學生有了對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急於想告訴大家自己從導遊詞中瞭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總起段的學習很自然就引出來了。“璀璨明珠”的概念也自然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這一環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很自然,本文的綱領問題就出來了:“爲什麼說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呢?”

2、 自主讀文,理清脈絡。

學生帶着明確的問題自學課文,在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中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明確了本文所描寫的香港四大特色: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遊勝地、燈的海洋。

3、 板塊探究,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說、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

展有所訓練,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活動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小組研讀探究。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方面,志同道合的學生組成小小導遊組,大家在組內研讀討論,研究的重點有二:1、本導遊詞的描寫中,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會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2、把找到的詞句美美地多讀幾遍。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有重點的讀,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這樣既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又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步:小組彙報交流。基於三年級學生的學情,在交流彙報時我會認真傾聽,隨機點撥引導,儘量使彙報能完整系統,又重點突出。“萬國市場”和“美食天堂”主要抓重點詞“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物美價廉”、“一應俱全”的理解感悟。點撥“旅遊勝地”時,以“趣”引學生觀看海獅鑽圈、舉重的錄象,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看完後自由談談感受,深化“趣”字。“燈的海洋”,我把它作爲本堂課語言訓練的重點,主要抓比喻、擬人進行修辭指導和句式訓練,抓朗讀感悟品味語言特色,理解燈光之璀璨。

要強調的是,在香港四大特色的彙報過程中,抓住適當時機反覆迴環朗讀中心句,使學生逐步加深對“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的理解感悟。

4、 內化感知,實際運用。

學生通過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香港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當然趁熱打鐵,引導他們

進行創新表演讀,通過自己的繪聲繪色、充滿激情的介紹,打動其他遊客,爭取獲得優秀小導遊的殊榮,這一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許多同學爭先恐後地上臺當起了小導遊,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遊客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也使掀起了課堂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最後,遊客的評價作爲“小丁當”頒發“優秀小導遊”證的重要依據。到此,本堂課課內的學習就結束了。

(三)、加強課內外結合,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以知識增長見聞,以求得“以課外促課內”。同時“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於課外閱讀中以求化方法爲能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因此課後我佈置學生開展“香港”專題學習活動:先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我提供部分參考題目供小組自行選題;接着根據各自選題通過各種渠道蒐集資料,以專題小報,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完成專題作業。最後利用班隊課舉行“我愛香港”的專題彙報活動。這樣,學生就在語文大課堂中從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的不同層次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一定有所收穫。

  八、說板書設計:

現在我說一說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萬國市場——應有盡有

香港,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一應俱全

旅遊勝地——(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燈的海洋——光彩奪目

這一板書主要是學生組成小小導遊組進行合作探究與彙報時完成的,力圖通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瞭然,一是便於接下來小導遊的能有重點、有質量的介紹;二是要給學生對香港留下較爲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然還滲透着寫作方法的無形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少年牛頓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瞭解風力的故事,告訴學生科學研究有時是需要冒險的。讚揚了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學情分析:

課文具體描寫了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表現,學生可能對部分內容有疑問。因此,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以理解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表現的句子(第7節)爲基礎,在這基礎之上,抓住語言文字質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有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罕見、襲擊、氾濫、亂蓬蓬”。

2、能有感情地朗讀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並通過質疑、釋疑,瞭解他這樣做的原因。

3、瞭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測量風力的實驗,體會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句子中的矛盾指出提出問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不停向上跳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牛頓對於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從和學生的談話中引入,簡單介紹牛頓,使學生對牛頓有個初步的瞭解,也使他們對這個生活在360年前的人充滿興趣。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整體感知。

在出示了課題之後,教師由課題入手。解釋暴風雨就是大風大雨之後,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在暴風雨中幹什麼?爲什麼要這麼做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在讀後讓學生嘗試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根據板書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

  三、深入學文。

在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學文。我採用了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學生的疑問來展開教學的方法。讓課堂教學不離語言文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抓住“罕見、特大”兩個詞語,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課文第一小節中的兩個詞語“罕見、特大”給了我靈感,以這兩個詞語爲切入口,在教學的開始,出示一組圖片,配以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聲。讓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那場罕見、特大的暴風雨中,同時理解詞語“罕見、襲擊”。找找哪些詞語寫了暴風雨是罕見的、特大的。在找到了詞語之後再來讀這句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一定的語氣。

2、抓住關鍵句子,學習七、八小節。

課文的7、8小節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之前的情景鋪設之後,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教師順勢直奔重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默讀的同時:用 “_________”劃出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用“~~~~”劃出他爲什麼這樣做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靜心讀文的好習慣。在交流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麼做的句子時(第7小節),先讓學生弄懂這一節三句話的意思,再抓住“向着風、揹着風、測量、刻”等詞語引導學生思考“牛頓爲什麼要這樣做?”,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真正做到“讀通、讀懂、讀出感情”。

3、抓住句子中的矛盾處提問,學習九、十小節。

抓住矛盾處質疑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又一個好方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什麼是“矛盾”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的質疑天馬行空。培養良好的質疑習慣和能力,敢問是基礎。在這是教師可以抓住媽媽在暴風雨中焦急地尋找牛頓的句子來知道學生體會當時媽媽的心情,讀出感情。然後,教師可有意識地再讀:她沒有打擾牛頓,自個兒悄悄地回家去了。讓學生思考,老師讀的句子中有什麼矛盾之處。這樣教師的引領作作用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四、總結全文。

通過抓關鍵詞語,找矛盾處質疑深入學文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悟道:少年牛頓是個愛鑽研的孩子。在完成了從整體,由切入口,到局部的深入學習之後。幫助學生再由局部回到整體,顯得尤爲重要。師生互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輔以老師的補白,對所學文章進行梳理。爲課後作業中要求學生回家將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文中的好詞好句,爲今後複述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悟道之後使學生明白牛頓之所以成爲偉大的科學家和他具有愛鑽研的品質是分不開的,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瞭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在閱讀的同時也要求能做到邊讀邊思,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