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囚綠記》教學設計

高中《囚綠記》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教學目標:

高中《囚綠記》教學設計

1.形:結構、選材

2.神:品味關鍵句,體會隱含的文意,把握主旨。

3.我:因文識人

4.探究寫法特點,提升寫作素養。

 教學重點

品味關鍵句,體會隱含的文意,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提醒大家細讀課文,注意批註,從圈劃、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師生互動:

有這麼一種說法,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麼今天我們這40分鐘的師生緣分,應該是上輩子苦求千萬次的結果。所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盡情揮灑我們的智慧、勇氣、熱情,擁抱咱的課堂,演繹咱的緣分,讓這節課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一、導入新課

課前大家已讀過課文。但是,也許你不曾太留意這張照片。

這是一張發黃的舊照片,它記錄着一個曾經鮮活但卻永遠定格在34歲的年輕的生命——陸蠡,他衣着整潔,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帶着羞澀的微笑。他有什麼樣的性情,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囚綠記》,瞭解陸蠡,觸摸陸蠡沉睡在這篇文字中的心靈。

請看我們今天的學習目標。(課件)

形:瞭解結構和選材的特點

神:找到文眼句,領會主旨。

我:因文識人

形、神,自然是學習散文不能迴避的。但是通過對形和神的瞭解把握,因文識人,走進作者的心靈,也是散文學習的一個重點。

  二、整體感知

咱們先從形入手。才能做到總攬全局,洞悉結構特點呢?最好的做法就是快速瀏覽全文。現在給大家兩分鐘時間速讀全文,讀完後用最凝練的語言概括全文各個部分的內容。

(學生瀏覽後)師問:誰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講講陸蠡的這段往事呢?

明確並板書:

尋綠(擇綠)——觀綠(戀綠、賞綠)——囚綠——釋綠——放綠

(提醒學生如果能參照課文標題的格式“囚綠”來概括,既簡潔又藝術。)

師:很明顯,全文緊緊圍繞“綠”展開。說到散文的特點,人們就會說,形散而神不散。但是這篇文章的結構,你覺得散嗎?不散,內容集中,而且作者把一件小事講的波瀾起伏,可謂尺水興波。所以,本文的結構其實是很精巧的。所以我們要強調一點,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創造的一般法則,但不是唯一的法則。(課件展示)從選材上來講,一枝常春藤,你覺得選材是大還是小呢?

那麼陸蠡爲什麼要寫一枝常春藤呢?有什麼寄託呢?要把握散文的神,就需要進入讀書的第二環節:細讀涵泳。(課件)

1.默默細讀,“涵泳功夫興味長”。

2.隨手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

提示:

挑兩處讓你心動的句子,說說心動的原因。

找出“文眼”,理解其言外之意。

  三、品味語言

(學生細讀課文,做批註)

(一)心動的句子

師:哪些句子讓你心動?誰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學生提出心動句,並簡單分析原因。老師點撥時,注意落腳到“真性情”,並注意帶領學生朗讀。

應該提醒學生關注的句子: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整齊的句式,如歌如詩的語言,感情濃烈,直抒胸臆,將作者對綠的愛戀表達的淋漓盡致。)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對比和比喻,可見作者對綠的渴盼)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牆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着,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爲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我並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瞭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瞭解我的語言一樣。(我和綠對語,我們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的好友)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鬚,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摺疊着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賦予常春藤以人的性格氣質,他會攀援會擺舞,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忽然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多麼真切!讓人都不忍心觸碰,彷彿看見陸蠡用雙手小心翼翼捧過這漿液豐富的柔軟的綠藤)牽進我的屋子裏來,叫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⑴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隻小鳥,要它爲我作無聲的歌唱

(二 )文眼句

過渡:還有很多同學想和大家分享心得。看來本課讓我們心動的句子很多。這些句子爲什麼會動人呢?因爲他飽含了作者的真性情。對綠的愛和尊重。(板書)爲什麼會尊重一枝常春藤呢?哪些句子體現了作者尊重常春藤的原因,體現了作者創作的意圖呢?那麼這些句子就是全文的文眼。現在大家來共同尋找本文的文眼。誰找出來了?

