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5篇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5篇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1

《麋鹿》是蘇教版六年級教材中一篇說明性課文。課文條理清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儘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和做筆記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後,我引導學生學習麋鹿的外形特點。找一找文中從哪幾個方面說明麋鹿的外形特點。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很容易的找出依據,並且認識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在教學經歷這一段,因爲文章比較長,因此採用了小組合作方式。先小組分工學習,然後完成表格。旨在培養學生合作與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傳奇經歷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由讀文,學着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傳奇經歷。在學生學當講解員時,出示了填空:

3000多年前,( );

漢朝,( );

1865年,();

1900年,();

1967年,();

1986年8月,()。

在填空的輔助下,學生能把麋鹿這段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講述下來,只是缺乏個人的理解(因爲他們都在複述課文),這樣的教學效果就不理想了。

課後,關於這一板塊的教學,教研員也給我提了一些寶貴意見。首先,當我在講解麋鹿傳奇經歷時直接出示了找時間、地點和數量的.變化。我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一部分敘述的變化。其次,這一部分雖然是科學的敘述,但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的情緒是很豐滿的。我可以找取一系列有溫度的詞語來讀出作者的情感。如:銷聲匿跡、慘遭厄運、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等。

最後,既然採用講解員的方式來學習這一部分,就不能只是呆板的複述課文。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情緒融入進自己的講解中。這樣既達到了情感的薰陶,又做到了語用的訓練。

雖然這次的課堂效果不太理想,但我會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斷地成長。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2

從體裁上來看,這是一篇帶有科普性質的說明性短文。文本的主角是麋鹿。爲了更好地把這種奇特的動物介紹給大家,作者煞費苦心通過巧妙的編排把原本枯燥的科學性的小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畫面語言傳遞給了我們。就像一幕略帶神祕色彩的科幻電影,連續不斷地吸引着觀衆的眼球。

電影的開始,首先爲我們呈現的是一幅十分神祕的背景畫卷:“天色微明”“晨霧如輕紗般漂浮在黃海灘塗上”。接着剪影閃現:一羣麋鹿“悄無聲息”地向水塘邊走去。畫外音:人的腳步聲。結果:“警覺”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叢……寥寥幾筆,麋鹿的一些基本特點躍然紙上:羣居,膽小,機敏。這一段雖然不長,但是給人留下十分鮮明的印象,在說明中加入適當的描寫,就有這樣的效果。

在說明麋鹿的外形奇特時,作者不僅寫出了麋鹿的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且和《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的“四不像”進行了比較,十分有趣。第三自然段還有麋鹿外形的具體描寫。這裏仍用了比較的方法,麋鹿雖然是鹿的一種,角似鹿,但是也有不同,那就是站立的時候麋鹿的角尖都指向後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多說一句,按照達爾文進化理論來看,這或許也是麋鹿幾乎滅絕的一個原因吧。角對於大多食草型的動物來說,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武器。但是,角尖朝後,如何更好的攻擊別人,保護自己呢?難怪要瀕臨滅絕了。這是題外話。至於真正的滅絕原因,我想後面有說明,從麋鹿自身來講,那就是生殖能力很低,和熊貓一樣。

外形特徵可用對比的手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它的生活習性呢,則與它的外形特點密不可分,長尾巴、寬蹄子都是爲了適應沼澤的生存環境。尾巴長,便於驅趕沼澤中大量的蚊蠅;蹄子寬,這樣在沼澤中行動更敏捷。

麋鹿的經歷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分爲三個階段進行介紹:一、從3000年前就有,到1900年後在國內絕跡,其間幾度興亡,這裏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爲的原因,但是文章中強調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二、流浪到各國,成爲全世界的財富。麋鹿能有今天的輝煌,我覺得是否也要感謝當時的“盜鹿者”呢?如果沒有他們,麋鹿是否就真的絕跡了呢?當我們在譴責“掠奪者”的時候,是否想到過,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他們也是一個“保護者”,當然前提不是爲了自己去謀私利;三、迴歸故土。想當年國破家亡,身似浮萍,現如今國富民強,幸福迴歸。麋鹿的命運與國家的興亡緊密相連。

另外,作爲科普性的說明文章,文章中的語言科學性也很強。文中出現的數字,都經得起考驗。關於麋鹿的生活習性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讓人信服。經歷雖然充滿傳奇色彩,但並不是人們的恣意揣測,而是有據可查。遣詞造句也能夠注意到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這也是此文語言運用的一個特點。例如:“放養”和“飼養”,“陸續”和“相繼”等。雖然看着相似,但是頗有不同。仔細咀嚼,“意”味頓生。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3

