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陸蠡作品《囚綠記》課堂實錄

陸蠡作品《囚綠記》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陸蠡是個寂寞的孩子,劉西渭說:“寂寞的孩子有最好的想象。”在他的《囚綠記》裏,我們可以看見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和前天發的《捕蝶者》一樣,都來自選修教材《中國現代散文選讀》第二單元,是我們近期正在學習的篇目。

陸蠡作品《囚綠記》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陸蠡的《囚綠記》。首先了解一下作者。

陸蠡,浙江天臺人。現代散文作家、翻譯家。1932年在吳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編輯。1937年8月,吳朗西、巴金分別去重慶、廣州籌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陸蠡負責。幾年中,在敵機轟炸中出版的書籍竟達數百種,還有十幾種叢書。他不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寧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進駐上海租界,陸蠡於1942年4月13日被捕,他發往西南的抗日書籍在金華被扣,日本憲兵隊追蹤到上海,查封了書店,沒收了全部《文學叢刊》。陸蠡不顧胞妹的勸阻,親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關押。後被解到汪僞政府所在的南京審訊,敵憲問:“你贊成南京政府嗎?”陸蠡說,“不贊成!”敵人又問:“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國?”回答依然是:“絕不可能!” 不久由巡捕房轉到虹口日本憲兵拘留所,刑審數月,慘遭殺害。7月21日臨刑時,年僅34歲。

劉西渭說他“貌不出衆,身體瘦小”,但在生死的考驗面前他毫不畏懼,慨然赴死。陸蠡罹難以後很久很久,巴金仍然難以釋懷,長念不已。直至建國以後,還念念不忘爲亡友編纂遺著。1958年,巴金在百忙之中和被批判圍攻的情況之下,從陸蠡衆多的遺作中甄選出佳作,一頁頁親手謄錄,編成了《陸蠡散文選》。

同學們能從這篇課文的內容看出本文的寫作背景嗎?

生:“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師:對,第13自然段第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本文的寫作背景是: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裏的“我”,必須離開了。離開北平,離開公寓,最重要的是,還離開什麼?

生:常春藤!

師:非常好。當初,作者就是因爲什麼原因才選擇了住在這間公寓?

生:常春藤的綠影!

師:這間公寓環境怎麼樣?

生:不好。

師:怎樣不好呢?你是怎樣發現它不好的呢?

生:狹小。作者說它“高廣不過一丈”。

師:嗯,很好。還有什麼不好呢?

生:潮溼。“磚鋪的潮溼的地面”。

生:簡陋。“紙糊的牆壁和天花板”,窗戶左下角的玻璃還被打碎了,有一個大孔隙。

生:炎熱。“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點鐘左右太陽便照進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線射個滿室,直到十一點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熱。”

師:讀書很細心。很好。狹小,潮溼,簡陋,炎熱,這樣的居室真可謂什麼?用一個名詞來定義它。

生(齊):陋室!

師:很好!作者本可以做另外的選擇,“這公寓裏還有幾間空房子,我原有選擇的自由的”,但因着常春藤的綠影,作者還是“毫不猶疑”、“了截爽直”地選擇了這間陋室,並且,懷着怎樣的心情佔據了它?

生:喜悅,滿足。

師:好,讓我們把課文的第1到4自然段一起讀一遍,體會一下作者與“綠”邂逅的喜悅和滿足。(板書:與“綠”邂逅:喜悅、滿足)

(生齊讀)

師:接下來有“綠”相伴的日子裏(板書:有“綠”相伴),作者又是怎樣的心情?找一找相關的詞語。

生:留戀。

生:歡喜。

師(板書:留戀、歡喜)作者怎樣表現綠影帶給他的留戀和歡喜?

生:作者發自內心地直接抒情讚美:“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師:很好,繼續

生:用了類比的手法:“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

師:對涸轍的魚來說,雨水意味着什麼?

生:生命。

生:還有兩處類比的手法:“我開始瞭解度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瞭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

生: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爲什麼會歡喜?

師: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有了花草的莖葉就意味着附近有陸地了。

師:對,花草的莖葉對於航海的冒險家而言,就像綠洲對於度越沙漠者而言一樣,是希望,是生命。

生:還有心理描寫:“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於這片綠色”。這個宅男有點傻,什麼也不幹,就呆呆地坐在窗前看着綠色,就能快活地度過一個月,兩個月。(生齊笑)

師(亦笑):非常好。足以見出他對綠影的愛戀了。

生:還有誇張的手法:“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再平凡不過的一枝之綠在他眼裏卻如同至寶。

生:還有,我覺得他不僅把這綠當作至寶,還把它當作了嬰孩和戀人。(師生均感詫異)大家看第7段的描寫,前面一部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鬚,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摺疊着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就好像是用寶愛的眼光和甜蜜的心情在欣賞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急切地盼望着她快快長大。而後面一部分:“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小婆娑的擺舞”,又好像在欣賞一個戀人的輕歌曼舞。

師:太棒了!很好的感受力!請你以你所體會到的心情把這一段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生讀第7段)

師:很好!理解了作者的心理,還要了解其表現手法,這一段的前半部分是什麼描寫?

生:很細緻的描寫。

師:換一個專業一點的鑑賞術語?

生:細節描寫。

師:很好!後半部分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生: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描寫。

師:非常好,表現手法上富有變化。

生:作者還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他對綠的留戀和歡喜:“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的。但我並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瞭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瞭解我的語言一樣”,作者把綠當作了自己的知己,二者心有靈犀,心照不宣。

師:很好!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最和諧美好的境界。“綠葉和我對語”,請問“對語”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