(學生找文眼,並闡述理由。如果學生找的不是老師預先設想的,首先要肯定學生,因爲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他找到的句子往往是和主題相關的,或者是可以做文眼的註解的。進一步提醒他,是不是有些句子更重要?在同學能準確找到文眼後,集體研讀後兩段。)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擔心我的朋友電催我趕速南歸。我不得不變更我的計劃;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於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火車已經斷了數天,我每日須得留心開車的消息。終於在一天早晨候到了。(寫作背景,短短几句話,便反映了北中國在日軍鐵蹄踐踏下山河淪亡,百姓流離的情況。)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我的敬佩和尊重,他是因爲他是永不屈服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也是對中華民族命運的祝福)  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着我的圓窗和綠友。(不僅是懷念這圓窗和綠友,而是惦記着烽煙鐵蹄下的北中國山河。)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麼?  (不會。因爲我們是志趣相投的友人,同樣都向往光明,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歸結出本文的主旨:以一枝常春藤來象徵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歸結出把握主旨的辦法,找文眼。(課件:如何找文眼)

歸結本文的表現手法:以小見大。(課件)

(三)師生共同研讀“我”

找到了文眼“一個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抓住這句話,就突破了主旨,就讀懂了文章。但是還不能說讀透徹了。因爲我們離陸蠡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只知道陸蠡是一個有着民族責任感的作家,他在我們心中的印象還是粗線條的,現在我帶領大家一起來研讀一些句子,親近陸蠡。(課件展示這些句子)

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裏,我佔據着高廣不過一丈的小房間,磚鋪的潮溼的地面,紙糊的牆壁和天花板,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靈巧的紙捲簾,這在南方是少見的。(心靈淳樸,充滿詩意,追求精神,勝過物質。)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觀察細微,用詞精準,色彩之變,如畫家調色。文字背後,有一雙清澈的凝視的眼睛,有一顆飽含愛憐而又充滿矛盾的心靈。你有這樣清澈的眼睛嗎?你曾經這樣凝視過自然嗎?)

學生歸結出“我”:樂觀、淳樸

老師補充:還要加上一條“堅貞不屈”。這篇文章寫於淪陷區上海。上海淪陷後,陸蠡是堅守上海孤島的革命作家之一。1942年,陸蠡的雜誌社被查封,陸蠡前往日本憲兵隊交涉。日本人問他:你認爲日本能戰勝中國嗎?陸蠡答:不能!日本人又問:日本能實現大東亞共榮嗎?陸蠡答:不能!陸蠡最終受盡酷刑,死在日本憲兵隊的監獄。

這就是陸蠡。他是樂觀的淳樸的,也是堅貞不屈的。他從浙江天台山高霧繞的盆地裏走出來,用一雙清澈的眼睛追隨幸福和自由的幸福的綠影。在長夜漫漫的舊中國,他踏踏實實嚴肅認真地堅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崗位。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蒼翠青綠的34歲。

至此,我們再來端詳這張發黃的舊照片,我想,大家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歸結出“散文中的我”。(課件)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到“形散而神不散”只是散文創造一般原則,而不是一定法則、唯一法則。散文的形,也可以謹嚴巧妙。

我們瞭解了本文選材小、意義大的特點,也知道以小見大是現當代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認識了陸蠡。一個有着璞玉一般心靈的青年作家、革命烈士。我想,你會記住他。記住他在細雨中凝視常春藤婆娑擺舞的清澈的眼睛,記住他坐在小圓洞前和綠葉癡癡的對語,記住他用心靈描摹自然,從心底生髮出來的那些清麗的詞句。

  五、作業

也許你想談談讀陸蠡的感受,也許你受到陸蠡文字的觸動,頗有描景狀物的信心和衝動,我們今天的作業是:

1.我讀陸蠡

要求:200字,用到比喻、排比的修辭。

2.課後第三題:用擬人的手法寫景狀物。

附:板書:

  囚綠記

  尋綠 形:結構巧、選材小

  觀綠 神:愛、尊重;民族氣節

  囚綠 我:樂觀、淳樸、堅貞不屈

  釋綠

  懷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