《麋鹿》一課生字表中的生字11個,其中一類字6個,二類字5個。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像“哺、匿、爵、墅”等字的讀音和“涉、沛”等字的寫法均須留心。文中還有“悄無聲息”、“坐騎”等詞語中的“悄”易誤讀爲“靜悄悄”的“悄”,“騎”誤讀爲“ji”,均須留意。另外像“銷聲匿跡”、“慘遭厄運”、“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等詞語的意思都應該瞭然於胸。這些基礎性的語言學習的目標一般都是學生在預習階段獨立完成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騰出一定時間進行檢測,對掌握得不夠好的學生就要進行補課,對共性的問題就要着力糾正。

學習詞語的.主要目的在於運用。本課作爲科普說明文,遣詞造句恰如其分,許多詞語的運用值得細細揣摩。如課後習題2中的“放養與飼養”、“陸續與相繼”就不能混淆。在體會這些詞語的細微差別時可以聯繫生活。如“放養與飼養”的區別,學生只要知道規模養雞與小家小戶養雞方式的不同,就不難理解“放養”是“讓動物在自然生態環境下的自由生長”,而“飼養”是“人工餵養”。體會到詞語的細微差別後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如“陸續”與“相繼”,學生能準確地運用了,教學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習慣,從而增強語感,提高語言的感悟與表達平。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4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現在的小學生,特別是十歲以上的兒童,已進入人生的“第二斷乳期”,他們開始敏感地意識到自己在精神與人格上的獨立,想撲騰着理想的翅膀獨自飛入高空,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們也不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非常有利的時機。作爲教師應根據探究性學習“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善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第十一課《麋鹿》時,我就運用了這樣的方法,並很有感觸。

一、問題讓學生提

傳統教學中課堂上的大多數的問題都是由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出來的。課堂上教師提問時,學生答的內容如果能與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一致,教師就會感到非常滿意。殊不知,探究從提出問題起步,而問題是智慧火花。“學問學問”,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探究。這是新課程對我們的要求。《麋鹿》這課雖是記敘文,但知識性很強,語言通俗易懂。加之麋鹿是珍稀動物,動物園中幾乎沒有它的身影,很多學生連見都沒有見過。很容易激發他們好奇心、求知慾,因此我決定一改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發問、自己探究。

1、扣課題發問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慾望,在揭示課題時,我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想向大家介紹些什麼內容?”由於平時我很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很高,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麋鹿是什麼樣子的?它生長在什麼地方,它的生活習性怎樣?……”我把這些問題一一揭示出來,其目的有二:一是表示尊重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提問的認可;二是作爲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的引導。

2、扣關鍵詞句發問。

揭題設問這個環節完成了,我沒有就此放手,而是對學生說:“大家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看來你們對麋鹿真感興趣,想不想自己去了解它、研究它?”學生一聽兩眼放光,我一看時機成熟了,就引導說:“要弄懂這些問題,主要靠自己仔細讀書,現在請你們初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再提出新的問題?” 學生們一聽積極性更高了,就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很快又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抓住“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這句問道:“麋鹿是一種動物,怎麼會有傳奇色彩?”有的學生問道:“麋鹿像牛像馬像麋像驢,應該叫四像,爲什麼叫‘四不像’?”……,我把這些問題也寫在了黑板上,以引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義。

3、扣“留白”發問。

新教材中有不少地方留下了空白,給學生的探究留下了空間,教師應善於發現它們,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麋鹿》教學時,我就注意到這一點,並藉以啓發學生,“請大家看看課文中有沒有沒交待清楚的地方,有沒有你認爲寫得不太滿意的地方。”學生又讀了一遍課文,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如:“麋鹿爲什麼會銷聲匿跡”、“爲什麼其他地方的麋鹿都死去了,只有貝福特公爵私人動物園的麋鹿存活了下來”、“爲什麼將黃海灘塗作爲麋鹿自然保護區”……,這些問題,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而且讓他們知道讀書要邊學邊思,不要受課本的限制,還應從課文出發,把閱讀延伸到課外,去尋找新的信息。當然,這三種發問的切入口不一定每課都適用,應根據不同課文有所取捨。

二、學法讓學生自己選

問題提出後,我沒有將它作爲一種擺設,而是啓發學生:“看看這些問題,哪些是可以歸爲一個大問題的?”以此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歸類,分清主次。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呢?我採取了這樣的方法。

