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中學語文《囚綠記》優秀教案

中學語文《囚綠記》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囚綠記》優秀教案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 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② 瞭解文章中如何運用借物抒情,寄託寓意的象徵手法,並能在寫作中加以模仿和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組織學生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並發表看法。

② 引導學生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即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加深學生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① 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於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② 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熱愛之情當中,表達出來的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難點:

1、瞭解本文所運用的象徵手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徵意義,並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方法: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仿寫以練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爲,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二、作者及作品介紹

生平:(1908—1942),原名聖泉,浙江天臺人。現代散文作家、翻譯家。

作品有散文詩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和《囚綠記》,譯著《羅亭》、《魯濱遜漂流記》等。

作品特色:

①散文從瑣細的生活情節中,挖掘出某種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作品大多矚目現實社會和下層人民的貧窮疾苦,讚頌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淳樸的優良品質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表現出作家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可貴品格。

②作品蘊涵濃厚的鄉野泥土氣息,其憂鬱動人的故事情調,優美清麗的文筆,嚴謹的構思,形成他自己獨特的風格。文筆縝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誠摯、樸實。

 三、釋題

思考:

1、“囚”是什麼意思?

明確:⑴拘禁 (例:囚禁)

⑵文中則指“強留住”

2、題目中的“綠”是指什麼?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麼“囚綠”是怎麼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裏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第八段)

  四、字詞梳理(加點字)

陸蠡 瞥見 移徙 猗鬱 蕈菌

五、整體感悟,理清思路

1、大家認爲作者這樣做表現了他對“綠”有怎麼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喜歡/熱愛

2、文中作者喜愛“綠”有哪些具體的行爲表現?

明確: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聯繫課文內容)

3、通過剛纔的瞭解,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麼,作者爲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大家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第五段、第八段等)

明確:如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憊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②當我在這小房子中安頓下來,我依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對牆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的,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爲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我並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着這小窗洞,綠葉和我對語。

③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隻小鳥,要它爲我作無聲的歌唱。

(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師點撥朗讀技巧)

4、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爲什麼那麼愛綠,那大家愛綠嗎?

明確:愛。

5、賞析圖片,自主發言,結合課文總結綠的象徵意義。

明確:

象 徵

自然、生命、希望

嚮往光明、自由

(提示:由綠的特點,作者的體驗思考聯想一下)

小結: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爲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徵,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師生共同回憶、背誦)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還有沒有其他的緣故呢?

6、請大家找出能體現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①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十三段)

②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於烽煙四逼的舊都(十三段)

7、問: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提到即可)

8、問:面對列強入侵,做爲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於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有用心”嗎?

明確:我們的作者在“烽煙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徵意義。作者所處的時代,正值日寇入侵,華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國難當頭,怎能不憤怒、憂煩?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時代,《囚綠記》確有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着鮮明時代氣息的優秀散文,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借鑑。

六、擴展延伸

①設想抗戰勝利後,作者重回北京,再晤常春藤,會是怎樣的情景……

② 交流寫作情況。

 七、教學小結

我們從品味關鍵語段入手,讀懂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快速讀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作者感情體驗,理情思考的語句,從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託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繫相似點,明確象徵意義。

  八、佈置作業

① 請同學們就象徵手法好好品味一番,就大家感受最深的某一植物或動物,最好能夠聯繫自身的體會,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鑑賞文字。

② 預習《瓦爾登湖》

  附板書設計:

常春藤 “綠” 象徵

自然、生命、希望

嚮往光明、自由(共有的)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鮮明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