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囚綠記》說課稿兩篇

《囚綠記》說課稿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囚綠記》說課稿【1】

  一、文本理解,重、難點確定。

《囚綠記》說課稿兩篇

《囚綠記》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述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態和真摯心願,含蓄的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本文的意思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敘事層面,表現了作者對綠枝條的無比喜愛,一個是象徵層面,即本文的深層寓意。前者意思淺顯,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理解,後者比較含蓄,學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如下3點,並把其中第2點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瞭解作者囚綠、放綠的原因,體會作者對綠無比摯愛的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綠枝條”的性格特徵及其象徵意義(重點和難點);

3、學習本文對綠枝條的生動和擬人化的描寫並運用於寫作。

 二、學情分析,教、學法選擇。

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所以本文的教學時間擬定爲一課時。雖爲自讀課文,但職業中學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自主閱讀和鑽研能力較弱,因此本篇課文的教學採取圈點法、討論法、點撥法。即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圈點,通過交互討論,通過老師的點撥解疑一步步讀懂課文。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領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這些問題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合作,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只作爲教學的參與者,引領者,只要是學生能理解的地方,充分讓學生去閱讀;學生能讀懂的地方,老師絕不多費脣舌;學生能得出結論的地方,老師絕不越俎代庖。

  三、教學構想,過程簡述。

我把教學過程分爲三個階段,重點是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是課文閱讀理解的準備階段,包括新課導入、作者簡介、教師範讀課文和正音辨形。特別是教師範讀,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感情,這就爲第二階段課文的深入閱讀理解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包括“初步感知,理解大意”和“深入探究,把握主旨”兩個步驟。

“初步感知,理解大意”這一步意在讀懂文面意思,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比較淺顯,只要學生認真讀書都能回答,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帶着問題思考,扣住問題討論。我設計的7個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有的則要在對課文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歸納、整合。問題有深有淺,難度有大有小,答案有簡有繁。

“深入探究,把握主旨”這一步則是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這裏涉及到課文的深層意蘊,學生理解有難度,教師在通過問題引領學生探討的基礎上,還要適時啓發、點撥,因爲教學時間有限,讓學生漫無邊際的討論,可能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會使教學過程不完整。至於本文的寫作特點的教學視時間而定,有時間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沒有時間用小黑板出示一下,讓學生了解就行,如果時間不夠,甚至可以不講。

第三階段是“延伸練習,鞏固提高”。練習安排在課外,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讀寫的結合,這是課內外的結合,這是課文學習的遷移、延伸、拓展,要求學生將學過的寫作技巧運用於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寫作時重在借鑑,要摒棄寫作的隨意性,要注意調動情感和想象,要運用擬人化手法,要寫出景物的特點,要寫出景物的精神和韻致;不僅要狀其形還要繪其神。

 四、以綱帶目,設計板書。

教學板書的設計既要完整,又要突出重點;既要有內容的針對性,又要有視覺上的觀賞性。基本要求是簡潔明瞭,體現文章主要內容;力避繁雜、面面俱到。

我在設計本文的板書時,以第一問概括課文內容的“五綠“(即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作爲主線,又以“囚綠”爲重點,反映作者對“綠“的態度、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力爭做到簡潔而不繁複,直觀而不費解,勻稱而不雜亂。

  《囚綠記》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囚綠記》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的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着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由於它的寫景狀物很有特點,表達情意含蓄蘊藉,很適合中學生朗讀、賞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編委的青睞。語文版把它選編在初三年上冊第一單元,與《白楊禮讚》同作爲精讀篇目,人教(實驗)版則將它放在高一年必修Ⅱ,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瓦爾登湖》一起,組成“閱讀鑑賞”的第一單元。這幾篇課文有寫景精美、意蘊深刻、語言優美的共性,而《囚綠記》又以其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蘊藉,寫出了景物的靈性而別於其它三篇。在必修模塊中,寫景狀物的現代散文只有這一個單元,考慮到義務教育階段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賞”提升到“鑑賞”的層次,所以,雖然《囚綠記》一文在初中時學生已經學過,但在高中階段,指導學生對其鑑賞,充分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實現課標的教學目標,仍然不可忽視。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知識和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註的讀文方法。