1、探究的內容讓學生選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如果違揹他們的意願把探究的內容硬塞給學生,可能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我讓學生先圍繞主要問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去閱讀,這樣全班自然就形成了幾個學習小組,由自選的組長組織閱讀。

2、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選

問題確定後,如何進行有效地學習、探究呢?我引導他們進行比較分析,看看這些問題哪些通過仔細閱讀課文就可以解決了,鼓勵他們向書本學習;哪些可以通過查找有關資料可解決的,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哪些必須去實地進行調查瞭解,鼓勵他們向實踐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會遇到新的困難、問題,如:找不到理想的圖片,不知如何將調查到的內容有條理地寫出來……我不是直接將答案給他們,而是根據不同的問題提一些合理的建議,鼓勵他們不怕困難,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他們增強了自信心,又培養他們堅韌的毅力。

3、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選

這樣的教學爲學生營造了自由、民主的氛圍,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除了在課堂上認真研讀課文,還利用課餘時間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去翻閱自己家的報刊,有的還在網上查尋……蒐集資料之多,面之廣,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對我國現有麋鹿的數量、種羣分佈及生存狀態作了比較細緻的調查。蒐集到的資料如何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呢?我沒有去幹涉,而是鼓勵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安排,第二課交流時,有的小組在班級辦了個圖片展,有的小組寫了小調查報告,有的小組進行現場介紹……形式生動活潑,效果很好。我用欣喜的目光看着他們,情不自禁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詩:“別看我們年齡小,其實人小心不小。誰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不再做居高臨下的權威,而要做一個引路人,做學生的好夥伴,與學生共同參與讀書,探究的勞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效果讓學生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慾望。”教學活動評價的意義就在於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意讓學生知道評價的結果,更應讓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以及同學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主動放權

2、此次活動由於是分小組進行的,在總結評價時,我沒有自己包辦代替,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評價,成爲評價的主人。讓他們在小組內談談本課學習的收穫,尤其是自己參與探究過程的感受。讓他們評小組內表現最突出的學生。學生都感到這種探究性閱讀與以往的學習相比雖然自己花的時間多一些,但學到的東西更多,印象更深,感到更快樂。

2、適當示弱

我們的古人早就發現“師不必賢於弟子”。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尤其如此。我們的教師應客觀地看到這點,放下架子,適當示弱,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求真務實、不唯師是上、敢於質疑的品質。在本課教學活動結束後,我不僅對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作了充分的肯定,還情不自禁地對同學們說:“《麋鹿》這課的學習,讓我重新認識了大家,你們是研究麋鹿的小專家,給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也知道了不少關於麋鹿的知識,你們是我的一課之師。”學生聽了個個興奮不已。我想他們一定嚐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3、注意延伸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一篇課文只是一根鏈條上的一個小點,爲了讓學生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課文,看看哪些內容我們本可以進行探究的;看看後面的課文哪些我們還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做目的在於告訴學生,探索亦無止境,今後應用探究的方法學習;不同的課文所選擇的學習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一個會學習的人應當學會選用最恰當的方法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

《麋鹿》是一篇說明文,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傳奇經歷三個方面介紹了麋鹿這一珍稀動物。因爲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所以我對本課教學作了一些修改。對課堂教學的處理重在選擇教學方法上。對課文的教學,我採用了先激發興趣,再教學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傳奇經歷。在教學麋鹿的奇特外形時,我先讓學生讀書,然後看圖斷哪是麋鹿。在學習外形特徵和生活經歷時,我讓學生看看書上是如何介紹的,最後再讓學生模仿講解員的形式來介紹麋鹿或把自己當作是姜子牙來向衆神仙誇耀自己的坐騎,學生很感興趣。在學習麋鹿的傳奇經歷時,我採用長文短教。並讓學生說說從這裏你感受到了什麼。課文教下來,感覺環節設計很流暢,教學的方法也很適合。

在這兒,我想說,教學方法處於不斷的'更新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更沒有可以運用一輩子的方法,不斷地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推陳出新,纔是課堂教學的出路。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後說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麋鹿的哪些內容。爲了能更好地瞭解麋鹿外形特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到描寫麋鹿外形特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麋鹿的樣子。有條件的可以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在朗讀和觀察中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

2、課文介紹麋鹿的“傳奇經歷”這一部分,作者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寫的,條理很清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經歷的“傳奇”。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麋鹿這種珍惜動物,幾經滅絕的危險,如今又回到了故鄉中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