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必修二3《囚綠記》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必修二3《囚綠記》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必修二3《囚綠記》教學設計及反思

1、理解文章思路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解讀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

4、品讀文章的優美語句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在文中快速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2、解讀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和對堅貞不屈精神的讚美

  教學方法:

啓發法、課堂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綠”的詩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賀知章《詠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綠”的散文《囚綠記》。

  二、新授

1、解題

“囚綠記” 記敘性散文

記敘囚禁綠色的經過。

2、帶着問題快速瀏覽文章

(1)“綠”具體指什麼?

常春藤

(2)運用“囚綠”相似的動賓短詞來概括本文的寫作思路。

遇綠 → 賞綠 → 囚綠 → 放綠 → 懷綠

3、分組討論

作者在文章中僅僅是要抒發自己對綠的喜愛和懷念之情嗎,還是有更深層的寄寓?

不是

解析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時,我們可以:

a、抓描寫句,品特點

b、抓抒情句,悟內涵

c、聯繫背景,理解形象

(一)描寫句

(1)“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鬚,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摺疊嫩葉,漸漸變青,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盛。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美麗

(2)“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綠,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頑強

(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固執

(4)“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不屈服

總結:常春藤具有頑強、美麗、固執、不屈服

(二)抒情句

(1)“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作者把綠色當作希望、幸福和歡樂的象徵。

(2)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說明作者觀綠、親綠的願望,也說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舉目無親,正需要綠色來愉悅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靈。另外這句話還對後面寫作者與綠枝條的“親密交往”做鋪墊。

(3)“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年華。”

一方面表達作者喜愛綠色就像喜愛生命,綠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同時也爲自己“囚綠”交代原因。

點明綠色的象徵意義和作者對綠色的摯愛,自耦者的讚美、歌頌之情蘊含其中。

(4)、“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瞭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爲了這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爲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責怪常春藤,表達對綠的自省的心理活動,對綠的認識逐漸起了變化,但仍然不肯徹底改變自己的決定,很能反映作者對綠愛得“執著”。

(三)、背景句子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裏。

(2)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3)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於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火車已經斷了數天,我每日須得留心開車的消息。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日寇入侵,華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囚綠”既是作者個人境遇的隱喻,更是民族命運的象徵。作爲一個愛國的作家,作者從綠“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頑強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託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願。

民族

 三、總結

本文給你什麼深刻的人生啓示?

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遠向着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四、作業

寫一個景物,力求寫出它的特點,並賦予它特殊含義

 五、板書設計

囚綠記

陸蠡

遇綠 → 賞綠 → 囚綠 → 放綠 → 懷綠

解析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

1、抓描寫句,品特點

2、抓抒情句,悟內涵

3、聯繫背景,理解形象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就是讓學生理解如何去分析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並且掌握分析的具體方法方法,以及鍛鍊學生在文中迅速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

一、課前的每日一練。教師提供出一個高考易錯成語,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個成語的意思。並通過造句,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它的涵義,以及讓學生自己造句,來達到掌握理解的目的。這樣可以爲學生積累成語爲以後的高考做一些小小的鋪墊。

二、內容安排邏輯清楚。這節課貫穿三個問題,問題之間有內在的聯繫,層層遞進,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三、有利於發散性思維培養的問題。在總結中這個問題的設置不僅有利於明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更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思考,並且用於自己的生活中。

四、有學習目標的展示與明確。

教學過程中的失敗之處

一、教學環節中的導入遺漏。在明確完教學目標後,我直接就進入到新課,把導入新課環節遺漏掉了。這樣的話,會使學生在接受新課時有些唐突,不能很好的過渡與銜接。

二、內容講解的深度不夠。在文章的整個講解和引導過程中,我對問題的深度給學生挖掘的還不到位,應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三、語句使用過於隨意。課堂的語句使用過於隨意,都很通俗易懂,沒有文學性。

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我有些過於在乎課堂的整個進度,導致有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並沒有完成留給的思考問題,我就開始講解,從而使他們跟不上我們的進度。

教學過程中的啓示:

一、課堂上語句的使用。語句使用應該追求優美具有感染力,能使學生被老師整個深深地吸引。

二、課堂上的每環節都應具備。每個環節的存在它都有它自己的意義的,我們應該充分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三、加強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應該多學習、多積累,使自己能成爲“長流水”,去慢慢填滿學生的“半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