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將相和》這篇文章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故事不是難點,結合課文實際,我確定了廉頗和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原因爲學習的重點。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1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爲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和以國家利益爲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錯的精神。文章語言簡練,人物形象鮮明。

教學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用查字典瞭解詞語意思,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爲課堂教學做準備。教學中先在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精讀每個故事,深入研究每個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引導學生聯繫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並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讀、議、辯的形式讓學生感受。

通過以上方式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三個故事的內容以及之間的聯繫。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基本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課堂教學不足之處:學生課堂閱讀較少,個別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揣摩不夠,沒有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氣勢、神態。今後教學要加大課堂閱讀訓練。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2

作爲新教師,有幸參加泉河頭小學和西實驗小學的第一屆校際聯誼。在校長、主任和各位師傅、老師的幫助下,經過一週的聽課、教研、改稿磨課,過程很艱難,但收益頗多,在課程標準的運用與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參的使用、課本的鑽研、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師語言的表述、課堂的把控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收穫。但儘管如此,對於這一課的課堂展現仍然有很多問題,下面就《將相和》這一課,做以下反思:

一、教學目標

《將相和》是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課文,我在教學中實施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並能爲每個故事加上四字小標題;

(3)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第2個故事是第1個故事的發展,前面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3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重、難點)

4、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誦指導(重點)

2、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廉頗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以國家利益爲重,具有愛國思想;(重點、難點)

3、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思慮周詳和以國家利益爲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重點、難點)

4、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我是結合,理解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的本組單元目標,和《語文課標》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語言刻畫人物的詞句、表達方法、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感受,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感染。

二、重組教學內容。

《將相和》是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篇幅較長。第一課時,我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是自學生字詞和概括主要內容,爲每個小故事加上四字詞語小標題,難點是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重點是感悟廉頗所說的話,抓住重點詞語“爬”分析詞語詞性,感受感情色彩,體會人物內心。同時,對廉頗話語的感悟,經過孩子們的辯證分析,體會對人物、事件的評價要從多個角度闡述而不是從單方面定義。同時也爲第二課時,體會藺相如的人物形象做了鋪墊。

第二課時,通過一個問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來通過分析句子,體會人物形象以及特點。展開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巧排教學結構

我沒有串講三個故事,我設計了“前後呼應”的教學環節,對課題中的“和”作了巧妙地處理。我先讓學生找出不和的體現“廉頗不服,是因爲他認爲:自己"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而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職位比廉頗高.。這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纔有瞭解決矛盾的探究過程,引領學生弄清三個故事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爲什麼“不和”,然後在通過人物語言形象的對比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爲什麼“和”。通過有感情的朗誦和人物形象分析,再加上表達能力的訓練,以(一條語言文字訓練線,一條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線)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升,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了和諧的統一。這探究的過程學生討論得開始熱烈起來。

在學習故事中,我設計有效的採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課文怎樣運用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句段,讓學生潛下心來靜靜地默讀課文,走進文本,去對人物進行情感的感受並作批註。而在讀文本,體會人物形象和性格時,學生則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爲主體,我沒有完全按照我預設的評析順序,而是隨着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學生思維得到迸發、碰撞,較好的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

四、設計讀寫結合

在“負荊請罪”這一環節,讓孩子們體會廉將軍知錯就改、勇於改錯的大將軍形象,對於這一感人場景進行拓展,讓孩子們在三個情境(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爲美談,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秦王或者趙王的耳朵裏,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手下或者藺相如的手下看到大將軍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中展開想象,鍛鍊表達能力,並指導學生們,再將自己的所想進行加工潤色整理在成長的足跡本上,與校本的寫作特色訓練相結合。

我力求希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方向,體現語言文字的感悟和運用,希望上一節紮實、真實、有思維的語文課,但由於本人的教學機智不夠,課堂環節不夠緊密,容易被孩子們的答題牽引着偏離課題,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教學效果與我預想的有點距離,我根據學生的學情調節了教學的環節與節奏。未能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達到有效性的學習效果,特別是沒能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朗讀或演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其大智大勇的特質,感到非常遺憾。

  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3

《將相和》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爲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

這樣的一篇文章該如何教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將有效地提高閱讀的效率,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形成,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文章的寫作特點,教給學生一種新的閱讀方法:聯讀法,把三個故事聯繫着讀,比較着讀,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比較中感受藺相如這個人物的品質特點。

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

1、學會運用“聯讀法”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小結性的語句概括小標題。

教學難點:

1、搞清各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及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2、學習“聯讀法”。但是第一次運用聯讀法比較着讀故事,難度較大。於是我搭建了梯子,先由老師出示一點相似之處,讓孩子比較發現。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發現了更多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課堂上採用由扶到放,由表及裏,讓孩子們充分研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效果較好。

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整節課節奏較快,還是老師講得太多,課堂不夠開放。這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是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