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囚綠記》精品導學案

《囚綠記》精品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導學目標]

《囚綠記》精品導學案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囚綠的經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象徵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品味本文淳樸清麗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通過朗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複述作者囚綠的經過,達到把握全文整體脈絡的目的。

(2) 運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課文,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標:

(1) 體會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愛國情感。

(2)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於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由“愛綠”到“囚綠”再到“釋綠”的情

感的變化。瞭解借物抒情,託物寄意散文的鑑賞方法。

2、 教學難點:讓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綠’的象徵意義,達到思想上的昇華。

 [知識鏈接]

1、介紹作者:陸蠡(li)

(1)解釋讀音:蠡字是多音字,讀二聲時,是瓢,貝殼的意思;用於人名時讀作三聲。如范蠡。

(2)作者簡介:

陸蠡,字聖泉,原籍浙江天臺。現代散文家、翻譯家。生於1908年,1932年開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編輯。1942年死於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

陸蠡可以說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僅文章寫的優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評價。

(3)其他作家的評價:

巴金老人在回憶陸蠡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般的心”, 同他談話 “ 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 因爲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作家李健吾評價他的散文時說:“陸蠡的成就得力於他的璞石一般的心靈。”

陸蠡之文,亦如陸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出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寫作背景!

2、寫作背景:

《囚綠記》這篇散文寫於1938年,當時正是“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他困居已成“孤島”的上海,借懷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暫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來抒發了自己熱愛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囚綠由》序

我羨慕兩種人。

一種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熱情,敏銳的感覺,率真的天性。他們往往是理想者,預言者,白晝夢者。他們遊弋於美麗的幻境中,他們生活在理想之國裏。他們有無窮盡的明日和春天。他們是幸福的。

另一種具有冷靜的思維,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堅強的意志。他們往往是實行者,工作者,實事求是的人。他們墾闢自己的園地,他們的生活從不離開現實。他們有無止境的樂趣和成就。他們是幸福的。

前者是詩人的性格,後者是科學家的典型。

前者是感情的師傅,後者是理智的主人。

我羨慕這兩種性格。

反觀我自己?

兩者都不接近。

我是感情的奴隸,也是理智的僕役。

我沒有達到感情和理智的諧和,卻身受二者的衝突;我沒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們的軋轢;我沒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這兩者的軒輊。我如同一個楔了,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間,受雙方的擠壓。我歡喜幻想,我愛做夢,而我未失去動物的本能,我不能扮演糊塗,假作惺鬆。我愛鬆弛靈魂的約束,讓它邀遊空際,而我肉身生根在地上,足底覺觸到土地的堅實。我構設許多崇高的理想,卻不能遊說自己,使之信服;我描擬許多美麗的計劃,仍不能勸誘自己,安排自己。我和我自己爲難。我不願自己任情,又不能使之冷靜;我想學習聰明,結果是弄巧成拙。我奔去我所喜悅的我所寶貴的,而保留住我所應當忘去的應當摒除的;我有時接受理智的勸告,有時又聽從感情的慫恿;理智不能逼感情讓步,感情不能使理智低頭。這矛盾和(jiāo gé,交錯),把我苦了。

啊!我是一個不幸的賣藝者。當命運的意志命我雙手擎住一端是理智一端是感情的沙袋擔子,強迫我緣走窄小的生命的繩索,我是多麼戰兢啊!爲了不使自己傾跌,我竭力保持兩端的平衡。在每次失去平衡的時候便移動腳步,取得一個新立足點,或者是每次移動腳步時,更重新求得一次平衡。

就是在這時刻變換的將失未失的平衡中,在這矛盾和中,我聽到我內心抱怨的聲音。有時我想把它記錄下來,這心靈起伏的痕跡。我用文字的綵衣給它穿扮起來,猶如人們用美麗的衣服裝扮一個靈魂;而從衣服上面並不能窺見靈魂,我借文采的衣裳來逃避穿透我的評判者的銳利的眼睛。我永遠是膽小的孩子,說出心事來總有幾分羞怯。

這集子就是我的一些吞吐的內心的呼聲。都是1938年秋至1940年春寫的。在這時期內敢於把它編成集子問世,是基於對讀者的寬容的信賴的。

至今還不曾替自己的集子寫序。寫這序,是自白的意思,也是告罪的意思。以後,不想寫什麼了。

1940年6月25日

融入文本

  [導學過程]

