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囚綠記

高一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囚綠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教學目標:

高一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囚綠記

1、學習本文以感情爲線索組織材料的寫法,領悟意境美。

2、學習本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特點,掌握景物描寫抓住特徵的能力。

3、領悟課文的社會意義、政治意義。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綠枝條進行繪形繪色的描寫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體味散文隱含意的方法,領悟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爲,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歲,堅貞不屈死於日寇酷刑之下。

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二、作者簡介、課文背景

解釋讀音:蠡字是多音字,讀二聲時,是瓢,貝殼的意思;用於人名時讀作三聲。如范蠡。

陸蠡(1908—1942),字聖泉,原籍浙江天臺。1919年進浙江基督教蕙蘭中學,1921年轉入浙江之江大學附中,開始閱讀文學作品並嘗試寫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學,1928年轉學到上海勞動大學機械系。1930年任教於杭州中學。

1932年開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編輯,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學任教。寫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過3本散文集。

《海星》中幾乎全部是散文詩似的篇章,表現了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的回憶、幻想與沉思,文字清新純樸。籠罩着孤獨和空虛的情緒。《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現實主義的色彩,並寫了走向反抗的農民。筆調憂傷憤懣。《囚綠記》寫於抗戰爆發之後,除了上述題材和情調之外,又加入了對祖國山河淪亡的感嘆與對民族氣節的禮讚。

1942年4月,日本憲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關抗日的書籍。他雖然當時並未在場,但知道消息後,前去交涉,被憲兵扣留,最後因遭酷刑逝世。

《囚綠記》這篇散文寫於1938年,當時正是“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他困居已成“孤島”的上海,借懷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暫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來抒發了自己熱愛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體感知

本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着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綠”是全文描寫的客觀對象,作者圍繞“綠”展開思路,鋪設線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爲五個階段,即尋綠(1—4)觀綠(5—7)囚綠(8—12)放綠(13)懷綠(14)

1、作者爲什麼囚綠?(因爲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沒有,他後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四、講析課文

1、尋綠(1~4段)

(1)“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自成一段,說明這件事情讓我難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體情況。問題:爲什麼要詳細介紹寓所?(突出其簡陋的特點)

(3)屋子簡陋,可我卻選擇了它,是因爲我有一個小小的理由。這裏給讀者留下懸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誰能找出屋子如此簡陋,但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的那個理由是什麼?

(5)而當我毫不猶豫的決定住下來,爲什麼連夥計都感覺到驚奇?

(更加的襯托出我追求綠的迫切心情)

從剛纔我們所探討的問題結合在一起,大家不難看出,作者對綠是熱切追求的。

尋綠——熱切追求

從窗戶寫起,交代綠的由來,其實是在綠枝條出現之前交代一下背景。這背景是很寒傖的。但有了綠枝條.就頓然有了生氣和活力。第4段反覆三次提及“綠影”,儘管只是寥寥幾筆,但富有詩意。綠在此時還只是“影”。另外,一些表達情感態度的詞語,如”喜悅而滿足”“歡喜”“喜悅”等,也給綠帶上了情緒色彩,物我之間初相映照。

2、觀綠(5~7段)。

(1)找出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通過排比和比喻兩種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讚美,爲後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3)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從作家自身的處境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來思考)

明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睏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等

(4)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爲什麼要用一個焦字?

明確:“焦”寫出了一點點希望都快沒有了的絕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說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舉目無親,正需要綠色來娛悅自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靈。

(5)綠色使作者忘記了種種睏倦和不快,他現在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明確:行爲——“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牆壁和小窗”“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等

心態——懷念、歡喜、急不暇擇、視同至寶、留戀、愛

觀綠——歡喜滿足

3、囚綠(8~12段)。

(1)作者爲什麼要囚禁“綠色”?

明確:爲了裝飾這簡陋的房間,撫平抑鬱的心情,點燃心靈的希望,作者竟然“殘忍”的綠枝條囚禁了起來。(如果我們被囚禁起來會怎樣?頹廢、抑鬱、崩潰……)但是,最初的時間裏,綠枝條比在外面生長的更爲茂盛。

(2)作者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生的歡喜”應該怎樣理解?

明確:生的歡喜即天性喜愛綠色,喜愛這象徵生命、希望、幸福的綠色,表達我對生命活力的讚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頭的驅使下,將綠色囚禁在了房間裏,爲的是讓綠色和我更親密,作者甚至已經更換了對“綠枝條”的稱呼,稱呼他爲“綠友”,更深刻的說明了作者對綠色的喜愛之情!但是“綠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長了嗎?(沒有)

(3)在作者眼中,綠枝條有着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作者描寫綠枝條,一半是寫實景實情,一半是帶着感情與想像。它具有美的特點,“伸開柔軟的卷鬚”“舒開摺疊着的嫩葉”,下雨時帶着“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徵,就像作者說的,“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的年華”;它是柔弱的,離開陽光就“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強的、堅貞的,“它的尖端總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這些特點既有現實依據,又有作者的美化、擬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綠枝條當作人來寫的。

儘管綠友是頑強的,是固執的。在第11段,作者詳細的描寫了綠枝條的憔損過程。可以說,即使一個普通人也會生命懷有憐惜之情,但是作者卻沒有。因爲什麼?因爲綠友的固執,損傷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產生了。

(4)如何理解這種魔念?

明確: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靈。綠囚不瞭解“我”對它的愛撫和善意,執著的向着陽光生長,損害了“我”的自尊心,於是“我”很惱怒,以致於要把它繼續囚下去。

雖然綠枝條此時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佔了上風,最終決定離開北平時再放綠。其實我們仔細想想,作者爲什麼會因爲綠枝條的固執而惱怒?是因爲他愛綠至極。

囚綠——愛綠至極

4、放綠(13段)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點明瞭寫作背景。“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體現了作者發自內心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

“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抒發了作者祝願天下所有嚮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綠的同時也是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並點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綠——點明主旨

5、懷綠(14)

一年後仍舊懷念“圓窗和綠友”,設想再度見面時的情景,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

懷綠——惦念牽掛

四、總結全文

1、結合寫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題來看,爲什麼作者給文章命名“囚綠記”?

明確:選定“囚綠”來給文章命名,這與文章想要表現的主題有關。文章的五個層次中,“囚綠”寫綠枝條最艱難的狀況,這暗示着艱難的國運家運;“囚綠”表明作者複雜的心情,這是在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領土的時代背景下,作者的內心極度痛苦和精神上頑強抗爭的反映。

頑強抗爭

2、本文運用最多的就是象徵的手法,象徵手法可以通過描寫某種具體事物來進行暗示、喻旨另一種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徵手法的一個方面,作者寫《囚綠記》賦予綠以象徵意義,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的象徵,是真正自然的顏色。而常春藤象徵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藉以歌頌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的嚮往之情!因此,我們在鑑賞此類散文時應該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從而把握意象特徵。

嚮往光明

3、作者圍繞“綠”展開思路,鋪設線索。以“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作爲行文線索貫穿全文,在這條明線下還隱藏了一條暗線,即作者感情的發展和昇華,通過本文的學習,相信同學一定也學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時引發了我們現實的思考,無論怎樣的境遇,我們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難,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