過程和方法:指導學生圈點批註,學習從文章標題和重點語句入手鑑賞寫景狀物的散文。

確定目標的依據: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處理做了大膽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課文那樣的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標題和文中的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通過批註來研讀,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側重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利用四十五鍾時間讓學生學到一點對自己的發展有用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本文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圈點批註這一傳統而又有效的讀書方法。基於對學情的考慮,學生在圈點時往往抓不住要點,在批註當中往往只有表面的認識,不能做到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地思考與聯想,在語言表達方面許多同學也不能做到準確完整,因此,如何提高圈點批註的質量,把圈點批註落到實處,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4、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1)文本資源:爲了充分發揮文本對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除利用課文外,我還挑選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中國精短美文100篇》中的《遍地黃金》一文給學生品讀,這篇文章在寫景抒情方面與《囚綠記》有很多相似之處,並且是一篇美文,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合用來做圈點批註的遷移練習,同時也擴充了學生的閱讀容量。

(2)學生資源: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並交流圈點批註的情況,實現學生互動、資源共享及情感交流,分享學習的成果及樂趣。

(3)媒體資源:課前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信息,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以輔助課堂教學,以拓展視野,豐富閱歷,激發讀書興趣,擴大知識容量,拓寬學習渠道。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上高一以來,老師就已經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用圈點批註的方法來預習課文,但是對這一學習方法沒有進行系統的介紹,學生還沒有養成圈點批註的習慣,圈點時往往捕捉不到重點詞句,批註時也缺少個性表現,語言表述也難以做到準確、完整。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調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多元解讀,充分肯定其發現與感悟,如果學生表述不全,應幫其分析思路特點,給予其正確的認知指導,使學生既有學習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議。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指導學生由題入文,解題、猜題,整體把握全文,然後指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圈點批註,以此爲突破口來實現對文章內容、情感、思想意義及藝術特色的理解,使學生在理解文意、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掌握圈點批註的品文方法,形成閱讀的能力,再通過遷移練習來鞏固、訓練、提高。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老師先用示範引導學生圈點批註和探究問題,然後學生課堂訓練並互動交流,老師分析小結後再讓學生遷移訓練並展示、交流成果。每個學生在情感、經驗、閱歷、知識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異性,而閱讀教學又是學生、老師、教材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圈點批註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最能體現對話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閱讀方法上的難題。這種方法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老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又是一個指導者。

 四、教學程序

〈一〉課堂導入:

在回顧前邊學過的兩篇寫景狀物散文--《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之後,引出《囚綠記》,指出:這篇文章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高中階段再學,會有什麼收穫呢?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學習由題入文和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二〉品析文章標題:

先例舉幾篇已經學過的課文標題,分析其對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讓學生探討本文爲什麼要以“囚綠記”爲題目。讓學生明白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之後指出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深刻,還是要回到文章中,結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而過渡到下一環節。

〈三〉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文方法:

老師先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注意文中哪些語言信息?請你找出來並做批註。然後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批註,必要時小組討論,完成後在全班交流圈點與批註情況,老師引導小結,告訴學生在賞析文章時要抓住重點問題,然後圍繞這一問題圈點批註,可以做到對信息篩選整合,最終解決問題。並指出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聯,批註時要做到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之後再引導學生把課文中優美的寫景句,揭示背景與主旨的語句和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挑出來批註,互相交流後老師歸納小結:圈點批註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藝術特點都很有幫助。這樣的語句有文眼句、主旨句、接榫句、警策句、情感共鳴句等,同時指出抓重點詞語的道理是一樣的。整個過程先由學生練習、活動,然後老師發現問題,指導總結,再由學生練習、交流,老師指導、評價、總結後轉入下一環節的遷移鞏固練習。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和老師的指導作用。

〈四〉學生遷移練習:

讓學生對精短美文《遍地黃金》做圈點批註。老師把學生共同批註的地方進行展示,讓他們通過比較、討論,進一步掌握圈點批註的要領,強化知識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的落實。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標題和重點語句來理解文章的方法,還學習了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種體裁的文章閱讀中。同時,我們從作者描寫的“常春藤”“油菜花”這些微小的生命體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氣息,感悟到了心靈淨化、品質提升的可貴。我們也應該做一個有“心”人。

〈六〉佈置作業:

爲了鞏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問題的落實,進一步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要求學生對圈點批註的方法寫一段文字進行總結,並交流《遍地黃金》的圈點批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