一、跨越障礙

1.字音字形

急不暇(xiá)擇    移徙(xǐ)      揠(yà)苗助長

淅瀝(xī lì)     涸轍(hé zhé)    猗(yī)鬱

2.詞語註釋

[高廣] 房間的高度和廣度,即空間大小。

[可畏] 指令人畏懼。

[了截] 明瞭簡單。

[爽直] 直爽。

[至寶] 最珍貴的寶物。

[安頓] 指居住、安置下來。

[留戀] 不忍離開或捨棄。

[緣引] 攀緣,牽引。

[觸動] 指引發、激起、打動。

[抑鬱] 壓抑憂鬱的心情。

[攀緣] 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還可指依附、投靠。

[固執] 堅持己見,不肯變通。

[烽煙] 烽火臺報警之煙。也借指戰爭。

[珍重] 指充滿愛惜、鄭重的心情。

[繁茂] 繁密茂盛。

3.同義詞辨析

固執 頑固

兩個詞都可做形容詞,都有堅持、不肯改變的意思。

主要區別:“固執”指堅持己見,不肯改變。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語、行爲等,可以做動詞用,如:固執己見。“頑固”爲貶義詞,程度比“固執”深:①指思想保守,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如:頑固守舊,頑固不化。②指在政治立場上堅持錯誤,不肯改變,如:頑固分子。③不易制伏或改變,如:這種病很頑固,要根治不容易。“頑固”沒有動詞用法。

本課例句:“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

二、導學步驟

1、釋題

(1)“囚”是什麼意思?

(2)“綠”是指什麼?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麼“囚綠”是怎麼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裏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2、選讀語段,體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了他對“綠”有怎麼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容,並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學生找出體現作者喜愛綠的語段,並輕聲地朗讀。

小組內先交流朗讀,然後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圈畫語句,品悟文旨

(1) 通過剛纔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麼,作者爲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並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隻小鳥,要它爲我作無聲的歌唱。(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於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於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爲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於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後在文旁進行批註。

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然後各人再進行批註。

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於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續寫一段話,鍛鍊寫作能力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着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

2、交流寫作情況。

  [學習反思]

 [作業]

1.選出下列加點詞注音全對的一組( )

a涸轍gù 淅瀝xi 揠苗助長yà

b攀緣fān 流連lián 急不暇擇xiá

c珍重zhèn 猗鬱qī 毫不猶豫yù

d蕈xùn菌 囚繫jì 永不屈服yǒng

2.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b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嗎?

c如果美是專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

d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3.語意連貫恰當的一組是( )

(1)綠色是多寶貴的啊!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這是慰安,它是快樂。

(3)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

(4)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a1243 b1234

c3412 d4312

4.仿寫句子:要求內容,句式和修辭手法與劃線部分保持一致。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我。報我以崎嶇,我就是一條歡樂奔騰的小河;

課堂點擊:

1,我爲什麼要“囚綠”?最後“我”又什麼讓“綠”恢復了自由?

2,文章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繫歷史背景說

3,怎樣理解“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

4,作者心中的“魔念”是什麼?怎樣理解?

一1d2d3a4略

二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這是慰安,它是快樂。2作者追求自由的象徵3抑鬱的心情4作者追求生命中的自由。4作者的自私自利,剝奪常春藤生長的自由。

  [拓展閱讀]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擡起頭,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兒裏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着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着;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着;巖面與草叢都從溼潤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過的,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着了。那濺着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着。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裏,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不着。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着有些遠呢!這平鋪着、厚積着的綠,着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從疊着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用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着這樣奇異的綠;仿若能裁你以爲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爲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1)本文的“文眼”是:

2)對下面加點的詞語運用上的好處的揣摩,不恰當的一項是()

a 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兒的——“踞”,用比擬的手法將亭子寫活了,突出了亭子的高居之勢,給人以凌空突起之感。

b 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浮”與“蒼鷹展着翼翅”搭配,不及“飛翔”好。

c 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擁着;人如在井底了——“擁”字是以擬人的手法寫三面有山,形象生動。

d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招引”一詞是擬人寫法,將“我”急於要領略梅雨潭的綠的急切心情形象的表達出來了。

3)對下列語段中的幾個句子加以分析,說一說它們的修辭效果。

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着有些遠呢!這平鋪着、厚積着的綠,着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1)“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

(2)“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 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3)“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4)“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談了。我又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着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你認爲上面一段話,在上下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答:

答案

1.“驚詫於梅雨潭的綠”

2.b

3.(1)這一句是用比喻來描寫梅雨潭的綠,荷葉的綠在色澤上有相似之處。

(2)“她鬆鬆的皺纈着,少女拖着的裙幅”是用比喻來說明梅雨潭的綠,少婦的皺纈的裙幅與梅雨潭潭水的漣漪在形上有相似之處;“像塗了‘明油’一般”,是以比喻描寫潭水的亮度;“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是以通感的手法(潭水的純淨是視覺感受,這裏用觸覺感受來寫)寫潭水的純淨。

(3)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是用比喻來寫潭水的純潔,卻又不是那種一眼見底的透明。

4.用比較法來突出梅雨潭的綠的特點。和梅雨潭的綠相比,“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太淡了,“杭州虎跑寺”的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水也太暗了”只有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