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

《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

《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1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

在這一課教學中,我着重完成兩個任務,首先一條就是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張嘴”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故事的發展,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而最後之所以“將”“相”和是因爲廉頗、藺相如都愛國的關係,所以最後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第二個就是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繫,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着密切聯繫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繫”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後進行總結評價的時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原則,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彙報自己的體會和收穫。在彙報時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作爲教師的我既遵循學生的思路但不脫離教學重、難點,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廉頗、藺相如的光輝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裏。

《將相和》的語文教學反思2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轉變。根據課文的特點,我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能體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語言和行動的句子進行體會,然後再採用讀讀、說說、演演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三個小故事。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讀一遍課文就需要六七分鐘,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分小組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句子後,給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對學生品味句子指導的也較少。這一方面是課文篇幅較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備課時考慮的疏忽。鑑於課文的故事性很強,讓學生排演課本劇,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排演課本劇時雖然要發揮主動性,教師也要加強指導。課堂結束前,佈置學生課下自學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瞭解將相團結一致治理國家的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本課最大的收穫是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當然,有得必有失,由於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準,又缺乏一定的指導,因而課堂環節的安排還要再稍稍調整一下,儘快提高課堂效率。

又是一篇講歷史的故事,又是一個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篇章,有些不太愛講,因爲學生如果覺得老師總用一種方法讓他們體會人物的形象,他們肯定也不愛學,藉助優秀教師的方法試一試,果然很有效。

一、學文初始,填官銜

將--(廉頗)--(大將軍)--(元帥)〔武將〕

相--(藺相如)--(宰相)--(總理)〔文臣〕

二、在學文時,成語開花

——藺相如——“廉頗”同樣的方法

想想你在學過的成語中,有哪些成語可以形容這兩個人,這樣既複習了成語,又結合課文了解了人形象。

  三、瞭解人物性格,再辨事情緣由

藉助關聯詞說清楚:澠池之會、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又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在聯繫。

這樣在一篇文章中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學得有勁兒,老師教得有信心,在輕鬆愉快之中將教學進行到底。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小故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課前我在網上觀看了名師徐善俊老師的教學視頻,覺得徐老的課上得生動、踏實,善於抓重點詞句品分析人物形象、知曉人物性格。教學手段簡單,內涵卻很豐富。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不算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領會和學習通過典型事件和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這一寫作方法,難點爲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三個故事之間的因果關係。

於是我借鑑徐老師的教法,在班上“演練”了一番。名師的課果然不同凡響設計的問題之巧,強烈地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積極地思考,高舉着小手,恨不得個個要說到,這讓我的心裏充滿無數的喜悅與激動。

學完課文後,我開了一個小小的“人物評價會”。這次提問,竟然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孩子們說得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小小的腦袋裏裝滿着智慧之光。如文中的趙王給人的印象是懦弱,但李謙誠站起來講:趙王啓用藺相如,藺相如多次立功,可見趙王是一個知人善用的君王。多麼創意的發現,看來他們並不是表達能力差,而是我沒找到觸發點而已。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